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充填层序及沉积样式演化
1
作者 罗少辉 王蓉英 +5 位作者 岳勇 李斌 魏华动 金仙梅 姜忠正 曹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存在的古隆起陆棚相分歧,利用锆石U-Pb(铀-铅同位素测年)年龄、井-震联合开展了寒武系层序充填与沉积演化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巴楚隆起,寒武系直接覆盖在克拉通结晶基底之上,寒武系沉积充填与前寒武系结构呈... 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存在的古隆起陆棚相分歧,利用锆石U-Pb(铀-铅同位素测年)年龄、井-震联合开展了寒武系层序充填与沉积演化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巴楚隆起,寒武系直接覆盖在克拉通结晶基底之上,寒武系沉积充填与前寒武系结构呈“镜像”关系。受前寒武系地形、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控制,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发育4个Ⅱ级层序,分别为寒武系层序1(玉尔吐斯组—肖尔布拉克组)、寒武系层序2(吾松格尔组—沙依里克组)、寒武系层序3(阿瓦塔格组)、寒武系层序4(下丘里塔格群),共包含7个沉积相、10个沉积亚相。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寒武系层序1—寒武系层序3早、中寒武世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塔西南坳陷沉积相为台地—缓坡—斜坡—深水陆棚相沉积,表现为向海凝缩减薄的沉积特征并发育寒武系烃源岩;寒武系层序4晚寒武世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主体演化为局限台地,塔里木盆地西台东盆沉积格局正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 寒武系 前寒武系 沉积演化
下载PDF
楚雄前陆盆地的充填层序与造山作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蒲心纯 尹福光 朱同兴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3期47-57,共11页
楚雄盆地是一中生代前陆盆地,发展过程有两个阶段:晚三叠世卡尼期至诺利期为前陆复理石充填期;诺利晚期至瑞替期为前陆磨拉石充填期。相应的形成两个二级层序和四个三级层序。层序的构型显然与造山过程耦合。哀牢山前缘逆冲带推进的... 楚雄盆地是一中生代前陆盆地,发展过程有两个阶段:晚三叠世卡尼期至诺利期为前陆复理石充填期;诺利晚期至瑞替期为前陆磨拉石充填期。相应的形成两个二级层序和四个三级层序。层序的构型显然与造山过程耦合。哀牢山前缘逆冲带推进的速度控制着楚雄盆地基底挠曲幅度,因而决定了盆地的沉降率;逆冲带隆升幅度则决定了陆源区的物源供给量。由于可容空间和物源供给率是控制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两个基本因素,因此前陆逆冲载荷的迁移就是控制层序地层的关键。作者以盆地中的充填层序反馈哀牢山造山作用的特点和过程:早、中期,盆地中以向上变深的二级沉积层序代表了哀牢山道冲的初始价段,逆冲载荷达到盆地拉张变薄的基底上,前陆挠曲幅度大,造山带抬升的相对高度较低。晚期,盆地中以向上变浅的二级沉积层序代表了逆冲载有推进到克拉通基底上,地壳挠由受阻,物源供给量加大。三级沉积层序的相互叠量则反映了造山带多幕次、多周期活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充填层序 造山作用 楚雄盆地
下载PDF
川西坳陷蓬莱镇组构造—充填层序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尹世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6,共7页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莲花口组)为前陆盆地陆相红层碎屑岩建造。笔者应用成因地层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川西地区蓬莱镇组开展露头层序、测井层序及地震层序的综合研究,划分出区域上可供对比的5 个构造-充填层序(S1- S5),...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莲花口组)为前陆盆地陆相红层碎屑岩建造。笔者应用成因地层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川西地区蓬莱镇组开展露头层序、测井层序及地震层序的综合研究,划分出区域上可供对比的5 个构造-充填层序(S1- S5),并对每个层序的层序界面、沉积体系和岩相古地理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为查明蓬莱镇组沉积相的时空配置关系,正确建立区域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构造-充填层序 盆-山耦合 天然气
下载PDF
川西坳陷蓬莱镇组构造——充填层序特征
4
作者 尹世明 《致密岩石气藏勘探开发》 2001年第4期36-41,共6页
川西坳陷上株罗统蓬莱镇组(莲花口组)为前陆盆地陆相红层碎屑岩建筑。笔者应用成因地层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川西地区蓬莱镇组开展露头层序,测井层序地震层序的综合研究,划分山区域上可供对比的5个构造-充填层序(S1-S... 川西坳陷上株罗统蓬莱镇组(莲花口组)为前陆盆地陆相红层碎屑岩建筑。笔者应用成因地层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川西地区蓬莱镇组开展露头层序,测井层序地震层序的综合研究,划分山区域上可供对比的5个构造-充填层序(S1-S5),并对每个层邓的层序界面、沉积体系和岩相古地理分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为查明蓬莱镇组沉积相的时空配置关系,正确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开展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镇组 川西坳陷 构造-充填层序 盆-山耦合 成因地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层序充填结构及成藏效应 被引量:45
