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先周文化与华夏文明精神
1
作者 王婉婷 刘阳杰 《丝绸之路》 2023年第2期71-78,共8页
周人起源于今陕西武功县一带,在商之前曾有一段迁居甘肃陇东地区的生活经历。居陇时期的周人在首领不密、公刘等的带领下光大部族,为日后取代商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肃陇东地区所孕育的先周文化以农耕为基础,以礼乐为核心。随着西... 周人起源于今陕西武功县一带,在商之前曾有一段迁居甘肃陇东地区的生活经历。居陇时期的周人在首领不密、公刘等的带领下光大部族,为日后取代商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肃陇东地区所孕育的先周文化以农耕为基础,以礼乐为核心。随着西周正式建国,周制天下,农耕文化传统与礼乐文化精神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文化 农耕传统 礼乐文化 华夏文明
下载PDF
先周考古与先周农业史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志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81-86,共6页
本文利用先周考古的最新成果,确定有邰地望、排比农业成就、勾勒发展序列,认为先周农业上承原始农业之余绪,下开传统农业之先河,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为把先周历史研究重心仍放在陕西关中地区提供了有力佐证。
关键词 先周考古 先周农业史 有邰 后稷
下载PDF
先周史溯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文宪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3-29,共7页
先周史溯源叶文宪周人是一个和夏人、商人并存的部族,夏商时代周人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弃(后稷)至不,第二阶段自不至公刘,第三阶段自公刘至古公在父,第四阶段自古公在父至武王。由于文献中关于先周史的记载过于简... 先周史溯源叶文宪周人是一个和夏人、商人并存的部族,夏商时代周人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弃(后稷)至不,第二阶段自不至公刘,第三阶段自公刘至古公在父,第四阶段自古公在父至武王。由于文献中关于先周史的记载过于简略,因此本文力图依据考古发掘所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下冯类型 先周文化 先周 文化因素 二期文化 二里头文化 《古本竹书纪年》 文物 太原盆地
下载PDF
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环境和水土资源退化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75
4
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3 位作者 陈宝群 周群英 毛龙江 李平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414,共11页
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研究了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主要考古遗址的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剖面 ,获得了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磁化率、粒度成分、总有机碳和CaCO3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系列。结合该时期人类活动遗物分布的层位关系、考古断代、... 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研究了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主要考古遗址的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剖面 ,获得了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磁化率、粒度成分、总有机碳和CaCO3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系列。结合该时期人类活动遗物分布的层位关系、考古断代、历史年代和大量1 4 C年代数据 ,以及古文献有关环境演变和灾害的记载 ,形成了对该区域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过程的综合断代。各项指标综合反映了从 31 0 0aB .P .( 1 1 5 0B .C .)开始 ,渭河流域气候向着干旱化发展 ,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植被退化、土壤生物活动减弱、土壤矿物次生风化强度降低、土壤颗粒变粗、水份减少、CaCO3淋溶减弱、土壤碱性增强 ,表现出由气候干旱化造成的土壤退化。对于当时旱作农业和游牧业来说 ,这则是水土资源的自然退化。这个时期发生了游牧民族大规模南移 ,也发生了周人历史上著名的“古公迁岐”、“文王迁丰”和“平王东迁”等事件。通过深入分析论证 ,认为环境恶化和水土资源退化是引起周人都邑迁移的主导因素 ,虽然游牧民族南侵占领也是重要的驱动力 ,但是引起游牧民族南下的根本原因 ,也同样是环境恶化和水草资源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先周-西时代 水土资源 社会影响 黄土高原 干旱 考古遗址 断代
下载PDF
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逵夫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7,共11页
