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光伏半导体冰箱制冷/制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咏波 李艳 +2 位作者 吴惠 徐永锋 李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光伏半导体冰箱系统,分别在直流和交流供电的情况下对该系统的制冷、制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制冷时该系统能维持箱内温度在5.0~10.0℃,制热时能维持箱内温度在62.0~68.0℃.此外,直流供电时的性能比较... 提出了一种光伏半导体冰箱系统,分别在直流和交流供电的情况下对该系统的制冷、制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制冷时该系统能维持箱内温度在5.0~10.0℃,制热时能维持箱内温度在62.0~68.0℃.此外,直流供电时的性能比较稳定,环境温度对其影响较小.该冰箱系统可用于户外缺电地区的食物、食品等进行保鲜或保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半导体冰箱 制冷 制热
下载PDF
高效去除光伏半导体废水中镍铬离子的方法探究
2
作者 陈珊珊 项林 梅杨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4年第7期70-71,共2页
光伏半导体行业在现代科技和能源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重金属离子,尤其是镍和铬,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而直接进行排放,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对光伏半导体废水中镍铬离... 光伏半导体行业在现代科技和能源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重金属离子,尤其是镍和铬,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而直接进行排放,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对光伏半导体废水中镍铬离子的来源和特性进行了一定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高效去除废水中镍铬离子的方法,进而为高效去除光伏半导体废水中的镍铬离子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半导体废水 镍铬离子 化学沉淀法 膜分离技术 生物处理方法
原文传递
化合物半导体Cu2ZnSnS4太阳电池与人工光合作用制氢 被引量:2
3
作者 江丰 李林涛 +2 位作者 冯旷 王康 黄定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们除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外,还有利用仿生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利用半导体光电极分解水制氢等方式.而在半导体材料中,低成本环保型的...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们除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外,还有利用仿生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利用半导体光电极分解水制氢等方式.而在半导体材料中,低成本环保型的化合物半导体光伏材料(如Cu2ZnSnS4等)具有优良的光伏发电性能,同时也非常适合作为太阳光分解水制氢的材料.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Cu2ZnSnS4光伏电池及其太阳光分解水制氢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电池结构 太阳分解水制氢 Cu2ZnSnS4
下载PDF
光伏型光电探测器的激光软损伤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马丽芹 陆启生 鞠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1,共5页
对激光辐照功率密度高于探测器饱和阈值而低于其破坏阈值(中等功率的激光)时光伏型光电探测器的软损伤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机制。当激光辐照功率密度超过探测器的饱和阈值以后,载流子的带间跃迁达到深度饱和,在半导体内产生热... 对激光辐照功率密度高于探测器饱和阈值而低于其破坏阈值(中等功率的激光)时光伏型光电探测器的软损伤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机制。当激光辐照功率密度超过探测器的饱和阈值以后,载流子的带间跃迁达到深度饱和,在半导体内产生热载流子且热载流子的温度高于晶格的温度,从而导致了光伏型光电探测器的电压输出信号随着辐照光功率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直到零压输出的现象。对激光辐照下光伏型HgCdTe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辐照光功率密度处于一定范围内探测器的输出信号随着辐照光功率密度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甚至接近于零,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探测器 软损伤机制 中等功率的激 热载流子
下载PDF
一个普通化学实验:简易光伏电池的制作 被引量:2
5
作者 马艳子 马锴果 +2 位作者 贾莉 王海荭 李维红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本文介绍了一个简易光伏电池制作的教学实验。该实验包括两种光伏电池的制作,硫化铜/硅光伏电池和N719染料敏化的敏化光伏电池,适用于在大学一年级的普通化学实验课程中开设。文章对实验所包含的一系列基本化学原理进行了讨论,以方便该... 本文介绍了一个简易光伏电池制作的教学实验。该实验包括两种光伏电池的制作,硫化铜/硅光伏电池和N719染料敏化的敏化光伏电池,适用于在大学一年级的普通化学实验课程中开设。文章对实验所包含的一系列基本化学原理进行了讨论,以方便该实验的进一步拓展,用于高年级的实验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电池 染料敏化电池 普通化学实验
下载PDF
光伏材料高纯镓的规模化生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广杰 于金凤 朱刘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6期120-120,117,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纯镓的规模化生产研究,尤其重点介绍了结晶法在高纯镓的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介绍了4种高纯镓的提纯方法的不同点。针对高纯镓的规模化生产,重点介绍了模块式结晶器的结构及各个结构的作用。
关键词 结晶提纯法 模块式结晶器 光伏半导体材料
下载PDF
硅基纳米金属光刻蚀结构的侧向光伏效应
7
作者 周德军 张静 王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研究目的是探索半导体异质结构下的新型光电效应,为位置灵敏传感器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P型硅基衬底上生长N型Cr金属薄膜,从而得到Cr/SiO/Si的硅基纳米金属异质结构.使用纳米光刻蚀技术在金属层上按照设计的条纹图... 研究目的是探索半导体异质结构下的新型光电效应,为位置灵敏传感器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P型硅基衬底上生长N型Cr金属薄膜,从而得到Cr/SiO/Si的硅基纳米金属异质结构.使用纳米光刻蚀技术在金属层上按照设计的条纹图形进行光刻蚀加工,得到硅基纳米金属光刻蚀结构.在对结构进行I-V特性测量的过程中发现侧向光伏效应.使用635nm,功率5mW激光器时,其侧向光伏效应的最大灵敏度为4.844mV·mm-1,并且线性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纳米刻蚀 半导体异质效应结构 侧向效应
