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痣患儿围术期系统化疼痛护理
1
作者 郭瑶 陈仁仁 +2 位作者 涂芬 胡萍 严金秀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562-1563,1570,共3页
本文报告1例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痣切除患儿在围术期疼痛的护理经验。通过个性化术前访视、精细化疼痛管理、优化护理流程,父母陪同服务进行心理干预和动态体温管理,患儿围术期疼痛控制良好。
关键词 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痣 疼痛护理 体位护理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家长心理特征和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毛小岳 甘承 +1 位作者 谢中垚 王大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58-61,66,共5页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患儿与家长会面临心理上的痛苦,引发不良情绪、认知和行为,对身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关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患儿与家长会面临心理上的痛苦,引发不良情绪、认知和行为,对身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关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目前,国内针对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家长的护理学研究比较有限,缺乏系统性的心理护理研究。本文对目前关于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患儿 家长 心理特点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临床病理表现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敏 谢峰 +1 位作者 余庆雄 李青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GCMN)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例GCMN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总结其临床表现,切取标本进行HE、Masson、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20... 目的探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GCMN)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例GCMN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总结其临床表现,切取标本进行HE、Masson、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20例均为先天性散发病例,发病部位可为头面部、躯干部和手臂,典型皮损为大面积表面被毛(多为黑色浓密毛发)的浅棕至深黑色色素沉着样皮肤变化。镜下见痣细胞浸润至真皮深层,可达皮下组织。真皮浅层可见"境界带"和"色素沉着"现象。免疫组化染色可见GCMN中痣细胞Melan-A、S-100染色阳性;HMB-45染色呈局灶性阳性;PCNA染色见痣细胞呈高增殖状态。对部分非手术治疗患者的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化学剥脱治疗后真皮浅层色素和痣细胞大量减少,而对深层痣细胞无明显影响。激光治疗后真皮乳头层色素沉着消失,局部皮肤黑色外观改善。结论GCMN中黑痣细胞浸润深度深,与神经嵴来源黑色素细胞具有同源性,且呈高增殖状态。化学剥脱治疗与激光治疗各有其特点,但均只能改善局部外观,为非彻底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针对累及大部分皮肤的GCMN治疗仍是难点,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 组织病理学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汪雨 李养群 《医学综述》 2018年第8期1515-1519,1524,共6页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CMN)是先天性良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棕黑色、凹凸不平且有毛发生长的皮肤病损,常累及一个皮肤黑色素单位或亚单位。GCMN有明显的外观畸形,面积巨大或发生在特殊部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GCMN可能伴有恶...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CMN)是先天性良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棕黑色、凹凸不平且有毛发生长的皮肤病损,常累及一个皮肤黑色素单位或亚单位。GCMN有明显的外观畸形,面积巨大或发生在特殊部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GCMN可能伴有恶性黑色素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倾向于进行积极的外科治疗。由于GCMN病损面积大,目前的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近年来诸多学者对GCMN从基因、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从病因入手,降低其患病率及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浅表和深层构成的不同表型变化:一项行刮除术的基本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De Raeve L.E. Claes A. +1 位作者 Ruiter D.J. 李政霄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41-41,共1页
Background: 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aevi (GCMN)-convey a 14-fold increased melanoma risk. In contrast,medium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aevi (MCMN) are rarely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Management of... Background: 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aevi (GCMN)-convey a 14-fold increased melanoma risk. In contrast,medium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aevi (MCMN) are rarely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GCMN is challenging and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most appropriate strategy for treating these patients. Objectives: To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performing curettage of GCMN in the neonatal perio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to melanoma. Methods: Twenty-six infants with GCMN who underwent biopsies before excisional surgery (n = 7) or curettage (n = 19) during the past 14 years (Academic Hospital,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and 10 MCM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xcision biopsies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Medical Centr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ese biopsies, we performed genetic and detailed 