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抗的意义及其限度——先锋派作家创作精神转向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传喜 《艺术广角》 2011年第3期46-49,68,共5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苏童、马原、残雪、潘军等先锋派作家曾名噪一时,他们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观念和技巧,在文学理念和文学形式等方面对既有的文学传统进行了颠覆,给中国读者带来了异常新奇的阅读体验,他们创作的...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苏童、马原、残雪、潘军等先锋派作家曾名噪一时,他们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观念和技巧,在文学理念和文学形式等方面对既有的文学传统进行了颠覆,给中国读者带来了异常新奇的阅读体验,他们创作的极具形式主义狂欢性质的文本也被评论界贴上了“先锋小说”的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作家 创作精神 20世纪80年代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意义 反抗 中国文坛 文学传统
下载PDF
论先锋派作家“回归传统”的创作倾向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彬 《泰安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66-70,共5页
先锋派作家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出现 ,他们对小说形式进行全面的变革 ,注重文本意识和叙述策略。先锋派作家虽然拓展了文学的功能和表现力 ,使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但他们过分追求叙述功能 ,使他们的作品成为远离大众读者的“... 先锋派作家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出现 ,他们对小说形式进行全面的变革 ,注重文本意识和叙述策略。先锋派作家虽然拓展了文学的功能和表现力 ,使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但他们过分追求叙述功能 ,使他们的作品成为远离大众读者的“新精英文学” ,在 2 0世纪 90年代 ,先锋派作家开始“回归传统” ,向现实性和可读性转型 ,在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作家 新精英文学 "回归传统" 小说 文本意识 叙述策略 写作方法
下载PDF
先锋派作家的误区
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1-92,共2页
刘华在《放弃对社会的承诺:先锋派文学的误区》(《文艺报》89年9月9日)一文中指出:先锋派作家之所以与读者格格不入的原因之一是在淡化了时代气息之后用超越现实的表现衍化出众多西方现代哲学的观念。从尼采、柏格森到胡塞尔、海德格尔... 刘华在《放弃对社会的承诺:先锋派文学的误区》(《文艺报》89年9月9日)一文中指出:先锋派作家之所以与读者格格不入的原因之一是在淡化了时代气息之后用超越现实的表现衍化出众多西方现代哲学的观念。从尼采、柏格森到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以至石里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气息 先锋派文学 尼采 先锋派作家 民族文化 西方现代哲学 维特根斯坦 海德格尔 误区 胡塞尔
下载PDF
“有翅膀的飞翔”——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派作家乡土叙事的“续航”与“变革”
4
作者 周银银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0-15,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式乡土小说作为一支奇军劲旅备受瞩目。其中20世纪80年代驰骋文坛的先锋悍将贡献了大量精品佳作。由于历史语境、价值体系、文学观念及读者审美等因素制约,20世纪90年代后先锋派作家笔下的此类文本在叙事重心、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式乡土小说作为一支奇军劲旅备受瞩目。其中20世纪80年代驰骋文坛的先锋悍将贡献了大量精品佳作。由于历史语境、价值体系、文学观念及读者审美等因素制约,20世纪90年代后先锋派作家笔下的此类文本在叙事重心、策略、姿态上发生"变法"。他们不再将乡土仅作为技术练兵的场所或观念移植的温床,而是切实聚焦乡土经验,把荒诞变形的技巧与乡土中国20世纪演进过程中波诡云谲的历史景观和现实版图勾连起来,完成从"天空"到"落地"的重心迁移。当先锋派作家的"飞行"姿态降低时,他们在故事、人物、逻辑、语言等叙事维度也实现了从"拿来"到"再造"的技术更新,于"常"与"变"中坚守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独特性。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绝望和虚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先锋式乡土小说虽强调批判性力量,但否定与破坏并非终极目的,绝望中可能衍生的新力量及建构的新世界才构成其旨意,由此造就了从"破坏"到"建设"的精神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作家 乡土叙事 叙述重心 叙事策略 价值立场
下载PDF
从叙述跨层看吕乐电影《小说》中的先锋派作家与其元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晋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4-166,共3页
