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岑国桢 李伯黍 《心理学报》 1982年第4期432-440,共9页
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明辨是非,是我们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皮亚杰(J.Piaget,1932)很早就证明儿童的道德判断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但是,皮亚杰没有明确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 训练对 儿童道德判断 故事 实验组 短期训练 训练方法 皮亚杰 定向 意向性判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国内81个地区5—11岁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The cooperation study group of moral judgement of children 《心理科学通讯》 1982年第1期24-28,66,共6页
目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中,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观念的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对动机意向和财物损坏(或客观后果)的道德判断问题;二是关于对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问题。皮亚杰之后,不断... 目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中,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观念的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对动机意向和财物损坏(或客观后果)的道德判断问题;二是关于对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问题。皮亚杰之后,不断有人对这些课题加以重复验证或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直至七十年代,美国爱尔金和达贝克(D·Elkind & R·F·Dabek)又对一个新的课题——儿童关于人身伤害与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1977)。这些研究为探索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本研究试图验证皮亚杰和爱尔金等人的研究结果,查明我国5~11岁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趋势,为我国儿童道德教育课程的编订和儿童心理学教材的建设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皮亚杰 人身伤害 道德观念 发展调查 分析判断 比较研究 损坏 瑞士心理学 心理学教材
下载PDF
儿童道德判断中的人身伤害和财物损坏 被引量:2
3
作者 D.Elkind R.F.Dabek 岑国桢 《心理科学通讯》 1981年第6期24-29,共6页
道德发展是皮亚杰早期研究(Piaget,1932)的一个课题,近年来这一课题突然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道德发展着重以下二方面的研究:一是柯尔堡及其同事所从事的把皮亚杰的阶段加以精细化(如柯尔堡Kohlberg1971;兰斯特Rest,1973;杜勒尔Turiel,1... 道德发展是皮亚杰早期研究(Piaget,1932)的一个课题,近年来这一课题突然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道德发展着重以下二方面的研究:一是柯尔堡及其同事所从事的把皮亚杰的阶段加以精细化(如柯尔堡Kohlberg1971;兰斯特Rest,1973;杜勒尔Turiel,1966)。二是系统地重复皮亚杰的研究,并加以批判性的分析(如伯格—克罗斯Berg—Cross,1975;伯恩特等Burndt& Burndt,1975;古特金Gutkin,1972)。我们这个研究属于第二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儿童道德判断 早期研究 人身伤害 二年级 年龄阶段 四年级 意向性 道德发展 损坏程度
下载PDF
汉、壮、仫佬、毛南族少年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覃伟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26-29,共4页
本研究采用DIT量表,对广西河池地区的汉、壮、仫佬、毛南4个民族初中生共162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汉族与少数民族初中生在道德阶段上的分布不存在民族差异;2.在基本相近的文化环境中汉族与各少数民族... 本研究采用DIT量表,对广西河池地区的汉、壮、仫佬、毛南4个民族初中生共162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汉族与少数民族初中生在道德阶段上的分布不存在民族差异;2.在基本相近的文化环境中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上也是相近的;3.河池地区初中生的道德判断水平高于美国同龄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民族差异 性别差异 跨文化研究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下载PDF
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阶段报告(上)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伯黍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4年第3期13-18,22,共7页
1978年以来,我们德育心理科研组围绕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我们先后规划了七项实验设计,其中三项曾在国内15—18个地区开展了全国性的协作研究。这些研究项目都经统计处理后写成报告,已先后在国内心理... 1978年以来,我们德育心理科研组围绕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我们先后规划了七项实验设计,其中三项曾在国内15—18个地区开展了全国性的协作研究。这些研究项目都经统计处理后写成报告,已先后在国内心理学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心理学学术年会上宣读。现将我们五年来的研究工作做一阶段性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发展研究 发展问题 发展心理学 道德发展 学校道德教育 德育心理 道德现象 社会认知 认知心理学
下载PDF
儿童道德判断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教育 被引量:1
6
作者 丁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65-67,共9页
儿童道德判断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教育丁芳道德判断是指从道德方面对某种行为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是随儿童道德概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应用一套独特的“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公正观... 儿童道德判断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教育丁芳道德判断是指从道德方面对某种行为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是随儿童道德概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应用一套独特的“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公正观念和惩罚观念问题.从而发现儿童的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亲社会行为 儿童道德判断 柯尔伯格 道德推理 皮亚杰 道德认识 自我中心 发展心理学 发展研究 心理发展
下载PDF
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刘振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65-70,64,共7页
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社会影响和教育要求直接转化和产生的简单过程,而是发展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仅依赖于外部条件,而且也依赖于儿童本身的内部条... 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社会影响和教育要求直接转化和产生的简单过程,而是发展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仅依赖于外部条件,而且也依赖于儿童本身的内部条件.所以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行动三种基本成份.道德品质的发展,就是这些基本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这些基本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起来.道德判断是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对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12岁儿童 分析行为 成人 行为的动机 道德认识 人身伤害 直接后果 变阶 外部条件
下载PDF
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调查
8
作者 彭景训 刘翰晋 +1 位作者 王淑琴 吴逸欣 《天津师院学报》 1982年第2期31-33,共3页