下载PDF
集成收发式学习型遥控器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家峰 李新梅 许雪梅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276-278,共3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光激发/光伏探测特性的正偏压1-4象限集成红外收发模型,并设计了基于该模型和MSP430处理器的学习型遥控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顺利接收3~5cm距离的红外遥控器信号,并实现了远距离红外控制,是一种优异的学习型遥控器... 本文提出了基于光激发/光伏探测特性的正偏压1-4象限集成红外收发模型,并设计了基于该模型和MSP430处理器的学习型遥控器。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顺利接收3~5cm距离的红外遥控器信号,并实现了远距离红外控制,是一种优异的学习型遥控器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效应 集成红外收发系统 学习型遥控器
下载PDF
高效热稳定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敏 马昀锋 +1 位作者 卢刚 何凤琴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年第19期40-41,共2页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太阳能电池存在自身缺陷,难以实现更大规模的推广。因此,薄膜光伏半导体材料应运而生。其中,卤化物钙钛矿(HPV)材料的应用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了20%以上,但仍与理论...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太阳能电池存在自身缺陷,难以实现更大规模的推广。因此,薄膜光伏半导体材料应运而生。其中,卤化物钙钛矿(HPV)材料的应用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了20%以上,但仍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该材料的效率还存在提升空间。基于此,该文主要研究了CsPbI2Br钙钛矿材料的集成器件的吸光性能、光电转换效率等,促进高效的热稳定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电池 光伏半导体 卤化物钙钛矿 碳基
下载PDF
Nanotube photovoltaic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ement of carrier generation and collect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Hongmei Dang Vijay P. Singh Sai Guduru Suresh Rajaputra Zhi David Che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186-3196,共11页
We report on the growth of geometric feature tuned semiconductor nanotubes on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n anodic aluminum oxide membrane-assisted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nanotube solar cell... We report on the growth of geometric feature tuned semiconductor nanotubes on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n anodic aluminum oxide membrane-assisted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nanotube solar cells are developed in which semiconductor absorbers are not only used to fill the inner core of the nanotubes, but also to replace the membrane and to fill the intertube space between the nanotubes. The nanotube solar cells generate and separate carriers in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inside the cores of the nanotubes, in the intertube space between the nanotube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above the nanotube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In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this approach, nanotube CdS-CdTe solar cells were fabricated. CdS nanotubes with an inner diameter, wall thickness and intertube spacing of 35, 20, and 35 nm, respectively, were grown; the porosity and CdS nanotube density were 36.5% and 2.26 × 10^10 nanotubes/cm^2, respectively. These features of CdS nanotubes enable more efficient carrier collection because of the reduced recombination, especially in those cases in which the minority carrier lifetime is short, thus resulting in a diffusion length of less than 100 nm. Nanotube CdS-CdTe solar cells exhibit a wide and strong spectral response and quantum efficiency, indicating enhanced light absorption and carrier generation and collection. Without the benefit of an antireflection coating, the cells exhibited a wide and strong spectral response of quantum efficiency, and a short current density of 25.5 mA/cm^2, an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750 mV, and a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0.7% under 1-sun illumination. The materials and electro-optical characterizations indicated well-defined junction and interface behavior in these 3D nanotube solar cell configu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mium sulfide nanotube three-dimensionalnanotube solar cells membrane-assistedpatterning carrier generation andcoll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