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契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秦儒学研究
1
作者 刘玉辰 张三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3-25,29,共4页
冯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肯定了先秦儒学的哲学性,并通过对“天人”之辩与“名实”之辩的考察,指出了先秦儒学已达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统一。冯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主义原则看待儒家... 冯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肯定了先秦儒学的哲学性,并通过对“天人”之辩与“名实”之辩的考察,指出了先秦儒学已达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统一。冯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主义原则看待儒家哲学的二重性,肯定了先秦儒家在天道观、认识论等方面贡献,但也指出了其思想上仍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残留,具有一定封建专制主义倾向。此外,冯契在先秦人性学说基础上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对理想人格学说提出理解,并提出了基于实践的“平民化自由人格”的理想人格。冯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先秦儒学的改造和提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先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先秦儒学中“权”的概念与学理意义分析
2
作者 董曦琰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经权”思想是儒家道德伦理哲学的重要内容,由孔子、孟子初步提出,经宋儒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进一步解释与发展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具备指导实践、解释世界的哲学理论。先秦儒家“经权”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导意义,... “经权”思想是儒家道德伦理哲学的重要内容,由孔子、孟子初步提出,经宋儒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进一步解释与发展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具备指导实践、解释世界的哲学理论。先秦儒家“经权”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变理论 先秦 孔子 《论语》 行权实践
下载PDF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的创造性诠释与先秦儒学的发端
3
作者 温航亮 李春潮 《人文天下》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孔门十分重视《诗》,子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诗·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一句独有心得。子路的诠解将“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从原诗中抽离出来,却又局限于“不忮不求”的否定式理解。孔子出于对子路的点拔,不再满足于从比较人... 孔门十分重视《诗》,子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诗·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一句独有心得。子路的诠解将“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从原诗中抽离出来,却又局限于“不忮不求”的否定式理解。孔子出于对子路的点拔,不再满足于从比较人与禽兽之差异的角度去解释人之本质的方法,而要求对人之本性进行正面阐述,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思想,成为先秦儒学演化的起点。如果说荀子继承了孔子以来内外有别的思想,以“分”为基调来建构其思想体系,那么,孟子则继承了由孔子到《中庸》要求收摄于“内”的思想旨趣,并以“仁义皆内”思想将先秦儒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不忮不求 先秦 《诗经》
下载PDF
从儒墨之争看先秦儒学的发展
4
作者 范浩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4期50-52,共3页
儒墨之争贯穿于百家争鸣的始终,是先秦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儒墨两家各有宗旨、学说各异,虽彼此激烈交锋、攻讦辩驳,亦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先秦儒学每一阶段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都可看作是对诸子尤其是其主要论敌墨家学派挑... 儒墨之争贯穿于百家争鸣的始终,是先秦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儒墨两家各有宗旨、学说各异,虽彼此激烈交锋、攻讦辩驳,亦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先秦儒学每一阶段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都可看作是对诸子尤其是其主要论敌墨家学派挑战的回应,同时也是先秦思想由百家争鸣向杂糅融合演变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之争 先秦 攻讦辩驳
下载PDF
先秦儒学“以人为本”思想诠释 被引量:9
5
