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分析和集成学习的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永辉 范磊 +3 位作者 卫志农 李慧杰 Kwok W Cheung 孙国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1,30,共7页
针对光伏输出功率的预测精度影响系统安全调度和稳定运行的问题,该文建立了基于小波分析和集成学习的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模型。考虑到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性与随机性,引入小波分析将数据分解成趋势项和随机项,并分别对其建模。其中,趋... 针对光伏输出功率的预测精度影响系统安全调度和稳定运行的问题,该文建立了基于小波分析和集成学习的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模型。考虑到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性与随机性,引入小波分析将数据分解成趋势项和随机项,并分别对其建模。其中,趋势项采用SVM算法,随机项采用BP算法进行预测处理;再考虑到随机项的非平稳性和BP算法的固有缺点,为提高预测精度,将集成学习引入随机项的预测模型。大量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分析和集成学习的短期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现有几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集成学习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
下载PDF
基于ANFIS的光伏输出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茂 黄鑫 苏欣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4-18,共5页
光伏功率预测对于电网稳定安全运行及太阳能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将天气划分为晴天、多云、阴天和雨天4种类型,并提出了在特定天气类型下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选取减法聚... 光伏功率预测对于电网稳定安全运行及太阳能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将天气划分为晴天、多云、阴天和雨天4种类型,并提出了在特定天气类型下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选取减法聚类算法形成初始模糊推理系统结构,有效避免了组合爆炸的问题.利用吉林省某高校光伏实验室的光伏功率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将该方法与多尺度持续法、多尺度滑动平均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类型下,前者的预测精度更高,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 光伏输出功率 超短期预测 ANFIS 天气类型
下载PDF
考虑天气类型和历史相似日的短期光伏输出功率预测 被引量:8
3
作者 宋玮琼 赵成 +3 位作者 郭帅 刘士峰 潘全成 邹红波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2,共8页
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制约光伏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天气类型和历史相似日的短期光伏输出功率预测方法。针对不同季节和天气类型划分历史数据,根据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确定相似日。... 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制约光伏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天气类型和历史相似日的短期光伏输出功率预测方法。针对不同季节和天气类型划分历史数据,根据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确定相似日。采用混沌初始化、控制因子非线性调整和莱维飞行等策略对斑点鬣狗优化(spotted hyena optimizer)算法进行改进,采用改进斑点鬣狗算法(improved spotted hyena optimizer)对核极限学习机进行优化,建立基于改进斑点鬣狗算法优化(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KELM)的短期光伏输出功率预测模型。利用实际光伏电站监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ISHO-KELM的短期光伏输出功率预测模型能够降低光伏输出功率预测过程中的波动性,提高预测精度,验证了所提光伏预测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输出功率 改进斑点鬣狗算法 核极限学习机 天气类型 历史相似日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网系统光伏输出功率平滑控制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郝宁 王新娜 +3 位作者 宁博扬 樊浩 林琳 夏瑞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6期62-65,共4页
为充分降低配网系统光伏输出功率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网系统光伏输出功率平滑控制。选择BP神经网络来训练数据,建立基于光伏预测模型及储能配合的光伏功率平滑控制。以MATLAB构建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例验证得到:在12:0... 为充分降低配网系统光伏输出功率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网系统光伏输出功率平滑控制。选择BP神经网络来训练数据,建立基于光伏预测模型及储能配合的光伏功率平滑控制。以MATLAB构建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例验证得到:在12:00.14:00时段内光伏输出功率明显偏大,引起配网节点电压越限的结果,以沃兹低通滤波器对光伏输出功率进行了平滑优化处理后光伏实际输出功率变化得更加平缓,在9:00.15:00时段内光伏输出功率明显偏大,最大时段有明显的增加。可以利用构建的模型完成光伏输出功率的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系统 光伏输出功率 平滑控制 E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Leaky-ESN的光伏发电输出功率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海峰 伦淑娴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17期15-17,共3页
利用PVSYSTEM系统产生的数据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建立了基于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网(Leaky-ESN)对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预测模型。Leaky-ESN比起其他的神经网络具有训练方法简单,预测精度高的优点,因此将光... 利用PVSYSTEM系统产生的数据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建立了基于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网(Leaky-ESN)对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预测模型。Leaky-ESN比起其他的神经网络具有训练方法简单,预测精度高的优点,因此将光伏发电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作为输入和训练样本,对模型输出功率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Leaky-ESN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露积分型回声状态网 发电影响因素 历史数据 光伏输出功率预测
下载PDF
