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政治思想史上的道义与功利之争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新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57,共17页
先秦政治思想领域一直存在着重道义和重功利两种思想的对立。这种对立,在商代表现为商王朝崇尚严刑峻法和周邦倡导明德慎罚的不同,在西周表现为鲁国"亲亲上恩"和齐国"尊贤上功"的不同,在春秋表现为"道之以德,... 先秦政治思想领域一直存在着重道义和重功利两种思想的对立。这种对立,在商代表现为商王朝崇尚严刑峻法和周邦倡导明德慎罚的不同,在西周表现为鲁国"亲亲上恩"和齐国"尊贤上功"的不同,在春秋表现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不同,在战国则集中表现为推崇礼治的儒家和推崇法治的法家之间的激烈交锋。两派思想的对峙与冲突不但贯穿了先秦政治思想史的始终,还从根本上决定了当时政治思想的局面和进程。两派政治思想对立关系的形成,与中国早期国家的特殊形态即宗族国家形态密切相关。宗族组织与国家机器的紧密结合,家族伦理与政治伦理的高度一致,首先促生了代表宗族势力、富于宗法与亲情气息、带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道义派政治思想,而作为代表国家势力的一端,注重政治与法规建设、看重行政效率和国家实力的功利派政治思想也相伴而生。道义与功利之争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领域反复出现并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家族组织、家族文化和宗法意识特别发达的社会政治现实必然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政治思想史 道义 功利 儒法之争 儒法互补 宗法
下载PDF
先秦政治辩证法思想及其和谐观念的当代价值
2
作者 吴显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先秦政治辩证法思想主要是对政治领域矛盾或差异统一关系的认识与主张,重点是关于统治者与民众的互存与对应关系及其变化条件、政治和谐、内政与外事相互关系的辩证性认识,多有无神论倾向和哲学辩证法的根据。其研究可以补充、深化、提... 先秦政治辩证法思想主要是对政治领域矛盾或差异统一关系的认识与主张,重点是关于统治者与民众的互存与对应关系及其变化条件、政治和谐、内政与外事相互关系的辩证性认识,多有无神论倾向和哲学辩证法的根据。其研究可以补充、深化、提升对先秦政治哲学的认识。对其兼容差异、提倡沟通、吸纳批评等辩证性政治和谐思想的分析,可为当代的民主法治理论提供可以衔接、便于接受、具有民族气息的思想材料;它为当代改革、发展、稳定所必须的社会与政治和谐,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也为政策制定及内政与外事的协调,提供了全面权衡和比较具体的方法上的启发和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政治辩证法 和而不同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中西、古今交融、交战下的先秦政治哲学——关于比较哲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3
作者 白彤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9,共10页
本文指出,展示中国崛起的文化信息的一种方式是用"接着讲"的办法来论证儒家政治哲学的当代相关性。在儒家政治哲学中,笔者论述了为什么《论语》是有着最大的优势与潜能的哲学经典之一,并阐发了阅读《论语》这样的哲学经典的... 本文指出,展示中国崛起的文化信息的一种方式是用"接着讲"的办法来论证儒家政治哲学的当代相关性。在儒家政治哲学中,笔者论述了为什么《论语》是有着最大的优势与潜能的哲学经典之一,并阐发了阅读《论语》这样的哲学经典的方法。为了展示《论语》与先秦政治哲学的当代相关性,笔者认为它需要与中国传统哲学内部的不同哲学流派和西方、尤其是古希腊的重要哲学流派进行对话,并回应当代自由民主这一主流政治价值的挑战。为此,本文试图展示先秦政治哲学如何进行这样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政治哲学 当代相关性 《论语》 整体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 自由民主
下载PDF
图书介绍:《清代学术概论·儒家哲学》/《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4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清代学术概论·儒家哲学》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图书介绍
下载PDF
记言史书的对话效应与先秦政治文化——以《尚书》《逸周书》《国语》为中心
5
作者 陈春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4-58,共5页
史官和士人是政治文化由先秦向两汉演变的重要主体。记言史书《尚书》《逸周书》《国语》中有大量不同形态的"对话"。言语行为的特征决定了对话都有其效应,而对话效应集中表现在对话结构的开放式或封闭式结尾上。从《尚书》... 史官和士人是政治文化由先秦向两汉演变的重要主体。记言史书《尚书》《逸周书》《国语》中有大量不同形态的"对话"。言语行为的特征决定了对话都有其效应,而对话效应集中表现在对话结构的开放式或封闭式结尾上。从《尚书》《逸周书》到《国语》,开放式结尾有一个频次增加的过程。考察这个过程,可见对话效应在这三部记言史书中的演变表现了史官完成的精神迁移。参照《论语》等先秦士人文献,可见这种迁移的精神也促成士人精神的产生。史官和士人编纂文献运用着不同的话语方式,由此可见先秦政治文化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逸周书》 《国语》 记言史书 对话效应 先秦政治文化 史官 士人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学中的经典与阐释——评《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玉聃 《国际政治科学》 2008年第3期102-114,共13页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学术界,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关注并不多见。