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有奎主任元气不足为肺胀发生病机浅谈 被引量:4
1
作者 齐媛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5期2518-2519,共2页
王有奎主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临证50载,对肺系疾病有丰富的临证经验,文章阐述了王有奎名老中医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创新总结出肺胀发病病机为"元气不足,肺失宣降",并应用于临床,疗效颇佳。通过回顾古今医... 王有奎主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临证50载,对肺系疾病有丰富的临证经验,文章阐述了王有奎名老中医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创新总结出肺胀发病病机为"元气不足,肺失宣降",并应用于临床,疗效颇佳。通过回顾古今医家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分别介绍了王主任"元气不足"是肺胀发生根本病机的观点,为临床对肺胀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有奎 肺胀 病机 元气不足
下载PDF
大气下陷之病因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樊紫嫣 袁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266-1270,共5页
通过分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医案,探讨大气下陷之病因。认为大气下陷的病因可归为内伤、外感及其他因素。大气下陷以气虚为基础,日久则致陷。元气不足、脾胃损伤或胸中清气匮乏可致大气生成减少,过度劳作、过多宣讲或温热之... 通过分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医案,探讨大气下陷之病因。认为大气下陷的病因可归为内伤、外感及其他因素。大气下陷以气虚为基础,日久则致陷。元气不足、脾胃损伤或胸中清气匮乏可致大气生成减少,过度劳作、过多宣讲或温热之邪久留体内可使大气消耗过多,而受惊、易怒等情志异常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失调,亦可影响胸中大气,最终发展为大气下陷之证。临床若见胸闷气喘、短气乏力、心中怔忡、神昏健忘等病症,需仔细询问其病因,可考虑辨为大气下陷,以升陷汤治疗。探讨大气下陷之病因,可为临床诊疗大气下陷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下陷 病因 元气不足 脾胃损伤 张锡纯 升陷汤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危象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志慧 陈金亮 胡军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68-1269,共2页
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中医病因病机,元气不足导致大气下陷是本病发展的内因,络脉空虚而运行而滞涩是本病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加上各种诱因引发,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危象 络脉 元气不足 络气虚滞 中医药
下载PDF
火郁与阴火学说浅探 被引量:6
4
作者 郑锐锋 李春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阴火学说 火郁证 内伤脾胃 元气不足 五志之火 中气不足 饮食失节 脾胃虚衰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发热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雪琴 王学岭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93-94,共2页
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源于金元医家李东垣,他注重调补脾胃,以脾胃立论,并首倡阴火论,创甘温除热法,其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疗效甚佳,确实为医家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只有对“阴火”正确认识,才能通过复杂现象看清气虚... 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源于金元医家李东垣,他注重调补脾胃,以脾胃立论,并首倡阴火论,创甘温除热法,其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疗效甚佳,确实为医家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只有对“阴火”正确认识,才能通过复杂现象看清气虚发热的本质,用升阳补气之法,达到阴火消、热自除。这有力地说明了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内伤 阴火 元气不足 气虚发热 甘温除热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临床新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锐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31期11-11,共1页
组成黄芪30g,当归6g。功效补气生血。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肌热面赤,烦渴欲饮,神倦乏力,脉洪大而虚;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用法水煎服,1剂/日,分早、午、晚空腹时服。方解本方证是由劳倦... 组成黄芪30g,当归6g。功效补气生血。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肌热面赤,烦渴欲饮,神倦乏力,脉洪大而虚;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用法水煎服,1剂/日,分早、午、晚空腹时服。方解本方证是由劳倦内伤,营血亏损,元气不足,以致阴不维阳,血虚阳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产后血虚发热 临床 劳倦内伤 补气生血 元气不足 不愈合
