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激动器联合不同口外弓施力点治疗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柯云艳 张立港 +1 位作者 应丽珍 陈学鹏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肌激动器配合不同口外弓施力点治疗儿童骨性II类错颌畸形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绍兴市中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Ⅱ类错颌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发随机信封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 目的研究肌激动器配合不同口外弓施力点治疗儿童骨性II类错颌畸形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绍兴市中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Ⅱ类错颌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发随机信封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改良头帽肌激动器(Vanbeek Activator),口外弓位置前移自上中切牙及侧切牙间伸出基托;对照组使用传统Vanbeek Activator,口外弓自上颌第一、二前磨牙间伸出基托。收集患儿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下颌平面角、前后面高比和上颌牙合平面角的减小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矢状向位置(SNA角)、下颌矢状向位置(SNB角)、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NB角)、Y轴角、下面高比例、上下中切牙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anbeek Activator的施力点位于上颌骨及上牙弓阻抗中心前部,可使上下颌骨发生一定程度逆时针旋转,有利于均角偏高角骨性II类错颌患儿的垂直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激动器 功能矫治 口外弓 II畸形
下载PDF
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史燕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45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佩戴Forsus功能矫治器,对比矫治前后患儿的X线投影测量值[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 目的探究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45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佩戴Forsus功能矫治器,对比矫治前后患儿的X线投影测量值[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形成的角(ANB)、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形成的角(SNB)、蝶胺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形成的角(SNA)、上前牙唇倾度(U1-SN)、下前牙唇倾度(L1-MPA)、上中切牙角(U1-PP)、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之间的角度(SN-MP)、下颌长度(Co-Gn)、下颌升支高度(Co-Go)、反应软组织上、下唇突点与审美平面的线距(UL-Eline、LL-Eline)、下牙槽座点(B)至FHp平面的垂直距离(Pg-FHp)、颏前点至FHp平面的垂直距离(B-FHp)、覆盖(OJ)、覆颌(OB)情况]和上气道结构指标[后鼻棘-上咽壁距(PNS-U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舌根后气道间隙(PAS)]。结果矫治后ANB、UL-Eline、LL-Eline、OB、OJ低于矫治前,SNB、U1-SN、L1-MP、U1-PP、Co-Gn、Co-Go、Pg-FHp、B-FHp高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SNA、SN-M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儿能够抑制上颌骨生长,刺激下颌骨生长,利于矫治远中关系,且能改善上气道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 Forsus功能矫治器 上气道
下载PDF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髁突 稳定[牙合]板 正畸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
4
作者 杨丽 聂振轩 古加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治疗,观...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小于对照组,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大于对照组,全面高、前上面高、前面下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治疗能有效提高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面部美学情况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正畸正 畸形 面部美学
下载PDF
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髁突影响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周静文 闫麒安(综述) 米丛波(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85-187,共3页
正颌外科手术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最常用的治疗方式,髁突是评价患者正颌术后复发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正颌术后髁突位置如何变化及改建学者们意见不一。本文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形态特点以及正颌术后髁突位置... 正颌外科手术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最常用的治疗方式,髁突是评价患者正颌术后复发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正颌术后髁突位置如何变化及改建学者们意见不一。本文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形态特点以及正颌术后髁突位置变化和改建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髁突 [牙合]畸形 颞下关节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尹志刚 郭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颌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获取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患者牙性、骨性及软组织等相应指标,并收集35例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牙合]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整体治疗结束后,UI-NA、UI-LI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LI-NB角度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UI-NA距离较正畸治疗前缩短、LI-NB距离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A、LI-MP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B、ANB、MP-SN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面凸角、鼻唇角较正畸治疗前增大(P<0.05),颏唇角、软组织面角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Sn、UL’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LL’、Pg’、Si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缩短(均P<0.05)。正颌术后1个月与整体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结束后,OHRQOL评分较正畸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正畸治疗后及正颌术后1个月(均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具有较好的正畸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侧貌软硬组织,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正畸-正联合治疗 正畸效果 侧貌软硬组织 面型改善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策略——下颌生长改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灵芝 曾素娟 章晶晶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安氏Ⅱ类错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可表现为上门牙前突、唇闭合不全、下颌后缩和(或)上颌前突,在混合牙列的全球患病率约为23.11%[1]。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包括骨性Ⅱ类错[牙合]和牙性Ⅱ类(牙合)错,有研究表明75%的牙性Ⅱ... 安氏Ⅱ类错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可表现为上门牙前突、唇闭合不全、下颌后缩和(或)上颌前突,在混合牙列的全球患病率约为23.11%[1]。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包括骨性Ⅱ类错[牙合]和牙性Ⅱ类(牙合)错,有研究表明75%的牙性Ⅱ类患者同时存在骨性Ⅱ类表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生长改良 早期矫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效果对比