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s of chang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Variables of interest included melanoma-associated BRAF mutations, proliferative activity, vascularity, cellular context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architecture. Results: GCMN and MCMN did not show oncogenic BRAF mutation and displayed similar features with respect to the amount of nonmelanocytic cells within the naevus and matrix architecture. Naevus cells in the superficial component of the GCMN, however, were more proliferative, and this component was more vascular compared with its deep component and with MCMN. In this study, none of the 19 newbor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urettage developed a melanoma within a mean follow-up time of 7 years. Conclusions: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support the idea that curettage of GCMN in neonates has the potential for lowering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utaneous melanoma by not only obtaining an important numerical reduction of naevus cells but also removing the ‘active’melan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刮除术 表型变化 浅表 皮肤黑色素 细胞增殖活性 最佳治疗方案 新生儿患者 Medical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新生儿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1例
6
作者 乔广贤 刘迎春 乔波 《沈阳部队医药》 2002年第6期505-505,共1页
1 病例报告患儿,男,出生1天。因右下肢及躯干颜面部皮肤呈黑色就诊。查体:发育正常,颜面部及躯干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黑色素斑,右下肢连同臀部、外生殖器、肛门皮肤完全呈黑色(附图),皮肤弹性差,无毛,局部无破溃。腰骶部有3cm×3cm ... 1 病例报告患儿,男,出生1天。因右下肢及躯干颜面部皮肤呈黑色就诊。查体:发育正常,颜面部及躯干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黑色素斑,右下肢连同臀部、外生殖器、肛门皮肤完全呈黑色(附图),皮肤弹性差,无毛,局部无破溃。腰骶部有3cm×3cm 囊性肿物,肢体活动正常。X 线片见腰4椎板缺损。患儿祖父、姑母面颊部及躯干部均有直径1.0~2.5cm 黑痣。母亲在妊娠期无异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 病例报告 治疗
下载PDF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探究
7
作者 解永怡 马欣 +3 位作者 曾俊文 许小向 邓丹 刘业强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究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GCMN)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GCMN患者的皮肤标本移植到2只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背部,加压包扎4周后拆开,观察移植GCMN皮肤的存活情况及组织病理... 目的探究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GCMN)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GCMN患者的皮肤标本移植到2只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背部,加压包扎4周后拆开,观察移植GCMN皮肤的存活情况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1号小鼠术后1周时死亡,可能与移植面积过大有关。2号小鼠长期存活且移植部位皮肤稳定存活至少28周,移植皮肤与小鼠正常皮肤交界处无瘢痕形成。移植GCMN部位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真皮内有上皮样痣细胞及黑素颗粒;免疫组化示黑色素抗原、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S-100蛋白及性别决定区盒基因10均为阳性。结论采用该方法构建的GCMN人源性异种移植动物模型可维持GCMN组织学特征及重要分子表型,移植皮肤长期存活,可用于后续基础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对GCMN发病机制及潜在药物研发的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动物模型 皮肤移植
原文传递
特殊类型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个性化手术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栋益 康深松 张正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巨痣)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特殊类型巨痣患儿15例,病变位于头面部5例、躯干3例、上肢3例、下肢4例,病变面积10cm×12cm^16cm×24cm;于一次全部切除或分期切除病变后,个性化选择植皮...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巨痣)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特殊类型巨痣患儿15例,病变位于头面部5例、躯干3例、上肢3例、下肢4例,病变面积10cm×12cm^16cm×24cm;于一次全部切除或分期切除病变后,个性化选择植皮或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一次性全部切除病变者植皮修复创面2例、扩张皮瓣修复创面3例,分期切除病变者植皮修复创面5例、扩张皮瓣修复创面3例、植皮+扩张皮瓣修复创面2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植皮或扩张皮瓣均成活;随访3~8个月,病变无复发,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结论手术治疗特殊类型巨痣应兼顾术后功能和美观,病变一次或分次切除+植皮或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皮片移植 扩张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恶变并多发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唐京京 赵晓明 盛光耀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4期122-122,F0003,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CMN)恶变多发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GCMN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各项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综合影像学、病理... 目的探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CMN)恶变多发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GCMN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各项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综合影像学、病理学、骨髓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学等多项检查及临床症状,该例患者诊断为GCMN恶变并肝脏、骨髓转移。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恶变骨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穿刺涂片形态学检查。从临床症状、病理诊断、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综合分析考虑为恶性黑色素瘤骨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骨髓细胞学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露露 祁佐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05-507,共3页
