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徒观察与教师培养——“先入之见”及其对师范生学会教学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苗学杰 饶从满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0,共7页
师范生在进入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之前,作为观察学徒,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教学和教师的先入之见。先入之见的持续性、反弹性、正误性、过滤性、交互性特征影响着师范生的心理图式变化,一方面容易诱使他们退守到学徒时代所体认的传统教学图景... 师范生在进入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之前,作为观察学徒,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教学和教师的先入之见。先入之见的持续性、反弹性、正误性、过滤性、交互性特征影响着师范生的心理图式变化,一方面容易诱使他们退守到学徒时代所体认的传统教学图景,另一方面也为师范生和教师教育者提供了检视、比较、修正新旧经验的契机。分析学徒观察期形成的先入之见的特征及影响机制,有助于增强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学徒 教师教育 职前教育 师范生 先入之见
下载PDF
学徒观察与学习教学——“先入之见”对师范生学习教学影响研究的三十年异域检视 被引量:7
2
作者 苗学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6-46,共11页
学徒观察是教师教育有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一种特殊现象。对西方学徒观察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学徒观察期形成的先入之见的特征及其对师范生学习教学的影响和现实意义。早期先入之见的特征表现为:关于教师影像与教师角色,... 学徒观察是教师教育有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一种特殊现象。对西方学徒观察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学徒观察期形成的先入之见的特征及其对师范生学习教学的影响和现实意义。早期先入之见的特征表现为:关于教师影像与教师角色,是"厚情感轻认知的深刻教师影像";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是"延续与强化的生态原型";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解,是"教师发展的童年罗曼理论";关于知识、教学和学习的认识,是"熟悉的陷阱";关于教师工作的信念与认同,是"民间教育学与世俗理论的遗风"。它对师范生学习教学产生两种影响:一是阻抗影响,教师教育无力改变先入之见的保守性所携带的冲蚀效应和师范生提前社会化的累积性效应;二是借镜影响,师范生凭借强有力的催化剂对负面影响给予教育学意义上的审视。对学徒观察开展研究可以拓展教师发展研究领域,转换教师教育成效的研究视角,为"理论与实践关系"难题提供化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徒观察 先入之见 早期受教育经验 教师教育
下载PDF
学徒观察期的先入之见对师范生教师信念形成的影响——以学前教育师范生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朝冉 贺敬雯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61-69,共9页
师范生在作为观察学徒时会积累大量基于自身认知的有关学与教的先入之见,这些先入之见对教师教育教学信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250份师范生的成长日志,对其学徒观察期的先入之见进行了考察,并选取16名师范生开展访谈,深入... 师范生在作为观察学徒时会积累大量基于自身认知的有关学与教的先入之见,这些先入之见对教师教育教学信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250份师范生的成长日志,对其学徒观察期的先入之见进行了考察,并选取16名师范生开展访谈,深入探究学徒观察期的先入之见对师范生教师信念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先入之见与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形成具有直接关联性,同时也会阻抗教师信念的修正与更新,教师情感素质维度的先入之见对师范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师范生要不断反思与检视自己的先入之见,从而形成正确的有关“学”与“教”的信念,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徒观察期 先入之见 师范生 教师信念
下载PDF
先入之见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身份转换期教师学习教学的过程考察
4
作者 程耀忠 《教师发展研究》 2021年第4期97-107,共11页
教师的学习教学过程经历由观察学徒到职前教师再到新手教师乃至专家教师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如何干预与转化基于观察学徒期的朴素体验形成的一系列先入之见是教师教育必须直面的难题之一。通过对35名高中新手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关于... 教师的学习教学过程经历由观察学徒到职前教师再到新手教师乃至专家教师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如何干预与转化基于观察学徒期的朴素体验形成的一系列先入之见是教师教育必须直面的难题之一。