8
作者 徐庚池 张景华 +1 位作者 邵元春 王丹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对比隐适美下颌前导器(MA)与双颌垫矫治器(TB)两种矫治器前导下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8例有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病人,TB组10例,MA组8例。通过对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所表现出来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两种矫治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目的:对比隐适美下颌前导器(MA)与双颌垫矫治器(TB)两种矫治器前导下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8例有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病人,TB组10例,MA组8例。通过对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所表现出来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两种矫治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收集矫治前后的CBCT,测量气道治疗前后的体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SNA角、SNB角、ANB角等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下颌平面角(FH-MP)、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ANS-ME/N-ME)、L1-NB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下颌向前后气道体积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气道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导下颌向前后口喉咽最小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口咽部最小截面积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治器都可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矢状向不调;与TB相比,MA矫治器在垂直方向上的旋转更小;前牙轴倾度可以很好地控制。两种矫治器均可以增加上气道的体积,改善上气道结构性狭窄,减小呼吸气流阻力,提升通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后缩 前导器 垫矫治器 上气道
下载PDF
三种矫治器对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矫治效果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樊文君 王颖 +3 位作者 马然平 杜娟 刘志利 杨捷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 探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治的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中选取90例展开调查,按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 探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治的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中选取90例展开调查,按随机数表法分为Twin-Block组、无托槽隐形组、直丝弓组,每组30例。对比三组疗效、头影测量参数、颞下颌关节相关参数、打开牙颌所需时间、排齐整平时间、治疗时间以及辅助支抗应用情况差异。结果 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治疗前,治疗后三组的SNA角、ANB角均明显降低,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治疗后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治疗前,三组治疗后的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均明显升高,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的升高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的打开牙颌所需时间、排齐整平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的治疗时间与辅助支抗应用率均明显降低;对比直丝弓组,无托槽隐形组的辅助支抗应用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均可获得一定矫治效果,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在提升疗效、改善面部侧面观以及缩短咬合与矫治周期方面效果更显著,可作为首选方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未成年安氏1分畸形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垂直向关系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华 马向玉 +3 位作者 周容 丁俐丹 马科院 廖文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 评估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及其与性别、年龄和垂直骨面型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和成人骨性Ⅱ类患者各60例,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 目的 评估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及其与性别、年龄和垂直骨面型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和成人骨性Ⅱ类患者各60例,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软件上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各个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评估不同性别、年龄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的垂直向位置关系的差异。结果 骨性Ⅱ类青少年和成人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接触率分别为85%和56%,青少年接触和穿透上颌窦底的比例较成人更高(P<0.05);高角组和均角组穿透上颌窦底的比例分别为34.1%、36.6%,高于低角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患者左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垂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骨性Ⅱ类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垂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青少年较成人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更近(P<0.05);在成人组中,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垂直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青少年组中,均角和高角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垂直向位置关系较低角组更为密切,其中近颊根和远颊根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根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青少年较成人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距离更近;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与垂直骨面型有关,而成人患者与垂直骨面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垂直面型 窦底 第一磨牙 垂直向距离 锥形束CT
下载PDF