黑色素细胞痣是一种黑色素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为皮肤的良性肿瘤,发病广泛,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是指头颈部的黑痣面积≥1%全身体表面积,或其他部位黑痣面积≥2%全身体表面积,或直径≥20 cm的黑痣。巨型先天性... 黑色素细胞痣是一种黑色素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为皮肤的良性肿瘤,发病广泛,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是指头颈部的黑痣面积≥1%全身体表面积,或其他部位黑痣面积≥2%全身体表面积,或直径≥20 cm的黑痣。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不仅严重影响美观,且有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现笔者对目前该病的病因、病理变化、病情演变和治疗方法作一总结,旨在提高对先天性巨痣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病因和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和治疗
原文传递
腰背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一例报告
11
作者 刘洪均 岑瑛 刘晓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7-528,共2页
目的总结1例腰背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简称巨痣)的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3年7月收治1例13岁腰背部巨痣女性患儿,入院检查示黑斑上至第12肋平面,下至臀部上份,两侧达腋前线;表面无毛发,凹凸不平,颜色不均匀,质地偏硬。全麻下... 目的总结1例腰背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简称巨痣)的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3年7月收治1例13岁腰背部巨痣女性患儿,入院检查示黑斑上至第12肋平面,下至臀部上份,两侧达腋前线;表面无毛发,凹凸不平,颜色不均匀,质地偏硬。全麻下行腰背部巨痣切除联合右侧臀大肌肌瓣(12 cm×8 cm大小)、自体上背部网状刃厚皮片(59 cm×47 cm大小)修复术,术中见巨痣浸润深度达髂骨骨膜,浸润宽度在真皮及以下,超出术前判定范围。结果术后综合病理检查确诊为巨痣,累及皮下组织,有坏死,部分细胞增生活跃。术后20 d创面愈合。术后6个月(2014年1月)随访,创面部分瘢痕形成,未见复发病灶。结论巨痣浸润可深达骨膜,其皮下浸润范围可能超出肉眼所见;因有恶变风险,宜采取手术扩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 深部浸润 恶性黑色素
原文传递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治国 范金财 +3 位作者 刘立强 田佳 焦虎 陈红波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566-569,共4页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皮肤切削术、分次切除术、皮片移植术、皮瓣移植术等。现通过综述各个手术治疗方式的发展、临床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效果等,对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适应证进行总结,以...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皮肤切削术、分次切除术、皮片移植术、皮瓣移植术等。现通过综述各个手术治疗方式的发展、临床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效果等,对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适应证进行总结,以期对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手术治疗 皮肤切削术 分次切除术 皮片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
原文传递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发病机制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璐 杨庆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463-468,共6页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简称巨痣,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以病变面积巨大的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为特征,呈黑、褐色外观,可伴有毛发生长、皮肤粗糙增厚,甚至发生瘙痒、溃烂、恶变,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由于巨痣发病的罕见性、复杂性...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简称巨痣,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以病变面积巨大的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为特征,呈黑、褐色外观,可伴有毛发生长、皮肤粗糙增厚,甚至发生瘙痒、溃烂、恶变,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由于巨痣发病的罕见性、复杂性,目前对其发病机制、遗传基础尚未形成统一严谨的共识。对基因及分子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明确巨痣的病因,开拓治疗思路,推动个体化治疗的多样性。近年来巨痣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许多突破性成果,该文就巨痣发病机制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发病机制 候选基因 BRAF基因 NRAS基因
原文传递
两步法修复颜面部巨痣一例报道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军涛 王洪涛 +1 位作者 朱雄翔 胡大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986-986,共1页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nevus),为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可分布于身体各处。其特点是范围广泛,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往往不能为邻近的局部组织所修复,尤其是位于颜面部的巨痣,因影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nevus),为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可分布于身体各处。其特点是范围广泛,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往往不能为邻近的局部组织所修复,尤其是位于颜面部的巨痣,因影响外貌,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我们采用两步法成功修复颜面部巨痣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巨 两步法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修复 皮肤良性肿瘤 手术切除后 局部组织 组织缺损
下载PDF
巨痣的基础研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国平 滕利 张智勇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临床表现 病理学表现 手术治疗 化学剥脱法 激光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