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初陆世仪对朱熹“理先气后”的诠释及其学术史价值--兼论冯友兰、唐君毅与牟宗三的诠释 被引量:2
1
作者 乐爱国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47,247,共9页
朱熹讲理气不离不杂,并进一步讲"理先气后"。明代蔡清不赞同朱熹讲理先气后,罗钦顺质疑朱熹的"理与气决是二物",实际上包含了对理先气后的否定。明末清初的陆世仪不同意蔡清、罗钦顺的观点,强调朱熹既讲理气不离不... 朱熹讲理气不离不杂,并进一步讲"理先气后"。明代蔡清不赞同朱熹讲理先气后,罗钦顺质疑朱熹的"理与气决是二物",实际上包含了对理先气后的否定。明末清初的陆世仪不同意蔡清、罗钦顺的观点,强调朱熹既讲理气不离不杂、理在气中,又讲理先气后,并把理先气后诠释为"所以然在先"。现代学者冯友兰把朱熹的理先气后诠释为"逻辑在先",唐君毅诠释为"形上之先",牟宗三诠释为"形而上的先在"。这实际上构成了围绕着朱熹的理先气后而展开的学术脉络,其中,陆世仪的诠释承前启后,开现代诠释理先气后之先河。分析陆世仪、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的诠释及其间的异同,有助于对朱熹的理先气后作出更深入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先气 陆世仪 冯友兰 唐君毅 牟宗三
下载PDF
朱熹的“理先气后”:一种心性工夫论的论证——从清代劳余山到唐君毅 被引量:2
2
作者 乐爱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7,共6页
朱熹既讲理气不离不杂,又讲"理先气后""理生气"。对此,明代有不少学者提出批评。但自明末清初开始,陆续有学者赞同朱熹的这一说法,并从本体论的角度做出阐释。清康熙年间的劳余山不仅讨论了"理先气后",... 朱熹既讲理气不离不杂,又讲"理先气后""理生气"。对此,明代有不少学者提出批评。但自明末清初开始,陆续有学者赞同朱熹的这一说法,并从本体论的角度做出阐释。清康熙年间的劳余山不仅讨论了"理先气后",而且从心性工夫论的角度,根据人的心理体验,以"理直气壮"论证"理生气";现代学者唐君毅则从人的道德生活入手,通过人的心理体验,讨论人心的"当然之理"与气的关系,由此论证"理先气后"。这种把朱熹的"理先气后"从本体论的理解拉回到心性工夫论的论证,不仅为今天进一步讨论朱熹"理先气后"开辟了新的思路,而且能够展现朱熹哲学的新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先气 劳余山 唐君毅
下载PDF
朱子“理先气后”的发生学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丁为祥 《唐都学刊》 2012年第5期31-39,共9页
"理先气后"是朱子理气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层规定,可以说是其理气关系的核心。但对朱子而言,这种"先后"关系既不仅仅是一种逻辑的规定,也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次序,而首先是人生的理想根据与宇宙的价值基础,因而也只有... "理先气后"是朱子理气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层规定,可以说是其理气关系的核心。但对朱子而言,这种"先后"关系既不仅仅是一种逻辑的规定,也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次序,而首先是人生的理想根据与宇宙的价值基础,因而也只有从主体价值认同的角度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事物的存在层级与人的认知进程不过是其价值认同的表现而已。在此基础上,天理"净洁空阔"的规定与禅宗之"昭昭灵灵"境界的对扬,则体现着"理先气后"的初步形成;而道德理想与历史视角以及"三代与汉唐"的"天理人欲之辨",则标志着其"理先气后"的最后定型。所以,理气关系不仅代表着朱子一生探索的最高指向,而且其"先后"规定也代表了朱子一生探索的最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先气 发生学 解读
下载PDF
论朱熹“理先气后”的界定标准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永宝 《三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4-89,共6页
理气概念是朱子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对朱子理学的"理先气后"的界定也成为其理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如何将"理先气后"概念诠释得更为合理,这涉及"理先气后"评判的标准问题。关于该标准,陈来、张岱年、... 理气概念是朱子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对朱子理学的"理先气后"的界定也成为其理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如何将"理先气后"概念诠释得更为合理,这涉及"理先气后"评判的标准问题。关于该标准,陈来、张岱年、牟宗三、劳思光等学者从时间在先、逻辑在先、形而上的先在和理论次序等标准,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看似分离的评判标准似乎存在着统一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理学 朱熹 先气 界定标准 陈来
下载PDF
论唐君毅对朱熹“理先气后”标准的界定与反驳
5
作者 陈永宝 Hou Jian 《孔学堂》 2020年第4期72-81,J0065-J0072,共18页
