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表型改变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绪勇 焦春雷 +4 位作者 付康 冯晨钊 朱天琦 柯昌庶 冯杰雄 《腹部外科》 2016年第6期467-472,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表型的改变,探讨巨噬细胞活化与巨结肠相关性肠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炎组4例,非肠炎组6例)结肠远段及近段标本,行HE染色、评估各段肠管炎症损伤程度,CD68和iNO...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表型的改变,探讨巨噬细胞活化与巨结肠相关性肠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炎组4例,非肠炎组6例)结肠远段及近段标本,行HE染色、评估各段肠管炎症损伤程度,CD68和iNOS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M1型巨噬细胞活化状况,CD68和Arg-1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M2型巨噬细胞活化状况,RTqPCR检测各组肠管iNOS及Arg-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肠炎组近段结肠iNOS/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73.12±2.48)%明显高于肠炎组远段结肠(54.19±1.98)%、非肠炎组近段结肠(49.35±2.70)%及远段结肠(43.18±4.21)%;而肠炎组近段结肠Arg-1/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33.15±4.81)%明显低于远段结肠(49.32±3.98)%;非肠炎组近段结肠Arg-1/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45.23±1.95)%亦低于远段结肠(56.52±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肠炎组近段结肠iNOS表达明显升高,而Arg-1表达则在肠炎组及非肠炎组的远段结肠升高(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可能与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 噬细胞表型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凯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194-1196,1200,共4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发病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14例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病史回顾及随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AEC的相关影响因素,ELIS...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发病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14例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病史回顾及随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AEC的相关影响因素,ELISA检测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患儿扩张段组织中脂多糖(LPS)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情况,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14例患儿中69例未伴发小肠结肠炎,45例HAEC患儿(37.82%),其中仅在术前发作HAEC者23例(20.17%),仅在术后发作HAEC者10例(8.77%),术前和术后均有HAEC者12例(10.53%)。孕周和是否为常见型HSCR分型对HAEC发作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纯母乳喂养则为HAEC及术前HAEC发作的保护因素(P<0.01和P<0.05)。术前HAEC组患儿扩张段组织中LPS水平高于无HAEC组(P<0.01),而ZO-1低表达,且LPS水平与ZO-1呈负相关(r=0.361,P<0.01)。18例纯母乳喂养组患儿扩张段组织中LPS水平低于20例非纯母乳喂养组患儿(P<0.01)。结论:纯母乳喂养是HAEC发病的保护因素,母乳可能通过降低LPS水平进而影响相关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了HAEC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 母乳喂养 脂多糖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薇 尹艳桃 张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4期196-199,共4页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出现发热、腹泻、腹胀、恶臭粪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菌谱变化参与...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出现发热、腹泻、腹胀、恶臭粪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菌谱变化参与了HAEC的发病机制。鉴于此,一些研究者提出采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能起到预防HAEC的作用。本文对益生菌制剂的菌种选择、应用剂量、应用疗程、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HAEC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制剂 先天性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 肠道菌群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梁鹏 樊珈榕 李万富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的危险因素,为先天性巨结肠(HSCR)的诊治提供依据,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患儿的术后康复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小儿普外科收治的HSCR且初次手术治疗的110例...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的危险因素,为先天性巨结肠(HSCR)的诊治提供依据,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患儿的术后康复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小儿普外科收治的HSCR且初次手术治疗的110例患儿病例资料,分析HAE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儿中34例发生HAEC,发生率为30.91%。HAEC患儿不同年龄、术前洗肠时间、术前发生肠炎、低体重、病变痉挛段长度、饮食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岁(OR=2.407,95%CI:1.040~5.568)、术前洗肠时间<2周(OR=2.464,95%CI:1.082~5.612)、术前发生肠炎(OR=2.943,95%CI:1.193~7.260)、低体重(OR=2.588,95%CI:1.113~6.014)、病变痉挛段长度≥30 cm(OR=2.801,95%CI:1.224~6.412)是HA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饮食控制(OR=0.358,95%CI:0.153~0.837)是HAEC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HSCR患儿术后应针对HAEC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结肠 先天性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SOX10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郑辉明 向磊 +4 位作者 李宁 韦佳 郑帅玉 邱银荣 冯杰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SOX10、潘氏细胞发育及分泌防御素-5与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管,根据术前是否发生小肠结肠炎分为HAEC组(n=14)和HD组(n=36),并以20例正常结肠标本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SOX10、潘氏细胞发育及分泌防御素-5与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管,根据术前是否发生小肠结肠炎分为HAEC组(n=14)和HD组(n=36),并以20例正常结肠标本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肠中防御素-5蛋白质表达、潘氏细胞发育情况以及SOX10蛋白质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防御素~5mRNA及Sox10mRNA表达情况。结果防御素-5在正常肠管中不表达,HAEC组和HD组在肠腺隐窝基底处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但前者阳性区域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0.33±0.039比0.10±0.031,P〈0.05),HAEC组防御素-5mRNA亦呈显著增高趋势(2.72±0.80比0.78±0.21,P〈0.05)。对结肠组织同层切片进行潘氏细胞特异性产物溶菌酶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对照组肠管中除1例存在弱阳性外其他均无阳性表达。HD组和HAEC组结肠中同样在隐窝基底处存在溶菌酶阳性细胞,可鉴别为化生的潘氏细胞,但HAEC组在发生率(78.6%)和细胞个数(2.97±0.80)明显高于HD组(27.8%,0.43±0.85)(P〈0.05)。SOX10免疫产物主要在结肠神经节细胞膜及胞浆中表达,对照组、HAEC组、HD组阳性区域的平均光密度值递减(0.75±0.041,0.61±0.048,0.35±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T-PCR检测显示Soxl0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与蛋白质水平呈平行结果。结论SOXl0可能通过影响潘氏细胞发育及分泌防御素-5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10 a防御素 潘氏细胞 先天性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
原文传递
新生儿巨结肠结肠炎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6
作者 陈永田 赖晓峰 宋韶鸣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57-59,92-93,共5页
本文讨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炎(HDEC)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鉴别诊断。根据本组资料分析,NEC组孕期并发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和伴发病更多见HDEC。临床表现以腹胀、呕吐、腹泻和便血为主。X线特征为肠囊样积... 本文讨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炎(HDEC)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鉴别诊断。根据本组资料分析,NEC组孕期并发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和伴发病更多见HDEC。临床表现以腹胀、呕吐、腹泻和便血为主。X线特征为肠囊样积气和门静脉积气。孕期并发症、窒息和伴发病少。绝大多数是足月儿,出生体重超过2500g。临床表现以胎粪排出延迟、腹胀、呕吐或便秘伴腹泻为主。30%泛影葡胺结肠造影可显示狭窄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