下载PDF
刍议东垣清暑益气汤及其在儿科之应用
7
作者 琚玮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9-30,共2页
以清暑益气汤命名者 ,李东垣立方在先 ,但东垣之方在清代却遭诸多温病学家非议 ,王孟英认为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 ,并另制清暑益气汤 ,此说一出 ,和者极多 ,致使东垣之清暑益气汤竞渐被湮没无闻。其实东垣认为暑邪是标 ,元... 以清暑益气汤命名者 ,李东垣立方在先 ,但东垣之方在清代却遭诸多温病学家非议 ,王孟英认为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 ,并另制清暑益气汤 ,此说一出 ,和者极多 ,致使东垣之清暑益气汤竞渐被湮没无闻。其实东垣认为暑邪是标 ,元气为本 ,故针对暑伤元气 ,湿困脾胃的病机而制方 ,溶清暑、益气、养阴、健脾、活血、理气、燥湿、渗利于一炉。放之儿科临床 ,小儿素体稚阳未充 ,稚阴未长 ,脾常不足 ,元气虚弱 ,诸多慢性病症的病变过程中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 ,临床以本方灵活加减可达标本同治、气血兼理、攻补兼施之功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垣清暑益气汤 儿科 辨证治疗 元气不足 暑湿困脾
下载PDF
李东垣“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针法之探讨
8
作者 阎翠兰 《河北中医》 1987年第F10期42-42,共1页
李东垣以针灸治病,善于调阴,调阳,即从阴引阳与从阳引阴治疗各种脾胃病。他根据《难经》所说:“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之意,结合脾胃居于中焦主司气机升降之特点,以元气不足、中气下陷立论,制定出一整套针灸... 李东垣以针灸治病,善于调阴,调阳,即从阴引阳与从阳引阴治疗各种脾胃病。他根据《难经》所说:“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之意,结合脾胃居于中焦主司气机升降之特点,以元气不足、中气下陷立论,制定出一整套针灸治病方法。无论施针或灸,或用药,皆以阴阳学说为纲,贯穿到全篇学术内容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李东垣 针法 针灸治病 《难经》 气机升降 元气不足
下载PDF
谈谈用单验方辨治疰夏
9
作者 董汉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1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单方 验方 辨证论治 疰夏 漆液耗伤型 元气不足
下载PDF
孩子虚胖多病 如何护理
10
作者 潘明沃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20年第6期25-25,共1页
有些孩子,由于先天稟赋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等,形成了气虚体质。虽然他们看上去白白胖胖的,但实则为虚胖。孩子的气虚从脏腑上分类多为脾气虚,其次为肺气虚和肾气虚。气虚体质的孩子由于元气不足,气虚则御邪无力,不能很好地抵御病... 有些孩子,由于先天稟赋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等,形成了气虚体质。虽然他们看上去白白胖胖的,但实则为虚胖。孩子的气虚从脏腑上分类多为脾气虚,其次为肺气虚和肾气虚。气虚体质的孩子由于元气不足,气虚则御邪无力,不能很好地抵御病菌、病毒的侵袭,往往容易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体质 后天失养 肺气虚 脾气虚 肾气虚 元气不足
下载PDF
遗尿
11
作者 郭剑华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9年第4期22-22,共1页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其发病与元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并将遗尿分为肾气不足、脾肺气虚、肝经郁热3型。
关键词 遗尿 脾肺气虚 肾功能失调 元气不足 肾气不足 肝经郁热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12
作者 陈庭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5期460-460,共1页
补中益气汤是《脾胃论》中的代表方,由黄芪、党参(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凡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清阳下陷内热伤中均可使用,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效。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现... 补中益气汤是《脾胃论》中的代表方,由黄芪、党参(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凡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清阳下陷内热伤中均可使用,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效。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现举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临床应用 《脾胃论》 脾胃虚弱 元气不足 清阳下陷 益气升阳 调补脾胃
下载PDF
王道坤“三知”养出好脾胃
13
作者 肖格格 李善举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第3期74-75,共2页
