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岗岩复式岩体演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演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宏卫 陈国能 +2 位作者 娄峰 陈震 杨燕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58-459,共2页
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关系密切(Chen et al.,1989;洪大卫,1994),尤其是稀土元素、铀矿床等均与复式岩体晚期岩体(包括浅色花岗岩与伟晶岩)成岩作用关系密切。因此,厘清花岗岩复式岩体演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演化,对认识花... 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关系密切(Chen et al.,1989;洪大卫,1994),尤其是稀土元素、铀矿床等均与复式岩体晚期岩体(包括浅色花岗岩与伟晶岩)成岩作用关系密切。因此,厘清花岗岩复式岩体演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演化,对认识花岗岩类演化过程中相应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根据岩石熔化实验结果,在岩石熔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复式岩体 稀土元素演化 演化过程 成矿作用 成岩作用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内生金属矿床 浅色花岗岩 岩石
下载PDF
岩石化学系列和元素演化周期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榆 《地球化学》 CAS 1983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Continental crust rocks can be grouped into three petrochemical, systems, i.e.,oxygen-poor, transitional, and oxygen-rich system, which are intimat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crustal movement. Stable areas in the ... Continental crust rocks can be grouped into three petrochemical, systems, i.e.,oxygen-poor, transitional, and oxygen-rich system, which are intimat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crustal movement. Stable areas in the crust are characterized by rocks of oxygen-poor system, while rocks of oxygen-rich system are typical of active regions.Rocks of the transitional system form all gradations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Parallel to the orogenic cycle in crustal movement an evolutionary cycle from low to high oxygen content can always be recognized with respect to rocks in each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with regard to rocks of the same type in the same petrochemical system, apart from the influence of crustal movement intensity, a tendency of increasing oxygen content with decreasing orogenic age is noticeable. As a region changes from active into gradational geologically, oxygen content is found decreasing for rocks of the same type,or vice versa. In this context, new implications may be attached to studies on petrochemical system : (1) A“family tree” can be established for rocks, thus sheding light on their evolutionary hlstoryand geneses (2)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nsity of crustal movement, i.e., the tectonic nature for the studied area at the time of magma generation, and (3) To aid in determining petrogenetie age of magmatic rocks and in making geological div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化学 元素地球化学 岩浆岩 微量元素 元素演化
下载PDF
星系晕较重r-过程元素产量和丰度的离散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晓静 张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3-481,共9页
采用Fields等所提出的模型,将超新星爆发产生r-过程元素的事件分为2类:A类(r-rich)事件和B类(r-poor)事件,结合所得到的Ⅱ型超新星r-过程元素的产量和产区,计算了贫金属星较重r-过程元素的弥散,并与观测进行对比分析,解释早期星系化学演... 采用Fields等所提出的模型,将超新星爆发产生r-过程元素的事件分为2类:A类(r-rich)事件和B类(r-poor)事件,结合所得到的Ⅱ型超新星r-过程元素的产量和产区,计算了贫金属星较重r-过程元素的弥散,并与观测进行对比分析,解释早期星系化学演化.得到的主要结论:从星系化学演化角度看,星系r-过程元素主要来源于大质量星,r-过程核合成主要产生场所是较高质量的Ⅱ型超新星,质量范围在28M⊙≤M≤35M⊙.利用计算得到的产量及初始质量函数φ(m),确定产生较重r-过程元素的Ⅱ型超新星占Ⅱ型超新星总数的比例(大约为4%),计算得到星系晕中Eu,Ba,Ce,La,Nd,Pr,Sm等元素的丰度离散情况;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超新星 r-过程 产量 核合成主要场所 丰度离散 元素星系化学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区地台区和地槽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4
作者 冷福荣 刘旺盛 +3 位作者 苏英 王超英 李雪萍 吴树 《内蒙古地质》 1995年第Z1期73-90,共18页
本文利用历史地球化学的观点,研究了内蒙中部区地台和地槽区各时代常量元素(Si、K、Na、Al、Fe、Ca、Mg)、微量元素(Cu、Pb、Zn、Au、Ag、As、Sb、Hg等)的分布特征,以及稀土元素(La、Ce、Nd... 本文利用历史地球化学的观点,研究了内蒙中部区地台和地槽区各时代常量元素(Si、K、Na、Al、Fe、Ca、Mg)、微量元素(Cu、Pb、Zn、Au、Ag、As、Sb、Hg等)的分布特征,以及稀土元素(La、Ce、Nd、Sm、Gd、Eu、Tb、Yb、Lu)总量变化、元素的配分和稀土元素的组成模式,总结了元素随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演化规律,指出了主要成矿元素相对富集的层位,得出内蒙中部区相对富集轻稀土、贫中稀土和重稀土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演化 元素分布特征 内蒙中部区.
下载PDF
矿石成因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5
作者 张希栋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85-290,共6页
根据某些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一些新资料,对固溶体的出溶结构、矿物晶体成因类型,尤其对矿物结晶粒度的概率统计特征、矿石中元素组合及其演化规律的定量分析,首次提出新见解。在实际应用上,这些新见识对矿床成因研究乃至矿床的评... 根据某些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一些新资料,对固溶体的出溶结构、矿物晶体成因类型,尤其对矿物结晶粒度的概率统计特征、矿石中元素组合及其演化规律的定量分析,首次提出新见解。在实际应用上,这些新见识对矿床成因研究乃至矿床的评价将起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溶结构 晶体类型 粒度 统计 元素演化 定量分析 新疆
全文增补中
恒星氦燃烧关键反应^(12)C(α,γ)^(16)O天体物理S因子及其反应率 被引量:1
6
作者 安振东 马余刚 +1 位作者 范功涛 陈振鹏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5,共9页
恒星氦燃烧阶段3α反应和^(12)C(α,γ)^(16)O反应相互竞争,两者的反应率共同决定了氦燃烧结束后^(12)C与^(16)O的丰度比,该比值是大质量恒星后继演化以及伴随的元素核合成过程的初始条件。目前,氦燃烧^(12)C(α,γ)^(16)O反应起始T_9=... 恒星氦燃烧阶段3α反应和^(12)C(α,γ)^(16)O反应相互竞争,两者的反应率共同决定了氦燃烧结束后^(12)C与^(16)O的丰度比,该比值是大质量恒星后继演化以及伴随的元素核合成过程的初始条件。目前,氦燃烧^(12)C(α,γ)^(16)O反应起始T_9=0.2处,天体物理模型要求的反应率的精确度要低于10%,然而尚未有实验或理论给出满足要求的结果。最为直接和可靠地获取^(12)C(α,γ)^(16)O反应率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往低能区测量其天体物理S因子,然后通过理论外推到感兴趣的能区。为此基于经典的R-矩阵理论,建立了适用于低能核反应的多道、多能级的约化R-矩阵理论来拟合几乎所有可用的^(16)O系统的实验数据。配合使用协方差统计和误差传播理论,拟合外推得到了客观的、内部自恰的和唯一性好的^(12)C(α,γ)^(16)O反应天体物理S因子。总的外推S因子STOT(0.3 Me V)=162.7±7.3 keV·b,理论上首次给出达到恒星演化与元素核合成模型的最低要求的S因子。基于计算给出的全能区的S因子,数值积分给出了温度位于0.04≤T_9≤10的^(12)C(α,γ)^(16)O天体物理反应率。在T_9=0.2处,推荐的反应率为(7.83±0.35)×10^(-15)cm^3mol^(-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α γ)16^O反应 S因子 天体热核反应率 R-矩阵理论 恒星演化元素核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