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代散文家元明善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蓉 《邢台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0-51,54,共3页
元明善是元代散文六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雅正凝练,简约质朴,恣肆纵横,气势奔放雄健的特点。元明善文学风格与当时的社会时代的风气息息相关。
关键词 元明善 散文 雅正雄健
下载PDF
元代古文双雄侧论——小议鲜卑族古文家元明善
2
作者 张文澍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93-98,共6页
元明善是鲜卑族拓跋氏后裔,又是元代最著名的古文家之一。他自幼师承吴澄等理学大家,并从儒家经典里汲取思想资源和写作技法,形成典重厚博的创作风格。但是,他的诗文在流传中多有遗佚,经过后人汇集整理,即为目前可见《藕香零拾》及《元... 元明善是鲜卑族拓跋氏后裔,又是元代最著名的古文家之一。他自幼师承吴澄等理学大家,并从儒家经典里汲取思想资源和写作技法,形成典重厚博的创作风格。但是,他的诗文在流传中多有遗佚,经过后人汇集整理,即为目前可见《藕香零拾》及《元诗选》等书所收的《清河集》。其中散文以碑版铭传为主,保存了正史以外的、生动的历史资料;诗歌存数虽少,也显示出他出色的创作才华。而他诗文的整体面貌则体现了元代中期"盛大舂容"的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鲜卑 拓拔氏 古文 元明善
原文传递
论元明善和他的《清河集》
3
作者 史礼心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143-149,共7页
元代鲜卑人后裔元明善的诗文成就在当时享有盛誉,但在现代却鲜为人提及。其原因主要在于其《清河集》的绝大部分作品佚失,现存清人辑集的诗文作品仅及原集的十分之一二。首先介绍元明善其人其事,次叙其文集版本流传经过及后来的辑集情况... 元代鲜卑人后裔元明善的诗文成就在当时享有盛誉,但在现代却鲜为人提及。其原因主要在于其《清河集》的绝大部分作品佚失,现存清人辑集的诗文作品仅及原集的十分之一二。首先介绍元明善其人其事,次叙其文集版本流传经过及后来的辑集情况,最后对其有代表性的诗文作品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善 《清河集》 元诗文
原文传递
元明善《寿国董忠烈公传》考——兼论董文用对元朝《太祖实录》纂修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罗玮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3-156,共14页
董俊是元代藁城董氏家族兴起的第一代。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元明善所撰《寿国董忠烈公传》这样一篇较少受到关注的董俊传记。该文献最主要的特点是元明善对自己在《藁城董氏家传》中董俊事迹的书写进行了偏离历史事实的较大改易,以致部... 董俊是元代藁城董氏家族兴起的第一代。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元明善所撰《寿国董忠烈公传》这样一篇较少受到关注的董俊传记。该文献最主要的特点是元明善对自己在《藁城董氏家传》中董俊事迹的书写进行了偏离历史事实的较大改易,以致部分叙事顺序也颠倒重组。而改写原因是元明善参阅了翰林国史院典藏史籍资料中的不同记载,其中包含《太祖实录》中有关董俊的事迹。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董俊三子董文用为彰显其父功德,对翰林国史院的纂修工作施加了影响,形成了《太祖实录》中对董俊的记载,进而留存到《元史·太祖纪》中。至此,元朝实录纂修中一个隐秘不彰的事实被揭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俊 元明善 董文用 《太祖实录》 《元史》 书写
原文传递
元“侨安南国”与陈益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颋 汤开建 《海交史研究》 2002年第2期70-80,共11页
关于元代存在着由安南移民构成的'侨安南国'以及'国王'陈益稷,迄今为止,学术界鲜有人著文涉及.借助较为全面搜集的资料,本文提供以下相关信息:一、元至元二十二年,蒙古军队进袭安南,于归化、清化等路掳掠和招降了数量... 关于元代存在着由安南移民构成的'侨安南国'以及'国王'陈益稷,迄今为止,学术界鲜有人著文涉及.借助较为全面搜集的资料,本文提供以下相关信息:一、元至元二十二年,蒙古军队进袭安南,于归化、清化等路掳掠和招降了数量颇众的士民.不久,入侵失败,这些士民中的部分得以突破重围北迁,旋由合罕下令安置在行省首府武昌路及附近汉阳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南国 益稷 蒙古军 武昌路 元明善 嘉议大夫 安南志略 皇庆 安抚使 汉阳府
下载PDF
《元史》正误二则
6
作者 吴小红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1年第1期160-160,共1页