隐形功能矫治器对比传统功能矫治器前导下颌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11
作者 余磊 李紫薇 +3 位作者 康芙嘉 王宋庆 谢尊玄 朱宪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目的 以传统功能矫治器为对照,对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 目的 以传统功能矫治器为对照,对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组研究者按照PICOS条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查文献、提取数据,并使用ROBINS-I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总样本量283例。隐形矫治器与功能矫治器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时,SNA、SNB、ANB、下颌体长度、上前牙角度、覆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下颌平面角变化存在0.90°的差异;对照组下颌支生长量比隐形组多1.10 mm;隐形组下牙唇倾度比对照组少1.94°。结论 隐形组在前导下颌时能更好地控制下颌前牙的唇倾度,下颌平面角基本保持不变,下颌升支的生长量不如对照组,临床中应当采用辅助措施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前导下 隐形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 META分析
下载PDF
肌激动器和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的影响评价
12
作者 陈其强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肌激动器和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田县总医院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与分析肌激动器和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田县总医院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观察组给予肌激动器治疗,两组均经过20至25个月完成了相应的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矫治方法前后上牙弓总长度、下牙弓总长度、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SNA、SNB及ANB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经过20至25个月完成了相应的正畸治疗,在治疗结束之后患者面部突出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牙弓总长度较长,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SNB值较高、ANB值较低,UI-PP值、LI-PP值及FH-MP值均较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下牙弓总长度较长,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SNB值较高、ANB值较低,UI-PP值、LI-PP值及FH-MP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和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中前者改善治疗的效果更加突出,对软组织侧貌改善产生促进效果,综合预后表现更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激动器 FR型功能矫治器 青少年 高角畸形
下载PDF
双[牙合]垫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的改善作用
13
作者 葛宇 汪世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双[牙合]垫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2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纳入研究,给予患儿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矫治周期为12个月,分别于矫治前后拍摄X线... 目的:探讨双[牙合]垫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2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纳入研究,给予患儿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矫治周期为12个月,分别于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描图。对患儿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形态进行比较,采用Ricketts美容线对矫治合格率进行评估。结果:矫治后,SNB、U1-NA等硬组织指标大于矫治前,ANB、L1-NB、U1-NA、L1-NB均小于矫治前(P<0.05);矫治后,FHN’Pm、上唇沟深度、Sn-H线距、Pog-Pm’等软组织指标均大于矫治前,H角小于矫治前(P<0.05);其余软硬组织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102例患儿中有97例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矫治合格率为95.09%;95例患儿对矫治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3.14%。结论:采用双[牙合]垫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可取得明显疗效,有效减少切牙突度及覆盖情况,在骨性Ⅱ类磨牙关系以及面部软硬组织形态方面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双[牙合]垫矫治器 头影测量 软硬组织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季洪超 徐巍巍 +2 位作者 邓旭霞 刘兰 李薇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034-1037,1047,共5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隐形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隐形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相关指标(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短轴长度、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髁突上部高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以及颞下颌关节间隙(颞下颌关节前间隙、颞下颌关节后间隙、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并计算关节间隙指数(R值)。结果(1)两组内治疗前后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及常规组治疗前后的关节窝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隐形组治疗后的关节窝深度较治疗前变小,两组治疗后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隐形组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常规组增加(均P<0.05)。(2)常规组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及关节后间隙,以及两组内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上间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R值,以及隐形组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及关节后间隙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隐形组的R值、颞下颌关节前间隙、颞下颌关节后间隙及颞下颌关节上间隙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可有效增加髁突短轴长度及髁突上部高度,有助于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及咬合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隐形矫治器 矫治 青少年 颞下关节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拔牙矫治颌骨不调与牙颌变化的关系
15
