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D/3D MoS_(2)/HTCN异质结制备及光催化固氮综合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温福山 黄晓栗 +1 位作者 李亚杰 王有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光催化固氮是目前光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文利用自组装法合成了2D/3D MoS_(2)/HTCN光催化剂,并通过XRD、XPS、SEM、TEM、UV-vis DRS、PL和EI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的条件下,进行了光催化固氮的测试,通过控... 光催化固氮是目前光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文利用自组装法合成了2D/3D MoS_(2)/HTCN光催化剂,并通过XRD、XPS、SEM、TEM、UV-vis DRS、PL和EI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的条件下,进行了光催化固氮的测试,通过控制变量法对合成氨的氮源进行了研究,并对光催化固氮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该实验包含了多种材料的制备以及测试工作,综合性强、新颖性高,不仅能培养学生在催化剂合成和表征方面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二硫化钼 形貌调控 光催化固氮 综合实验
下载PDF
钨基复合材料光催化固氮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紫燕 黄宇权 +3 位作者 陈国海 程丽华 王慧 钱俊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8,共6页
总结了光催化固氮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反应途径,归纳了改善钨基光催化剂性能的方法,并对钨基复合材料光催化固氮的未来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 钨基光催化 光催化固氮 掺杂 形貌 异质结 缺陷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光催化固氮领域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郭丽君 杨红 +2 位作者 孟戎茜 邵圣娟 张庭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8-1343,共6页
光催化固氮在常温常压下利用N_(2)和H_(2)O直接反应生成氨,是极具前景的人工固氮方式之一。近几年金属有机骨架(MOFs)在光催化固氮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各种类MOFs材料在光催化固氮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MOFs材料在光催化固... 光催化固氮在常温常压下利用N_(2)和H_(2)O直接反应生成氨,是极具前景的人工固氮方式之一。近几年金属有机骨架(MOFs)在光催化固氮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各种类MOFs材料在光催化固氮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MOFs材料在光催化固氮应用方面的优势,并对MOFs基光催化固氮催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固氮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固氮性能
下载PDF
Ru复合ZnO光催化固氮研究
4
作者 张稳 王小慧 +3 位作者 朱冰彦 木文琳 张娜娜 孙海杰 《材料化学前沿》 CAS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本文采用沉淀还原法制备了Ru复合ZnO催化剂,并考察它们光催化的固氮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金属Ru后催化剂吸光范围向可见光范围移动,吸光强度逐渐增加... 本文采用沉淀还原法制备了Ru复合ZnO催化剂,并考察它们光催化的固氮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金属Ru后催化剂吸光范围向可见光范围移动,吸光强度逐渐增加,光生电子电阻减小,光生电子的迁移速率增大,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率降低,提高ZnO催化剂的光催化固氮性能。当ZnO与Ru的物质的量比为9:1,干燥温度为60℃时,所制备的Ru复合ZnO催化剂光催化固氮性能最佳,光催化固氮能力最大为8.52 μg∙gca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氢化钠 光催化固氮 氧化锌
下载PDF
载银g-C_3N_4(Ⅰ)/g-C_3N_4(Ⅱ)同素异质结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固氮产氨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辉 李士君 +2 位作者 王梅 裴彦博 胡绍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496-3503,共8页
Ag作为助催化剂能够促进光电子的迁移,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CO_2还原、重金属离子还原等反应中应用颇多,然而,到目前为止未见将Ag单质作为助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固氮产氨反应的报道。本工作制备了负载单质Ag的g-C_3N_4(Ⅰ)/g-C_3N_4(Ⅱ)... Ag作为助催化剂能够促进光电子的迁移,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CO_2还原、重金属离子还原等反应中应用颇多,然而,到目前为止未见将Ag单质作为助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固氮产氨反应的报道。本工作制备了负载单质Ag的g-C_3N_4(Ⅰ)/g-C_3N_4(Ⅱ)同素异质结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光催化固氮产氨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荧光光谱(PL)、电化学阻抗谱(EIS)、光电流分析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以单质态存在于催化剂表面。所担载的Ag的等离子体效应一方面促进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使反应体系能产生更多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另一方面使得光生电子能够在g-C_3N_4与Ag单质间迁移,提高了催化剂的电子-空穴分离效率。负载Ag后g-C_3N_4(Ⅰ)/g-C_3N_4(Ⅱ)同素异质结催化剂的铵离子产生速率为1.36mg·L^(-1)·h^(-1)·g_(cat)^(-1),相比未负载Ag时(0.59mg·L^(-1)·h^(-1)·g_(cat)^(-1))大幅提高,与Pt负载催化剂相当,并且是由单纯三聚氰胺和尿素制备的g-C_3N_4的4.9倍和3.4倍。除固氮反应外,制备的载银g-C_3N_4(Ⅰ)/g-C_3N_4(Ⅱ)同素异质结催化剂在光催化还原氧气制取双氧水的反应中也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g-C 3N 4) 银负载 贵金属 同素异质结 光催化固氮