关于朱熹"理先气后"的界定标准问题,既是朱熹理论本身的问题,也是朱子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西思想交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体现了西学系统与中国传统两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或冲突既是西学的概念体系与中... 关于朱熹"理先气后"的界定标准问题,既是朱熹理论本身的问题,也是朱子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西思想交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体现了西学系统与中国传统两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或冲突既是西学的概念体系与中国传统思想不完全兼容而出现的问题,也是朱子理学传承至近代所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冯友兰、金岳霖等人将朱子理论中的"理先气后"用逻辑的方法判定为"逻辑上的先在",而这个判准难以被唐君毅、牟宗三所承认。唐君毅对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在先论"提出了详细的反驳意见。可以说,唐君毅对冯、金二氏的反驳,开辟了一条诠释朱熹理气关系的新路径,有助于后学对朱子理学的全面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先气 形而上 逻辑
下载PDF
“理”支撑世界的存在与运转——朱子的“理生气”与理气先后、动静再论
6
作者 傅锡洪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31-44,共14页
朱子主张的“理生气”往往受到误解,其意实际上是理不仅生物,而且生气;生气不仅是说依据,而且是说根源。之所以说理生气,关键在于理意味着生生的必然性,无此理则气可能一去不返,甚至连气本身也不存在。在理是天地万物的支撑、无理则无... 朱子主张的“理生气”往往受到误解,其意实际上是理不仅生物,而且生气;生气不仅是说依据,而且是说根源。之所以说理生气,关键在于理意味着生生的必然性,无此理则气可能一去不返,甚至连气本身也不存在。在理是天地万物的支撑、无理则无天地万物的意义上,理是先于气的;在理又不是一物而就在气中的意义上,理气又是无先后可言的。理之动静有三层含义:理从根本上支撑着这个世界的存在与运转,此为理之动,而其运转是有节律的,亦即是有动有静的;从理气对言而理非一物的角度来说,理无气的意义上的动静可言;从理气合言的角度来说,气的动静就可以体现理的动静。理往往被理解为规范,但相比之下更根本的是其支撑世界的意义,这是值得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生 动静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中医药“治痰先治气”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清原 李晓丹 孙增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1-73,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因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的负担。气道黏液高分泌是COPD重要的病理改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该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治痰先治气”的独特理论,但其具体...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因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的负担。气道黏液高分泌是COPD重要的病理改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该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治痰先治气”的独特理论,但其具体的生物学基础尚未明确。文章通过总结线粒体生理及COPD病理状态下的功能特点,与中医药治疗COPD理论特点相结合,探讨“治痰先治气”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药治疗COP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线粒体 治痰 道黏液高分泌
下载PDF
治咳先治气的中医机理及临床运用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薛艳 张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4-17,共4页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嗽的关键病机,气病生痰、痰阻气机常致肺失宣肃发为咳嗽。止咳化痰为咳嗽的重要治法,再论止咳、化痰之法,则以"治气"为要--或益气、温气、纳气以复肺脾肾之机能而化痰止咳,抑或理气、降气、清气以调肝胃...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嗽的关键病机,气病生痰、痰阻气机常致肺失宣肃发为咳嗽。止咳化痰为咳嗽的重要治法,再论止咳、化痰之法,则以"治气"为要--或益气、温气、纳气以复肺脾肾之机能而化痰止咳,抑或理气、降气、清气以调肝胃肺(大肠)之气机进而止咳化痰。临证宜深谙"治咳先治气"的中医机理,重视治气在咳嗽治疗中的关键作用,灵活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治咳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化痰止咳
下载PDF
浅议“或神动而气先针行” 被引量:4
9
作者 齐凤军 张艳 《湖北中医杂志》 2011年第4期66-66,共1页
“或神动而气先针行”见于《灵枢》卷十第六十七《行针》篇。现代医家、学者对此句有不同的认识。童增华认为“神动而气先针行”即针刺后立即就有反应。耿惠萍、熊源胤认为,是说太阳之人,神情灵活不安定,感觉过敏,针未动就出现感应... “或神动而气先针行”见于《灵枢》卷十第六十七《行针》篇。现代医家、学者对此句有不同的认识。童增华认为“神动而气先针行”即针刺后立即就有反应。耿惠萍、熊源胤认为,是说太阳之人,神情灵活不安定,感觉过敏,针未动就出现感应.”胥荣东、王君则提到还没有进行针刺患者就有了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动而针行
下载PDF
基于“治水先治气”探讨艾灸在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科新 赖展辉 祝佩芹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第2期60-64,共5页