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卷一八《成宗本纪一》载,元贞元年(1295)二月,"以醮延春阁,赐天师张与棣、宗师张留孙、真人张志仙等十三人玉圭各一"。按:引文中,"张与棣"当作"张与材"。据元代元明善编、明... 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卷一八《成宗本纪一》载,元贞元年(1295)二月,"以醮延春阁,赐天师张与棣、宗师张留孙、真人张志仙等十三人玉圭各一"。按:引文中,"张与棣"当作"张与材"。据元代元明善编、明代周召续补《龙虎山志》,龙虎山三十七代天师张与棣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元明善 张留孙 延春阁 玉圭 张与材 龙虎山志 续补 点校本 至正
下载PDF
沧海遗珠:管窥李京及《云南志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范锐超 刘珊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期1 4-,4,共2页
樊焯的《蛮书》(1)虽记载关于云南一些历史,但未成专门的云南地方志。民国时期的《新篆云南通志》认为"云南有志,当自李京的【志略】始"可见李京的《云南志略》不仅是元代的云南地方志,也可为简略的云南通史。该书又名《乌撒... 樊焯的《蛮书》(1)虽记载关于云南一些历史,但未成专门的云南地方志。民国时期的《新篆云南通志》认为"云南有志,当自李京的【志略】始"可见李京的《云南志略》不仅是元代的云南地方志,也可为简略的云南通史。该书又名《乌撒志略》,陶宗仪所说《云南杂志》也应为《云南志略》。作者李京(2),"其诗总题曰《鸠巢漫稿》"(3),已缺失,尚有在云南时所作之诗收在后世云南志书中。据虞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志略 元明善 乌撒 说郛 《永乐大典》 《蛮书》 宗仪 宣慰 家铉翁 涵芬楼
下载PDF
许有壬著作流传情况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傅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47-52,共6页
许有壬的著作在他生前均未刊行,加之正逢易代之时,所以其流传情况较为曲折。今就所闻见,略加述评,以备整理古籍之参考。 最早提到许有壬著作情况的是其弟许有孚,至正二十年(1360)在《圭塘小稿序》中说:
关键词 许有壬 至正集 流传情况 许有孚 正二十 太常礼仪院 中书左丞 怯烈 明成 元明善
下载PDF
元代墓碑簡論
9
作者 陳高華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7年第1期211-230,共20页
刻有紀念性或標誌性文字的石頭,稱爲碑。中國傳統,墓葬立碑作爲標誌,統稱爲墓碑。元代的墓碑大體來説,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標題型的,一類是傳記型的。標題型墓碑比較簡單,上面書寫死者官銜、籍貫和姓氏,没有官銜的平民則稱處士。有的... 刻有紀念性或標誌性文字的石頭,稱爲碑。中國傳統,墓葬立碑作爲標誌,統稱爲墓碑。元代的墓碑大體來説,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標題型的,一類是傳記型的。標題型墓碑比較簡單,上面書寫死者官銜、籍貫和姓氏,没有官銜的平民則稱處士。有的在姓名後面還題有建墓時間、建墓人(通常是死者親屬)的名字。一般來説,標題型墓碑,通常樹立在墓前,作爲標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徒 神道碑 翰林承旨 元明善 蘇天爵 耶律楚材 八思巴字 劉敏中
下载PDF
赵孟頫书写李彬碑
10
作者 王培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3期335-,共1页
许昌市关帝庙内,存放着一通元朝延佑五年(1318年)立的《追封陇西郡伯李彬碑》。其碑高3.10米,宽1米,厚0.30米,下部已经残缺,字迹也有脱落。碑文竖排21行,967个字,正楷,寸许。前署“中奉大夫礼部尚书清河元明善撰,翰林学士承... 许昌市关帝庙内,存放着一通元朝延佑五年(1318年)立的《追封陇西郡伯李彬碑》。其碑高3.10米,宽1米,厚0.30米,下部已经残缺,字迹也有脱落。碑文竖排21行,967个字,正楷,寸许。前署“中奉大夫礼部尚书清河元明善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制诰兼修国史吴兴赵孟頫书”。从不完整的碑文看,此碑是李彬之子李谦为其父母所立。李谦当时官朝列大夫、无锡知州,所以才请得动元明善、赵孟頫这些名流为之撰文、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 陇西郡 追封 吴兴 李谦 赠封 李彬 元明善
下载PDF
元代藁城董氏家族封贈考述
11
作者 羅瑋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8年第1期335-346,共12页
封贈制度指的是根據官員本身的官職品階,使其父母、祖父母、妻室等獲得相應官職和封號的制度。對於元代的封贈制度,以往學者已經有過一些宏觀制度層面的探索[1],主要探析了元朝封贈制度的沿革過程和制度内容。這爲我們探討元代藁城董氏... 封贈制度指的是根據官員本身的官職品階,使其父母、祖父母、妻室等獲得相應官職和封號的制度。對於元代的封贈制度,以往學者已經有過一些宏觀制度層面的探索[1],主要探析了元朝封贈制度的沿革過程和制度内容。這爲我們探討元代藁城董氏家族的封贈情況提供了必要的知識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定三 元明善 神道碑
下载PDF
元代大上清宫建置沿革辨析——以历代《龙虎山志》为考察
12
