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名论视域中的钓鱼岛“正名”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碧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4,共6页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名",它所称谓的"实"不仅指事物(某地)本身,还表示一个国家对该事物(某地)的领属权,是国家领土主权归属表征的重要元素。因此,当一国侵占邻国或他国领土时,一般都会用该国语言的地名去取代被占领...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名",它所称谓的"实"不仅指事物(某地)本身,还表示一个国家对该事物(某地)的领属权,是国家领土主权归属表征的重要元素。因此,当一国侵占邻国或他国领土时,一般都会用该国语言的地名去取代被占领国原来的地名,以掩饰占领者的侵略行径,从而达到以"名"乱"实",以"名"代"实"的目的。这就是钓鱼岛出现别国名称,从而导致"名""实"不符、"名""实"相乱的真正原因。先秦诸子的"正名"理论主要从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视角来探讨语言的使用问题,对解决钓鱼岛的正名问题、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追溯钓鱼岛之"实"和"名"的基础上,指出钓鱼岛正名的必要性,最后探讨怎样正名的问题。本研究表明,从先秦哲学视角透视言语社会实践是一条相当有意义的研究思路。对语言问题的自觉应当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领土主权 先秦名论 钓鱼岛
原文传递
先秦“名”学派别及发展阶段
2
作者 张茂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先秦“名”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以孔子、老子、邓析,惠施、公孙龙、尹文和《墨经》,荀子和韩非为其代表,“正名”是先秦“名”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线索。就“名”论而言,先秦“名”学有“名之必可言”(孔子)、“无言”... 先秦“名”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以孔子、老子、邓析,惠施、公孙龙、尹文和《墨经》,荀子和韩非为其代表,“正名”是先秦“名”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线索。就“名”论而言,先秦“名”学有“名之必可言”(孔子)、“无言”(老子)和“名”抽象而与现实世界无关(邓析)三派;对名与实的关系的看法,则有名实无关(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代表)、名实有关(包括孔子:以“名”正实;墨子及《墨经》:以实正名;《尹文子》:名实互正)这两大派;就“辞”论而言,也有“辞达”(孔子)、“不言”(老子)、正面“辞”论(《墨经》)三派;就“辩”论而言,则有“不得已”派(孟子)、“不辩”或“大辩”派(庄子)、“察辩”派(《墨经》)三派。先秦“名”学派别众多,即使在纯粹“名”学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制约了它们对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学 派别 发展阶段
下载PDF
语言理据性像似性概念在中西语言哲学传统中的历史发展及比较
3
作者 张旭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7-114,134,共8页
理据性和像似性是目前语言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但针对其历史发展,国内对西方传统的论述多语焉不详或有失片面,而对我国本土语言哲学传统中的思想根源则多避之不谈,更无系统论述。文章以几个中西方代表人物的观点为主线,择要回顾并对比认... 理据性和像似性是目前语言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但针对其历史发展,国内对西方传统的论述多语焉不详或有失片面,而对我国本土语言哲学传统中的思想根源则多避之不谈,更无系统论述。文章以几个中西方代表人物的观点为主线,择要回顾并对比认知语言学兴起前此概念在中西传统中的发展,并从我国古代哲学文化传统中追溯其认知思想根源,籍此证明,理据性像似性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是西方理论框架下我国传统思想的再包装,与汉语有更高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据性与像似性 西方语言哲学 先秦实之争 中国传统语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