压力性尿失禁(SUI)病位在膀胱,作为一种水液代谢疾病,与气虚、肾阳不足密切相关。艾灸可通过补气温肾、固涩止遗作用,改善膀胱排尿、控尿之力,改善SUI患者临床症状。从“治水先治气”的角度探讨艾灸在治疗女性SUI的作用,并对其临床研究... 压力性尿失禁(SUI)病位在膀胱,作为一种水液代谢疾病,与气虚、肾阳不足密切相关。艾灸可通过补气温肾、固涩止遗作用,改善膀胱排尿、控尿之力,改善SUI患者临床症状。从“治水先治气”的角度探讨艾灸在治疗女性SUI的作用,并对其临床研究加以总结,主要有温和灸、温针灸、隔物灸、热敏灸、联合灸等,目前选穴多以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艾灸治疗女性SUI的作用机制方面研究较少,可重视探索其在中医治疗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和代谢组学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为临床治疗SUI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遗溺 小便不禁 治水 膀胱 温和灸 温针灸 隔物灸 热敏灸
下载PDF
从本气先虚论肺部感染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瑛 阮永队 马春玲 《河南中医》 2013年第7期1018-1019,共2页
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肺部感染有其特有的优势。肺部感染的发病根源在于本气先虚,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老、弱、幼儿因其特点,更易于感邪致病,从本气先虚着手论治肺部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肺部感染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冯友兰与朱熹“理在气先”说之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彦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对冯友兰以西学改造和发挥朱熹的“理在气先”说做了分析,并注意到他们各自思想立论的不同角度。通过冯氏由“理在事先”向“理在事中”观点的转变,阐明只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社会实践...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对冯友兰以西学改造和发挥朱熹的“理在气先”说做了分析,并注意到他们各自思想立论的不同角度。通过冯氏由“理在事先”向“理在事中”观点的转变,阐明只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保证中西文化融合的正确方向;才能切实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在 理在事() 理在事中
下载PDF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振宇 《船山学刊》 2017年第4期6-10,共5页
朱子的理气关系学说必须一分为二,分别为"在理上看"和"在物上看"。"在理上看",就是从逻辑上思辨与分析。"理先气后"之"先",不仅仅指思维逻辑与理论逻辑层面上的"在先",也... 朱子的理气关系学说必须一分为二,分别为"在理上看"和"在物上看"。"在理上看",就是从逻辑上思辨与分析。"理先气后"之"先",不仅仅指思维逻辑与理论逻辑层面上的"在先",也有哲学性质上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意义上之"在先"。理在逻辑分析意义上有主宰义与决定义。"在物上看",就是从宇宙生成论视阈分析。"理气合一"必须在"理先气后"这一基础上立论,才不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理与气没有割离,理在气中,理是一种具体的普遍,而不是超越经验世界的抽象普遍。朱子的理气论哲学新意并不多,缺乏思想创造性,或许可以说是朱子理本论的一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理上看 在物上看 先气
下载PDF
朱子理气关系的三种不同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为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9-29,共11页
理气关系是朱子哲学的核心,但如何解读其关系则又是理解朱子哲学的重心。自其哲学形成以来,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解读;这三种不同解读也必然会使朱子哲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时空的维度出发,往往会以理与气之不可分割关系来说明其先后关... 理气关系是朱子哲学的核心,但如何解读其关系则又是理解朱子哲学的重心。自其哲学形成以来,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解读;这三种不同解读也必然会使朱子哲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时空的维度出发,往往会以理与气之不可分割关系来说明其先后关系,这就使其哲学表现出一种宇宙生化论的规模,但对其理先气后关系却无法做出恰切的说明;从形式逻辑的视角出发,无疑会以其理先气后关系对二者的不可分割关系作出说明,这种解读虽然也可以使其哲学呈现为一种本体论建构,但又存在着无法落实的偏弊;从道德理性之超越性视角出发,虽然可以准确地把握其理先气后关系以及其本体论立场,但又会对其本体之遍在性形成一定的偏取。直至目前,这三种不同的解读视角也就代表着人们研究朱子哲学的三种不同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关系 先气 三种解读
下载PDF
试论朱熹解决理气矛盾的方式
15
作者 石福祁 《社科纵横》 1999年第2期53-54,共2页
就一矛盾言,必有其矛盾之两端。依形式逻辑的定律而论,承认此端,即否定彼端;承认彼端,必否定此端,矛盾两端不可共存。但若矛盾之两端均不足取,则必然导致对它们的共同放弃。西方哲学对其哲学矛盾之解决大体依循这条思路。不过对... 就一矛盾言,必有其矛盾之两端。依形式逻辑的定律而论,承认此端,即否定彼端;承认彼端,必否定此端,矛盾两端不可共存。但若矛盾之两端均不足取,则必然导致对它们的共同放弃。西方哲学对其哲学矛盾之解决大体依循这条思路。不过对12世纪中国哲学巨匠朱熹而言,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同 思维方式 先气 执两用中 辩证法 矛盾解决方式 精神上的胜利 中国传统哲学
