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学“天人合一”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代海燕 刘志新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先秦儒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恰恰为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先秦儒学“天人合一” 和谐社会 启示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天人合一”观的伦理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道志 皮伟兵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99,共3页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天人合一"实质上是在道德基础上的合一,即"天人合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
下载PDF
关于儒学“天人合一”环境伦理思想的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帼丽 付雅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9,共4页
文章论述了儒学文化中“天人合一”客观认识的根本特性,指出,按照这一特征,中国古代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张,并未仅仅停留在自然环境的单一层面上,而是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多元和谐共处的环境伦理思想。
关键词 儒学 天人合一 环境 伦理思想
下载PDF
先秦“绝地天通”向“天人合一”的转向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天兴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54-160,共7页
"绝地天通"和"天人合一"是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史演变的重要线索。很多学者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从"绝地天通"向"天人合一"的转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史前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 "绝地天通"和"天人合一"是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史演变的重要线索。很多学者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从"绝地天通"向"天人合一"的转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史前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殷商甲骨文的"龟卜"、西周时期的"以德配天"、孟子的"天人相通"、荀子"天人之分"、邹衍学派、"占星——阴阳五行学说"、秦汉时期董仲舒以占星——阴阳五行学说为根底和"王权支配神权"的"天人感应"新范式。只有在理解"绝地天通"前提下,才能理清先秦思想史中"天人合一"的来源和内涵,并对我们以自然生态观为基础的"天人合一"观念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绝地天通 天人合一 转向
下载PDF
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观——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观为致思论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新民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第3期34-44,共11页
先秦"天人合一"说的解读,当有两大值得注意的向度:一是形上本体论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可称为本体论的生态哲学思想;再即形下现象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可称为伦理化的生态哲学思想。本体论的"天&qu... 先秦"天人合一"说的解读,当有两大值得注意的向度:一是形上本体论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可称为本体论的生态哲学思想;再即形下现象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可称为伦理化的生态哲学思想。本体论的"天"具有无尽的创造活力,也是一切价值的宇宙论根源。在天道生生不已的创造力量的涵盖下,可说一切存在都在变化着的活动之中,离开了变化着的活动便难有什么存在,即使人的创造性活动也必须植根于天地之中,不能脱离天地变为了无生气的存在。因此,不仅人与天不能二,终极性的天道可以与现实人生合为一体,即人作为天地间最有自觉精神的主体,也构成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人的伟大在于人能参赞天地之化育,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价值,促进宇宙秩序的和谐,实现"裁成""辅相"的生命创造活动。可见今天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传统"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说,仍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学理依据,丰富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精神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天人合一 天地人三才 参赞化育 生态哲学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看儒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鸿 金涛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8-30,共3页
早在2000多年前,儒学思想家就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命题.从先秦到明清,这种思想为历代儒家学者所阐释和发展.如果我们能结合现代科学文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思想,那么对当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 早在2000多年前,儒学思想家就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命题.从先秦到明清,这种思想为历代儒家学者所阐释和发展.如果我们能结合现代科学文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思想,那么对当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会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儒学 生态智慧 自然 和谐发展 生态价值观 生态哲学
全文增补中
从可持续发展看先秦道家“天人合一”的历史美学意蕴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兴东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7-61,共5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涵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物质运动过程 ,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体。先秦道家“天人合一”观以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和和谐准则 ,坚持“道法自然” ,倡导“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涵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物质运动过程 ,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体。先秦道家“天人合一”观以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和和谐准则 ,坚持“道法自然” ,倡导“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以适度、“知止”的哲学、美学思想意识 ,个体人的修身、养性、自省、自律 ,为我们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先秦 道家 “天人合一”思想 历史美学 美学思想
下载PDF
小议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观
8
作者 张波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先秦时期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4
9
作者 任晓丽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7-61,共5页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解读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分析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和谐社...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解读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分析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天人合一 启示
下载PDF
儒学“天人合一”说辨正——兼论其环境伦理学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党辉 李晓虹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35-37,共3页
传统儒学“天人合一”说的真谛乃是道德本体论 ,而非“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把儒学的“天人合一”顾名思义地翻译成白话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以此来阐发其环境伦理学价值 ,不仅是解义上的根本错误 ,而且也少有建设性。儒学“... 传统儒学“天人合一”说的真谛乃是道德本体论 ,而非“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把儒学的“天人合一”顾名思义地翻译成白话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以此来阐发其环境伦理学价值 ,不仅是解义上的根本错误 ,而且也少有建设性。儒学“天人合一”说的环境伦理学价值在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天人合一"说 环境伦理学 道德本体论 天人关系 道德价值
下载PDF
