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荀子《乐论》所见先秦乐器考述
- 1
-
-
作者
许洁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
文摘
荀子的《乐论》在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和音乐哲学等精辟论述中,提及不少先秦时期的乐器。这些乐器有的至今还在展示其光彩,有的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为丰富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史料的研究,展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魅力,促进相关学者对我国古代失传乐器进行复原或再现提供一定的启示,就荀子《乐论》中所见乐器的形制、音色、文化内涵等方面加以考。
-
关键词
荀子《乐论》
先秦乐器
考述
复原
-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晋南地区出土先秦乐器中晋音乐文化特征的分析
- 2
-
-
作者
曹瑞
-
机构
临汾市古县文物旅游局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12期62-63,共2页
-
文摘
探究晋南地区出土先秦乐器中晋音乐文化特征,有利于还原先秦时代晋音乐文化的真实历史面貌,对促进考古学的更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自然崇拜向礼乐文化的转变、先进的青铜乐器制作工艺、音乐文化多元性和晋音乐文化音列组合四个方面对晋南地区出土先秦乐器中晋音乐文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论述,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
关键词
先秦乐器
晋乐器
礼乐文化
-
分类号
K875.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河南音乐文物看先秦乐器的演进与发展
- 3
-
-
作者
王丽芬
-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
-
文摘
河南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的各类乐器遗存,从乐器种类和表现方式、乐器形制和制作技术、乐器的音响功能、乐器的乐音结构以及音乐观念等方面,完整清晰地展示出夏商周三代的乐器所经历了的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些乐器既是音乐演奏的工具,同时也是凝聚了礼乐精神的礼乐制度的物质代表。不仅体现了中原先秦三代音乐文化深厚的基础及其高度发展的音乐科技的支持,更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制度的进步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
关键词
先秦乐器
音乐性能
音乐观念
礼乐文化
音乐考古
-
分类号
K875.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天地之和:曾侯乙墓的音象系统与宇宙想象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吕晨晨
-
机构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中国艺术实验室
-
出处
《美术大观》
2023年第5期55-85,共31页
-
文摘
在先秦的礼乐文明中,音乐被赋予了重要的宇宙内涵,同时这种音乐的宇宙想象外化呈现为礼乐系统的视觉与空间设计。本研究旨在突破艺术史与音乐史的边界,探索早期中国艺术中音声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内在关联。以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系统为核心案例,通过礼仪乐器的造型、布局、乐律,探究“音—象”系统的交融互动的整体设计逻辑。事实上,曾侯乙墓中的乐器组合的视觉系统与音声系统共同构筑了一个四季循环的微缩宇宙;在共振感应的宇宙观念下,音象交融的仪式系统旨在通过音乐调节宇宙阴阳,进而孕育滋养新的生命。音声的文化想象,形成了早期中国的宇宙观与生命观的基础理念,并成为先秦多媒介仪式系统模拟宇宙和操纵生命的核心设计逻辑。关注音与象的互为表里的设计方法,将揭开早期中国音象交融的超媒介、感通性思维方式,并重新认识音与象在超越感官审美之外的宇宙效力和生命功能。
-
关键词
音象关系
先秦乐器
曾侯乙墓
音律图式
宇宙观念
生命观念
共振感应
墓葬设计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物华天宝 千古绝响——湖北出土音乐文物研究综述
- 5
-
-
作者
张翔
-
机构
湖北省博物馆
-
出处
《文物天地》
2023年第9期43-47,共5页
-
文摘
湖北出土音乐文物丰富,囊括了先秦乐器“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分类的全部种类,各种图像、纹饰、文字资料丰富多彩。包括编钟、编磬在内的庞大的曾侯乙墓乐器群,已然成为中华礼乐文明的代表。近年来又发现了大量新的音乐文物,进一步揭示了礼乐制度的发展与演进,勾画出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
-
关键词
出土音乐文物
曾侯乙墓
先秦乐器
湖北省博物馆
-
分类号
K875.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J609.2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