通过对35名高中新手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关于教师形象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师是‘神’”到“教师是‘理想化的人’”再到“教师是‘真实的人’”的转向;关于教学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到“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再到“教学是师生、生生以及‘教—学—研—思’之间的相生相长”的转向;关于学生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学生是自己,学生是‘小大人’”到“学生是朋友,学生是‘人’”再到“学生是孩子,学生是‘老师’”的转向;关于自我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我喜欢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到“我向往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再到“我是谁因而我想成为谁”的转向。基于此,教师教育需要有效利用重要他人、实习实践、研究反思等促动因素,制造认知冲突和心理落差,促使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先入之见的显性化,并对之进行干预与转化,进而使职前教师教育、入职指导和专业发展成为影响教师学习、成长与发展的“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学习 新手教师 身份转换期 教师教育 先入之见
下载PDF
厌弃《春秋》尊《左传》——姚曼波女士《左传》“蓝本”作于孔子说驳议 被引量:4
5
作者 牛鸿恩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8-96,115,共10页
自1993年以来,姚曼波女士在多种刊物连续发表六篇系列文章,提出《春秋》一书当不起孟子、司马迁的推崇,《左传》才当得这种推崇,从而认定孟、马所说“《春秋》”必定是指《左传》。并且说从《孟子》、《史记》、《论语》、《左传》及“... 自1993年以来,姚曼波女士在多种刊物连续发表六篇系列文章,提出《春秋》一书当不起孟子、司马迁的推崇,《左传》才当得这种推崇,从而认定孟、马所说“《春秋》”必定是指《左传》。并且说从《孟子》、《史记》、《论语》、《左传》及“汉初学坛”,都能证明孔子写下的是《左传》,左丘明不过是《左传》的评论者。自认为廓清了千年疑案。本文观点与姚文相反,认为孟、马对《春秋》的推崇,含有对儒家祖师孔子的美化、圣化,对于这种美化,不能轻率地相信,更不能作为立论的出发点。文章具体分析了《孟子》、《史记》对孔子作“春秋”的论述,并比较了《论语》和《左传》在思想观点、语言运用方面的不同,论定孔子从未有作《左传》之事。姚文的论点论据不能成立,写作的出发声、论证的主观性,都不可取。系误入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率地相信 大惑不解 难以说通 先入之见 纠谬 改铸
下载PDF
新教师批判反思意识的缺失及重建
6
作者 孙式武 《淄博师专学报》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新教师的批判反思意识对其今后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新教师因其理念先进、思维活跃、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小等原因被认为比老教师更具批判反思意识。但通过对新教师的访谈发现,新教师很大程度上缺乏批判反思意识,原因既有教师... 新教师的批判反思意识对其今后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新教师因其理念先进、思维活跃、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小等原因被认为比老教师更具批判反思意识。但通过对新教师的访谈发现,新教师很大程度上缺乏批判反思意识,原因既有教师教育机构和新教师任教学校的客观因素,也有新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师范院校、任教学校和新教师共同努力才能重建其批判反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师 批判反思意识 先入之见
下载PDF
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 被引量:38
7
作者 杨庆祥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3,共5页
一大约是在2018年前后,我开始思考"新南方写作"这个概念。触发我思考的第一个机缘是当时我阅读到了一些海外作家的作品,主要是黄锦树。这一类作品以前都归置于"华文文学"这个范畴里面来进行认识,研究者往往会夸大... 一大约是在2018年前后,我开始思考"新南方写作"这个概念。触发我思考的第一个机缘是当时我阅读到了一些海外作家的作品,主要是黄锦树。这一类作品以前都归置于"华文文学"这个范畴里面来进行认识,研究者往往会夸大其与大陆本土汉语写作的区别而将其孤悬于大陆汉语写作的范畴之外。普通的读者,一方面往往很难阅读到这些作品,另外一方面,即使偶有阅读,也会局限于其"风景化"的假面。我对黄锦树的阅读经验颠覆了这些先入之见,我在黄锦树的作品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写作者,用语言的碎片来拼接离散的经验,并以此解构元叙述——这往往是黄锦树的研究者们最感兴趣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经验 华文文学 汉语写作 元叙述 后现代主义 先入之见
原文传递
现象学视域下舞蹈身体经验的具身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权 《舞蹈》 2022年第2期81-85,共5页
身体的哲学:现象学从基础哲学中脱离出来的现象学对"形而上学"提出了挑战。"现象学"所强调的是本质存在于现象中,而非存在于现象外部。因此,现象学对于世界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传统哲学产生了很大不同。现象学研... 身体的哲学:现象学从基础哲学中脱离出来的现象学对"形而上学"提出了挑战。"现象学"所强调的是本质存在于现象中,而非存在于现象外部。因此,现象学对于世界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传统哲学产生了很大不同。现象学研究的是现象背后的意识的本质,而非现象所呈现出来的对象本质。现象学强调,人对于任何现象的认识,首先要停止先入之见的头脑判断,而要从直觉开始,因此"意识的体验"被视为身体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研究 具身化 传统哲学 本质存在 现象学视域 先入之见 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