牛郎、织女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广大农民的象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牵牛(牛郎)的原型是周人的先祖叔均。《山海经》中两处记载叔均"始作牛耕",一次记载其抵御了旱灾,因而后世以为"田祖"... 牛郎、织女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广大农民的象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牵牛(牛郎)的原型是周人的先祖叔均。《山海经》中两处记载叔均"始作牛耕",一次记载其抵御了旱灾,因而后世以为"田祖"。牛用于农耕是远古时期的伟大发明。周人在远古时代各部族中农业最发达,农业生产上贡献最大。后稷弃、叔均是其杰出的代表。周人因叔均在始作牛耕上的重大贡献以"牵牛"的名称将其命为天汉东侧一颗星的名称。《诗经》中的《甫田》、《大田》即周人祭田祖之诗。叔均的父亲"台玺","玺"为名,"台"表其部族,即《诗.大雅.生民》中"即有邰家室"的"邰",本姜嫄之国,后稷生处,在今陕西武功、宝鸡一带。求"台"、"邰"之本义,也即有牛之处。叔均的"叔"表排行。后代传说中牛郎有兄,也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郎织女 牵牛 叔均 《山海经》 田祖 先周历史
下载PDF
孔头沟遗址商末周初遗存与先周文化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种建荣 雷兴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8,共7页
关键词 先周文化 遗存 遗址 聚落形态 文化关系
下载PDF
先周文化渊源研究管见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朝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关于先周文化的起源 ,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的探讨 ,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关中土著说”和“晋南说” ,后有人主张周族起于山东。前两种说法都与周族发展的时代不能照应 ,后一种看法却有明显的合理性。目前 ,人们对周族的世系认识比较模糊 ,... 关于先周文化的起源 ,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的探讨 ,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关中土著说”和“晋南说” ,后有人主张周族起于山东。前两种说法都与周族发展的时代不能照应 ,后一种看法却有明显的合理性。目前 ,人们对周族的世系认识比较模糊 ,许多人认为《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存在缺环 ,其实并不如此。周族祖先自弃至不都为后稷之官 ,历时夏朝始末 ,这一时期 ,他们便处在邰 ,其地当今山东章丘以南 ,这应当就是周族的渊源之地 ;不至公刘在今晋南和陕西西安东南古杜国一带 ;公刘迁到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渊源 先周文化 《史记·本纪》
下载PDF
先周文化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牛世山 《文物世界》 1998年第2期41-42,44-58,共17页
先周文化探索牛世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周族是与夏、商等族一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族,关于周族的起源与灭商以前的周人社会是中国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据《史记·周本记》等文献记载,先公、先王时期的周人都邑有邰、豳、... 先周文化探索牛世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周族是与夏、商等族一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族,关于周族的起源与灭商以前的周人社会是中国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据《史记·周本记》等文献记载,先公、先王时期的周人都邑有邰、豳、周、丰、镐等地,关于其地望,清代以前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文化 考古学文化 文化遗存 文化因素 家文化 考古研究所 商代遗存 遗址 斗鸡台 西文化
下载PDF
论游凤七器——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二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宏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7,共9页
陕西省武功县游凤镇浮沱村出土的游凤七器是关中地区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三期的重要铜器群。游凤七器的组合方式反映出在殷墟文化铜器群组合基础之上的损益,是“周因于殷礼”的重要表现。根据游凤七器等铜器群的空间分布可知,武功县游凤镇... 陕西省武功县游凤镇浮沱村出土的游凤七器是关中地区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三期的重要铜器群。游凤七器的组合方式反映出在殷墟文化铜器群组合基础之上的损益,是“周因于殷礼”的重要表现。根据游凤七器等铜器群的空间分布可知,武功县游凤镇以北的漆水河两岸区域应是探索先周文化的重要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先周 游凤七器
下载PDF
先周历史与《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逵夫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19,共10页
《牛郎织女》的两主人公分别来自周人和秦人的祖先,是我国从史前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家庭的集中反映。牛女传说具有突出的反封建性,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爱情的无限忠贞。《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 《牛郎织女》的两主人公分别来自周人和秦人的祖先,是我国从史前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家庭的集中反映。牛女传说具有突出的反封建性,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爱情的无限忠贞。《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大荒西经》、《山海经.大荒北经》都有周祖叔均突出贡献的记载,《诗经》、《史记.周本纪》中更有祭祀周田祖和先周历史的详细描述。周祖叔均发明了牛耕,是周民族历史上杰出的首领,也成了周民族的田祖。甘肃庆阳地区属于古代文献中所说的豳地的范围之中,是周人的发祥地和早期活动地区。《诗经.小雅》中的《甫田》、《大田》是周人祭祀田祖叔均的诗篇,表现了周人对远古先祖的缅怀与崇敬。叔均应名"均","叔"是辈份的排序,不是周祖的长子,应有哥哥,这与牵牛(牛郎)有哥哥的情节相合。分析民国时期不同地区流传的六个主要采录本,再结合古代诗、词、赋、小说和戏曲来看,牛女故事也是最早流传于北方,应产生于西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郎织女》 牵牛 叔均 田祖 先周历史 传说