5
作者 陈洪德 钟怡江 +3 位作者 侯明才 林良彪 董桂玉 刘家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9-547,共9页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可分别划分为两个Ⅱ型层序:PSQ1,PSQ2,TSQ1和TSQ2。除TSQ2由TST,EHST和LHST组成以外,其他层序均由TST和HST组成。在古断裂的控制下,长兴期至飞仙关期川东北碳酸盐岩台地呈现出独特的台-盆相间以及台地内的滩...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可分别划分为两个Ⅱ型层序:PSQ1,PSQ2,TSQ1和TSQ2。除TSQ2由TST,EHST和LHST组成以外,其他层序均由TST和HST组成。在古断裂的控制下,长兴期至飞仙关期川东北碳酸盐岩台地呈现出独特的台-盆相间以及台地内的滩-洼相间沉积格局。古断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分别通过控制沉积格局和沉积环境的水体能量变化而制约碳酸盐生产率和产出类型,从而影响碳酸盐岩层序充填结构特征。层序充填结构中发育的各成藏要素构成了川东北礁、滩气藏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成藏效应 长兴组 飞仙关组 川东北
下载PDF
川西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构造演化及层序充填样式 被引量:101
6
作者 郑荣才 朱如凯 +3 位作者 翟文亮 高红灿 戴朝成 耿威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晚三叠世须家河期.龙门山构造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须二段和须四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活动期,川西类前陆盆地沉积、沉降中心位于靠近盆缘冲断带一侧的前渊坳陷内,盆地两侧以储层发育和沉积极不对称为特征。在盆缘冲断带一侧,随着... 晚三叠世须家河期.龙门山构造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须二段和须四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活动期,川西类前陆盆地沉积、沉降中心位于靠近盆缘冲断带一侧的前渊坳陷内,盆地两侧以储层发育和沉积极不对称为特征。在盆缘冲断带一侧,随着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增强,下切剥蚀力也不断增强,低位体系域相对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则因后期暴露剥蚀而保存不完整;在前陆隆起斜坡带一侧,表现为稳定的缓慢隆升,下切侵蚀作用较弱。故低位体系域缺失或不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则因后期剥蚀较弱而相对发育。须三段和须五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休眠期.川西类前陆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向前陆隆起方向迁移,盆地两侧沉积的不对称性也逐渐减弱.以发育区域性盖层和生油层为特征。其层序充填样式与活动期相似。但造山带前缘因构造剥蚀相对减弱而使沉积层序.尤其是高位体系域保存相对完整。而前陆隆起区则主要因沉积物供应不足而使层序发育相对不完整.只保留最大洪泛面附近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类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构造演化 样式
下载PDF
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动力学初探 被引量:35
7
作者 陈洪德 覃建雄 +2 位作者 田景春 彭军 侯中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 ,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 ,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讨论了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类型等的...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 ,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 ,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讨论了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类型等的关系 ,进而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裂谷盆地层序发育明显受同沉积断裂及基底沉降控制的分析 ,建立了层序成因与盆地构造活动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右江盆地层序充填过程包括陆内裂陷、陆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前陆造山四个阶段 ,经历了海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弧后盆地 动力学 右江盆地
下载PDF
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序列与古特提斯海再造 被引量:24
8
作者 覃建雄 陈洪德 +1 位作者 田景春 杨作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70,共9页
