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鸿博 卢珂 吴小艳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第7期518-519,523,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一组恶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细胞减少,髓系造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易演变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儿童难治性血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一组恶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细胞减少,髓系造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易演变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hood,RCC)是儿童MDS最常见的临床类型,表现为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髓系发育异常改变,且不伴原始细胞增多.该类型于2008年纳入WHO儿童MDS中,由于RCC发病率很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困难且预后不良,该文对RCC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学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丁雄 唐新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6期71-71,73,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全血细胞减少症这一临床常见的血液学现象的致病原因,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来住院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儿病例62例,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病因诊断中,造血系统疾... 目的探讨儿童期全血细胞减少症这一临床常见的血液学现象的致病原因,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来住院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儿病例62例,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病因诊断中,造血系统疾病51例,占82.26%;非造血系统疾病11例,占17.74%。造血系统疾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为常见,其次为急性白血病及地中海贫血。结论导致儿童期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复杂多样,结合患儿临床表现、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参考现有文献和本地区疾病特征,并注意观察随访,全面综合分析,多能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造血系统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下载PDF
1例儿童输注万古霉素致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3
作者 陈晓旭 吴非燃 +2 位作者 李洪盟 荆自伟 张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39-2143,共5页
目的 准确识别万古霉素较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全血细胞减少症,以促进该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1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静脉输注万古霉素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报告,采用Naranjo评分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AD... 目的 准确识别万古霉素较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全血细胞减少症,以促进该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1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静脉输注万古霉素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报告,采用Naranjo评分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ADR与治疗药物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提出儿童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该患儿发生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万古霉素的关联性为“很可能”。临床上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感染加重导致的发热、血细胞减少较难区分,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等万古霉素较罕见ADR的警觉性,药师应协助医护人员及时甄别ADR。儿童输注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宜从60 mg/(kg·d)开始,且应在首次用药后48 h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调整剂量,使万古霉素谷浓度维持在5~15 mg/L,以防止因血药浓度过高导致ADR的发生;对于万古霉素使用超过1周的患儿,应定期复查血常规,一旦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并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儿童 血细胞减少 迟发型药物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崇军 徐忠金 +3 位作者 熊婷 陈峰 叶瑶 王红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儿童难治性ITP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自2016年1月到2020年10月间收治入院并同意接受rhTPO治疗的难治性ITP患儿临床资料,按病程分为新发组、持续组和慢性组,分...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儿童难治性ITP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自2016年1月到2020年10月间收治入院并同意接受rhTPO治疗的难治性ITP患儿临床资料,按病程分为新发组、持续组和慢性组,分析rhTPO治疗各组难治性ITP的疗效及影响。结果35例患儿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其中新诊断的ITP 16例,持续性ITP 9例,慢性ITP 10例。完全反应14/35例(40%),有效17/35例(48.57%),无效4/35例(11.42%),总有效率88.57%(31/35)。不同分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5例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对比使用rhTPO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除血小板计数较前明显增高外,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分布宽度也较前增高,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可用于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俊彬 陈纯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87-292,共6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以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血小板计数<100×10^9/L,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正常)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儿童出血性疾病的25%~30%。大约80%表现为原发性ITP,此部分患儿的...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以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血小板计数<100×10^9/L,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正常)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儿童出血性疾病的25%~30%。大约80%表现为原发性ITP,此部分患儿的病因极为复杂,可由发病前的病毒感染、疫苗接种等诱发,而同时由于新病因的发现,部分患者会从原发性归入继发性ITP。继发性ITP指由潜在病因导致的免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包括药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EBV、CMV、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等[1]。ITP患儿通常可在发病3个月内自发缓解,大约20%的患儿最终进展为慢性ITP(chronic ITP,CITP)和难治性IT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难治性 儿童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慢性ITP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症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6