《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一书的出版促使我们思考,两千年前的东方经典何以能为我们提供裨益,以理解架构在西方近代传统之上的当代国际关系?本文认为...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学术界,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关注并不多见。《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一书的出版促使我们思考,两千年前的东方经典何以能为我们提供裨益,以理解架构在西方近代传统之上的当代国际关系?本文认为,经典著作之所以能够产生恒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时间上的穿透性和空间上的相似性。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提出了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而所处的国家间关系形态与当今国际社会又有相似之处,因此能为当代理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当然,作者也指出,经典思想与当代理论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解读和阐释经典时需要加以鉴别,避免误读和比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 经典 阐释
下载PDF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架构及其理论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友广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33-43,共11页
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的诞生,既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又受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巫史传统以及宇宙四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儒家学派在形成与发展的早期阶段伦理性与形上性兼具。在这种双重性质的支配下,儒家在将天、天道纳入对... 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的诞生,既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又受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巫史传统以及宇宙四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儒家学派在形成与发展的早期阶段伦理性与形上性兼具。在这种双重性质的支配下,儒家在将天、天道纳入对人道讨论的思维架构中时,还实现了对于人具有宇宙本体论式价值与意义的积极挖掘与显扬。与儒家这种宏阔而整体性的思维架构有关,先秦时期儒家政治哲学整体上呈现为德性特质与政治伦理化、家庭主义与天下情怀、执两用中与改良立场这三大重要理论特征。先秦儒家这种带有综合意义的政治考量方式,不仅影响了后儒尤其是宋明理学家对于政治文化方面的理论构建,而且对于传统社会政治事务处理与政治体系运转也产生了切实而又长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 思维架构 构成要素
下载PDF
中国崛起语境下的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研究——评阎学通《中国的古代思想与现代权力》 被引量:2
8
作者 邹磊 《国际政治科学》 2011年第4期130-143,155,共15页
中国的快速崛起不仅重构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为激活一系列古今中西问题提供了宏观语境。阎学通教授等人的英文新著《中国的古代思想与现代权力》旨在探求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崛起的战略启示。借由对先秦思想的现代阐释,阎... 中国的快速崛起不仅重构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为激活一系列古今中西问题提供了宏观语境。阎学通教授等人的英文新著《中国的古代思想与现代权力》旨在探求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崛起的战略启示。借由对先秦思想的现代阐释,阎教授等人完成了以王权国为目标,以提升政治实力为路径的中国崛起战略论述。在道德与综合国力、王霸思想与中美关系、王权国与国际体系等诸多问题上,本书都提供了极富创造性的回答。这种回望本国政治传统的"纵向"眼光,为推动中国崛起战略的大讨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 政治实力 王权国
下载PDF
先秦儒家学派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当代启示
9
作者 王新皓 《科教导刊》 2013年第6期3-4,共2页
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丰富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通过论述先秦儒家学派培养政治上可靠、道德上高尚的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君子”和“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探讨先秦儒家思想... 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丰富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通过论述先秦儒家学派培养政治上可靠、道德上高尚的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君子”和“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探讨先秦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启示
下载PDF
《老子》政治思想的批判维度省思——兼与杨师群教授商榷
10