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以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作为划分相应级别层序的重要标志 ,不同级别的层序反映不同地质事件和动力转化过程。将 5个级别的沉积层序作为板间、板缘、板内构造过程的地层记录 ,反映了沉积盆... 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 ,以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作为划分相应级别层序的重要标志 ,不同级别的层序反映不同地质事件和动力转化过程。将 5个级别的沉积层序作为板间、板缘、板内构造过程的地层记录 ,反映了沉积盆地类型、性质及演化过程 ,并与沉积盆地之间存在不同级别的耦合效应 :超级层序相当于沉积盆地域的地层记录 ;Ⅰ级层序对应于一个成因盆地的地层记录 ;Ⅱ级层序反映沉积盆地的构造阶段或构造沉积幕 ;准Ⅱ级层序揭示盆地构造期或沉积幕 ;Ⅲ级层序相当于盆地充填韵律 ;Ⅳ级、Ⅴ级层序分别相当于盆地充填体系域和冲填体系。研究表明 ,右江古特提斯海演化经历了陆内裂陷海、陆缘裂谷海、孤后裂谷海和残余海前陆盆地 4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海 右江盆地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充填特征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胜林 侯明才 +3 位作者 林良彪 陈安清 钟怡江 张成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27-2338,共12页
为了研究侏罗纪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盆山关系,以侏罗系3个构造层序(TS1~TS3)体系域(BE,BW)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充填特征的研究发现:龙门山造山带构造运动与沉积盆地的构造层序充填特征吻合较好,并且龙... 为了研究侏罗纪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盆山关系,以侏罗系3个构造层序(TS1~TS3)体系域(BE,BW)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充填特征的研究发现:龙门山造山带构造运动与沉积盆地的构造层序充填特征吻合较好,并且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在各期次构造活动中活动情况具有差异。TS1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都发育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中部地区为三角洲沉积,显示该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南段构造活动可能较为剧烈,中段相对较平缓。TS1BW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都以湖泊沉积为特征,仅在川西前陆盆地中部地区发育有三角洲沉积,显示本期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活动不发育,较为平稳。TS2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自西而东为冲积扇,三角洲—滨湖、浅湖沉积环境,中部地区为三角洲沉积,显示龙门山造山带又一次剧烈隆升,且北段和南段活动较为剧烈,中段相对较弱。TS2BW期,层序充填结构表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中段活动情况再次趋缓,但南段构造活动仍然较为活跃。TS3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发育有冲积扇沉积,中部则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为特征,显示该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南段都发生了较为剧烈的构造隆升运动,龙门山造山带中段,构造活动相对较为平缓。TS3BW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中段构造活动减弱,南段活动持续加剧,于芦山两河口地区沉积有巨厚的冲积扇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构造 盆山关系 侏罗纪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的控制——以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下白垩统为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吕明胜 薛良清 +4 位作者 苏永地 万仑坤 毛凤军 刘计国 王玉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7-656,共10页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表现为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特点。基于构造作用影响裂谷盆地层序发育的观点,分析了Termit盆地下白垩统裂谷阶段内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根据裂谷作用的强弱,将早白垩世裂谷阶段划分为裂谷初始期、裂谷深陷期及裂谷萎缩期3个阶段。裂谷初始期层序断裂活动弱,构造沉降小,长轴物源体系较为发育,陡坡带为加积至退积型河流或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加积型河流或三角洲体系。裂谷深陷期层序断裂活动强烈,构造沉降大,陡坡带形成退积型水下扇或滑塌扇沉积,缓坡带发育退积型三角洲体系,盆地中心为泥岩充填。裂谷萎缩期层序断裂活动减弱并趋于停止,陡坡带为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进积型三角洲体系。研究表明: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构造作用为主线的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裂谷作用阶段 样式 Termit盆地 西非裂谷系 沉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层序充填样式及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安清 陈洪德 +2 位作者 林良彪 王峻 徐胜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6-1054,共9页