先锋派小说家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派别,其中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但其自身作为形象出现在电影之中,《小说》尚属首次。吕乐的电影《小说》作为文本与批评之间的话语,对电影叙述形式所做的探索努力与先锋派作家的元叙... 先锋派小说家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派别,其中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但其自身作为形象出现在电影之中,《小说》尚属首次。吕乐的电影《小说》作为文本与批评之间的话语,对电影叙述形式所做的探索努力与先锋派作家的元叙述创作实践是一脉相承的。本文从叙述分层、跨层的角度对《小说》中先锋派作家角色在结构上的作用加以阐析,进而对国内电影和先锋派小说创作中的跨层类型及相通性进行审视,希求以此为增强国内电影创作的元意识作镜鉴,发掘电影叙述的多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跨层 吕乐 中国电影 先锋派作家 元意识
原文传递
文学性的轨迹——从李浩看先锋派之后的文学新变
6
作者 梅兰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40,共8页
文学性,往往被看作是在中与西、文学与政治的框架内一个隶属于80年代启蒙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文学的概念(1),在文学性的反思中,当代文学史研究往往以纯文学和左翼文学作为此消彼长的文学现象;对于文学史研究来说,这无可厚非,但对于文学... 文学性,往往被看作是在中与西、文学与政治的框架内一个隶属于80年代启蒙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文学的概念(1),在文学性的反思中,当代文学史研究往往以纯文学和左翼文学作为此消彼长的文学现象;对于文学史研究来说,这无可厚非,但对于文学批评而言,有必要明确,文学性本身并不是一个封闭的隶属于自由主义的形式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作家 纯文学 先锋派作家 叙述者 文学新变 先锋文学 小说家 文学性 左翼文学
下载PDF
形式的消解与意义的重建——论先锋派小说的历史转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学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16,共6页
一、危机与调整 80年代末,当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北村等新生代作家登上文坛的时候,他们面对的不仅有成就蜚然的中老年作家,也有在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知青”作家群体,而且还有刘索拉、马原、残雪、莫言等为现代派小说的发展... 一、危机与调整 80年代末,当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北村等新生代作家登上文坛的时候,他们面对的不仅有成就蜚然的中老年作家,也有在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知青”作家群体,而且还有刘索拉、马原、残雪、莫言等为现代派小说的发展起过开拓作用的作家。这些文坛上的迟到者要想生存和发展并获得成功,就必须避开或者超越先行者成功的艺术经验,另辟蹊径。于是,他们以个性化的感觉方式和独特的话语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小说 《呼喊与细雨》 生存苦难 形式实验 文本实验 《施洗的河》 苦难意识 先锋派作家 新写实小说 《收获》
下载PDF
中国新文学与“先锋派”文学理论 被引量:6
8
作者 麦克杜戈尔 温儒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第3期157-174,共18页
本文从澳大利亚学者麦克杜戈尔(Bonnie S.Mcdo-ugall)《西方文艺理论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导论》(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into modern China,Printedby kyodo Obkn Center Co.,Ltd.1977)一书的第五章摘译。该书评... 本文从澳大利亚学者麦克杜戈尔(Bonnie S.Mcdo-ugall)《西方文艺理论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导论》(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into modern China,Printedby kyodo Obkn Center Co.,Ltd.1977)一书的第五章摘译。该书评述了1919年到1925年西方一些主要的文艺思潮如何引进中国,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对中国新文学产生影响。著者高度重视这种影响对于新文学形成的促进作用,但也指出由于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条件的不同,中国新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吸收毕竟又是有所选择的,并非生吞活剥,一概照搬。如第五章《先锋派文学理论》就论列了西方现代派早期的一些文学流派(又统称“先锋派”),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乃至达达主义等流派理论最初介绍到中国的情况,以及郭沫若、郁达夫、沈雁冰等一些新文学开拓者对于这些理论所做的批判、吸取和借鉴。因原文较长,翻译时删去了其中介绍西方先锋派背景与起源的一段以及部分引文,另外改动了大标题和个别小标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作家 中国新文学 文学理论 文学流派 中国作家 现代中国 文艺思潮 西方文艺理论 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
下载PDF
先锋派小说家和新状态小说家 被引量:2
9
作者 老高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6,共8页