“脾胃气伤,诸病由生”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的观点,他认为脾胃是滋养元气的本源,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而产生各种病变.甘肃中医药大学王道坤教授,在继承历代医家脾胃学术成果的同时,积极汲取现代科技和中西医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大... “脾胃气伤,诸病由生”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的观点,他认为脾胃是滋养元气的本源,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而产生各种病变.甘肃中医药大学王道坤教授,在继承历代医家脾胃学术成果的同时,积极汲取现代科技和中西医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中医临床实践,改写了“萎缩性胃炎的腺体、肠化、增生不可逆”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损伤 王道坤 中医临床实践 元气不足 中医药大学 萎缩性胃炎 金元时期 学术成果
下载PDF
气虚发热机制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书营 侯太辉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致"阴火"内生、"阴火"和"脾胃气虚"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举临床验案,阐明了补中益气实质上是扶正祛邪,反映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脾胃气虚 元气不足 补中益气 甘温除热
下载PDF
丹桂通脉方临证运用心得
15
作者 耿贤华 彭越 彭建中(指导) 《光明中医》 2022年第22期4158-4161,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痰瘀互结阻于血脉是心脑血管的主要原因,而元气不足和津液涩滞又是导致痰瘀互结血脉的关键因素。治疗痰瘀互结型心脑血管疾病,消痰瘀之结是主要方法,但忽略元气、津液则效果不佳。通过分析元气、津液理论...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痰瘀互结阻于血脉是心脑血管的主要原因,而元气不足和津液涩滞又是导致痰瘀互结血脉的关键因素。治疗痰瘀互结型心脑血管疾病,消痰瘀之结是主要方法,但忽略元气、津液则效果不佳。通过分析元气、津液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属本虚标实,元气不足是根源,痰瘀阻脉是关键。确立以“祛邪通络,升清降浊”为指导治则,以“温化痰浊,补元通脉”为治疗大法,总结出丹桂通脉方,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丹桂通脉方化痰浊,通血脉,利三焦,补元气,通过加减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心悸 胸痹 丹桂通脉方 温化痰浊 补元通脉 元气不足 痰瘀互阻心脉
下载PDF
浅论阴火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兴柱 《江苏中医》 2001年第7期10-11,共2页
“阴火”一词首载于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对“阴火”的概念 ,议论者甚多 ,然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作者认为气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均属阴火范畴 ,其病理基础是元气不足。治疗可采用甘温除热法。
关键词 元气不足 气虚发热 阳虚发热 血虚发热 甘温除热
下载PDF
补肾化瘀与抗衰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西禹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5期231-231,共1页
中医关于衰老的论述主要有肾精亏耗,气血阳气衰惫,脾胃虚弱,元气不足,阴虚生热等学说,其中以肾虚、脾虚致衰为最。历代医家多从补肾健脾来调补。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无论健康或体弱多病的老人均存在肾虚的征象,其中大多数同... 中医关于衰老的论述主要有肾精亏耗,气血阳气衰惫,脾胃虚弱,元气不足,阴虚生热等学说,其中以肾虚、脾虚致衰为最。历代医家多从补肾健脾来调补。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无论健康或体弱多病的老人均存在肾虚的征象,其中大多数同时兼有“血瘀”征象,尤以患病者为甚。因此,认为肾虚血瘀也是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补肾化瘀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法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瘀 抗衰老 肾虚血瘀 脾胃虚弱 元气不足 补肾健脾 历代医家 延缓衰老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举隅
18
作者 封建涛 钱翠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8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临床运用 《脾胃论》 元气不足 异病同治 脾胃虚弱 李东垣
下载PDF
白露秋分易发伤寒证
19
作者 黄元金 《健康生活》 2015年第9期26-27,共2页
中医所论述的伤寒.就是感受风寒而致的病因、病理的疾病。人体有元气,能促进身体健康,抵御恶劣环境及邪气。天地有风、火、暑、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能促进大自然的新陈代谢。近段是白露、秋分的时节,气温下降的速度逐渐加快... 中医所论述的伤寒.就是感受风寒而致的病因、病理的疾病。人体有元气,能促进身体健康,抵御恶劣环境及邪气。天地有风、火、暑、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能促进大自然的新陈代谢。近段是白露、秋分的时节,气温下降的速度逐渐加快,如果元气不足,抵御风寒受限,身体就容易感受风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证 身体健康 元气不足 新陈代谢 风寒 大自然 感受
下载PDF
古医治病妙法(2)——“突袭惊吓”
20
作者 许家和 《家庭中医药》 2011年第10期12-12,共1页
明代某年腊月.一位干金小姐在自家后花园赏花时.因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没想到一双伸举过头的手突然放不下来了。家仆忙请来当地名医俞用古。俞细察后一本正经地说:“小姐乃因体内元气不足,加之风邪外袭,经络阻滞使然。
关键词 妙法 治病 元气不足 风邪外袭 经络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