下载PDF
先周乐官探徵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同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86,共5页
本文所论述的"先周乐官",是泛指西周以前的历史时期从事音乐的专门人员和与音乐相关的专门人员。这里面包括:五帝时期、夏、商代的巫史,以及各级乐官、乐师和乐工。他们的乐事活动在先周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音乐史学的角... 本文所论述的"先周乐官",是泛指西周以前的历史时期从事音乐的专门人员和与音乐相关的专门人员。这里面包括:五帝时期、夏、商代的巫史,以及各级乐官、乐师和乐工。他们的乐事活动在先周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音乐史学的角度对先周时期的乐官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先周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时期 音乐史 乐官
下载PDF
从《豳风·七月》看先周主体意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倪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99-101,共3页
《诗经》赋予人的个体情感以文学的形式,承载并发展了人类主体意识。如《七月》中展示的先周社会种种活动和仪式,是两周宗法礼教社会的先声。自周公以来,周人农本社会制度的礼仪规范日趋丰富、严谨,这个制度形成的过程,是周人社会意识... 《诗经》赋予人的个体情感以文学的形式,承载并发展了人类主体意识。如《七月》中展示的先周社会种种活动和仪式,是两周宗法礼教社会的先声。自周公以来,周人农本社会制度的礼仪规范日趋丰富、严谨,这个制度形成的过程,是周人社会意识、组织意识觉醒的过程。《豳风·七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先民主体意识的萌芽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先周 《七月》
下载PDF
《豳风·七月》——北豳遗诗与北豳先周文化的渊源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社祥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豳风.七月》作为我国最早的农业史诗,与北豳先周文化有密切的关联。从史志、民俗、文化遗存及《七月》的史诗特征、《七月》的历法、农耕文化与狩猎文化的交融诸方面推证,可得两个结论:1、《七月》产生的地域在豳地之北豳;2、《七月... 《豳风.七月》作为我国最早的农业史诗,与北豳先周文化有密切的关联。从史志、民俗、文化遗存及《七月》的史诗特征、《七月》的历法、农耕文化与狩猎文化的交融诸方面推证,可得两个结论:1、《七月》产生的地域在豳地之北豳;2、《七月》产生的时代当在公刘南迁之前、周先祖三代(不窋、鞠陶、公刘)居北豳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七月》 北豳 先周文化
下载PDF
先周时期河北文化刍议
14
作者 杨秀敏 牛云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30,共6页
大量的考古学和文献学研究发现,从张家口的桑干河流域,经燕山南北、太行山东麓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徐水南庄头,到邯郸武安县磁山村,河北地域最晚自旧石器时代起就是人类的理想居所;炎帝、黄帝、尧、舜、禹乃至早期的商族,先周时期的各... 大量的考古学和文献学研究发现,从张家口的桑干河流域,经燕山南北、太行山东麓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徐水南庄头,到邯郸武安县磁山村,河北地域最晚自旧石器时代起就是人类的理想居所;炎帝、黄帝、尧、舜、禹乃至早期的商族,先周时期的各代各族河北居民创造了发达而连续的本土文化,直接塑造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文化 先周 考古 文献
下载PDF
先周文化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克林 《文物世界》 1995年第1期39-46,共8页
先周文化再研究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根据《史记·周本记》的记载和史家传统的观念或说法,姬周部族的崛起及其文化渊源出自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关中渭水流域一带。自本世纪以来,史学界前辈钱穆、陈梦家诸先生则一改旧说 ̄①... 先周文化再研究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根据《史记·周本记》的记载和史家传统的观念或说法,姬周部族的崛起及其文化渊源出自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关中渭水流域一带。自本世纪以来,史学界前辈钱穆、陈梦家诸先生则一改旧说 ̄①,提出周人应当起源于山西汾河下游的晋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文化 文化因素 考古研究所 寺洼文化 考古学文化 客省庄 朱开沟文化 二里头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口尊
下载PDF
孔子德治思想与先周文明的联系
16
作者 方铭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5期59-64,共6页
