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沙化草地中先锋灌木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高原牧草的化感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曾凯 刘琳 +3 位作者 蔡义民 孙飞达 陈有军 陈冬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12-1322,共11页
以川西北沙化地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2种先锋灌木植物高山红柳(Salix cupularis)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供体植物,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燕麦(Avena sativ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sibiricus)等4种高原优... 以川西北沙化地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2种先锋灌木植物高山红柳(Salix cupularis)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供体植物,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燕麦(Avena sativ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sibiricus)等4种高原优质牧草为受体植物,比较2种先锋灌木的根系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化感效应的差异,为先锋灌木选择适宜伴生的经济牧草植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2种灌木根系水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生长均具有显著的化感效应,且基本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1)燕麦、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种子发芽率在沙棘和高山红柳根系浸提液为10和20g·L^(-1)时均得到显著提高,当浸提液浓度达80g·L^(-1)后基本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只有沙棘浸提液处理下燕麦和中华羊茅达到显著水平。(2)2种根系水浸提液处理下燕麦和中华羊茅幼苗根系生长被完全抑制,但垂穗披碱草只在浓度为80g·L^(-1)时才出现抑制现象;当沙棘根系浸提液为20g·L^(-1)时对燕麦和垂穗披碱草的叶长和鲜重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山红柳仅对中华羊茅具有显著促进效应。(3)沙棘根系浸提液为20g·L^(-1)时,对4种受体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进效应;浓度为20和40g·L^(-1)的高山红柳根系浸提液,能极显著提高燕麦和老芒麦的CAT活性以及中华羊茅的SOD活性,但浓度为40g·L^(-1)时对燕麦和垂穗披碱草SOD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种受体植物幼苗MDA含量变化趋势均基本与酶活性吻合,能较好地反映酶活性变化下其受到的氧化胁迫程度。(4)综合化感效应指数(SE)显示,垂穗披碱草对2种灌木根系水浸提液适应性最好,其抑制浓度均为80g·L^(-1);各浓度根系浸提液处理中,高山红柳对燕麦和中华羊茅的促进效应均高于沙棘,但沙棘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则表现出更强的促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化草地 先锋灌木 根系水浸提液 化感作用 发芽率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向家坝工程扰动区3种先锋灌木的光合生理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旭 陈芳清 +2 位作者 郄光武 郭彦荣 王建柱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22-25,64,共5页
通过对向家坝工程扰动区内的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盐肤木(Rhus chinensi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等3种生态恢复先锋灌木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海桐、盐肤木及木蓝的光饱和点在1 000~1 200μmol.m-2.s... 通过对向家坝工程扰动区内的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盐肤木(Rhus chinensi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等3种生态恢复先锋灌木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海桐、盐肤木及木蓝的光饱和点在1 000~1 200μmol.m-2.s-1,光补偿点均低于30μmol.m-2.s-1,各物种的表观量子效率均在0.05~0.06间,表明3种灌木均为喜阳植物,对弱光利用能力均比较强。在光强为1 000μmol.m-2.s-1的光照条件下,3种灌木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均表现出较强的净光合能力;海桐和木蓝的蒸腾速率显著低于盐肤木,但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盐肤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扰动区 先锋灌木 光合特性 水分生理 向家坝
下载PDF
水土资源恢复中的先锋豆科灌木──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的栽植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艳生 刘柏根 沙寄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30-336,共7页
胡枝子栽植在侵蚀劣地上,其栽植技术简单,表现耐瘠、耐旱、耐寒,根系发达,生物量高,其枝叶或可作“三料”或可用以编织;同其它常见灌木相比,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利用胡枝子碎粉培殖香茹,既能节约大量木材,又可获取可观经济效... 胡枝子栽植在侵蚀劣地上,其栽植技术简单,表现耐瘠、耐旱、耐寒,根系发达,生物量高,其枝叶或可作“三料”或可用以编织;同其它常见灌木相比,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利用胡枝子碎粉培殖香茹,既能节约大量木材,又可获取可观经济效益;胡枝子栽植对侵蚀劣地蓄水改土效果明显,对恢复土壤肥力和水利资源,因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先锋豆科灌木 胡枝子 种植
下载PDF
施氮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太行山南麓典型灌木荆条生长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王珺瑶 李艳艳 +3 位作者 郑祥源 张志铭 钱建强 赵勇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明确施氮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生长的联合效应,选取太行山区典型灌木物种荆条为研究对象,探究施氮、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荆条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处理对荆条株高无显著影响,接种菌根真菌以及与... 为明确施氮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生长的联合效应,选取太行山区典型灌木物种荆条为研究对象,探究施氮、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荆条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处理对荆条株高无显著影响,接种菌根真菌以及与施氮联合处理使株高显著增加25%和28%,不同处理对基径均无显著影响;施氮和接种菌根真菌显著促进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积累,其中二者联合处理效果更好,且植株根冠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三种处理均显著增加荆条叶片净光合速率、荧光参数、植株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联合处理对荆条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影响最为显著;接种AMF处理和联合处理导致根直径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施氮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荆条地上部分生长及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菌根共生能够明显改善施氮条件下荆条生长状况,影响根系构型,提高光合作用,有助于荆条有效应对太行山区逆境条件,推动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菌根真菌 根系形态 生长特征 先锋灌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