作者 绀田进 殷德厚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之前、部分病人有血液学异常的经过;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骨髓增生活跃,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 这一疾病在30余年中给与不同的多种命名。如白血病前期(白前)骨髓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白前性贫血,低百分比性白血病、... 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之前、部分病人有血液学异常的经过;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骨髓增生活跃,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 这一疾病在30余年中给与不同的多种命名。如白血病前期(白前)骨髓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白前性贫血,低百分比性白血病、造血发育异常、急性骨髓增殖综合征、再障样白前状态、亚急性髓性白血病、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性贫血(RAEB)冒烟性白血病或非典型白血病。FAB协作组(1976年)命名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1982年协作组对原建议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提出了形态学特点和亚型分类的建议。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现将有关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活跃 白血病前期 骨髓增殖 急性髓性白血病 难治性贫血 再障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学异常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晓梅 刘雪梅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关键词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 诊疗 儿童 出血性疾病 成熟障碍 血液学病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子勤 师晓东 +1 位作者 刘嵘 曹静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血细胞综合征 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临床分析 纤维蛋白原血 儿童 血细胞减少 高甘油三酯 肝脾肿大
下载PDF
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19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潘卫 李朝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9期2334-2335,共2页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非恶性增生性疾病,会影响巨噬细胞抗原的处理并导致嗜血细胞不可控制的增生,同时伴有炎症因子的上调。诊断标准包括:发热、脾脏肿大,包括2系以上血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非恶性增生性疾病,会影响巨噬细胞抗原的处理并导致嗜血细胞不可控制的增生,同时伴有炎症因子的上调。诊断标准包括:发热、脾脏肿大,包括2系以上血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脾脏、肿大的淋巴结中有吞噬红细胞现象,但是没有恶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观察 纤维蛋白原血 高甘油三酯血 增生性疾病 儿童 脾脏肿大 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1例特殊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报道
10
作者 姜林林 蔡沁 +4 位作者 张乐莹 杨剑敏 田先敏 高原 张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5期2361-2363,共3页
血小板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呈圆盘或椭圆形小体,直径为1.5-3.0μm,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以及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等功能,而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1]。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检... 血小板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呈圆盘或椭圆形小体,直径为1.5-3.0μm,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以及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等功能,而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1]。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检测报告中一项重要指标,目前主要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多数是电阻抗法的原理。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范围为(100-300)×109/L。机体正常的凝血和止血功能依赖于一定数目、功能正常的血小板。临床上,血小板减低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血小板计数在(20-50)×109/L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术后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可出现较严重的出血,尤其是内脏出血,常危及生命。因此,血小板计数尤其是血小板计数减低对临床有重要的意义。近期,发现1例特殊的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儿童
下载PDF
109例大细胞性贫血儿童的鉴别诊断
11
作者 蓝引乐 余颖芳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5期50-50,54,共2页
关键词 细胞性贫血 鉴别诊断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淋巴结肿大 反复感染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梁玉丽 王丽 +6 位作者 温丽 马夫天 李华利 全美洁 李文梓 赵艳荣 安娜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将60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将60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初始剂量25 mg/d,随后根据血小板计数(PLT)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槐杞黄颗粒,1袋/次,2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PLT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PL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升患儿PLT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杞黄颗粒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CD3+
原文传递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安文彬 张培红 +6 位作者 任媛媛 郭晔 王书春 陈晓娟 杨文钰 常丽贤 竺晓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研究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到2013年6月1420例初诊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0-14岁)的临床资料,重新评估患儿骨髓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按照2008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中RCC诊... 目的:研究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到2013年6月1420例初诊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0-14岁)的临床资料,重新评估患儿骨髓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按照2008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中RCC诊断标准重新进行诊断分型。患儿临床转归通过每3-6月门诊就诊随访获得。结果1420例患儿中,152例(10.7%)诊断为RCC。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比较,RCC患儿发病时血红蛋白较低,胎儿血红蛋白比例增高。RCC患儿诊断时异常核型者比例为21.5%。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1-283个月)。RCC患儿对环孢素和雄激素治疗的完全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19.0%、26.7%、54.3%。RCC患儿5年和10年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7.9%和72.4%;5年和10年的预期克隆演变率分别为15.3%和20.0%;2年预期新发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3.6%;5年和10年预期白血病转化率为10.0%和20.0%。结论 RCC具有成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本特征。RCC患儿预后差,向白血病转化风险高,环孢素治疗有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临床特征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被引量:3
14
作者 竺晓凡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是WHO 2008提出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暂定分类。此文阐述了儿童MDS的分类系统和RCC的诊断标准。因75%的RCC骨髓表现为低增生,诊断时需与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关键词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辉 刘力 陈森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3期99-102,10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谱,探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的119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血涂片人工显微镜检查、骨髓... 目的分析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谱,探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的119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血涂片人工显微镜检查、骨髓活组织检查、生化检查、流式细胞检测、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查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病因。结果全血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苍白、乏力、感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为(63.00±16.00)g/L,白细胞计数(2.45±0.5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70±0.32)×10^9/L,血小板计数(43.58±35.24)×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043±0.038)×10^12/L;44例(36.97%)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为低增生性骨髓,75例(63.03%)为非低增生性骨髓,两者血细胞减少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学分析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25.21%)是全血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急性白血病(22.69%)及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9.24%)。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是临床较常见的血液系统综合征,病因学分类复杂,最常见的病因仍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但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基因检测成为先天性骨髓衰竭及遗传代谢病等疾病确诊重要的检测手段,大大丰富了病因谱系,提高了明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病因 临床特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下载PDF