一、研究目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有关道德的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发生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以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一、研究目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有关道德的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发生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以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幼儿园 道德认识 调查结果 年龄组 道德行为准则 道德情感 发展调查 具体表现 人身伤害
下载PDF
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阶段报告(下)
9
作者 李伯黍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4年第4期28-33,共6页
少年儿童公正观念发展调查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1983)目的皮亚杰在对儿童的公正观念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指出:“7岁、10岁、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7岁前后的年幼儿童的公正与否的标准,取决于服从或不服从人... 少年儿童公正观念发展调查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1983)目的皮亚杰在对儿童的公正观念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指出:“7岁、10岁、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7岁前后的年幼儿童的公正与否的标准,取决于服从或不服从人的权威。所以年幼儿童的公正判断是以服从为特征的,10岁左右儿童的公正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以公平不公平或平等不平等作为是非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研究 少年儿童 儿童道德判断 公正观念 判断原则 公正原则 皮亚杰 道德发展 协作组 道德教育
下载PDF
10—14岁儿童道德判断特点的初步探讨
10
作者 王宪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46-55,共10页
问题道德判断问题是德育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把我国年轻的一代逐步地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根据这个方针的要求,我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问题道德判断问题是德育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把我国年轻的一代逐步地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根据这个方针的要求,我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强健的身体,而且应该首先形成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社会主义觉悟的心理结构是很复杂的,共产主义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能力表现为儿童们能应用所掌握的共产主义道德知识,正确地判断已经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并且调节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道德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着的,有关的研究①表明,要少年评价自己的品质,只能在同他人对照、比较的条件下才能办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能力 儿童道德判断 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 道德问题 二年级 思想品质 社会关系 初中一年级 故事
下载PDF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3
11
作者 岑国桢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4年第5期29-32,共4页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1980)以其对儿童认知的发生、发展的研究及其理论闻名于世,是当代国际著名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早期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一书,则集中...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1980)以其对儿童认知的发生、发展的研究及其理论闻名于世,是当代国际著名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早期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一书,则集中反映了他对儿童的道德观念的发生、发展的精湛研究、丰硕成果及其独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发展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皮亚杰在这一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和杰出贡献作一简要的概括和叙述。一、由道德判断入手,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全貌。皮亚杰是以儿童的道德判断作为其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 儿童道德判断 道德发展 发展研究 道德水平 道德观念 丰硕成果 道德行为 认知发展心理学
下载PDF
莱斯特关于道德判断水平的“限定问题测验”介绍 被引量:1
12
作者 思文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87年第1期37-40,共4页
“限定问题测验”(The Defining Issues Test,以下简称 DIT 测验)是品德研究领域中迄今为止的唯一客观计分测验。它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莱斯特(J.R.Rest)及其同事于一九七三年编制而成的一种测量道德判断水平的测验。到七十年... “限定问题测验”(The Defining Issues Test,以下简称 DIT 测验)是品德研究领域中迄今为止的唯一客观计分测验。它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莱斯特(J.R.Rest)及其同事于一九七三年编制而成的一种测量道德判断水平的测验。到七十年代末,这个测验至少已施测于四个国家的几千名被试,但在我国心理学界,它至今还很少为人所知。因此,对“限定问题测验”进行介绍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测验 莱斯特 科尔伯格 道德思维能力 道德两难 两难故事 标准化 高阶段 测量
下载PDF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评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佳芬 李伯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与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世纪二十年代末,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出版了《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为现今儿童发展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与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世纪二十年代末,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出版了《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为现今儿童发展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早期儿童 道德发展水平 儿童道德判断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社会交往 社会合作 发展研究 成人 公正观念
下载PDF
评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国榕 宋尚桂 《齐鲁学刊》 1987年第3期76-79,共4页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儿童道德发展的认知理论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内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受到高度重视。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是以儿童道德判断的发...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儿童道德发展的认知理论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内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受到高度重视。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是以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为核心,以儿童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线索,在大量观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并通过分析单方面尊重、相互尊重、约束、他律、自律、协作等一系列道德状态、关系和过程,阐述了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规律,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制约因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儿童道德判断 皮亚杰 自我中心状态 相互作用 道德水平 教育工作 认知理论 相互尊重 社会环境