作者 陆卫明 吕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先秦时期中国原始儒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三个方面,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富,不仅奠定了中国人文主义传统,对传统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与当今"科学发展观"中的"... 先秦时期中国原始儒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三个方面,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富,不仅奠定了中国人文主义传统,对传统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与当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颇多相通。科学地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对于推进现实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以人为本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政治哲学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威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0-183,共4页
任何一种政治哲学都必须以一定的人性论为前提。与对人的存在进行实然性描述的人性论不同,先秦儒家的"人性善"是对人性作出的应然判断。这种人性论本质上体现的是"人道"精神的"成人论",其形式上是预设的... 任何一种政治哲学都必须以一定的人性论为前提。与对人的存在进行实然性描述的人性论不同,先秦儒家的"人性善"是对人性作出的应然判断。这种人性论本质上体现的是"人道"精神的"成人论",其形式上是预设的,而内容上则是建构的。以这种人性论为基调,先秦儒家开出的是体现其哲学思想的政治与道德一体的"礼制"秩序模式。尽管自有自由、民主意识以来,"礼制"思想已命运多舛,但从普遍的历史视角出发,"礼制秩序"既体现了其历史的现实性,同时对当代道德和政治哲学仍不失文化传承上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人性论 礼制秩序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论早期先秦儒学的养气说与养性说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四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9,共7页
流行于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的养气说,特别注重勇气的培养。漆雕开、曾子和子夏等人的养气说,皆是以孔子的义勇观为基础的。告子将“义”外在于养勇活动,而孟子则主张“集义”应当内在于且优先于养气的过程,体现了养义之勇与培养血气之勇... 流行于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的养气说,特别注重勇气的培养。漆雕开、曾子和子夏等人的养气说,皆是以孔子的义勇观为基础的。告子将“义”外在于养勇活动,而孟子则主张“集义”应当内在于且优先于养气的过程,体现了养义之勇与培养血气之勇两条路线的对立。从公孙尼子开始,养气说开始与人性论发生紧密的关联,而着重关注身心的和谐问题,并以“中和”为其根本原则。世硕则更进一步,将养气说转进为养性说,而突出了本性善恶的养护问题。孟子集养气说与养性说两大传统于一体,在性善论的主张下特别表发了“操存”与“扩充”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养气 养性
下载PDF
先秦儒学传播控制思想刍论 被引量:4
8
作者 樊葵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先秦儒家学派的传播控制思想是其传播思想的重要方面,它是以掌握传播话语权为核心、以控制传播内容与受众反馈等为主要方式、以引导社会舆论为重要环节而构建的。主要表现在对传播话语权的掌控、对传播内容的控制、对受众及其反馈的把... 先秦儒家学派的传播控制思想是其传播思想的重要方面,它是以掌握传播话语权为核心、以控制传播内容与受众反馈等为主要方式、以引导社会舆论为重要环节而构建的。主要表现在对传播话语权的掌控、对传播内容的控制、对受众及其反馈的把握、对社会舆论的引导等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传播控制 话语权 信息 受众 舆论
下载PDF
先秦儒学教化说的发展历程──兼谈孟、荀思想的相同点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学辉 陈瑞芳 《管子学刊》 1998年第3期60-65,共6页
自战国时期以宗法贵族联合专政为基础的旧体制崩溃以后,先秦思想界围绕着新政体的理论构建,大致存在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以商鞅、老子、韩非等为代表的所谓黄老刑名之学①,主张通过强化以法为核心内容的强制性外在规范来实现社会的和... 自战国时期以宗法贵族联合专政为基础的旧体制崩溃以后,先秦思想界围绕着新政体的理论构建,大致存在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以商鞅、老子、韩非等为代表的所谓黄老刑名之学①,主张通过强化以法为核心内容的强制性外在规范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以孔孟、荀为代表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发展历程 荀子 教化说 孟子 学教化 孔子 道德修养 外在规范 理想社会
下载PDF
先秦儒学圣人德化机制的逻辑重构——以社会秩序建构为中心 被引量:3
10
作者 成云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9,共5页
先秦儒学以圣人为社会秩序建构主体,主张通过圣人的人格力量感化民众,把"仁"推广到社会共同体中去。一旦"仁"成为社会成员认同的核心价值,人们就能够生活在一种基于善良情感的秩序之中,从而免遭社会混乱所带来的灾... 先秦儒学以圣人为社会秩序建构主体,主张通过圣人的人格力量感化民众,把"仁"推广到社会共同体中去。一旦"仁"成为社会成员认同的核心价值,人们就能够生活在一种基于善良情感的秩序之中,从而免遭社会混乱所带来的灾难。我们把这种构建秩序的途径称为圣人德化。圣人德化之所以可能,首先是人类情感的共通性为圣人德化提供了心理前提,其次是身体呈现为圣人德化提供了现实通道,再次是经典学习和礼乐教化构成了圣人德化的制度化生活方式。先秦儒学以圣人作为"以身载道"的理想人格教化民众,努力发挥圣人之德对于社会成员的凝聚作用,展示了其社会秩序建构思想重视人格力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圣人 德化 社会秩序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思想渊源——以先秦儒学为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明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590,共5页
