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德秀 付中学 +5 位作者 麻柔 李柳 许勇钢 杨秀鹏 杜宇 王洪志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2626-2629,共4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对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ren,RCC)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被诊断为RCC,且首次接受... 目的:分析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对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ren,RCC)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被诊断为RCC,且首次接受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治疗3个月及以上的27例患儿资料。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后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 granulocyte,AN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数的变化,分析患儿治疗反应及外周血三系细胞的改善情况,并记录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方案。结果: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治疗RCC患儿6、12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70.4%和81.5%(P>0.05)。治疗6个月时,总体外周血三系细胞的获效率HGB>PLT>ANC(P<0.05);治疗12个月时,三者获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内,HGB计数持续且显著升高(P<0.01),PLT、ANC计数仅在治疗前6个月时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12个月内,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结论: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可作为RCC患儿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方案治疗RCC患儿可使外周血HGB获效率更早,计数提升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青黄散 补肾健脾方 雄激素 细胞 中性粒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鸿博 卢珂 吴小艳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第7期518-519,523,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一组恶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细胞减少,髓系造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易演变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儿童难治性血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一组恶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细胞减少,髓系造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易演变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hood,RCC)是儿童MDS最常见的临床类型,表现为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髓系发育异常改变,且不伴原始细胞增多.该类型于2008年纳入WHO儿童MDS中,由于RCC发病率很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困难且预后不良,该文对RCC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安文彬 张培红 +6 位作者 任媛媛 郭晔 王书春 陈晓娟 杨文钰 常丽贤 竺晓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研究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到2013年6月1420例初诊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0-14岁)的临床资料,重新评估患儿骨髓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按照2008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中RCC诊... 目的:研究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到2013年6月1420例初诊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0-14岁)的临床资料,重新评估患儿骨髓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按照2008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中RCC诊断标准重新进行诊断分型。患儿临床转归通过每3-6月门诊就诊随访获得。结果1420例患儿中,152例(10.7%)诊断为RCC。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比较,RCC患儿发病时血红蛋白较低,胎儿血红蛋白比例增高。RCC患儿诊断时异常核型者比例为21.5%。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1-283个月)。RCC患儿对环孢素和雄激素治疗的完全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19.0%、26.7%、54.3%。RCC患儿5年和10年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7.9%和72.4%;5年和10年的预期克隆演变率分别为15.3%和20.0%;2年预期新发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3.6%;5年和10年预期白血病转化率为10.0%和20.0%。结论 RCC具有成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本特征。RCC患儿预后差,向白血病转化风险高,环孢素治疗有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临床特征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被引量:3
4
作者 竺晓凡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是WHO 2008提出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暂定分类。此文阐述了儿童MDS的分类系统和RCC的诊断标准。因75%的RCC骨髓表现为低增生,诊断时需与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关键词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儿童
原文传递
骨髓病理形态学检查在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占琦 竺晓凡 +6 位作者 杨文钰 刘恩彬 孙琦 方立环 孙福军 杨晴英 张培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ren,R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评价骨髓穿刺和活检在RC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0年间50例临床诊断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的临床资料,复查骨...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ren,R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评价骨髓穿刺和活检在RC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0年间50例临床诊断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的临床资料,复查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血常规及免疫组化等实验室检查,根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WHO分类标准(2008版)重新评估儿童全血细胞减少中RCC的诊断及相关的鉴别诊断。结果50例患儿中男23例、女27例(男:女=1:1.17),诊断时中位年龄9(3—14)岁。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诊断不一致的共有5例,其中3例涂片诊断为AA,活检诊断为RCC,2例反之。结合骨髓穿刺涂片和活检结果,最终诊断AA16例、RCC34例[其中8例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全部16例AA患者骨髓增生极度低下,RCC中有4例(15.38%)、RCMD有5例(62.50%)骨髓增生极度低下,RCC中有19例(73.08%)、RCMD中有2例(25.00%)骨髓增生较低下,RCC中有3例(11.54%)、RCMD有1例(12.50%)骨髓增生正常。结论RCC骨髓原始细胞数并不增多,病态造血是主要特征。RCC与AA鉴别诊断要点:有否病态造血及程度、造血细胞的异常分布及定位、巨核细胞的形态特点等。AA与RCC患者鉴别诊断须骨髓穿刺涂片和活检两种检查手段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理学 临床 血细胞减少 贫血 再生障碍性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附13例报道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书长 余延芳 +5 位作者 梁文同 李淑兰 王毓洲 葛昌文 冯素芳 刘海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3-306,共4页
为揭示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之间关系,对13例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10年中以顽固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患者共13例,占我院确诊219例MDS患者的5.9%... 为揭示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之间关系,对13例以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10年中以顽固性单系血细胞减少为早期表现的MDS患者共13例,占我院确诊219例MDS患者的5.9%,其中粒细胞减少者4例,红细胞减少者4例,血小板减少者5例。(2)患者从出现单系血细胞减少至确诊为MDS的平均时间为(48.5±55.3)月,其中粒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5±9.5)月,(53.8±54.6)月和(59.2±65.5)月。(3)13例患者有以下特点:①大红细胞增多,骨髓中红系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升高;②偶有一过性个别细胞病态造血表现;③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者均转为RA和RAS亚型,而粒细胞减少者大多转为RAEB;④部分患者有自身抗体。结论:部分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实质上为一种早期MDS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单系血细胞减少 MDS 诊断 临床特征 早期表现