基于EOSSA-ELM的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骏嚎 张娜 +2 位作者 刘广忱 郭力萍 李静宇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0-898,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精英反向策略的麻雀搜索算法(EOSS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模型。EOSSA利用动态安全值和精英反向学习来优化ELM模型的输入权值及阈值,可以有效避免EL... 为了进一步提升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精英反向策略的麻雀搜索算法(EOSS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模型。EOSSA利用动态安全值和精英反向学习来优化ELM模型的输入权值及阈值,可以有效避免ELM陷入局部最优,提升预测精度。与传统的ELM模型、SSA优化的ELM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EOSSA算法的收敛速度及精度均优于SSA算法。EOSSA-ELM模型对于不同天气状况的功率预测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输出功率 预测 麻雀搜素算法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基于SOA-WNN的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毅 李盛伟 +2 位作者 迟福建 葛磊蛟 张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6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群搜索算法-小波神经网络SOA-WNN(seekeropti.mizationalgorithm-waveletneuralnetwork)的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算法,利用SOA在速度及全局搜索上的优势对WNN进行改进,使WNN中权值与小...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群搜索算法-小波神经网络SOA-WNN(seekeropti.mizationalgorithm-waveletneuralnetwork)的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算法,利用SOA在速度及全局搜索上的优势对WNN进行改进,使WNN中权值与小波因子等参数得到优化。通过与传统的WNN预测方法以及遗传算法优化的WNN预测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提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搜索算法 光伏输出功率 小波神经网络 优化
下载PDF
基于相似日和MDS-PSO-ELman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
8
作者 杨强强 《物联网技术》 202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光伏电站系统输出功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并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MDS-PSO-ELman搭建的功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度选取相似样本日,然后通过MDS给数据降维,提高数据分类的准确性... 光伏电站系统输出功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并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MDS-PSO-ELman搭建的功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度选取相似样本日,然后通过MDS给数据降维,提高数据分类的准确性并消除冗余数据。最后,针对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权值和阈值盲目随机的缺点以及局部最优化选择问题,采用PSO优化预测模型初始参数。同实际光伏发电系统功率相比,该研究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各天气类型下的光伏发电输出功率且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 MDS多维尺度变换 PSO粒子群算法 ELman算法 GRA 发电输出功率
下载PDF
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的光伏功率短期预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争 罗晓瑞 +3 位作者 张杰 曹欣 杜深慧 孙鹤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4-289,共6页
为提高光伏输出功率预测精度、保证电网的优化调度和稳定运行,提出一种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的光伏输出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对实验平台收集到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关键气候影响因素;然后,用经验模态分解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维... 为提高光伏输出功率预测精度、保证电网的优化调度和稳定运行,提出一种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的光伏输出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对实验平台收集到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关键气候影响因素;然后,用经验模态分解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维稳和降维处理;并建立改进麻雀搜索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在敛散精度方面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主成分分析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
下载PDF
应用神经网络法预测光伏系统发电功率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敬 高志建 《大功率变流技术》 2010年第3期28-32,共5页
日照的不稳定性导致光伏系统的输出受到影响,为了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光伏系统的功率输出,就需要一种估测日照量的方法。文章中提出了一种使用神经网络预测日照量的方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同时介绍了3种神经网络法:... 日照的不稳定性导致光伏系统的输出受到影响,为了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光伏系统的功率输出,就需要一种估测日照量的方法。文章中提出了一种使用神经网络预测日照量的方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同时介绍了3种神经网络法:FFNN、RBFNN和RNN,最后还对这3种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适当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系统的功率输出 日照预测
下载PDF
含短期预测的光伏配电网智能调压策略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少雄 王璨 +2 位作者 孔庆竹 马金辉 张金金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27,共7页
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配电网中渗透率不断提高,使馈线中的传输功率减少,导致节点过电压情况严重,网损较大。本文提出一种含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的光伏配电网智能调压策略。首先,对光伏发电数据进行异常点检测后进行相似日聚类,应用深度神... 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配电网中渗透率不断提高,使馈线中的传输功率减少,导致节点过电压情况严重,网损较大。本文提出一种含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的光伏配电网智能调压策略。首先,对光伏发电数据进行异常点检测后进行相似日聚类,应用深度神经网络(DNN)进行光伏输出功率预测;其次在大规模光伏发电中,依据改进的电气距离,选择可控光伏的安装并网点;最后,应用新型NSGA-III调控可控光伏设备的有功出力和无功出力,以达到调节配电网节点电压、降低网损的目标。在安徽省某县域配电网系统进行试验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调压策略可以精细化解决电压越限问题,并且降低了总网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输出功率 调压策略 DNN NSGA-III 配电网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状态监测与故障自诊断研究