作者 刘占虎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2013年第2期97-103,共7页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相混同,有断章取义之嫌;二是以现代学科分化视角审视《老子》思想,不予以历史的分析,有苛责古人之嫌;三是没有辩证地看待《老子》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厚今薄古之弊。《老子》政治思想的扬弃和开新,应当明确批判的对象和进路,整体把握"南面之术"和"有道治世"的思想主题,以及"正言若反"和"形而上学"的言说特征,在"《老子》注我"和"我注《老子》"的辩证统一中探析《老子》政治思想跨越时空的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政治哲学 先秦政治思想 批判维度
下载PDF
试论“一”政治思维对秦帝制初创之影响
11
作者 刘明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105,共7页
秦始皇是中华帝制的缔造者,他创立"皇帝"名号,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主张以"法令"治国并且统一臣民的言行思想。秦始皇的政治思维以"一"为典型特征,秦制便是对"一"政治理念在组织制度上的实现... 秦始皇是中华帝制的缔造者,他创立"皇帝"名号,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主张以"法令"治国并且统一臣民的言行思想。秦始皇的政治思维以"一"为典型特征,秦制便是对"一"政治理念在组织制度上的实现。秦始皇推崇法家却未独任法家,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对先秦各派政治思想综合利用。从历史发展轨迹看,秦始皇是先秦政治思想和制度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政治思想与制度 “一”政治思维 皇帝思想 秦始皇 中华帝制
下载PDF
论纵横家的历史地位与《鬼谷子》的思想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逵夫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8-222,共5页
先秦时代的"纵横家"多出身于一般士人。他们凭借自己的丰富智慧和辩说能力走上政治舞台,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他们的出现大大地冲击了此前一千多年卿大夫职务的世袭制度,对以后的征辟与察举制乃至科举制的形成都产生了... 先秦时代的"纵横家"多出身于一般士人。他们凭借自己的丰富智慧和辩说能力走上政治舞台,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他们的出现大大地冲击了此前一千多年卿大夫职务的世袭制度,对以后的征辟与察举制乃至科举制的形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纵横家起于三晋,也以三晋士人为主。三晋和燕国本皆姬姓之国,相互间虽有诸侯国之间的利害冲突,但士人、贵族去此就彼,并非后代意义上的"叛国",只不过是"择主而仕"。随着"一天下"思想的逐渐流行,齐、秦、楚也有了"一统"观念,所以不能以"朝秦暮楚"作为否定纵横家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的理由。《鬼谷子》是纵横家留下的唯一一部理论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充分探索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论述劝谏、建议、协商、谈判和一般交际技巧的书。作为我国古代外交经验和技巧的集大成之作,《鬼谷子》的学术价值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家 《鬼谷子》 外交策略学 先秦政治
下载PDF
从观念“定势”中走出来的尝试——研讨历史的思想自述之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泽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共7页
《先秦政治思想史》的撰写(1979—1983年),是其时作者从传统思想"定势"中走出来的一次尝试。作者之所以将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研究对象,是希望反思"文革"和专制主义的影响,重新核检中国的政治观念。该书对若干历史... 《先秦政治思想史》的撰写(1979—1983年),是其时作者从传统思想"定势"中走出来的一次尝试。作者之所以将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研究对象,是希望反思"文革"和专制主义的影响,重新核检中国的政治观念。该书对若干历史理论进行探索,提出政治思想既有阶级性也有社会性、君主专制是政治思想的主体等观点,探讨价值、是非的判定标准,尝试以人性论等作为分析的起点,拓宽政治思想研究对象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史学 先秦政治思想史》 历史理论
下载PDF
“清华路径”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进 孙学峰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6期18-32,153-154,共15页
近年来,由阎学通教授领衔的清华团队在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和东亚古代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引起了国际学界的重视,并被定名为"清华路径"。本文认为,清华团队的研究取向出现了历史与思想并重的现象,即"一条路径,... 近年来,由阎学通教授领衔的清华团队在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和东亚古代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引起了国际学界的重视,并被定名为"清华路径"。本文认为,清华团队的研究取向出现了历史与思想并重的现象,即"一条路径,两种取向"。本文试图对近年来针对"清华路径"的批评与评论作出回应,并探索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清华路径"目前的问题在于如何将中国古代的思想和实践与当前的国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如何提炼一个或几个核心概念,以便在思想与历史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如何以概念为中心,将概念、思想与历史有机地整合成一套国际关系理论。最后,要想将"清华路径"上升为"清华学派",清华团队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应当是将新型国际规范的设想系统化和理论化,尝试提出"道义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路径 清华学派 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 道义现实主义