下载PDF
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3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薛露 王玥 +1 位作者 李春怀 马翠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引起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354例在我科就诊的初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病因,两者共占本组病例的71.2%;其次为噬血细... 目的 探讨引起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354例在我科就诊的初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病因,两者共占本组病例的71.2%;其次为噬血细胞综合征(9.9%)、感染(5.1%)、巨幼细胞性贫血(4.5%)以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3.1%),累积共占据了本组患儿的22.6%;其余病因比较少见,包括脾功能亢进、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神经母细胞瘤、脂质代谢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共占本组病例6.5%.中性粒细胞≤0.5×109/L者发热几率90%;血小板≤20×109/L者出血倾向严重,8.5%伴有内部脏器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血红蛋白多数都波动在60 ~ 90 g/L,而非造血系统疾病血红蛋白>90 g/L.结论 引起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复杂,病种繁多,除急性白血病和再障外,噬血细胞综合征、感染、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常见病因,其余少见病最初较难确诊,应引起儿科医生重视,就诊时血红蛋白水平可能对是否为血液系统疾病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儿童 鉴别诊断 免疫 血液
下载PDF
以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文 张蕊 +3 位作者 苏雁 廉红云 张莉 吴润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回顾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病例资料,了解PID并发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血液肿瘤中心自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23例以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PID... 目的回顾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病例资料,了解PID并发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血液肿瘤中心自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23例以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PID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男14例,女9例,男:女=1.55:1;中位发病年龄11(1~107)个月,中位病程3个月(2 d^38个月);经过临床及实验室确诊联合免疫缺陷病6例、伴有其他症状的免疫缺陷病(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5例、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包括选择性IgA缺乏及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7例、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淋巴细胞凋亡缺陷(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性疾病)4例;其中14例进一步得到基因诊断证实。23例中以溶血性贫血为表现者9例、血小板减少9例,两系血细胞减少2例及全血细胞减少3例。对常规免疫治疗有效者4例(17.4%),部分有效者11例(47.8%),复发者3例(13.0%),无效者5例(21.7%,其中死亡1例)。结论PID并发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常于婴儿期起病、男性多见,虽可影响两系及以上血细胞,但以单系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为主;对常规免疫治疗效果欠佳、病程常迁延反复。诊断需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还可借助基因诊断。临床医生对常规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免疫性血细胞减少,需要注意存在PID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细胞减少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下载PDF
三系增生异常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芸 郝冀红 +4 位作者 阎丰书 李玉秀 张静 李伟浩 崔秀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RCMD 三系增生异常
下载PDF
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180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惠霞 高举 袁粒星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168-1169,共2页
目的统计分析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03年3月-2006年11月门诊以“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待诊”收住我科的1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导致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最... 目的统计分析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03年3月-2006年11月门诊以“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待诊”收住我科的1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导致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5种病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82例(45.6%)、急性白血病56例(31.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6.7%)、噬血细胞综合征12例(6.7%)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9例(5%),共计171例,占所有患儿的95%。其他患儿包括脾功能亢进3例、恶性淋巴瘤2例以及郎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严重感染、黑热病和Fan-coni贫血各1例,共9例,占总例数的5%。再障患儿均无脾脏肿大,而急性白血病患儿脾脏肿大比例为53.6%。结论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很多,而本组患儿以再障、急性白血病和MDS最为常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症患儿是否存在脾脏肿大是鉴别再障和急性白血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病因分析 儿童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发病机制的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永华 叶成林 浦权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4期2502-2504,共3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修订分类标准,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最常见类型。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其具有自身的发病特点,分类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化。该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细胞遗传学、免疫与凋亡、骨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修订分类标准,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最常见类型。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其具有自身的发病特点,分类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化。该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细胞遗传学、免疫与凋亡、骨髓微环境等发病特点也有较多新发现,可能有利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该文主要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儿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童华波 黄健 +1 位作者 付书南 王永伦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12期1087-1089,共3页
为了探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的骨髓象特点和病因,对我院10年间收集的98例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或出血伴全血细胞减少患儿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骨髓细胞 病因分析 检查结果 儿童 骨髓象特点 回顾性分析 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 10年间
下载PDF
