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美学中审美之“和”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黔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96-99,共4页
“和”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指审美关系。审美之“和”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指人与对象建立起感知关系 ,这在古代美学中属于“交感”的内容 ;第二层含义指人与对象在找到相通之处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这是审美的核心关系 ,在先秦儒家美... “和”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指审美关系。审美之“和”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指人与对象建立起感知关系 ,这在古代美学中属于“交感”的内容 ;第二层含义指人与对象在找到相通之处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这是审美的核心关系 ,在先秦儒家美学中集中体现为“比德” ;第三层含义是指人与对象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根源 ,体验到了本体 (“诚”)的存在 ,这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即孟子所说“反身而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美学 审美关系 层次
下载PDF
先秦儒家美学之“美”的边界
2
作者 张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5,共6页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美学 边界
下载PDF
儒家美学思想的美善同一说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殿忱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论语》20篇492章,"美"字凡14见。其中9处以"善"释之。可以说美即善,即是君子之仁德。小而言之,体现在个人的品德修养,与邻里、亲朋之关系,服饰、宫室、歌舞等诸多方面;大而言之,关涉从政和先王大道。这些都充分... 《论语》20篇492章,"美"字凡14见。其中9处以"善"释之。可以说美即善,即是君子之仁德。小而言之,体现在个人的品德修养,与邻里、亲朋之关系,服饰、宫室、歌舞等诸多方面;大而言之,关涉从政和先王大道。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美学的功利主义特色——强调社会群体性和礼乐制度的约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美学 美学思想 同一 美善 “美”字 品德修养 礼乐制度 功利主义
下载PDF
礼乐“修身”与艺术“审美”——先秦儒家对音乐的功能定位
4
作者 刘承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4,共10页
“修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哲学中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其美学思想正是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修身需要礼、乐,两者的关系不是主-从式或内容-形式、目的-手段式,而是并列且对立互补式,在此关系上,乐有着自身的独立性。修身中... “修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哲学中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其美学思想正是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修身需要礼、乐,两者的关系不是主-从式或内容-形式、目的-手段式,而是并列且对立互补式,在此关系上,乐有着自身的独立性。修身中音乐的功能虽然多样且互相重叠,但不同功能间有体、用之别。其中审美功能是体,是固有的;其它如政治、宗教、道德等非审美功能都是用,是因时因需而变的。一切非审美功能都是以审美功能为基础和载体,并通过审美功能产生功用。因此,在儒家“修身”的架构中,本来就包含着审美,审美是修身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用以修身的音乐形态会发生变化,但修身中包含审美,审美具有修身功能,这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 礼乐 审美 先秦儒家美学思想
下载PDF
《周易》中的美学──读刘纲纪先生《周易美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夏冬红 《周易研究》 CSSCI 2000年第1期93-94,96,共3页
关键词 《周易》 刘纲纪 先秦儒家美学 《易传》 中国古代美学 《文心雕龙》 中国美学 美学思想 “美” 西方美学
下载PDF
诚:从事神心态到审美心态
6
作者 张黔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诚是先秦儒家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这个概念最初并不是一个美学概念 ,而是一个神学概念。诚的发展 ,是从事神心态开始的 ,经由事人心态转入到审美心态 ,同时诚也由人的心态发展成一种本体。在先秦儒家 ,诚这个概念 ,还留有事神心... 诚是先秦儒家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这个概念最初并不是一个美学概念 ,而是一个神学概念。诚的发展 ,是从事神心态开始的 ,经由事人心态转入到审美心态 ,同时诚也由人的心态发展成一种本体。在先秦儒家 ,诚这个概念 ,还留有事神心态的影子 ,但主要是事人心态、审美心态与本体之诚这三者的统一。从事神心态发展到事人心态 ,其历史的继承性表现为谦、敬、信等内容 ,其否定性则表现在 :由对交往对象的畏惧发展为对对象的亲近。从事人心态发展为审美心态 ,既保留了事人心态中的与对象的亲近 ,也保留了事神心态中对象的虚幻性这一特点。在原始宗教失去其主导地位之后 ,审美之诚充当了主体之诚通往本体之诚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态 事神心态 事人心态 先秦儒家美学 原始宗教
下载PDF
中西审美主体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鸿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66-70,共5页
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在审美主体的认识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先秦两汉儒家美学常常把审美活动看成是传授教化乃至移风易俗的功利行为,要求审美主体应该是具有纯粹高尚的道德感的君子,并注重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古希腊罗马... 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在审美主体的认识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先秦两汉儒家美学常常把审美活动看成是传授教化乃至移风易俗的功利行为,要求审美主体应该是具有纯粹高尚的道德感的君子,并注重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古希腊罗马美学常常把审美活动看成是追求真理的活动,并不以伦理道德的限制为前提,强调使人的心理感官得到愉悦,心灵得到净化,进而使个体意识提到普遍性的伦理原则,故而作为审美主体并不要求他的道德感,有时他甚至只是一个替神代言的迷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儒家美学 古希腊罗马美学 审美主体
下载PDF
中西审美范畴比较
8
作者 李鸿雁 彭波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审美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审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在审美这一问题上先秦两汉儒家与古希腊罗马美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先秦两汉美学强调优美这种审美范畴,古希腊...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审美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审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在审美这一问题上先秦两汉儒家与古希腊罗马美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先秦两汉美学强调优美这种审美范畴,古希腊罗马美学更多的强调崇高这种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儒家美学 古希腊罗马美学 审美范畴 崇高 优美
下载PDF
卷首语
9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1,共1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 党的指导思想 心态特征 人性学说 异化理论 先秦儒家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下载PDF
从“神人以和”到“礼乐之和”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坚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8,共9页
神人以和"是先秦巫术文化时期审美艺术所体现出的审美特性,表现为宗教理念和审美意蕴的统一。"礼乐之和"是商周之交巫术文化人文化后审美艺术的自觉追求。西周初期,审美艺术仍带有过渡性质,即宗教性中有人文性,人文... 神人以和"是先秦巫术文化时期审美艺术所体现出的审美特性,表现为宗教理念和审美意蕴的统一。"礼乐之和"是商周之交巫术文化人文化后审美艺术的自觉追求。西周初期,审美艺术仍带有过渡性质,即宗教性中有人文性,人文性中有宗教性。西周的审美艺术所体现的"礼乐之和",从本质上说,是美善的统一,成为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先秦"以和为美"思想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艺术 礼乐 自觉 学思 以和为美 审美特性 审美意蕴 先秦儒家美学 巫术文化 宗教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