先锋派小说家和新状态小说家老高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曾一度人声鼎沸的中国文坛终于呈现出某种寂静,这也许正契合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其它事物的发生和发展的频点。在这种相对的寂静中,我们感受到的一些东西往往有理由大于在喧嚣的... 先锋派小说家和新状态小说家老高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曾一度人声鼎沸的中国文坛终于呈现出某种寂静,这也许正契合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其它事物的发生和发展的频点。在这种相对的寂静中,我们感受到的一些东西往往有理由大于在喧嚣的日子里所能感受到的东西。当然,近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新状态小说 先锋派小说 小说家 叙述方式 先锋派作家 新现实主义 中国小说 主流意识形态 马原
下载PDF
文学先锋派的当下境况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民安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41,共7页
文学先锋派的当下境况汪民安当代中国先锋派的步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狙击,他们退回到各自的写字台前,徘徊和逗留于华东沿海一带(南京、上海、、浙江、福州),那儿的商业气息并没有阻挡他们的写作激情,但却淹没了他们的声音。依据惯... 文学先锋派的当下境况汪民安当代中国先锋派的步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狙击,他们退回到各自的写字台前,徘徊和逗留于华东沿海一带(南京、上海、、浙江、福州),那儿的商业气息并没有阻挡他们的写作激情,但却淹没了他们的声音。依据惯例,先锋派应该保持一种在场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 陈染小说 文本 小说叙事者 《活着》 孙甘露 余华 韩东 先锋派作家 北村
下载PDF
不肖子孙:先锋派的风貌
11
作者 阎晶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5-18,14,共5页
在如上的题目下做文章,带有很大程度的冒险性,因为举凡生活中的人,大约都不愿承受“不肖子孙”的称呼。不过,我们的先锋派作家或许并不会对此特别允意,至少不会在这一不无指责意味的评价面前感到不安、羞愧或尴尬。因为,当他们故意以各... 在如上的题目下做文章,带有很大程度的冒险性,因为举凡生活中的人,大约都不愿承受“不肖子孙”的称呼。不过,我们的先锋派作家或许并不会对此特别允意,至少不会在这一不无指责意味的评价面前感到不安、羞愧或尴尬。因为,当他们故意以各种各样的身份混迹于自己所塑造的人物群像之中,开始他们那种对自己长辈的近乎亵渎的隐私和披露时,他们不但毫无愧色,毫不掩饰,反而更显从容,更富热情,或者,更加尖刻、更加冷漠、更加无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中 先锋派作家 莫言 意识 自我认同 人物群像 叙述人 长辈 叙述视角 叙述方法
下载PDF
想象力:图腾与承诺——对先锋派的一种可能读解
12
作者 陈浩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3-45,共3页
中国文坛的先锋派,当其兴起之初,曾遭到一些持传统观念的批评家的嘻笑怒骂,现在又受到某些原是同道的批评家的激愤指责。人们似乎越来越怀疑先锋作家最初实验性写作动机的真诚性。看来,先锋派头上"前卫性"这顶帽子,难免被人贴... 中国文坛的先锋派,当其兴起之初,曾遭到一些持传统观念的批评家的嘻笑怒骂,现在又受到某些原是同道的批评家的激愤指责。人们似乎越来越怀疑先锋作家最初实验性写作动机的真诚性。看来,先锋派头上"前卫性"这顶帽子,难免被人贴上"媚俗策略"这一商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力 先锋派作家 先锋作家 写作动机 批评家 图腾 写作行为 承诺 实验性 当代文坛
下载PDF
“先锋派小说”的接受美学诠释
13
作者 陈渊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1期80-85,共6页
八十年代中期,当中国小说出现低潮时,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崭新创作崛起于中国文坛。他们不谋而合的创作承担着振兴文坛的重任;他们这种以实验者姿态出现... 八十年代中期,当中国小说出现低潮时,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崭新创作崛起于中国文坛。他们不谋而合的创作承担着振兴文坛的重任;他们这种以实验者姿态出现的率先创作被评论家们称之为“先锋派”或“实验派”。他们的小说被称为“先锋小说”、中国的现代派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作家 小说情节 先锋小说 马原 扎西达娃 孙甘露 叶兆言 中国小说 现代派小说 格非
下载PDF
最后的先锋文学——评苏童的长篇小说《河岸》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干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3期8-11,共4页
2009年4月17日在南京苏童《河岸》的研讨会上,我提出了《河岸》终结先锋文学的观点,有朋友不同意我的观点,大概是对"终结"一词的理解有差异。终结不是总结,也不是宣布其死刑,终结是评论家划分段落的一种方法,也是历史或文学... 2009年4月17日在南京苏童《河岸》的研讨会上,我提出了《河岸》终结先锋文学的观点,有朋友不同意我的观点,大概是对"终结"一词的理解有差异。终结不是总结,也不是宣布其死刑,终结是评论家划分段落的一种方法,也是历史或文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这一次文章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先锋派作家 苏童 河岸 后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派 长篇小说 文学思潮 终结 历史
下载PDF
先锋小说的“似山不喜平”——评析苏童《井中男孩》
15
作者 赵凌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4期110-112,共3页