下载PDF
关于幼儿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公私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吴筱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95-101,共7页
当前,“计划生育”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已在幼儿中占优势。培养儿童正确认识公与私的关系,促进他们公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道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国内外已... 当前,“计划生育”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已在幼儿中占优势。培养儿童正确认识公与私的关系,促进他们公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道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科学家做过精心的实验,并取得了大量宝贵资料和研究成果。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1932年,使用对偶故事的方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他断定,随着年龄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 公私财物 幼儿 儿童道德判断 公物 损坏形式 行为意向 个人财物 意向性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行为责任判断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海根 岑国桢 李伯黍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自1985年起,我们在系统研究汉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对国内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跨文化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比较研究》(见《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第5期)报告了各族儿童在公正观、惩罚观和公有观... 自1985年起,我们在系统研究汉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对国内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跨文化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比较研究》(见《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第5期)报告了各族儿童在公正观、惩罚观和公有观发展方面的研究结果,本报告将对各族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发展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伤害 少数民族儿童 儿童道德判断 跨文化比较研究 责任判断 维吾尔族 跨文化研究 道德发展 惩罚 行为责任
下载PDF
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评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乃佳 《兰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46-47,共2页
学校德育问题是现代教育研究与改革领域韵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各有差异,德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有所区别,但是,重视德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鉴于此种情况,有必要涉猎、借鉴、吸取国内外一些比... 学校德育问题是现代教育研究与改革领域韵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各有差异,德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有所区别,但是,重视德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鉴于此种情况,有必要涉猎、借鉴、吸取国内外一些比较成熟的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使我们的德育理论及内容更趋科学化、系统化,真正发挥学校德育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思想 柯尔伯格 儿童道德判断 道德发展 学校德育 道德思想 道德观念 道德两难问题 现代教育研究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小学儿童集体观念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伯黍 岑国桢 +2 位作者 叶慧珍 卢家楣 邵渭溟 《心理科学通讯》 1985年第1期13-17,65,共6页
一、目的培养儿童集体主义精神,是“五爱”公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加强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儿童主动地为集体做好事,执行集体委托的任务;培养儿童关心集体。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教育儿童维护集体利... 一、目的培养儿童集体主义精神,是“五爱”公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加强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儿童主动地为集体做好事,执行集体委托的任务;培养儿童关心集体。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教育儿童维护集体利益,不做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在儿童道德发展研究文献中,有关探讨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方面的研究,都未涉及儿童关于为集体与为个人的动机的道德判断问题。我们这个研究,就是试图查明小学儿童集体意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考察他们在执行集体委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 小学阶段 公德教育 小学儿童 发展研究 绝对优势 行为动机 儿童道德判断 集体利益
下载PDF
短期训练对矫正儿童不公正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会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6年第1期33-38,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教育心理学中获得资料最少的领域之一。较早对儿童道德行为进行研究的是哈桑(H·Hartshorne)和梅伊(M·A·May)(1930)。他们在一项规模... 一、问题的提出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教育心理学中获得资料最少的领域之一。较早对儿童道德行为进行研究的是哈桑(H·Hartshorne)和梅伊(M·A·May)(1930)。他们在一项规模宏大的调查中,发现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许多特征,以及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训练的一些方法。另一位研究者琼斯(V·Jones)(1936)指出,对儿童道德行为的指导不应该采取简单的直来直去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直接体会加讨论。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们的研究方法显然是简单、粗糙的。麦克佛森(D·Mcpheson)(1950)的一项研究在方法上有了进展。他发现,每天对儿童进行15分钟的道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儿童道德行为 不公正行为 短期训练 实验研究 心理机制 玩具 行为训练 故事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道德规则——其内容与获得 被引量:1
20
作者 J.M.达利 T.R.舒尔茨 冯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1年第2期52-60,共9页
本文发表于美国《心理学年鉴》1990,第41期。这是《年鉴》第一次刊载有关儿童道德判断的文章。作者相当全面地回顾了自皮亚杰以来道德判断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着重讨论了“惩罚公正原则”。尤富启发性的是,作者以信息加工的观点,鲜明地指... 本文发表于美国《心理学年鉴》1990,第41期。这是《年鉴》第一次刊载有关儿童道德判断的文章。作者相当全面地回顾了自皮亚杰以来道德判断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着重讨论了“惩罚公正原则”。尤富启发性的是,作者以信息加工的观点,鲜明地指出了与科尔伯格学派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差异。这一争论,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道德规则 皮亚杰 惩罚 科尔伯格 道德行为 发展心理学 合理化 程序公正原则 道德推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