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包裹体多参数综合划分东营凹陷沙三段油气充注期次及充注时期确定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兆奇 陈红汉 +2 位作者 刘惠民 郝广雷 蔡李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4,共6页
对采自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段(沙三段,Es3)223块流体包裹体薄片进行了有机包裹体产状观察、显徽荧光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等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表明沙三段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成岩早期.主要为发橙黄色... 对采自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段(沙三段,Es3)223块流体包裹体薄片进行了有机包裹体产状观察、显徽荧光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等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表明沙三段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成岩早期.主要为发橙黄色荧光的低成熟油气充注;第二期发生在成岩中期.主要为发淡黄色荧光的成熟油气充注;第三期发生在成岩作用晚期.主要为发蓝白色荧光的高成熟油气充注。在此基础上.运用埋藏吏一均一温度投影法确定了这3期油气的宽注对期:第一期为36~24Ma;第二期为13.8~8.0Ma;第三期为8.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曹凹陷 沙三段 油气期次和时期 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
下载PDF
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油气充注期次和时期 被引量:29
2
作者 郭振华 陈红汉 +2 位作者 赵彦超 刘建章 陈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2-718,737,共8页
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储层中的微小流体样品,包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18口井的62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察和显微测温,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地层共发生过6期流体活动,均与油气成藏有关,并以第二期—第六期的... 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储层中的微小流体样品,包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18口井的62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察和显微测温,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地层共发生过6期流体活动,均与油气成藏有关,并以第二期—第六期的天然气充注为主。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油气成藏分别发生在距今190~150Ma的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晚期,150~124Ma的中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124~101Ma的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期,101~86Ma的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中末期和86~70Ma的早白垩世中末期—早白垩世末期。其中,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晚期为油气充注的初始阶段,中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为轻质油的主要成藏时期,中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末为研究区内目的层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塔巴庙区块 流体包裹体 油气期次和时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下白垩统双源三幕油气充注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30
3
作者 斯尚华 陈红汉 +1 位作者 丰勇 王月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共10页
对90块砂岩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下白垩统存在大量沥青和烃类包裹体,这些证据可以追踪盆地内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利用荧光观察确定包裹体类型主要有4种:气液两相油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油-沥青两相包裹... 对90块砂岩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下白垩统存在大量沥青和烃类包裹体,这些证据可以追踪盆地内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利用荧光观察确定包裹体类型主要有4种:气液两相油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油-沥青两相包裹体;盐水包裹体。依据油包裹体荧光性质(荧光颜色、主峰波长和QF535),结合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方法,确定雅沙隆起下白垩统有1期3幕油充注:第1幕12~5 Ma、第2幕5~2 Ma、第3幕2~0Ma;通过油包裹体与油源层原油的荧光光谱对比,判定第1幕和第2幕为陆相油源充注,第3幕为海相油源充注。海相充注的油成熟度较陆相低,充注时间晚。成藏期为喜马拉雅中—晚期,且表现出连续、快速充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期次和时期 多源油气藏 下白垩统 沙雅隆起
下载PDF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油藏带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历史 被引量:13
4
作者 夏国清 季长军 +5 位作者 杨伟 吴驰华 伊海生 张帅 李启来 李高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7-1255,共9页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与烃类活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其记录了油藏带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并划分了油藏带原油类型,讨论了油气...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与烃类活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其记录了油藏带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并划分了油藏带原油类型,讨论了油气充注过程。结果表明:1油藏带表现出多幕次油气聚集成藏特征,存在4类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包裹体和1类干气包裹体充注,尽管4类原油包裹体在隆鄂尼区块和昂达尔错区块的显微荧光颜色存在差异,但光谱波峰形态相似,而主峰波长和红绿熵参数则明显不同,推测其来自同一烃源岩的不同成熟度阶段。2油藏带主成藏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是盆地经历最大埋深阶段油气充注时期;但在早白垩世时期,局部的构造活动导致原生油藏发生二次调整,油包裹体呈非均一相,平均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发生变化;新近纪中晚期(盆地第二次生烃高峰时期),差异性沉陷或局部的热异常致使部分油气转化成干气,并伴随流体运移、捕获、充注于白云石颗粒和方解石胶结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期次和时期 布曲组 油藏带 南羌塘坳陷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判别顺托果勒低隆油气藏油气充注期次
5
作者 徐琛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年第5期44-46,共3页
