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海德格尔“理解前结构”探微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吴波
-
机构
西安财经学院
-
出处
《黑河学刊》
2010年第12期21-21,23,共2页
-
文摘
古典解释学认为,解释学的任务就是要克服成见,以达到对解释对象的正确而客观地把握。针对这种观点,海德格尔跳出一般方法论的窠臼,从解释学本体论出发,强调理解的前结构(Vorstruktur)的重要性,认为理解在本质上是通过先行具有、先行见到、先行把握来发生作用的。他指出,对象之所以能对理解者呈现出种种意义,主要是由于他带着理解的前结构。
-
关键词
理解前结构
先行具有
先行见到
先行把握
-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阐释学中的“前理解”之于钢琴作品的阐释
- 2
-
-
作者
张冰
-
机构
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
-
出处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4期98-99,38,共3页
-
文摘
前理解理论为钢琴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以此角度来审视目前的钢琴教学,为钢琴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上的依据。
-
关键词
前理解
先行具有
先行见到
先行掌握
-
Keywords
pre-understanding (Das Vorstandnis)
pre-possessing (Vorhabe)
foreseeing (Vorsicht)
pre-grasping(Vorgritt)
-
分类号
J624.1
[艺术—音乐]
-
-
题名作为一个释义学话题的“回到事情本身”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家琪
-
机构
海南大学社科研究中心
-
出处
《开放时代》
1998年第2期28-33,共6页
-
文摘
“回到事情本身”作为一个口号,曾被认为体现着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本文主要比较了“面对”与“回到”这两种不同的译法,通过比较揭示出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海德格尔此在的现象学——释义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说明仅就意识活动而言,应该梳理出“看”与“领会”、“领会”与“信念”这样好几层关系。本文着重强调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两人在基本生活经验上的差异,使他们各自进入自己作为纯粹意向性对象的“事情本身”与对生命活动的目的论阐释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论域之中。 本文在比较胡塞尔的“面对”与海德格尔的“回到”的同时,也对当前中国哲学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
关键词
面对与回到
两种释义学
纯粹意识与生活精神
意向性与先行具有历史与语言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