下载PDF
Zn掺杂二维层状δ-Bi2O3纳米片的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晓明 尚艳岩 +1 位作者 刘利波 聂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7-973,共7页
通过掺杂修饰催化剂形成捕获陷阱,可以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获得高效的光催化固氮效率。以Bi(NO3)3·5H2O、Zn(CH3COO)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Zn掺杂的δ-Bi2O3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 通过掺杂修饰催化剂形成捕获陷阱,可以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获得高效的光催化固氮效率。以Bi(NO3)3·5H2O、Zn(CH3COO)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Zn掺杂的δ-Bi2O3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元素组成、光吸收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这种简单的水热合成方法获得2D薄层状结构的Zn-δ-Bi2O3。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Zn-δ-Bi2O3的光催化固氮性能,并考察了Zn的添加量对光催化固氮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见光照射3 h, 4wt%Zn-δ-Bi2O3的氨生成量可达301.6μmol·L^–1。采用荧光、光电流、光阻抗等手段探讨了光催化固氮机理,发现掺杂Zn不仅可以促进价带和导带的轨道杂化,拓宽可见光的利用范围,而且可以在δ-Bi2O3表面形成陷阱,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速率,从而提高光催化固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掺杂 δ-Bi2O3 光催化固氮 2D层状结构
下载PDF
Cd掺杂δ-Bi_2O_3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固氮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晓明 尚艳岩 +1 位作者 刘利波 高凯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0-588,共9页
采用一步醇热法制备了Cd掺杂δ-Bi_2O_3,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表面元素、能带结构、光电化学性质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d掺杂δ-Bi_2O_3是由二维纳米片组装而成的微球,Cd以Cd2+形式掺杂在δ-Bi_... 采用一步醇热法制备了Cd掺杂δ-Bi_2O_3,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表面元素、能带结构、光电化学性质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d掺杂δ-Bi_2O_3是由二维纳米片组装而成的微球,Cd以Cd2+形式掺杂在δ-Bi_2O_3晶格间隙。由于Cd的掺杂,δ-Bi_2O_3禁带宽减小,光响应范围扩大,光生载流子的传递与分离效率提高。在常温常压下,考察了Cd-δ-Bi_2O_3可见光催化固氮效果,结果表明,光照3 h时,6%Cd-δ-Bi_2O_3的光催化固氮速率为1.6 mmol·g^(-1)·h^(-1)·L^(-1),是δ-Bi_2O_3的10.67倍。Cd的掺杂点会成为光生电子的陷阱,延缓光生电子的表面传递,增强目标分子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掺杂δ-Bi2O3 二维纳米片 光催化固氮 掺杂缺陷
下载PDF
Ru单原子负载g-C_(3)N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丽 余愿 +1 位作者 孙东峰 许并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4-240,共7页
采用固相原位还原法成功合成了负载钌(Ru)单原子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Ru以单原子形式分散在g-C_(3)N_(4)材料表面上,Ru的负载使g-C_(3)N_(4)的3-s-三嗪单元结构的有序度降低,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 采用固相原位还原法成功合成了负载钌(Ru)单原子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Ru以单原子形式分散在g-C_(3)N_(4)材料表面上,Ru的负载使g-C_(3)N_(4)的3-s-三嗪单元结构的有序度降低,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测试分析可知催化剂中含有氰基,氰基导致了分子结构缺陷。Ru和氰基均为电子受体,可加速光生电子的转移并作为催化活性位点。负载Ru单原子后,g-C_(3)N_(4)的光吸收范围变宽,光吸收强度增强,使得Ru单原子负载g-C_(3)N_(4)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固氮效率高达113.23μg·g^(-1) cat·h-1,是单相g-C_(3)N_(4)催化剂的2.7倍。同时,Ru原子负载的g-C_(3)N_(4)还显示出很好的稳定性,经5次循环实验后光催化固氮效率仍能维持在106.75μg·g^(-1) cat·h^(-1)。此外,通过光致发光光谱(PL)、电化学阻抗谱(EIS)等表征手段探究了Ru单原子g-C_(3)N_(4)的光催化固氮机理,其中氮气、超纯水和光照是使催化剂发挥光催化固氮作用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单原子 g-C_(3)N_(4) 氰基基团 光催化固氮
下载PDF
镍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熔盐辅助微波法制备及光催化固氮性能 被引量:10
9
作者 曲晓钰 胡绍争 +3 位作者 李萍 王菲 赵艳锋 王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80-2288,共9页