本文根据野外露头、测井及钻井岩心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的层序充填样式和演化规律。于陆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的高潮期以充填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相对稳定期以充填曲流河三角洲为特征;陆内坳陷盆地的成熟阶段以充填... 本文根据野外露头、测井及钻井岩心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的层序充填样式和演化规律。于陆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的高潮期以充填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相对稳定期以充填曲流河三角洲为特征;陆内坳陷盆地的成熟阶段以充填网结河三角洲为特征。各时期的三角洲具有"大平原、小前缘"的特点,这为河道的形成演化和砂体富集提供了空间。提出研究区内最有利储集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的分流河道(A1型)、水下分流河道(A2型);曲流河三角洲的分流河道(A2型)、水下分流河道(A2型)和网结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的结点(C1型)亦是较有利储集体。总之,基准面的旋回控制的古地理面貌和层序充填规律对鄂尔多斯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盒子组 基准面旋回 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隆升的分段性及层序充填响应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洪德 徐胜林 +2 位作者 林良彪 侯明才 陈安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2-630,共9页
川西类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为一个典型的盆—山系统。从川西地区的层序充填特征出发,分析了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隆升作用与川西类前陆盆地充填过程的耦合关系。认为盆内充填的由砂砾岩组成的类磨拉石建造和三个结构明显的构造层序,... 川西类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为一个典型的盆—山系统。从川西地区的层序充填特征出发,分析了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隆升作用与川西类前陆盆地充填过程的耦合关系。认为盆内充填的由砂砾岩组成的类磨拉石建造和三个结构明显的构造层序,反映了龙门山晚三叠世隆升强度的幕次变化;同时盆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层序结构的差异性揭示了龙门山造山带隆升分段性: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北段于小塘子期(TS1BW)开始隆升,向盆地供源,形成以中细粒沉积物为特征的三角洲沉积,区别于盆地中部和南部地区来自东部川中古隆起的碎屑沉积物;须三期(TS2BW),南部地区以发育来自西部造山带的低成熟度砂岩为特征,标志着龙门山南段亦开始隆升;由于须三(TS2BW)与须四(TS3BE)间的安县运动,中段的海湾消失,龙门山全面隆升,前陆盆地最终成型,形成山前带状展布的河流—三角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 川西类前陆盆地 龙门山造山带 分段性隆升 晚三叠世
下载PDF
西昌复合盆地层序充填序列与沉积动力演化初探 被引量:15
13
作者 覃建雄 夏竹 +1 位作者 张长俊 王运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5-55,共11页
本文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动力学角度 ,对西昌复合盆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西昌复合盆地在不同地质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大地构造属性 ,在区域上表现为不同区块具有不同的层序成因格架 ,显示典型的纵向叠加、横向复合的复式特点。盆地层序充... 本文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动力学角度 ,对西昌复合盆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西昌复合盆地在不同地质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大地构造属性 ,在区域上表现为不同区块具有不同的层序成因格架 ,显示典型的纵向叠加、横向复合的复式特点。盆地层序充填序列包括 2个超层序、5个巨层序、8个一级层序、14个二级层序、76个三级层序以及若干个次一级层序 ,分别代表 2个、5个、8个、14个、76个和若干个相应周期的海 (湖 )平面变化产物。盆地形成和发展受特提斯洋张力和不同块体边缘聚力的复合控制 ,其演化经历了褶皱基底固结、被动边缘海盆发展、陆内盆地改造三大阶段 ,具体包括造山裂谷 (Z1)、初始被动边缘 (Z2 )、稳定被动边缘 (∈—P2 )、边缘热隆—拉裂 (P3 )、残余海盆 (T1—T2 )、周缘前陆 (T3 —J1)、陆内坳陷 (J2 —K1)、挤压改造 (K2 —E1) 8个不同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复合盆地 沉积动力演化 沉积学
下载PDF
右江盆地北部中晚泥盆世层序充填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怡江 陈洪德 +3 位作者 侯明才 林良彪 刘家洪 王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8-345,共8页