131例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坤龙 王宁玲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31例全血细胞减少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和骨髓检查结果,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患儿... 目的探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31例全血细胞减少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和骨髓检查结果,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患儿的常见病因类型。结果131例儿童全血细胞减少患儿中,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87例(66.4%)]、发热[86例(65.6%)]、出血[45例(34.3%)];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122例(93.1%),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为最常见的病因[54例(41.2%)],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8例(36.6%)];非造血系统疾病9例(6.9%),其中病毒感染性疾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脾功能亢进、神经母细胞瘤和尼曼-皮克病各1例。结论儿童全血细胞减少主要病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不同环境因素病因可能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儿童 病因分析
下载PDF
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的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伟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12期303-303,共1页
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MDs-RCMD)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两者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往往造成误诊,为探讨MA和MDS-RCMD二者之间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将我院2006年6... 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MDs-RCMD)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两者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往往造成误诊,为探讨MA和MDS-RCMD二者之间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将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分别收治的MA68例和MDs-RCMD3I例的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巨幼细胞性贫血 形态学特点 临床表现 发育异常 实验室检查 2009年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细胞减少伴多发畸形2例
15
作者 常丽贤 张丽 +1 位作者 高怡曼 竺晓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患儿1,女,10岁,因全血细胞减少伴反复鼻衄就诊,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有皮肤咖啡斑、小头畸形,基因检测发现DNA连接酶IV(ligase IV,LIG4)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LIG4综合征。患儿2,女,6岁,因血小板减少2年余就诊,有身材矮小、皮肤... 患儿1,女,10岁,因全血细胞减少伴反复鼻衄就诊,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有皮肤咖啡斑、小头畸形,基因检测发现DNA连接酶IV(ligase IV,LIG4)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LIG4综合征。患儿2,女,6岁,因血小板减少2年余就诊,有身材矮小、皮肤黝黑、手部畸形等,染色体断裂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诊断为范可尼贫血互补组A型。该2例患儿临床表现相似,最终诊断为两类疾病,提示血细胞减少伴畸形的患儿并非仅是血液病,需警惕免疫系统等其他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畸形 范可尼贫血 LIG4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学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雄 唐新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6期71-71,73,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全血细胞减少症这一临床常见的血液学现象的致病原因,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来住院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儿病例62例,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病因诊断中,造血系统疾... 目的探讨儿童期全血细胞减少症这一临床常见的血液学现象的致病原因,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来住院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儿病例62例,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病因诊断中,造血系统疾病51例,占82.26%;非造血系统疾病11例,占17.74%。造血系统疾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为常见,其次为急性白血病及地中海贫血。结论导致儿童期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复杂多样,结合患儿临床表现、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参考现有文献和本地区疾病特征,并注意观察随访,全面综合分析,多能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造血系统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下载PDF
1例儿童输注万古霉素致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17
作者 陈晓旭 吴非燃 +2 位作者 李洪盟 荆自伟 张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39-2143,共5页
目的 准确识别万古霉素较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全血细胞减少症,以促进该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1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静脉输注万古霉素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报告,采用Naranjo评分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AD... 目的 准确识别万古霉素较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全血细胞减少症,以促进该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1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静脉输注万古霉素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报告,采用Naranjo评分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ADR与治疗药物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提出儿童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该患儿发生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万古霉素的关联性为“很可能”。临床上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感染加重导致的发热、血细胞减少较难区分,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等万古霉素较罕见ADR的警觉性,药师应协助医护人员及时甄别ADR。儿童输注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宜从60 mg/(kg·d)开始,且应在首次用药后48 h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调整剂量,使万古霉素谷浓度维持在5~15 mg/L,以防止因血药浓度过高导致ADR的发生;对于万古霉素使用超过1周的患儿,应定期复查血常规,一旦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并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儿童 血细胞减少 迟发型药物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感染HIV并有外周血细胞减少儿童的骨髓特点
18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5年第7期18-18,共1页
据医学空间网5月17日报道(原载J Trop Pediatr 2005 Apr:51(2):114—9),HIV感染能同时影响髓系和淋系,产生许多异常。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减少 骨髓 儿童 HIV感染 APR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2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静 张大伟 +1 位作者 杨双 吴敏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45-347,共3页
关键词 组织增生症 血细胞 临床研究 儿童 组织细胞增生症 血细胞综合征 syndrome 淋巴 血细胞减少 治疗手段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敏 林希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非特异性手段为主,但副反应明显,且约1/3的患儿治疗无效,成为难治性ITP。儿童难治性ITP目前尚无特效根治药物及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非特异性手段为主,但副反应明显,且约1/3的患儿治疗无效,成为难治性ITP。儿童难治性ITP目前尚无特效根治药物及方法,治疗应个体化,治疗选择应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状态而定。近年对ITP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令许多新的定向免疫干预措施开始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实施定向免疫干预将是今后ITP诊疗的方向。文章结合ITP的发病机制对这些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难治性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