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架构及其理论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友广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33-43,共11页
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的诞生,既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又受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巫史传统以及宇宙四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儒家学派在形成与发展的早期阶段伦理性与形上性兼具。在这种双重性质的支配下,儒家在将天、天道纳入对... 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的诞生,既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又受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巫史传统以及宇宙四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儒家学派在形成与发展的早期阶段伦理性与形上性兼具。在这种双重性质的支配下,儒家在将天、天道纳入对人道讨论的思维架构中时,还实现了对于人具有宇宙本体论式价值与意义的积极挖掘与显扬。与儒家这种宏阔而整体性的思维架构有关,先秦时期儒家政治哲学整体上呈现为德性特质与政治伦理化、家庭主义与天下情怀、执两用中与改良立场这三大重要理论特征。先秦儒家这种带有综合意义的政治考量方式,不仅影响了后儒尤其是宋明理学家对于政治文化方面的理论构建,而且对于传统社会政治事务处理与政治体系运转也产生了切实而又长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 思维架构 构成要素
下载PDF
郭店儒家简与稷下学关系试论
2
作者 黄海啸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4期40-44,共5页
稷下争鸣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源头活水,是“国学”的发轫时代,其底色具有齐学色彩。而儒学是“国学”的主脉、鲁文化之精髓。尽管务实的齐学崇尚道法家,但齐文化与鲁文化融合最活跃、最充分,以至最后以齐鲁文化的完整形态上升为中华民族的... 稷下争鸣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源头活水,是“国学”的发轫时代,其底色具有齐学色彩。而儒学是“国学”的主脉、鲁文化之精髓。尽管务实的齐学崇尚道法家,但齐文化与鲁文化融合最活跃、最充分,以至最后以齐鲁文化的完整形态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郭店儒家简作为这一时期的儒家文献以楚文字传到楚地,我坚信其传播必然绕不开稷下争鸣。本文从先秦人性论的角度,试图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竹简 先秦儒家哲学 稷下学 齐学 鲁学
下载PDF
孟子“浩然之气”说再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光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6-49,共4页
“浩然之气”在中哲史研究中常常被作为神秘主义的范畴而未得到深究。本文给予厘定与解释 :《管子》的精气说是孟子“浩然之气”范畴的历史来源。孟子予精气说以人文主义的内涵 ,从而使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本体学说成为孟子沟通天人 ,打... “浩然之气”在中哲史研究中常常被作为神秘主义的范畴而未得到深究。本文给予厘定与解释 :《管子》的精气说是孟子“浩然之气”范畴的历史来源。孟子予精气说以人文主义的内涵 ,从而使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本体学说成为孟子沟通天人 ,打通本体与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浩然之气 精气说 精神 本体 伦理 天道 人德 先秦儒家哲学
下载PDF
论《民之父母》的政治哲学内涵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祯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9,共8页
与郭店楚简中的《唐虞之道》、上博简中的《子羔》一样,《民之父母》一文是在探讨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问题。该文将“五至”、“三无”、“五起”一以贯之,摆在一起次第展开地逐一阐述,其中有深刻的逻辑性。它认为拥有政治权力的条件... 与郭店楚简中的《唐虞之道》、上博简中的《子羔》一样,《民之父母》一文是在探讨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问题。该文将“五至”、“三无”、“五起”一以贯之,摆在一起次第展开地逐一阐述,其中有深刻的逻辑性。它认为拥有政治权力的条件是道德高尚、能力超群并且将道德与管理能力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之中。这种理路本来是孔子在《论语》中早就已经展示过的理路,但是没有这么系统的表达。因此,我们要对这篇文章予以特别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 道德建设 民主政治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原文传递
论孔子之谓集大成
5
作者 贺严 《求索》 CSSCI 2012年第8期213-215,共3页
孔子学说具有"集大成"的性质。"集大成"是指其思想、学说集往圣之大成、开后世之新统。儒家提出"集大成"之说,一开始就将其界定在道德领域,是对于成德成圣而言的一个范畴。孟子最早发孔子为"集大成... 孔子学说具有"集大成"的性质。"集大成"是指其思想、学说集往圣之大成、开后世之新统。儒家提出"集大成"之说,一开始就将其界定在道德领域,是对于成德成圣而言的一个范畴。孟子最早发孔子为"集大成者"之论,众儒对此进行了阐述。汉儒赵岐"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己之圣德"进一步明确了"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要义。孔子之所以能集大成,首先是因为他"宗周、故殷、据鲁",故能集三代文明之大成,尤其是"夏殷周诸圣贤之学说","集合而组织之"。孔子之学以仁爱精神唤起人的道德理性和社会伦理责任,将如何成德成圣作为其学的主旨,从而规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之谓集大成 先秦儒家哲学 中国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