下载PDF
彝医张之道辨治肿瘤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16
作者 陈蓉 许嘉鹏 +6 位作者 张勇进 叶海燕 殷润先 茶静 郑进 张之道 陈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04-1307,共4页
张之道是彝医药奠基人,在肿瘤辨治上形成开创性的“治瘤先治气”的学术思想,认为人体与宇宙清浊之气失衡是肿瘤发病的外因,体内清浊之气虚衰、紊乱致水血、痰瘀、毒邪内生是肿瘤发病的内因。治疗当以“天人同象”为总纲,以“扶正祛毒”... 张之道是彝医药奠基人,在肿瘤辨治上形成开创性的“治瘤先治气”的学术思想,认为人体与宇宙清浊之气失衡是肿瘤发病的外因,体内清浊之气虚衰、紊乱致水血、痰瘀、毒邪内生是肿瘤发病的内因。治疗当以“天人同象”为总纲,以“扶正祛毒”为目标,以“疏通气路、血路、水谷路”为治法,以“平衡清气、浊气”贯穿始终进行中彝医结合临床辨治。通过总结张之道临床辨治肿瘤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瘤 三通学说 清浊之 天人同象 扶正祛毒 彝医 张之道
下载PDF
从《性理精义》卷十“理气”部分看程朱一系对理气关系的论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瑶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7-91,共5页
《性理精义》卷十“理气”部分呈现了程朱一系几位重要学者对理气关系的论述。朱熹、黄干继承了程颐以形而上下作为理气不杂的区分标准,取代了程颢以形作区分的主张。黄干忽略了一阴一阳和阴阳的差异,从而在阐释理气不离的过程中产生理... 《性理精义》卷十“理气”部分呈现了程朱一系几位重要学者对理气关系的论述。朱熹、黄干继承了程颐以形而上下作为理气不杂的区分标准,取代了程颢以形作区分的主张。黄干忽略了一阴一阳和阴阳的差异,从而在阐释理气不离的过程中产生理即是气的矛盾;陈淳从存在形式的角度论证了理不离气。朱熹所论的理气先后是理作为气的根据而具有的道理上的在先性,而不是时间上的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杂 不离 先气 形而上下
下载PDF
一电厂消除脱硫系统白烟技术经济比较
18
作者 高河亮 潘振艳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123-126,284,共5页
为了消除燃煤电站烟囱的白烟现象,按照烟气直接加热和烟气先冷凝再加热两种方案针对一工程进行了烟囱消除白烟的初步工程方案设计,并进行了烟囱消除白烟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先冷凝再加热的消除烟囱白烟的方案具有明显... 为了消除燃煤电站烟囱的白烟现象,按照烟气直接加热和烟气先冷凝再加热两种方案针对一工程进行了烟囱消除白烟的初步工程方案设计,并进行了烟囱消除白烟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先冷凝再加热的消除烟囱白烟的方案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羽 排放温度 技术经济比较 直接加热 冷凝再加热
下载PDF
朱熹理气共时性相即思路与其天理人欲观的内在矛盾
19
作者 吴洲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7年第6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天理人欲 共时性 实然状态 理一分殊 朱子 道德判断 规定性 朱熹 形式与质料
下载PDF
基于隐结构结合关联规则探讨中医古籍中胸痹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漾 苏畅 +5 位作者 程丽媛 吴芳 何双柳 廖馨雅 张湘卓 张秋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63,共8页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医案,运用隐结构模型分析古籍中胸痹的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软件)中胸痹的治疗方药,建立Excel表,进行频次统计,构建高频药物矩阵,运用Lantern 5.0软件进行胸痹高频用药的隐结构模型分析,并运... 目的基于《中华医典》医案,运用隐结构模型分析古籍中胸痹的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软件)中胸痹的治疗方药,建立Excel表,进行频次统计,构建高频药物矩阵,运用Lantern 5.0软件进行胸痹高频用药的隐结构模型分析,并运用Python 3.7软件对胸痹高频用药进行频繁项集及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共纳入治疗胸痹处方457首,总计用药频次为4094次,其中茯苓、半夏、甘草、陈皮、当归等为频次较高药物,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为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通过以方测证得出痰浊壅塞、痰热互结、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胸阳痹阻、心阴不足、阳气虚衰7个主要证型,符合胸痹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研究得出15个频繁项集,其中二联药物中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是薤白→瓜蒌。研究得出23个关联规则,其主要核心配伍主要有两个:半夏+茯苓+瓜蒌→薤白和半夏+陈皮→茯苓。结论《中华医典》中胸痹用药重视痰和气在胸痹发病和转归中的作用,强调脾、肺两脏在治痰中的重要作用和气在精血津液运行中的重要作用,配伍规律体现了治痰先治气和治痰先治脾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辨证分型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治痰 治痰治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