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无肛畸形与Townes-Brocks综合征(附4例报告)
1
作者 张志波 郭俊斌 王练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F003-F004,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无肛畸形 Townes-Brocks综合征 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突变
下载PDF
先天性无肛畸形儿MR成像及其与排便功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汤绍涛 王勇 +5 位作者 毛永忠 李时望 童强松 阮庆兰 彭振军 孔祥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187,共6页
目的评估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儿(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尾端发育情况及横纹肌复合体(sphincter muscle complex,SMC)发育状态与排便功能的关系。方法39例ARM,男28例,女11例,应用不同序列体部相控阵列线圈或头部线圈MRI显示ARM直... 目的评估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儿(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尾端发育情况及横纹肌复合体(sphincter muscle complex,SMC)发育状态与排便功能的关系。方法39例ARM,男28例,女11例,应用不同序列体部相控阵列线圈或头部线圈MRI显示ARM直肠闭锁水平、骶尾椎、骶髓、泌尿生殖系的发育情况,并对SMC从多个层面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其发育状态与临床评分和肛门功能客观检查的关系。结果39例患儿中,MRI T1WI、T2WI扫描判断畸形水平的正确诊断率为100%,T2WI扫描瘘管检出率为96.9%。骶尾椎和骶髓的异常占41.0%,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占20.5%。当耻骨直肠肌宽度的相对值PRWR<0.18,外括约肌宽度的相对值EASWR<0.15时,71.4%的ARM术后出现肛门失禁。当PRWR>0.18,EASWR>0.15时,91.3%的ARM术后排便功能好。结论MR检查能清楚地显示ARM类型、闭锁水平、SMC发育状态、脊柱脊髓及泌尿生殖系统存在的伴发畸形,从MR影像中找到了评价SMC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排便 磁共振成像 先天性无肛畸形
原文传递
先天性无肛畸形排便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袁正伟 王维林 +3 位作者 李剑明 白玉作 李正 吉士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 利用核素排便造影的方法探讨先天性无肛畸形患儿排便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4 3例无肛畸形患儿和 11例正常儿进行核素排便造影检查 ,分析患儿组反映直肠肛管综合控制能力、排便功能和耻骨直肠肌功能的客观指标变化。结果 正常儿直... 目的 利用核素排便造影的方法探讨先天性无肛畸形患儿排便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4 3例无肛畸形患儿和 11例正常儿进行核素排便造影检查 ,分析患儿组反映直肠肛管综合控制能力、排便功能和耻骨直肠肌功能的客观指标变化。结果 正常儿直肠肛管保留率为 (92 .5± 3.3) % ,而无肛畸形患儿临床评分优组为 (80 .5 1± 9.6 7) % ,临床评分劣组为 (5 1.14± 6 .90 ) % ,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 <0 .0 5 )。合并术后便秘的患儿组的残留率明显增大 ,排空率明显降低 ,半排时间明显延长 ,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核素排便造影方法是评价肛门直肠功能和排便功能的重要客观检测方法 ,无肛畸形患儿的肛门直肠和排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肛畸形 排便功能 畸形 放射性核素显像 X线摄影术 儿童 门成形术
原文传递
高原地区先天性无肛畸形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及与术后排便功能的关系
4
作者 杨小英 魏晓明 +3 位作者 余海宁 韩淑娟 林睿 周鹏园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先天性无肛畸形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及与术后排便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无肛畸形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诊断,比较两组患儿的检...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先天性无肛畸形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及与术后排便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无肛畸形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诊断,比较两组患儿的检出率、影像学表现及术后排便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高位、中位、低位检出率分别为92.31%、100.0%、100.0%。对照组患儿高位、中位、低位检出率分别为69.23%、60.0%、100.0%。观察组患儿高位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中位、低位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横断位和矢状位耻骨直肠肌、括约肌发育情况均为位置越高发育越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耻骨直肠肌相对宽度<0.18、括约肌宽度<0.15、肛门失禁率46.15%;B组耻骨直肠肌相对宽度>0.18、括约肌宽度>0.15、肛门失禁率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高原地区先天性无肛,可有效提高检出率。MRI表现为耻骨直肠肌相对宽度<0.18、括约肌相对宽度<0.15的患儿,术后发生肛门失禁的风险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先天性无肛畸形 影像学表现 排便功能
原文传递
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刀永祥 刘建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0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患儿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行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P...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患儿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行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Pena手术,对两组的痊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治疗组痊愈率100%(38/38),高于对照组89.5%(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5.8%(6/38),低于对照组42.1%(1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患儿来说,运用矢状入路Pena手术进行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创伤小,手术视野开阔,可以使患儿消化道器官功能较大限度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中低位无肛畸形 改良矢状入路Pena手术 传统Pena手术
下载PDF
直肠及其系膜神经染色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凤燕 廖华 姚学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9-751,共3页
肠神经(分布)异常(NIM/Dysganglionosis)如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D)等疾病,涉及肠神经系统中多种结构成分质与量的变化,因此对肠神经系统的充分认识非常必要。此外先天性无肛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也需要正... 肠神经(分布)异常(NIM/Dysganglionosis)如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D)等疾病,涉及肠神经系统中多种结构成分质与量的变化,因此对肠神经系统的充分认识非常必要。此外先天性无肛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也需要正确显示直肠神经。近年来,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发病率在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系统 染色研究 直肠 先天性无肛畸形 系膜 先天性巨结肠 结构成分 癌发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