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黄“先煮”“去沫”理论的历史演变规律与探讨
1
作者 杨文华 王莹 +4 位作者 潘霖 李佳怡 张安特 雷珍珍 薛春苗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206-2211,共6页
目的探索麻黄“先煮”“去沫”的历史演变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索古代文献含麻黄的本草著作及方书,构建麻黄本草数据库及含麻黄内服汤剂数据库,并结合现代文献,探索古今医家对麻黄“先煮”“去沫”的要求及认识。结果古代文献中,... 目的探索麻黄“先煮”“去沫”的历史演变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检索古代文献含麻黄的本草著作及方书,构建麻黄本草数据库及含麻黄内服汤剂数据库,并结合现代文献,探索古今医家对麻黄“先煮”“去沫”的要求及认识。结果古代文献中,不同朝代、不同本草、不同方书及方剂中对麻黄的煎煮要求及煎煮程度不尽相同。东汉至唐代时要求麻黄“先煮”“去沫”的占比急剧下降,唐至宋金元时期小幅度下降,金元至明清时期无太大变化。汉晋时期含麻黄汤剂中要求麻黄“先煮”的占58.33%、“去沫”占55.56%,唐代时分别占20.87%、20.08%,至清代时分别仅占12.50%、12.50%。麻黄日剂量在2.01~10.00 g时,要求麻黄“先煮”“去沫”的仅占8.41%和5.61%,而麻黄日剂量大于60 g时“先煮”“去沫”的占比均超过50.0%,相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麻黄日用剂量与“先煮”“去沫”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1=0.259、r2=0.263,(P<0.001)。结论自汉唐至明清乃至现代都有麻黄“先煮”“去沫”的记载,但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现代医家多已不再沿用“先煮”“去沫”的特殊煎煮方法,临证用药时可结合自身诊疗经验及麻黄用量等选择煎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先煮 去沫 历史演变 古今文献 麻黄用量
下载PDF
“先蒸后煮”锁阳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2
作者 狄蓉 《甘肃科技》 2016年第23期135-138,108,共5页
采用"先泡后煮"和"先蒸后煮"两种方法从锁阳中提取锁阳多糖粗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两种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泡后煮"的实验中锁阳与水的比例为1:30、浸泡时间为2h、水煮时间为120min时具有较好的... 采用"先泡后煮"和"先蒸后煮"两种方法从锁阳中提取锁阳多糖粗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两种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泡后煮"的实验中锁阳与水的比例为1:30、浸泡时间为2h、水煮时间为120min时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而"先蒸后煮"的实验中锁阳与水的比例为1:30、总蒸煮时间比为120min、蒸煮时间比(水蒸气熏蒸时间与水煮时间之比)为1:5时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此外,对两种工艺对比后发现"先蒸后煮"与"先泡后煮"提取工艺相比,锁阳多糖粗品的得率基本相等,均为0.5%左右,但采用"先蒸后煮"较"先泡后煮"工艺得到的锁阳多糖粗品,其多糖含量至少提高了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阳 提取 多糖 泡后 蒸后
下载PDF
玉米粒先浸后煮制作平菇菌种
3
作者 王永红 《农村实用科技》 2003年第7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平菇 菌种制作 玉米粒 浸后
原文传递
基因突变
4
《中国药店》 2004年第7期108-109,共2页
清晨的阳光调戏了江南的风景回忆的幢憬暖昧了远大的理想赤条条来赤条条便是唯一家当
关键词 “他奶奶的!” 当华本海发现鲁镇论坛上讨论一百多年前鲁迅小说《药》的帖子的时候 心中就窝了一股无名之火。当年自己爷爷的爷爷华老栓那愚昧无知的举动让刚刚痛斥过陈水扁狂骂过小日本的网虫们“义愤填膺”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这篇《愚昧 无药可救》的帖子就已经提到鲁镇论坛的首页 点击率一路飙升。 自从《大话西游》被人们热衷和流传开来之后 亲爱的网友们便时兴起拿古人说事的网络文学 不说刘备一帮人在《水三国》里死而复生。就连当年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