周先祖不窋在夏后启开启家天下体制后,亡命戎狄,在戎狄之间,继续贯彻五帝之德,树立以德治为核心的先周文化价值体系,而此价值体系,为周文明所继承。清华简《保训》的发现,证明周领导人把德治问题看作是统领天下的生命线。孔子站在更高... 周先祖不窋在夏后启开启家天下体制后,亡命戎狄,在戎狄之间,继续贯彻五帝之德,树立以德治为核心的先周文化价值体系,而此价值体系,为周文明所继承。清华简《保训》的发现,证明周领导人把德治问题看作是统领天下的生命线。孔子站在更高的文化视野,对周文化进行了重新阐释,并由此形成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德治 清华简 《保训》 不窋 先周
下载PDF
泾水与先周历史文化
17
作者 薛正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174,共3页
先周,应指周人古公亶父迁岐山之前,在泾水流域创业和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泾水是一条文化河谷,自然地理环境为远古文明的生成提供了舞台,也为先周文化的生成创造了特殊的条件。泾水流域是黄河文化的主要区域之一。先周基业的创立和周文... 先周,应指周人古公亶父迁岐山之前,在泾水流域创业和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泾水是一条文化河谷,自然地理环境为远古文明的生成提供了舞台,也为先周文化的生成创造了特殊的条件。泾水流域是黄河文化的主要区域之一。先周基业的创立和周文化缘起的早期,就是在泾水流域生成的。在先周的创业史上,公刘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带领周人南迁都邑于泾水岸边,立国于豳,为周人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公亶父迁岐,是周人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不断生成,西周的基业已经奠定。周人早期的创业与周文化的形成,是在迁徙岐山周原之前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依托的就是特殊时期泾水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泾水流域与周人早期创业与周文化生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水 先周 历史文化
下载PDF
刘家文化新探--附论先周文化的渊源
18
作者 尹盛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8,共7页
本文对刘家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族属、文化来源以及刘家文化的分支碾子坡遗存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还对先周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先周族早期可能是在杜水流域附近,后来才迁徙到漆水下游的邰地,这可能是武功郑家坡先周文化... 本文对刘家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族属、文化来源以及刘家文化的分支碾子坡遗存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还对先周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先周族早期可能是在杜水流域附近,后来才迁徙到漆水下游的邰地,这可能是武功郑家坡先周文化年代的上限,为商代二里岗上层或略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岳国 姜姓部族 川口河类型齐家文化 刘家文化 先周文化
下载PDF
《敦煌氾氏家传》与先周世系
19
作者 钟书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228-233,共6页
先周世系,尤其是后稷、不窋的父子世系,自司马迁以降,争讼不清。争讼的焦点,围绕《史记》形成"世后稷""夏之衰""失代数"三个中心问题。敦煌遗书S.1889《敦煌氾氏家传》的重见天日,为解决这一争讼提供了... 先周世系,尤其是后稷、不窋的父子世系,自司马迁以降,争讼不清。争讼的焦点,围绕《史记》形成"世后稷""夏之衰""失代数"三个中心问题。敦煌遗书S.1889《敦煌氾氏家传》的重见天日,为解决这一争讼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敦煌氾氏家传》大致为前凉或隋唐初期作品,在时间上比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都还要早一些,因而更具价值。通过传世文献、敦煌文献考察,认为虽然西周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的代数阙失,但代数的阙失与后稷、不窋父子世系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后稷、不窋之间的父子世系可信性较强,《史记》"后稷卒,子不窋"的说法仍然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 世系 《敦煌氾氏家传》 后稷 不窋
下载PDF
先周族的迁徙路径与文学书写
20
作者 郑晓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94-102,共9页
先周族的迁徙史巫史交织,史事中有缘饰巫风,传说中有史实素地。先周族起源地的学术史梳理重在由探寻“邰”的地望,扩展到先周族在泾渭之间活动范围的圈定。从诗性逻辑看,先周十五王“失其代数”是带有选择性的历史记忆,“弥补代数”则... 先周族的迁徙史巫史交织,史事中有缘饰巫风,传说中有史实素地。先周族起源地的学术史梳理重在由探寻“邰”的地望,扩展到先周族在泾渭之间活动范围的圈定。从诗性逻辑看,先周十五王“失其代数”是带有选择性的历史记忆,“弥补代数”则是后世在接受中不断重构的历史。在周族血缘祖先不窋前史模糊时,迁徙地便成为记忆的线索,不断徘徊在族群记忆中的空间场域,成为了先周族迁徙路上不断复现的精神密码。在族群迁徙史上的祖先伟迹、地理印迹都熔铸在族群的文化记忆里,带有群体身份认同的色彩。诗、史书写中选择性的话语权主导着记忆的走向,这可以看作西周政治话语权抟铸而成的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共同体书写,即虚实参杂的叙事逻辑,恍惚无征的话语表象背后,一统的观念与思维模式调控了先周族书写的“宏大叙事”,而民间叙事文本与地方性知识生产的缺席,使先周族的“宏大叙事”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 迁徙史 族群记忆 诗性逻辑 文学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