12
作者 崔强 《新型工业化》 2022年第5期14-17,22,共5页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具有非线性特性,易受外界温度、光强等条件影响。光伏发电系统多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技术来检测光伏发电状态与故障自诊断,从而保证输出功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对...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具有非线性特性,易受外界温度、光强等条件影响。光伏发电系统多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技术来检测光伏发电状态与故障自诊断,从而保证输出功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的影响;其次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包含升压(BOOST)电路和PWM控制模块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研究了电流型扰动观察法的MPPT的实现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温度发生改变时,MPPT能够及时调节,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实现分布式光伏状态监测与故障自诊断,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及MPPT策略的可靠性,该方法是比电导增量法具有更短寻优时间和更高精度的MPPT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输出功率 MPPT 电压型扰动观察法算法 系统仿真模型
下载PDF
基于GRA/EEMD-Informer混合模型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多数据预测方法
13
作者 王炳铮 岳云涛 +1 位作者 李炳华 万珊珊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5,共10页
针对现有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短期发用电数据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grey relation analysis,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RA/EEMD-Informer)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多数据... 针对现有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短期发用电数据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grey relation analysis,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GRA/EEMD-Informer)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多数据预测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模态分解,结合自注意力蒸馏机制,有效捕捉输出和输入之间较精确的长程相关性耦合,降低了时空复杂度,极大缓解了传统编解码的局限性。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光伏发电站某月数据、典型办公建筑某月电力数据及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数据作为原始数据,以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进行消融实验与分析,最后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长短期记忆网络(PSO-LSTM)、Transformer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拟合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预测方法,验证了GRA/EEMDInformer算法对提高预测能力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直柔 GRA/EEMD-Informer 发电输出功率 建筑电力负荷 电动汽车负荷
下载PDF
光储系统Super-Twisting L_(2)增益自适应下垂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雅芳 谷志锋 +3 位作者 李琳 张凯 刘靖波 李梦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07,115,共7页
为降低随机功率波动及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光储一体发电系统稳定性影响,基于传统下垂控制与变系数下垂控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Super-Twisting L_(2)增益自适应的下垂控制方法。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控制性能,与传统下垂控制以及基于电压变化... 为降低随机功率波动及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光储一体发电系统稳定性影响,基于传统下垂控制与变系数下垂控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Super-Twisting L_(2)增益自适应的下垂控制方法。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控制性能,与传统下垂控制以及基于电压变化率的下垂控制相比较,在两种不同光储发电模式下,开展仿真实验与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证明:在光照强度的变化以及负载扰动的条件下,所提出的Super-Twisting L_(2)增益自适应下垂控制的电压波动幅度均比传统下垂控制与变系数下垂控制分别减少6.04%和1.14%,同时在保持光伏输出功率最大输出、下垂系数的快速反应动作等方面都要比传统下垂控制与基于电压变化率的控制性能更加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微网 下垂控制 光伏输出功率 母线电压 Super-Twisting L_(2)增益自适应下垂控制
下载PDF
智能楼宇搭建中的节能控制技术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海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第9期229-230,233,共3页
针对目前对于智能楼宇搭建中的节能控制机理认识不够充分,节能控制技术针对性不强,为此提出智能楼宇搭建中的节能控制技术原理研究。首先利用网络节点技术搭建智能楼宇用电数学模型,为下一步集中节能控制智能楼宇能耗提供依据;结合不确... 针对目前对于智能楼宇搭建中的节能控制机理认识不够充分,节能控制技术针对性不强,为此提出智能楼宇搭建中的节能控制技术原理研究。首先利用网络节点技术搭建智能楼宇用电数学模型,为下一步集中节能控制智能楼宇能耗提供依据;结合不确定阈值等级预测智能楼宇负荷需求及光伏输出功率;然后根据预测值利用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求出智能楼宇各个时间段的最小用电量;将目标函数求解值带到智能楼宇用电数学模型,对其供电参数进行控制;最后考虑到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目标函数求解值与实际节能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预测过程中比较预测值与实际值,反馈矫正目标函数解值,将其作为最终的控制结果,使智能楼宇供电量不仅能满足用户用电需求,还能达到最小化,以此完成智能楼宇搭建中的节能控制技术原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楼宇 节能控制技术 光伏输出功率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下载PDF
A nove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considering power smoothing for a hybrid photovoltaic/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被引量:6
16