下载PDF
屈原美政思想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崇浩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5-89,共5页
在先秦时期先后涌现出的各种政治概念中 ,屈原的“美政”概念是独树一帜的崭新概念。考察有关文献 ,可以清楚的认识到 ,美政观包含着人治与法治并重、反心治等新颖内容 ,是儒道法的结合体。从屈原美政观中 ,既可以看到先秦政治理想发展... 在先秦时期先后涌现出的各种政治概念中 ,屈原的“美政”概念是独树一帜的崭新概念。考察有关文献 ,可以清楚的认识到 ,美政观包含着人治与法治并重、反心治等新颖内容 ,是儒道法的结合体。从屈原美政观中 ,既可以看到先秦政治理想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可以看出其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美政 先秦政治观念 政治浪漫主义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国际政治思想资源--评《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中博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6,共7页
本文立足于《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对先秦诸子在王霸之辨、交邻之道、自然状态及社会国家起源说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同时,对诸子书之外的先秦典籍如《春秋左传》、《战国策》、《大学》、《大戴礼记·朝事》等也做了... 本文立足于《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对先秦诸子在王霸之辨、交邻之道、自然状态及社会国家起源说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同时,对诸子书之外的先秦典籍如《春秋左传》、《战国策》、《大学》、《大戴礼记·朝事》等也做了新的解析与再认识。最后,本文对中国古代国际政治思想现代化的前景及如何构建国际关系中国学派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 先秦典籍 中国古代国际政治思想
原文传递
图书介绍
17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先秦政治思想史》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政治经济模式 中国
下载PDF
荀子的道德作用论
18
作者 孔润年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65-67,45,共4页
在荀子的伦理思想中,关于道德作用的论述颇具特色,有些观点和分析,至今发人深思。荀子围绕道德作用这一中心,提出并论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荀子认为,国家如器具,治国如用器,人主治国要以立德为... 在荀子的伦理思想中,关于道德作用的论述颇具特色,有些观点和分析,至今发人深思。荀子围绕道德作用这一中心,提出并论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荀子认为,国家如器具,治国如用器,人主治国要以立德为本,王霸并举。他说:“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思想 立德 义立 用器 礼义 战国后期 重利轻义 功大 先秦政治思想史 立国之本
下载PDF
“同意”与“强力”维度下中国儒家与法家的霸权理论的比较
19
作者 盛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32期266-267,288,共3页
霸权这个概念很早的出现在我国的政治学体系之中,春秋战国时代是这个政治概念显著作用于现实的时期,当时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家们对于霸权理论也有深刻认识。西方关于霸权理论的解构和定义中,强力与同意是两个重要的维度。本文试图通过这... 霸权这个概念很早的出现在我国的政治学体系之中,春秋战国时代是这个政治概念显著作用于现实的时期,当时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家们对于霸权理论也有深刻认识。西方关于霸权理论的解构和定义中,强力与同意是两个重要的维度。本文试图通过这两个维度对先秦时期儒家和法家的霸权观进行分析,同时对比两家对于霸权这个政治概念的不同侧重点。结论上儒家偏重于同意要素而法家偏重于强力,但两家都不是认为霸权会作为政治构想的最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权 政治思想 先秦政治
下载PDF
先秦贤能政治观的形成与嬗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东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41,156,共15页
先秦时期是贤能政治观由萌生到成熟的重要时期。早期"贤"与今天所理解的道德有很大区别,而道德意涵本身也有一个由最初的"合道德性"发展为"道德"的过程。先秦贤能政治观几经改易,分别经历了以"坚&qu... 先秦时期是贤能政治观由萌生到成熟的重要时期。早期"贤"与今天所理解的道德有很大区别,而道德意涵本身也有一个由最初的"合道德性"发展为"道德"的过程。先秦贤能政治观几经改易,分别经历了以"坚"为"贤"、以"财"为"贤"、以"德"为"贤"三个不同阶段,反映了上古时期尚"力"的氏族社会、殷周前期尚"财"的宗法社会、春秋战国尚"德"的士民社会的价值标准和政治思潮。先秦贤能政治观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的发展,其对政治领袖德才兼备、德先于才的考量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能政治 德性政治 先秦贤能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