中晚泥盆世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发育北西向张性同沉积断裂和北东向走滑断裂。以层序充填动力学"构造控盆、盆控相,不同相带的时空配置形成层序的不同样式"的研究思想为指导,通过点、线和面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层序充填过... 中晚泥盆世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发育北西向张性同沉积断裂和北东向走滑断裂。以层序充填动力学"构造控盆、盆控相,不同相带的时空配置形成层序的不同样式"的研究思想为指导,通过点、线和面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层序充填过程中充填物质组成和沉积相带演化特征。层序充填过程揭示了海侵期和高位期均发育两期脉动性的构造活动,且海侵期呈逐渐增强趋势,具有随北东向拉张作用增强诱发北西向同沉积断裂的时序性特征,并进一步佐证了右江盆地北部中晚泥盆世为盆地北缘台盆深入台地内,盆地中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且构造作用的时序性导致不同时期沉积格局展布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中晚泥盆世 沉积格局
下载PDF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期盆-山耦合和层序充填样式 被引量:11
15
作者 翟文亮 郑荣才 +2 位作者 朱如凯 戴朝成 高红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8-275,共8页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这两个级别的层序演化和充填样式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二-须三段...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这两个级别的层序演化和充填样式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二-须三段的"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山系以低幅隆升为主,川东北地区坳陷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具有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相当于须四-须六段的"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增多且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盆内仍以发育上升与下降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为主,而近造山带的盆缘以发育上升半旋回相域沉积厚度远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完全对称型层序充填样式为主,局部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层序结构和充填样式,反映非均衡盆-山耦合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盆-山耦合 样式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被动陆缘裂陷盆地的层序充填动力学模型——以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早期右江盆地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侯明才 陈洪德 +1 位作者 朱西养 田景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614,共9页
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早期的右江盆地处于被动陆缘裂陷盆地阶段。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右江盆地的沉积层序、构造演化、古气候以及全球海平面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右江被动陆缘裂陷盆地的层序充填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体现了构造控盆、... 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早期的右江盆地处于被动陆缘裂陷盆地阶段。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右江盆地的沉积层序、构造演化、古气候以及全球海平面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右江被动陆缘裂陷盆地的层序充填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体现了构造控盆、盆控相,不同相带的时空配置形成层序的不同样式的基本思想,强调了构造沉降和全球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下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所引起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与沉积物供应比值的关系对层序样式的决定作用。通过代表台缘相的横县六景剖面的验证,该模型清楚地反映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对超层序的主要控制作用,区域构造沉降的叠加效应使相对海平面曲线的R拐点要早于全球海平面曲线的R拐点,而F拐点要晚于全球海平面曲线的F拐点。古气候因素体现在层序充填物(气候敏感沉积物的种类、生物种属的差别)的差异性上。本文所建立层序充填动力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其他地区、其他类型盆地类似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由此建立的被动陆缘裂陷盆地的层序充填动力学模型对于了解右江盆地的构造动力学与特提斯构造域的关系、促进盆地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和该区的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泥盆世 中泥盆世 右江 被动陆缘 裂陷盆地 动力学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北—桩海地区沙河街组层序格架及充填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先锋 田景春 +3 位作者 陈兰 孟万兵 林小兵 张小兵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49-254,共6页
