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血浆尾加压素Ⅱ和儿茶酚胺抑素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廖莹 杜军保 +1 位作者 唐朝枢 金红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患儿心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POTS组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POTS儿童46例(平均12.1... 目的:通过检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患儿心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POTS组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POTS儿童46例(平均12.1±2.8岁),对照组为健康儿童20例(平均11.5±3.6岁),采用酶免疫法测定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II)及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Cs)浓度,分析POTS组患儿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及与直立后心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TS组患儿血浆UII水平降低[0.41(0.27,0.85)μg/L vs.0.46(0.35,1.41)μg/L,P<0.05],血浆UII水平与直立10 min后心率的变化次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63,P<0.05),血浆Cs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0.20,1.91)μg/L vs.0.52(0.18,1.60)μg/L,P>0.05]。结论:POTS患儿血浆UII水平降低,提示血管张力调节异常可能是POTS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尾加压素 儿茶酚胺抑素 儿童
下载PDF
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儿茶酚胺抑素和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丁伯春 龙子江 +3 位作者 周宜轩 蔡曼曼 陆松侠 杨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儿茶酚胺抑素和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0只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根据收缩压均衡随机分为模型组(等容量蒸馏水)、养肝益水颗...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儿茶酚胺抑素和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0只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根据收缩压均衡随机分为模型组(等容量蒸馏水)、养肝益水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0.8、5.4、2.7 g颗粒/kg)和阳性对照药厄贝沙坦组(0.015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Wistar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等容量蒸馏水)。给药前,采用尾套法测收缩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分别于连续给药4周、8周和12周后测定尾动脉收缩压;末次药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儿茶酚胺抑素、血浆儿茶酚胺和血清Cys-C质量;称量肾上腺质量并计算肾上腺指数。结果养肝益水颗粒有效降低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儿茶酚胺水平、血清Cys-C水平和肾上腺指数;升高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儿茶酚胺抑素水平与儿茶酚胺水平之比值。结论养肝益水颗粒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血浆儿茶酚胺抑素水平和血浆儿茶酚胺抑素与儿茶酚胺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肝益水颗粒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儿茶酚胺抑素 儿茶
下载PDF
儿茶酚胺抑素对急性心梗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方媛 舒娟 +1 位作者 刘洋 曹瑜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ST)和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心梗组(n=40),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心梗模型,心梗组存活36只。测量大鼠血浆CST水平,使用程序性电刺激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ST)和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心梗组(n=40),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心梗模型,心梗组存活36只。测量大鼠血浆CST水平,使用程序性电刺激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患率,同时测定在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下,鼠心室肌的易损期时间窗和有效不应期的变化。了解CST对急性心梗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减小(P<0.01),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则明显增大(P<0.01),CST明显升高(P<0.01);程序性电刺激后,假手术组未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组共31只(86.1%)大鼠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P<0.01);心梗组大鼠固定强度心室易损期时间窗延长、有效不应期缩短(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和CST升高均为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CST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可用于预测急性心梗的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儿茶酚胺抑素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易损期 有效不应期
下载PDF
儿茶酚胺抑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交感神经活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建强 李素娟 贾宇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HR组)及其相应的正常大鼠(WKY)(WKY组)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鼠不同的发育阶段(6、12和16周龄)检测心率、血压及血...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HR组)及其相应的正常大鼠(WKY)(WKY组)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鼠不同的发育阶段(6、12和16周龄)检测心率、血压及血浆Catestatin水平。以心率作为交感神经活性的标志。酶联免疫吸附测定Catestatin的浓度,尾套法检测大鼠的血压及心率。结果 SHR组各个周龄的血压、心率均高于相应周龄的WKY组大鼠。SHR组血浆Catestatin浓度高于WKY组(P <0.05),随着周龄的增加,SHR组血浆Catestatin浓度逐渐升高,6周龄为(1.60±0.54)ng/ml,12周龄为(1.76±0.26)ng/ml,16周龄为(3.03±0.57)ng/ml。而WKY组大鼠则保持不变,6周龄为(1.10±0.28)ng/ml,12周龄为(1.05±0.21)ng/ml,16周龄为(1.17±0.12)ng/ml,两组血浆Catestatin的浓度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12周SHR组大鼠尾静脉注射Catestatin,30 min后心率由(417.6±20.9)次/min降到(378.1±15.6)次/min(P <0.05);但血压未下降。结论Catestatin具有抑制心率的作用,可能具有代偿性抑制交感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儿茶酚胺抑素 交感神经活性 大鼠 近交SHR