自信是自强的逻辑起点,自信心为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前提和空间,但要将愿景化为现实,还需要该民族有自强的能力,这样自强不息精神才能实际开展。这是构建自强不息精神所必须的逻辑上的二环。对于这两环,先秦儒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自信是自强的逻辑起点,自信心为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前提和空间,但要将愿景化为现实,还需要该民族有自强的能力,这样自强不息精神才能实际开展。这是构建自强不息精神所必须的逻辑上的二环。对于这两环,先秦儒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并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凭借着自身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独领风骚的地位,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挥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培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提供了思想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强不息 先秦 信心 能力
下载PDF
探寻儒学的思想源头——“先秦儒学基本特征和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少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0-214,共5页
先秦儒学是儒家学术的思想源头。这是由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和思想精华所决定的。首先,先秦儒学具有开放性特征,能够充分吸纳包容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才有了后世儒学能够与道、佛、耶并行不悖。其次,先秦原儒精神中原本包含仁和礼两个方... 先秦儒学是儒家学术的思想源头。这是由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和思想精华所决定的。首先,先秦儒学具有开放性特征,能够充分吸纳包容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才有了后世儒学能够与道、佛、耶并行不悖。其次,先秦原儒精神中原本包含仁和礼两个方面,后世儒学中重于内在道德和强调外在规范两路即由此所开出。再次,先秦儒家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社会和谐与情意融融,这奠定了中国人精神追求的基本格调。最后,先秦儒家对中国古代文本的整理和保存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否则中国悠久的文献传统根本不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开放性 精神特质 理想境界 典籍文献
下载PDF
论先秦儒学普适价值对现代社会秩序构建的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业初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3,共4页
先秦儒学的精神主旨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通过激发每个社会成员内心的道德意识,先秦儒家为现实社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伦理道德准则,指导人们各安其分、各守其职。这是一种治世安邦之术,非乱世争斗之法。当今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先秦儒学的精神主旨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通过激发每个社会成员内心的道德意识,先秦儒家为现实社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伦理道德准则,指导人们各安其分、各守其职。这是一种治世安邦之术,非乱世争斗之法。当今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标,正经历思想与现实的双重转型,必须对社会秩序构建予以高度关注。现代社会学对此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回应,而作为重社会规范的先秦儒学,也可以为现代社会秩序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社会学 社会秩序 道德规范
下载PDF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龙宝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7-142,共6页
先秦儒学不是宗教,但儒学并非没有类似西方基督教的超越性,儒学的超越性不同于西方的外在超越,而是一种道德自觉的内在超越。这种超越不寄托于人格神上帝,对人自己创造的神没有敬畏感,但是对自然之天的共生共感、交互关系的宇宙即能体... 先秦儒学不是宗教,但儒学并非没有类似西方基督教的超越性,儒学的超越性不同于西方的外在超越,而是一种道德自觉的内在超越。这种超越不寄托于人格神上帝,对人自己创造的神没有敬畏感,但是对自然之天的共生共感、交互关系的宇宙即能体现人道的天是有敬畏之心的。儒学是一种人文宗教。儒家的王道政治建立在宗法制度和同姓不婚制度之上,对家族中的人自然要讲为政以德,儒家的王道政治在理想化的想象中塑造了三代之治。天治主义与民本主义的结合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根基。"人人可以成为天子"的民本思想较之基督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似乎更为平等,这是后世民本主义之总根芽。本文论述了先秦儒学不是宗教胜似宗教,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以及以民为本和君权至上三个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基本特质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先秦儒学与程朱理学的义理利欲之辩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明康 王健康 万高潮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0-26,31,共8页