作者 王玲 黄敏方 +2 位作者 饶明聪 谭盛欢 张佐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行拔牙掩饰性矫治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病例治疗前颌骨不调的极限。方法选取采用拔除四颗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器的掩饰性矫正治疗成功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24例,测量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片上的SNA、SNB、ANB、FMA、S... 目的探讨行拔牙掩饰性矫治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病例治疗前颌骨不调的极限。方法选取采用拔除四颗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器的掩饰性矫正治疗成功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24例,测量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片上的SNA、SNB、ANB、FMA、SN-MP、U1-NA、U1-NA距、U1-SN、L1-NB、L1-NB距、L1-MP、U1-L1、Ls-E线距、Li-E线距、Z角等15项头影测量参数,分析治疗前的颌骨不调参数ANB角与其他矫治前后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对有临床意义的组对,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治疗前ANB角(Y)与治疗后L1-NB距(X)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2,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432X+3.83。结论当治疗前患者ANB角≥8.6°时,应积极建议患者选择正畸联合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否则下前牙有可能过度唇倾或不能达到可接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牙合] 拔牙 掩饰矫治 不调 极限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正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李根 郭松松 +3 位作者 蔡观慧 孙莲 孙雯 王华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内CBCT数据,使用Dophin3D 11.95软件行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上气道手术前后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气道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正中矢状面纵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减少(P<0.01)。口咽区容积变化量与B点的变化量相关(P<0.05)。随B点后退量的增加,上气道容积降低的显著性增加,当B点后退量>7 mm时,上气道各区域容积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危险程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骨性Ⅲ类双颌手术可降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术后上气道容积减少量与B点后退量相关。当行大量下颌后退(>7 mm)时,可造成上气道容积的显著减低,增加OSAHS患病风险。对上气道有狭窄倾向的患者,应适当调整方案以减少气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手术 上气道 CBCT
下载PDF
下颌前导矫形与单纯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错畸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宫耀 于泉 +3 位作者 李佩伦 汪虹虹 魏斌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Pancherz分析 双期矫治
下载PDF
基于三维CT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下颌骨矢状向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燕京京 王爱 +3 位作者 李丹妮 张翊坤 董凡侨 东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0-1053,共4页
应用三维CT分析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后下颌骨矢状向稳定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因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行BSSRO的患者54例,收集术前2个月(T0)、术后4 d(T1)、术后6个月(T2)的全头颅螺旋CT资料。利用ProPlan CMF3.0重... 应用三维CT分析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后下颌骨矢状向稳定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因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行BSSRO的患者54例,收集术前2个月(T0)、术后4 d(T1)、术后6个月(T2)的全头颅螺旋CT资料。利用ProPlan CMF3.0重建三维头颅模型,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和基准平面,选用7个观察指标分别表示下颌骨近、远心骨段的矢状位置,分析下颌骨近、远心骨段的矢状向稳定性。结果发现,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BSSRO后,下颌骨在矢状向上存在明显的复发趋势,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下颌骨近心骨段前移和下颌骨体部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稳定 [牙合]畸形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应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效果
19
作者 李晓轩 薛桂平 苏东旭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应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患者。根据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应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患者。根据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侧貌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等级评估(PAR)指标。结果:观察组接受矫治后侧面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总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应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治疗效果更佳,且可改善患者面部形态及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分[牙合]畸形 传统Twin-Block矫治器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治疗
下载PDF
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SGTB矫治器治疗效果
20
作者 孙贤宝 孙晓奕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2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SGTB矫治器对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苏州美莱美容医院收治的56例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矫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MBT... 目的分析SGTB矫治器对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苏州美莱美容医院收治的56例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矫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MBT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SGTB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性、上下颌中切牙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颌升支高度(Co-Go)、下颌长度(Co-Gn)、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SNB)、下牙槽座点以及颏前点至FHp平面垂直距离(Pg-FHp、B-FHp)相较于矫治前升高,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ANB)相较于矫治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Co-Gn为(110.17±1.99)mm,低于对照组(114.86±2.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中切牙角(L1-MPA)、上中切牙角(U1-PP)、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下内角(U1-SN)相较于矫治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L1-MP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前牙覆盖与磨牙关系的牙性、骨性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GTB矫治器在临床中对于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具有可靠的矫治效果表现,特别在矫治下切牙唇倾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牙合畸形 SGTB矫治器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