下载PDF
儿茶酚胺抑素在缺血性心肌病伴心房纤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袁鹰 傅涛 +2 位作者 荆忱 李洁 王曦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CST)水平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伴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ICM患者110例,同时选择46...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CST)水平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伴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ICM患者110例,同时选择4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ICM患者按是否存在心房纤颤分为ICM合并心房纤颤组(58例)和ICM未合并心房纤颤组(5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血浆CST水平。比较3组TG、LDL-C、血糖(blood glucose,Glu)、SCr、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变化,分析血浆CST水平与以上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评估CST在ICM合并心房纤颤诊治中的作用。结果ICM合并心房纤颤组的年龄、BMI、SBP、DBP、Glu、LDL-C、TG、SCr、LAD、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F则低于对照组(P<0.05)。ICM合并心房纤颤组血浆CST水平最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ST与SBP、DBP、Glu、LDL-C、LVEF呈正相关(P<0.05),与LAD、LVEDd、NT-proBNP呈负相关(P<0.05)。校正年龄、性别、血压、LAD、NT-proBNP等影响因素,CST仍是ICM合并心房纤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ST水平在ICM伴心房纤颤患者中明显降低,其可能参与ICM患者心房纤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抑素 缺血性心肌病 心房纤颤
下载PDF
大鼠儿茶酚抑素和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权玉兰 孙明莉 +1 位作者 凡文博 武国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1期1967-1969,共3页
目的对比心衰大鼠儿茶酚抑素水平与心功能指标,阐明二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4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从存活的心衰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作为心衰组,另选2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心衰组和对... 目的对比心衰大鼠儿茶酚抑素水平与心功能指标,阐明二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4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从存活的心衰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作为心衰组,另选2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心衰组和对照组大鼠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浆儿茶酚抑素(CST)及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大鼠LVEF值降低,BNP及CST值增大(P<0.01);分别以LVEF和BNP为自变量,以CST为因变量进行线形回归分析,CST水平随BNP值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关系(r=0.384,P<0.01)。CST水平与EF值无相关。结论心衰大鼠CST值增高,CST水平与BNP值呈正相关,CST可能成为心力衰竭新的生化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射血分数 儿茶酚胺抑素 脑钠肽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ST、AT1R水平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黄宇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2期41-42,4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抑素(CST)、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R)水平变化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展开治疗的84例EH患者,依据是否伴LVH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1)。比较...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抑素(CST)、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R)水平变化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展开治疗的84例EH患者,依据是否伴LVH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1)。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EH患者LVH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清CST、AT1R及两者联合对EH患者LVH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CST低于对照组,AT1R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ST是EH患者LVH的保护因素、AT1R是EH患者LVH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CST、AT1R及两者联合对EH患者LV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0.867、0.88(P<0.05)。结论EH患者血清CST、AT1R水平可影响LVH的发生,也可用于辅助诊断L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儿茶酚胺抑素 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 左心室肥厚
下载PDF
激惹诱导心律失常大鼠血清中NPY、CST的变化及其中药影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起明 姜均文 +2 位作者 侯军邑 边振 昌艳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705-2707,共3页
目的:探讨激惹诱导心律失常大鼠血清中NPY、CST的变化及中药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A)、中药对照(B)、β受体阻滞剂组(C)和造模前对照(D)等4组。A、B、C组分别与造模前12只大鼠中血清NPY、CST水平... 目的:探讨激惹诱导心律失常大鼠血清中NPY、CST的变化及中药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A)、中药对照(B)、β受体阻滞剂组(C)和造模前对照(D)等4组。A、B、C组分别与造模前12只大鼠中血清NPY、CST水平做比较分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造模前后各组大鼠血清神经肽Y(NPY)和儿茶酚胺抑素(CS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NPY、CST含量明显高于造模前对照组的(P<0.05),中药组NPY、C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NPY、CST水平较西药组仍有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肽Y与儿茶酚胺抑素均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中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神经肽含量,升高儿茶酚胺抑素的表达水平,中药疏肝法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儿茶酚胺抑素 心律失常 肝主疏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