作者 DAUD Muhamad Zalani MOHAMED Azah HANNAN M 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a hybrid photovoltaic/battery energy storage(PV/BES) system. Different controller operation modes are simulated considering normal, high fluctuation and emerg... 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a hybrid photovoltaic/battery energy storage(PV/BES) system. Different controller operation modes are simulated considering normal, high fluctuation and emergency conditions. When the system is grid-connected, BES regulates the fluctuated power output which ensures smooth net injected power from the PV/BES system. In islanded operation, BES system is transferred to single master operation during which the frequency and voltage of the islanded microgrid are regulated at the desired level. PSCAD/EMTDC simulation validates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obtained favorable results on power set-point tracking strategies with very small deviations of net output power compared to the power set-point. The state-of-charge regulation scheme also very effective with SOC has been regulated between 32% and 79%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voltaic power smoothing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tate-of-charge control islanded microgrid
下载PD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ew Two Axes Tracking PV-Thermal Concentrator
17
作者 Luis C. Chea Hakan Hakansson Bjirn Karlsso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12期1485-1493,共9页
The overall problem with PV (photovoltaic) systems is the high cost for the photovoltaic modules. This makes it interesting to concentrate irradiation on the PV-module, thereby reducing the PV area necessary for obt... The overall problem with PV (photovoltaic) systems is the high cost for the photovoltaic modules. This makes it interesting to concentrate irradiation on the PV-module, thereby reducing the PV area necessary for obtaining the same amount of output power. The tracking capability of two-axes tracking unit driving a new concentrating paraboloid for electric and heat production have been evaluated. The reflecting optics consisting of flat mirrors provides uniform illumination on the absorber which is a good indication for optimised electrical production due to series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The calculated optical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indicates that about 80% of the incident beam radiation is transferred to the absorber. Simulations of generated electrical and thermal energy from the evaluated photovoltaic thermal (PV/T) collector show the potential of obtaining high total energy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oncentrating photovoltaic/thermal systems tracking concentrating systems.
下载PDF
Decreasing of Grid-Tied PV Power Output due to Thick Haze Phenomena in Malaysia
18
作者 Mohammad Effendy Ya'acob Hashim Hizam +4 位作者 Mohd Bakri Adam Abu Hamed Mohammed Abdur Rahim Mohd Amran Mohd Radzi Yoshio Hashimoto Mohd Rahimi Yusoff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399-404,共6页
Recently, thick haze and poisonous smoke have cloaked the surrounding air in Malaysia due to the uncontrollable and unethical burning of nearby country. This devastating episode of open burning started in the year 199... Recently, thick haze and poisonous smoke have cloaked the surrounding air in Malaysia due to the uncontrollable and unethical burning of nearby country. This devastating episode of open burning started in the year 1997 in Indonesia which deeply affected most of the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ir neighbour Malaysia and Singapore. The PV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as an alternative means of energy generation experiences such significant energy decrease based on this condition which is due to the shading of sunlight. The 6 h claims of good sunlight has become not more than 2 h and gets worst when the API (air pollution index) struck 200 levels which is at very unhealthy condition. This study embraces some findings from 1 kWp PV generator field data installed in Malaysia reflecting the daily energy decrease operated during this unhealthy weather condition. It is found that, such significant energy decrease with the value of 0.43 W power output per increment of one point API. This value shows such concrete proof of additional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PV modelling in line to support PV technology adaptation in the ASEA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E PV performance tropical climate environmental impact AP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