先秦儒学主张君子应该重义轻利,而君子之义即小人之利。程朱理学则将先秦儒学的自我要求,尤其是其对统治者的这种要求,一变而为要求全社会重义轻利。程朱理学的主张经由湖湘学派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邓小平则可以被视为先秦儒学主张... 先秦儒学主张君子应该重义轻利,而君子之义即小人之利。程朱理学则将先秦儒学的自我要求,尤其是其对统治者的这种要求,一变而为要求全社会重义轻利。程朱理学的主张经由湖湘学派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邓小平则可以被视为先秦儒学主张的实际传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程朱理学 义利关系 毛泽东 邓小平
下载PDF
先秦儒学对人类生存之道的求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大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74-79,共6页
与存在主义只关注个体生存不同,先秦儒学所关注的是作为家族、社会和国家的群体生存,其所探求的是人类生存之道。其中,孔子以"天"为生存的本体根据,以"仁"为生存的核心理念,以"三不朽"为生存的终极意义;... 与存在主义只关注个体生存不同,先秦儒学所关注的是作为家族、社会和国家的群体生存,其所探求的是人类生存之道。其中,孔子以"天"为生存的本体根据,以"仁"为生存的核心理念,以"三不朽"为生存的终极意义;孟子以"万物皆备于我"的"浩然之气"为生存的最高境界;《周易》建构了一个天地人一体的大生命系统,并根据"物极必反"的道理提出了以"三不忘"、"顺天应人"来保证身安、家齐、国治的思想;《中庸》提出并回答了人之世代生存的"悠久无疆"问题;荀子则既讲到"天养",又提出了"最为天下贵"的人之生存意义理论,提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生存之道 生存智慧
下载PDF
赋古典以新义,出新解于陈编——徐复观先生先秦儒学诠释述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立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1-62,共12页
徐复观先生是20世纪屈指可数的思想与学术俱称大师之人物,其对于先秦儒学之诠释,体现了其返本开新之宏愿,亦见其疏释中国文化之雄心。其于先秦儒学之诠释,有其独特之方法与态度自觉。徐复观所诠释之先秦儒学,主要体现于人性论与德治思... 徐复观先生是20世纪屈指可数的思想与学术俱称大师之人物,其对于先秦儒学之诠释,体现了其返本开新之宏愿,亦见其疏释中国文化之雄心。其于先秦儒学之诠释,有其独特之方法与态度自觉。徐复观所诠释之先秦儒学,主要体现于人性论与德治思想两方面。其论建基于文献之梳理与归纳,其说深契于儒家义理之堂奥,深造自得,嘉惠学林,至今仍为难以逾越之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全释 先秦 人性论 德治主义
下载PDF
论先秦儒学“天”、“命”、“鬼神”观念的特色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明燕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70-72,共3页
先秦儒学承袭了春秋以来重人轻神的思潮,立足于"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秩序的有序和谐来改造传统的"天"、"命"、"鬼神"观念,赋予其新的特色。以人文理性来理解"天",以人文理性来理解&q... 先秦儒学承袭了春秋以来重人轻神的思潮,立足于"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秩序的有序和谐来改造传统的"天"、"命"、"鬼神"观念,赋予其新的特色。以人文理性来理解"天",以人文理性来理解"命",以人文理性来理解"鬼神",由此奠定了儒家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中国文化的人文主义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理性 鬼神
下载PDF
先秦儒学视域中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2
19
作者 司慧颖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6-89,共4页
先秦儒学中有许多关于人文关怀的宝贵思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对于人性的关怀,对于个人品质塑造的关怀,以及"以人文化成天下"的在教育过程中对人思想的关怀。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吸取先秦儒学中关于人文关怀的有... 先秦儒学中有许多关于人文关怀的宝贵思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对于人性的关怀,对于个人品质塑造的关怀,以及"以人文化成天下"的在教育过程中对人思想的关怀。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吸取先秦儒学中关于人文关怀的有关内容,着重建构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德性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先秦 人性关怀 品质关怀
下载PDF
人性论与社会和谐——先秦儒学人性论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永辉 《船山学刊》 2006年第2期166-168,共3页
和谐思想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的最重要的思想,是最能代表中国人心灵与中国文化特征的思想,传统和谐思想的得失为我们今天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性论 先秦 和谐思想 中国人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