清袁枚曾在其品评诗作《随园诗话》中提起"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指写文亦如观山,气势跌宕、奇景倍出,方为佳作引人入胜之所在。而文坛自8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以前卫和先验姿态探索文学新路的先锋派作家们同样打破旧有的文学模式... 清袁枚曾在其品评诗作《随园诗话》中提起"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指写文亦如观山,气势跌宕、奇景倍出,方为佳作引人入胜之所在。而文坛自8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以前卫和先验姿态探索文学新路的先锋派作家们同样打破旧有的文学模式和审美观念,渐成一家。文似看山,追求的是文章内容的起承转合、跌宕回旋,而早期先锋派小说,内容的曲折与趣味性则退居幕后,叙事结构与形式创新带着强烈的现代派文学烙印转而上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结构 先锋派作家 苏童 先锋小说 表现形式 形式创新 人物性格 精神世界 现代派文学 作者
下载PDF
浅谈余华的先锋性
16
作者 郭瑗 《邢台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1-43,共3页
余华是先锋派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作家。他以冷漠超然的态度在他的小说的叙事模式上所进行的大胆变革,颠覆了传统小说对生活的认知,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审美艺术空间。他审视人性之恶,展现人生苦难。他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是因为他有正视... 余华是先锋派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作家。他以冷漠超然的态度在他的小说的叙事模式上所进行的大胆变革,颠覆了传统小说对生活的认知,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审美艺术空间。他审视人性之恶,展现人生苦难。他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是因为他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和对现实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小说评论 先锋派作家 《活着》
下载PDF
苏童小说创作综论
17
作者 邹旗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凭借其超常的艺术想象和锐意求新的作家本能发掘出"枫杨树系列"、"红粉系列"和"香椿树街系列"等极其丰厚的文学资源。以童年记忆和成长体验的书写来表达...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凭借其超常的艺术想象和锐意求新的作家本能发掘出"枫杨树系列"、"红粉系列"和"香椿树街系列"等极其丰厚的文学资源。以童年记忆和成长体验的书写来表达对现实沉重的焦虑与迷惘,通过对自己"匮乏与缺损"的童年的执著回忆和想象,苏童找到了自己与现实之间独特的精神通道和小说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小说创作 香椿树系列 新历史主义小说 先锋派作家
下载PDF
文学的炎凉
18
作者 李洁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2年第21期47-47,共1页
先锋文学的终结,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降,新兴的作家们——甚至连同相当多的原先锋派作家在内(恕不一一列名)——都将先锋派的立场弃如敝屣,因为市场的教训已将他们收拾得很乖,明白高高在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所... 先锋文学的终结,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降,新兴的作家们——甚至连同相当多的原先锋派作家在内(恕不一一列名)——都将先锋派的立场弃如敝屣,因为市场的教训已将他们收拾得很乖,明白高高在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所以论起对“可读性”(直接的量化指标便是印数)的追求,大抵都已争先恐后,以致有些不择手段,谁也不肯傻呵呵地在头上插着“纯文学”的认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纯文学 通俗文学 先锋派作家 先锋文学 知识分子 量化指标 可读性 不择手段 读者
下载PDF
追问大众的救赎之途——北村近期创作探讨
19
作者 杨红莉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北村作为先锋派作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进入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索。北村的文本往往从现实婚姻和爱情的角度进入人的心灵腹地,通过将人推向生活的边缘向人发出生存的诘问,逼视人类的生存困境,并力图为人类寻找精神的救赎之途。
关键词 北村 先锋派作家 大众生活 《施洗的河》 《公民凯恩》
下载PDF
非语义化的凯旋——细读余华 被引量:69
20
作者 赵毅衡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3-38,共6页
余华似乎没有学艺阶段。据说他有一二篇“少作”散见于地方杂志上,但1987年底他正式出现于中国文坛上时,他俨然是个成熟作家:该年九月刊出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和《四月三日事件》已经具有难以模仿的余华风格,和只有他写得深刻的余华主... 余华似乎没有学艺阶段。据说他有一二篇“少作”散见于地方杂志上,但1987年底他正式出现于中国文坛上时,他俨然是个成熟作家:该年九月刊出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和《四月三日事件》已经具有难以模仿的余华风格,和只有他写得深刻的余华主题。次年一月,《现实一种》发表,一向反应迟钝的批评界开始觉察一个新的现实在出现。即使没有格非、苏童、孙甘露这些所谓第二波先锋派作家几乎同时崛起,余华也能使1988年成为中国大陆文学的丰收之年,使“新潮文学到顶”论的悲观预言家悔之莫及。自1985年底起出现于中国大陆的先锋派小说,令人惊异的一个特点是其领导人物陵替换代之快。残雪一枝独秀没几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语义化 先锋派作家 武侠小说 中国文化 先锋派小说 幻觉 现实 中国大陆 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