先秦儒道“天人合一”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欣龙 《滨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8-32,共5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概念,"天人合一"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个生态伦理原则。先秦儒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天人整体之学,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涵。从哲学论、价值论、行为论三个维度可以勾勒出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概念,"天人合一"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个生态伦理原则。先秦儒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天人整体之学,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涵。从哲学论、价值论、行为论三个维度可以勾勒出先秦儒道"天人合一"观的基本架构。深入挖掘这一思想的生态伦理价值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道 天人合一 生态思想
下载PDF
天人合一:先秦儒家的生态思想价值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荣荣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51-53,共3页
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阐述了古代先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这一系列问题的朴素认识,这些思想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历史依据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先秦儒家 生态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视域中的儒学“天人合一”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军时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6,共8页
本体论和"天人合一"观,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学的重大根本问题。排除语言差异带来的障碍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和儒学"天人合一"观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存在较多相似相通之处。通过比较它们在人与自然、人... 本体论和"天人合一"观,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学的重大根本问题。排除语言差异带来的障碍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和儒学"天人合一"观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存在较多相似相通之处。通过比较它们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以及自然史、社会史与全部世界历史之间关系等重大问题上的同与异,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恰是一种更为本质的"天人合一",是对人自身以及人面对的世界的科学的总体性的把握,而儒学的"天人合一"则更多体现为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性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体论 儒学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先秦“天人合一”思想形成之路径
14
作者 文丽丽 张劲松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0-23,共14页
距今8000年前后,人们用以地方为模型,以太阳运行为参照的“天地合一”方式给“天地定位”,开启了对天地关系的认识和利用。早期农耕先民形成因为农作种植的天地关联紧密性合一认识,约距今7000年始,为向天地求农作物收成,形成合祭天地鬼... 距今8000年前后,人们用以地方为模型,以太阳运行为参照的“天地合一”方式给“天地定位”,开启了对天地关系的认识和利用。早期农耕先民形成因为农作种植的天地关联紧密性合一认识,约距今7000年始,为向天地求农作物收成,形成合祭天地鬼神与天地或巫为中介交通天地神祇、或祈祷物质性天地气交等的巫术和祭仪。距今约6000年后,分层社会的最高权贵——酋长开始对天神与天加以政治利用。为强化权威统治操弄,出现了将其始祖神与天相比并的配天礼仪。良渚早期国家人王为了威权统治操弄,将其始祖神与天神合一并奉为至上神;殷商传承人王则将其始祖神与天神合一的至上神上升到了“帝”的崇拜;西周初,因为政治理性的进步,出现了所谓德性“天人合一”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自然性的“天人合一”思想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天-地-人关系 认识利用 “天人合一 过程
下载PDF
简论先秦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不同境界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婉璞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25-29,共5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传统观念,是公认的中国哲学一大特色.但是,天与人为什么可以合一,如何合一,不同的哲学家看法迥异,追溯到为中国哲学定下基调的先秦时代,研究其关于“天人”关系的差异,将有助于我们今天对某些有争议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天人合一”思想 “天” 先秦哲学 天人关系 中国哲学史 宗教境界 哲学境界 道德境界 认识论 《诗经》
下载PDF
浅谈儒学“天人合一”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6
作者 夏明香 彭双 《科技创业月刊》 2005年第7期132-133,共2页
中国儒学所讲的“天人合一”,就是要求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它的最深刻的价值之一就是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契合。当今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发... 中国儒学所讲的“天人合一”,就是要求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它的最深刻的价值之一就是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契合。当今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形成共识,企业必须顺应社会的这种潮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长青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对策 企业 儒学 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文主义精神 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 生命意义 哲学思想 人类社会 和谐发展 自然界 价值
下载PDF
天人合一观与儒学传统
17
作者 巴能强 《唐都学刊》 1992年第2期20-22,30,共4页
本文认为“天人合一”观缘于原始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泛化的自然神的崇拜,是中国人形成其自然观、人生观和社会历史观的思维定势。“天人合一”观对儒学传统的形成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塑造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关键词 天礼 仁人 天人合一 孔子 儒学传统 民族文化心理
下载PDF
中国先秦儒道墨三家“天人合一”技术观思想
18
作者 杨林 《哲学进展》 2023年第5期884-889,共6页
儒道墨三家是中国先秦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思想,他们在对人与自然的理解和对技术的认识和使用上都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其中,他们对人与“天”的理解构成了“天人合一”技术观思想的基础,并形成了对技术认识和使用的“... 儒道墨三家是中国先秦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思想,他们在对人与自然的理解和对技术的认识和使用上都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其中,他们对人与“天”的理解构成了“天人合一”技术观思想的基础,并形成了对技术认识和使用的“天人合一”技术观的思想观点。“天人合一”的技术观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与此同时却抑制了中国早期自然科学精神的萌芽,不利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儒道墨 技术观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儒学的“天人合一”与人类生存环境保护
19
作者 刘晗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43-45,共3页
“天人合一”作为儒学传统的价值观念,其基本要求是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从现代化的历史需要出发,超越传统,重新审视、改造与利用这一观念,对于当今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儒学 天人合一 生存环境
下载PDF
在天人合一的追求中复兴新儒学--试论董仲舒的核心学养
20
作者 万明华 《成功密码(综合版)》 2017年第5期12-19,共8页
董仲舒,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一个大地主阶级家庭,父亲董太公贤德通达,从小就十分注重对儿子的培养,董仲舒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幼天资聪颖,又能潜心苦读,少时便以博闻称名于乡里.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 董仲舒,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一个大地主阶级家庭,父亲董太公贤德通达,从小就十分注重对儿子的培养,董仲舒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自幼天资聪颖,又能潜心苦读,少时便以博闻称名于乡里.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策问以古治今之道,董仲舒上《天人三策》,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青睐,自此改变了儒家学派的尴尬现状,使其一跃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儒学 天人合一 学养 天人三策》 中国封建社会 儒家学派 地主阶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