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社会历史认识论的发生学基础——基于索恩-雷特尔对“先验主体”论的批判 |
孔明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关于技术“先验主体”问题的一些思考 |
谢亚洲
|
《科学.经济.社会》
|
2024 |
0 |
|
3
|
先验主体的终结与历史主体的可能 |
董立河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4
|
论康德哲学的先验主体性思想及其意义 |
姬海涛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4 |
1
|
|
5
|
主体的复归与现象学的先验转向 |
高秉江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6
|
先验主体的可能性——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实质 |
杨俊一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7
|
论胡塞尔现象学体系建构中先验观念主体的澄清路径 |
张曼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8
|
胡塞尔现象学下的童年世界意义考察 |
陈乐乐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教育对象的三重主体性及其重要意义 |
杨兆山
罗翰书
丁杰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10
|
自我的困境──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之反思与批判 |
张汝伦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0
|
|
11
|
论主体间性 |
陈建涛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2
|
|
12
|
海德格尔源始伦理学中的共在主体性 |
陈攀文
沈亚生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3
|
介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身体——叔本华、胡塞尔与具身主体的不可见性 |
朱耀平
|
《江汉学术》
CSSCI
|
2020 |
4
|
|
14
|
语言交往共同体的先验性——卡尔·奥托-阿佩尔先验语用学研究 |
李红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5
|
试论西方哲学上的先验思路——以康德、胡塞尔为例 |
胡军良
|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6
|
主体第一性与客体优先性——《否定的辩证法》解析 |
张一兵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7
|
界限之思——维特根斯坦对于经验主体的超越 |
李云飞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8
|
论康德哲学的对象理论及其内在矛盾——主体谱系学之三 |
覃玉荣
魏敦友
|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19
|
胡塞尔: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
杨方
|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
1995 |
5
|
|
20
|
论胡塞尔现象学中主体性主题的含义 |
崔伟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