通过对孤北—桩海地区沙河街组的岩心观察、地震剖面解释、测井资料分析,研究了沙河街组层序划分和特征,划分出了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的地层格架的建立及层序充填,从中可以看出各层序在不同地区发... 通过对孤北—桩海地区沙河街组的岩心观察、地震剖面解释、测井资料分析,研究了沙河街组层序划分和特征,划分出了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的地层格架的建立及层序充填,从中可以看出各层序在不同地区发育程度不同,这是由于古地理背景、后期构造抬升和剥蚀程度的不同造成的,不同时期的中期旋回在不同地区的发育特征不同。从层序充填上,从湖盆边缘到中央充填了一套砂砾岩-深湖泥岩,层序演化上从SQ1-SQ4-SQ6为一套具有砂砾结构的冲积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的充填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桩海地区 沙河街组 岩石学特征 划分 特征
下载PDF
中伊朗盆地库姆组层序充填与新特提斯海演化
18
作者 覃建雄 刘树根 +2 位作者 徐国盛 唐勇 刘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1-589,共9页
中伊朗盆地形成和发展受特提斯洋张力以及阿拉伯板块和伊朗板块边缘聚力的复合控制,其演化经历了基底裂谷(Z1)、被动边缘(Z2-T2)、裂谷盆地(T3)、弧后前陆(J-N11)、陆内坳陷—挤压改造(N12-Q)等不同阶段,层序充填包括1个一级层序、3个... 中伊朗盆地形成和发展受特提斯洋张力以及阿拉伯板块和伊朗板块边缘聚力的复合控制,其演化经历了基底裂谷(Z1)、被动边缘(Z2-T2)、裂谷盆地(T3)、弧后前陆(J-N11)、陆内坳陷—挤压改造(N12-Q)等不同阶段,层序充填包括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显示明显的纵向叠加、横向复合的复式特点。作为中伊朗盆地弧后前陆演化阶段沉积产物,库姆组层序充填总体呈现碳酸盐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混积"的特点。库姆组包括S1、S2、S3、S44个三级层序,其充填演化经历了Chattian期、Aquitanian早期、Aquitanian晚期、Burdigalian期4次三级海平面变化事件,最大海平面时期(mfs)位于Burdigalian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特提斯海演化 库姆组 中伊朗盆地
下载PDF
陆相拗陷湖盆陡坡带物质聚集及层序充填动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19
作者 倪新锋 陈洪德 +1 位作者 韦东晓 赵俊兴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19,共8页
陆相拗陷湖盆陡坡带具有坡度陡、构造活动强烈、物近源、多物源、相变快等特点。勘探实践表明,与拗陷湖盆陡坡带相关的各类砂体,由于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极有利场所。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时期... 陆相拗陷湖盆陡坡带具有坡度陡、构造活动强烈、物近源、多物源、相变快等特点。勘探实践表明,与拗陷湖盆陡坡带相关的各类砂体,由于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极有利场所。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时期为典型的内陆大型拗陷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纪延长期时在西缘逆冲带的影响下处于陡坡带,该区有两种物质聚集模式,一是从长10-长7退积型三角洲模式,二是从长6-长1进积型三角洲模式。并且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基准面的升降变化,不同相区、不同时期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供应之间的比值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表现为不同的地层充填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拗陷湖盆 陡坡带 物质聚集 动力学 陇东地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王府凹陷的沉积充填及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郭英海 李壮福 +3 位作者 李熙哲 冉启贵 韦重韬 奚砚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 ,研究了王府凹陷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 .结果表明 ,王府凹陷中生代经历了裂陷期和凹陷期两个充填阶段 ,裂陷期包括 2个充填层序 ,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 ;凹陷期包括 3个充填层序 ,以河流和湖泊...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 ,研究了王府凹陷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 .结果表明 ,王府凹陷中生代经历了裂陷期和凹陷期两个充填阶段 ,裂陷期包括 2个充填层序 ,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 ;凹陷期包括 3个充填层序 ,以河流和湖泊沉积为主 .王府凹陷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青山口组、嫩江组半深湖 -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 ,构成主要烃源岩 ;储集层以泉头组河道砂体和营城组扇三角洲砂体为主 ,烃源岩及储层发育和展布受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充填层序 生储盖组合 烃源岩 储集 冲积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