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德秀 付中学 +5 位作者 麻柔 李柳 许勇钢 杨秀鹏 杜宇 王洪志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2626-2629,共4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对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ren,RCC)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被诊断为RCC,且首次接受... 目的:分析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对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efractory cytopenia of children,RCC)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被诊断为RCC,且首次接受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治疗3个月及以上的27例患儿资料。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后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 granulocyte,AN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数的变化,分析患儿治疗反应及外周血三系细胞的改善情况,并记录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方案。结果: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治疗RCC患儿6、12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70.4%和81.5%(P>0.05)。治疗6个月时,总体外周血三系细胞的获效率HGB>PLT>ANC(P<0.05);治疗12个月时,三者获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内,HGB计数持续且显著升高(P<0.01),PLT、ANC计数仅在治疗前6个月时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12个月内,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结论:小剂量青黄散及补肾健脾方联合雄激素可作为RCC患儿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方案治疗RCC患儿可使外周血HGB获效率更早,计数提升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 青黄散 补肾健脾方 雄激素 细胞 中性粒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成人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Kotb R +6 位作者 Pinganaud C Trichet C 许飞(节译) 陈会友(校) 田兆嵩(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对于获得性自身免疫血细胞减少症,如AITP、AIHA等,或其他有关疾病,如Evan’s综合征,通常使用类固醇或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G)作为一线用药。类固醇最初大约对三分之二的成人ITP有效,但长期有效率却不到20%。难治性自身... 对于获得性自身免疫血细胞减少症,如AITP、AIHA等,或其他有关疾病,如Evan’s综合征,通常使用类固醇或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G)作为一线用药。类固醇最初大约对三分之二的成人ITP有效,但长期有效率却不到20%。难治性自身免疫血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仍倍受关注。目前,许多药物,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胞霉素A和达那唑等可能对大部分病人有效,但它们副作用明显,且疗效不稳定。至今无任何随机研究证实其中某一药物比其他药物更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性 治疗效果 难治性 霉酚酸酯 成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AITP
原文传递
甲亢危象合并抗甲状腺药物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路琼 徐静 +4 位作者 黄永坤 宁梅仙 肖群文 段晶 戴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7-799,共3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危象病死率较高,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生率较低,但具有致死性。两病合并存在,临床上极少见,诊治难度大,预后差。本文报告1例甲亢危象合并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患儿资料,希望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危象病死率较高,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生率较低,但具有致死性。两病合并存在,临床上极少见,诊治难度大,预后差。本文报告1例甲亢危象合并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患儿资料,希望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患儿女,13岁,因'发热伴心悸5 d,腹痛、腹泻1 d'入院,患儿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骤升,达39.7℃,伴大汗,皮肤潮红、干燥,一般退热措施无效。患儿心悸,呼吸急促,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危象 细胞减少 血细胞减少 儿童 甲巯咪唑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慢性及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8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利强 马洁 +4 位作者 苏雁 周翾 杨菁 张瑞东 吴润晖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0-461,共2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慢性及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R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01-01—2010-12-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利妥昔单抗治疗的CITP/RITP病例资料,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收...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慢性及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R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01-01—2010-12-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利妥昔单抗治疗的CITP/RITP病例资料,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收集8例,中位年龄7.8岁(5~11岁),中位观察时间27.6周(14~52周);完全有效3例(37.5%),部分有效3例(37.5%),总有效率75%;均为早期起效,平均起效时间4.2周(3~5周);复发1例(16.7%)。使用中无明显不良反应,1例在结束治疗后3周出现曲霉菌性肺炎,1例在结束治疗后4周出现卡氏肺囊虫肺炎。结论儿童CITP/RITP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一定疗效。用药中不良反应轻微,用药后需注意深部真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近期很少使用丙种球蛋白但较长时间服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且对利妥昔单抗反应不佳的患儿,需更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及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利妥昔单抗 曲霉菌性肺炎 卡化肺囊虫肺炎
原文传递
西罗莫司在儿童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应用现状
20
作者 冯新颖 成晓玲 +5 位作者 吴云娇 樊端芳 谷昊 吴润晖 杨长青 赵立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年第6期85-87,92,共4页
西罗莫司(sirolimus,SRL)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临床上多用于预防实体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随着对SRL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对SRL应用于儿童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autoim... 西罗莫司(sirolimus,SRL)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临床上多用于预防实体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随着对SRL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对SRL应用于儿童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autoimmune cytopenias,ACs)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ACs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儿童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