作者 朱丽辉 高健 +1 位作者 江凌 胡胜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1,50,共6页
历代《龙虎山志》中关于大上清宫历史沿革的记载是了解大上清宫建置演变发展的重要史料,其版本承变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对历代大上清宫建置沿革的认识。元人阎复及元明善的两篇碑文为明清两代《龙虎山志》所忽视遗漏,碑文... 历代《龙虎山志》中关于大上清宫历史沿革的记载是了解大上清宫建置演变发展的重要史料,其版本承变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对历代大上清宫建置沿革的认识。元人阎复及元明善的两篇碑文为明清两代《龙虎山志》所忽视遗漏,碑文内容记载了元代大上清宫的修造情况,反映了元代大上清宫的建置规模,其史料价值不可忽视。大上清宫得名于大德三年重修后加名“大上清正一万寿宫”,其得益于元代皇室推崇以及教内高士辈出,在元代短短数十年期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修建、增建,形成了宏大的建置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清宫 龙虎山志 建置沿革 元明善 娄近垣
原文传递
《龙虎山志》的编纂及元本、张本、娄本间的承变
13
作者 王文章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2,共9页
现存《龙虎山志》有元明善初编、周召续编本,张国祥、张显庸续撰本和娄近垣续修本三个版本。由元本而张本、娄本,山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前后相承的编修历程。三部山志间不是简单的沿袭和增补关系,而是在体例安排和文献辑录上自有取舍,别... 现存《龙虎山志》有元明善初编、周召续编本,张国祥、张显庸续撰本和娄近垣续修本三个版本。由元本而张本、娄本,山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前后相承的编修历程。三部山志间不是简单的沿袭和增补关系,而是在体例安排和文献辑录上自有取舍,别具面目,各有其特点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山志 元明善 张国祥 娄近垣
原文传递
马祖常与元代北方文脉
14
作者 刘成群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17,共8页
马祖常先世为信奉基督教聂思脱里派的汪古部贵族,但后来因深受金代儒风影响而改奉儒学。金亡后,元好问等人积极授学,形成一个崇尚文章之学的北方文脉体系,姚燧、元明善系这条文脉上的重要环节。马祖常的文章气盛貌古,其风格受元明善、... 马祖常先世为信奉基督教聂思脱里派的汪古部贵族,但后来因深受金代儒风影响而改奉儒学。金亡后,元好问等人积极授学,形成一个崇尚文章之学的北方文脉体系,姚燧、元明善系这条文脉上的重要环节。马祖常的文章气盛貌古,其风格受元明善、姚燧影响很大。马祖常也注重强调元明善承继姚燧的意义,其目的乃是为自己接续北方文脉寻找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祖常 北方文脉 元明善 姚燧
原文传递
广交名士的高丽文人李齐贤
15
作者 韓梅 《金桥》 2014年第1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李齐贤 丽文 咏月 張養浩 元明善 松雪 姚燧 靳文 珠璣 西蜀
原文传递
元代中期江南儒臣与大都文坛
16
作者 翟朋 《朱子学研究》 2021年第1期234-250,共17页
大元一朝,自世祖忽必烈定国号至顺帝撤离大都,不足百年之间,更换了十几位皇帝。执政时间最长的,是元世祖和元顺帝,一首一尾。自成宗以下至宁宗,执政时间都很短,帝位的频繁交替集中发生在元中期。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这一阶... 大元一朝,自世祖忽必烈定国号至顺帝撤离大都,不足百年之间,更换了十几位皇帝。执政时间最长的,是元世祖和元顺帝,一首一尾。自成宗以下至宁宗,执政时间都很短,帝位的频繁交替集中发生在元中期。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这一阶段元朝统治者的"文治"倾向有所加强,行科举、开经筵,众多江南儒士北上大都,拓展仕途。南儒北上促进了南北文坛之融合,并引导元代文坛形成了带有主导性的文学风尚——"盛世文风",这是元代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融合 元明善 张养浩 科举制度
原文传递
安心守体
17
作者 张勇 《做人与处世》 2022年第20期4-5,共2页
元朝时,元明善作为副使,跟随正使出使交趾国。交趾国国主想讨好元朝,便想送元明善一些金银,不料竞遭到他的婉言谢绝。对方说:“你们的正使都收下了,你是副使,为什么反倒拒收?”元明善稍微想了想,说:“正使收下是安小国之心,我不收是严... 元朝时,元明善作为副使,跟随正使出使交趾国。交趾国国主想讨好元朝,便想送元明善一些金银,不料竞遭到他的婉言谢绝。对方说:“你们的正使都收下了,你是副使,为什么反倒拒收?”元明善稍微想了想,说:“正使收下是安小国之心,我不收是严守大国之体。”这件事情,除了说明元明善在两国邦交中顾全大局、不乏圆机通融之智,还显露了他内心坚守的做人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善 顾全大局 元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