利用油气包裹体和显微测温分析可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集层油气成藏史。对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存在大量沥青和烃类包裹体,这些证据可以追踪盆地内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从包裹体和矿物的关系以及其自身... 利用油气包裹体和显微测温分析可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集层油气成藏史。对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存在大量沥青和烃类包裹体,这些证据可以追踪盆地内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从包裹体和矿物的关系以及其自身产状可以判断,包裹体可能至少有两期,可以推断140-150℃对应了相对早期的一次液态烃充注过程,但由于样品经历了后期较高温度的烘烤,早期形成的液态烃包裹体遭到了较彻底的破坏;而180-190℃对应的是一期时间较晚的气体充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期次和时期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形成期次和时期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正华 陈红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东部研究区6口井的37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察和显微测温,认为该区共发生过4期与油气成藏有关的流体活动,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油气成藏分别发生在距今20~18 Ma的早中新世、10~6.5 Ma的晚中新世、5.5~2 Ma的上新世...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东部研究区6口井的37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察和显微测温,认为该区共发生过4期与油气成藏有关的流体活动,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油气成藏分别发生在距今20~18 Ma的早中新世、10~6.5 Ma的晚中新世、5.5~2 Ma的上新世和2~0 Ma的第四纪,其中第三期和第四期为主成藏期。第一期为成熟热成因气充注;第二期为低成熟度油伴随低成熟天然气充注;第三期为中等偏高成熟度的天然气充注,伴随少量凝析油充注;第四期为成熟-高成熟的天然气充注,伴随少量成熟的轻质油。此外,局部构造有幔源CO2气自中中新世(14 Ma左右)开始充注持续至今,对晚期烃类气体的运移和聚集有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流体包裹体 油气期次和时期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成藏流体历史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叶加仁 陈海红 +1 位作者 陈景阳 顾惠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0-43,共4页
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和储层烃类成藏化石记录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成藏流体历史,有关认识可为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和勘探评价提供重要参数。生排烃史模拟和构造运动特征分析表明,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的生、... 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和储层烃类成藏化石记录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成藏流体历史,有关认识可为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和勘探评价提供重要参数。生排烃史模拟和构造运动特征分析表明,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的生、排烃强度高,是西湖凹陷最重要的生排烃层系,其于早中新世进入成熟,于中中新世达到生排烃高峰,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发生于中新世末的龙井运动是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最重要的时期,是凹陷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储层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存在着2期油气充注。其中第一期发生于中中新世,主要以液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中段、上段和渐新统花港组储层之中;第二期发生在中新世末—现今,主要表现为气态烃充注于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成藏流体 历吏 生排烃吏 流体包裹体 油气 充注时期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不同成藏期次原油成因及混源比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熊万林 龙祖烈 +2 位作者 朱俊章 杨兴业 丰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5-324,342,共11页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采用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全油气相色谱法混源油定量配比实验相结合,对阳江凹陷不同成藏期次原油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已获得混源油藏的混源比例进行...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采用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全油气相色谱法混源油定量配比实验相结合,对阳江凹陷不同成藏期次原油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已获得混源油藏的混源比例进行了测算。阳江凹陷发生两期原油充注,充注时间分别为12.0~7.5 Ma和6.5~0 Ma。第一期原油来源于恩平20洼始新统文昌组文三段中浅湖相烃源岩,主要在中新统珠江组储层中聚集成藏;第二期原油来源于文一段和文二段中深湖相烃源岩,在中新统珠江组—韩江组储层中均有成藏。通过混源油定量配比实验建立混源比例测算模板,计算结果表明,B20-1、B20-2油田韩江组油藏均为第二期充注,B20-1油田珠江组油藏第一期和第二期充注量占比分别为39%和61%。关键成藏时期断裂活动强度、圈闭发育层段及有效烃源岩三者耦合关系共同控制着圈闭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比实验 油气成因 原油充注时期 混源比例定量计算 阳江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深层珠海组不同构造单元油气充注期次及差异性分析
9
作者 史肖凡 罗静兰 +4 位作者 陈林 符勇 徐守立 严敏 刘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6-792,共17页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深部的古近系珠海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不同区带油气成藏分布复杂,油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包裹体的研究相对薄弱.为了准确厘定文昌A凹陷珠海组烃类充注时期,以研究区珠海组砂岩储层中的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深部的古近系珠海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不同区带油气成藏分布复杂,油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包裹体的研究相对薄弱.为了准确厘定文昌A凹陷珠海组烃类充注时期,以研究区珠海组砂岩储层中的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光谱测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测温等实验测试,结合包裹体捕获压力计算、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演化史等分析,开展了凹陷中心及近珠三南断裂带油气成藏期次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砂岩中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H_(4)、C_(2)H_(6)、CO_(2)和H2O,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于95~180℃.断裂带与凹陷中心均存在3期烃类充注,但油气充注时间有差别.其中,凹陷中心第1期发生在21.9~13.9 Ma,第2期油充注发生在12.0~8.9 Ma,第3期油气充注时间7.8~4.8 Ma;断裂带第1期油充注发生在约21.7~10.2 Ma,第2期油充注发生在约9.1~4.9 Ma,第3期油气充注时间约为3.9~1.5 Ma.差异性构造沉降导致的烃源岩埋深的差异,以及多期断裂活动强度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的不同,是造成凹陷中心及断裂带烃源岩生烃高峰的差异及油气成藏时间有先后之分的主要原因.该结果为研究区油气勘探目标的选取与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时期 珠海组 古近系 文昌A凹陷 珠江口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玉北地区奥陶系油气输导体系与成藏期 被引量:28
10
作者 斯尚华 陈红汉 +3 位作者 谭先锋 李纯泉 吴悠 李楠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1-1280,共10页
对玉北地区输导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其油气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玉北地区油气基本输导介质主要分为:断层、不整合、输导层,其中玉北中部地区输导能力较强,而玉北东部地区的输导能力较差.对玉北地区奥陶系3口井25块样品的有机和... 对玉北地区输导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其油气运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玉北地区油气基本输导介质主要分为:断层、不整合、输导层,其中玉北中部地区输导能力较强,而玉北东部地区的输导能力较差.对玉北地区奥陶系3口井25块样品的有机和无机包裹体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油藏主要发生了两期成藏:第1期发生在海西晚期262~252Ma期间,主要为发黄色荧光的低成熟油充注;第2期发生喜山晚期12.5~0Ma,主要为发蓝白色荧光的高成熟度油充注.玉北地区奥陶系油藏有效烃源岩为下寒武统和上寒武统一下奥陶统两套烃源岩,且发育储盖组合为:下石炭统巴楚组泥岩、泥灰岩盖层与中-下奥陶统风化岩溶型储层组成的不连续层间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油气期次和时期 输导体系 奥陶系 玉北地区 含油地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