采用熔盐辅助微波法制备了可见光下具有优越光催化固氮性能的镍掺杂石墨相氮化碳.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电化学阻抗谱(E... 采用熔盐辅助微波法制备了可见光下具有优越光催化固氮性能的镍掺杂石墨相氮化碳.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熔盐辅助微波法使氮化碳催化剂从层状结构变为纳米颗粒状,并相互紧密堆积形成很多二次孔,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同时,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熔盐包裹住了催化剂原料,避免了镍离子与氧气的接触,使镍离子呈现出活性的Ni(Ⅰ)—N态和非活性的氧化镍态2种存在形式.Ni(Ⅰ)—N作为反应活性中心,能有效捕获光电子,提高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促进电子从掺杂镍离子向N2分子的迅速转移,实现氮气分子的活化,进而提高固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辅助微波合成 石墨相氮化碳 Ni—N活性位 光催化固氮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磷掺杂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及n-π^(*)电子跃迁对其光催化固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关元昊 白金 +2 位作者 胡绍争 王菲 赵艳锋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通过微波处理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催化固氮性能的磷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采用XRD、N_(2)吸附、UV-Vis、SEM、XPS、ESR、PL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掺杂与微波处理工艺相结合能破坏g-C_(3)N_(4)中... 通过微波处理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催化固氮性能的磷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采用XRD、N_(2)吸附、UV-Vis、SEM、XPS、ESR、PL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掺杂与微波处理工艺相结合能破坏g-C_(3)N_(4)中平面对称性的结构单元,激发了n-π^(*)电子跃迁过程.制备催化剂的吸收边界从465移动至600 nm处,明显促进了对可见光的吸收.P掺杂和微波处理的协同效应也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制备的催化剂的NH_(4)^(+)产率最高达到6.5 mg·L^(-1)·g_(cat)^(-1),是纯g-C_(3)N_(4)的13.5倍以上,且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为拓宽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n-π^(*)电子激发 微波处理 光催化固氮 磷掺杂
下载PDF
α-Fe_(2)O_(3)/W_(18)O_(49)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龙 葛建华 +2 位作者 徐静 刘玉洁 丁修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97-510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α-Fe_(2)O_(3)/W_(18)O_(49)复合光催化剂,将α-Fe2O3颗粒修饰在W18O49颗粒表面。通过XRD、SEM、FTIR、XPS和UV-vis等表征手段分别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组成和吸光特性等。并利用光催化固氮装置考察了模拟太... 采用水热法合成α-Fe_(2)O_(3)/W_(18)O_(49)复合光催化剂,将α-Fe2O3颗粒修饰在W18O49颗粒表面。通过XRD、SEM、FTIR、XPS和UV-vis等表征手段分别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组成和吸光特性等。并利用光催化固氮装置考察了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不同复合比例下样品的光催化固氮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后催化剂较原始催化剂具有更窄的禁带、更高的可见光响应强度;2%α-Fe_(2)O_(3)/W_(18)O_(49)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固氮性能最佳,在3 h内的光催化反应的固氮量达到了1861.43μg·g-1cat,为单一W18O49催化剂的固氮量的~1.97倍。最后,讨论了有关2%α-Fe_(2)O_(3)/W_(18)O_(49)异质结光催化固氮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复合材料 α-Fe_(2)O_(3) W_(18)O_(49) 光催化固氮
下载PDF
硫化铋/钨酸铋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固氮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一童 王宇 +1 位作者 郑楠 董晓丽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0-284,共5页
利用两步溶剂热法制备了硫化铋/钨酸铋(Bi_(2)S_(3)/Bi_(2)WO_(6))异质结光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和光电化学测试等对样品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对Bi_(2)S_(3)/Bi_(2)WO_(6... 利用两步溶剂热法制备了硫化铋/钨酸铋(Bi_(2)S_(3)/Bi_(2)WO_(6))异质结光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和光电化学测试等对样品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对Bi_(2)S_(3)/Bi_(2)WO_(6)复合材料进行了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i_(2)S_(3)与Bi_(2)WO_(6)质量比为5%的Bi_(2)S_(3)/Bi_(2)WO_(6)光催化固氮性能最好,固氮速率为127.67μmol/(g·h)。Bi_(2)S_(3)与Bi_(2)WO_(6)复合构成的异质结构有利于吸收拓宽光谱、促进光生载流子生成以及有效抑制电子空穴对复合,从而提高Bi_(2)S_(3)/Bi_(2)WO_(6)异质结光催化的固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光催化固氮 硫化铋 钨酸铋
下载PDF
中科院高能所在光催化固氮研究中取得进展 被引量:1
13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2-282,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核能化学课题组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员石伟群团队报道了两例基于紫精配体的自由基MOFs材料Gd-IHEP-7和Gd-IHEP-8。此MOFs材料均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固氮活性,氨...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核能化学课题组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员石伟群团队报道了两例基于紫精配体的自由基MOFs材料Gd-IHEP-7和Gd-IHEP-8。此MOFs材料均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固氮活性,氨生成速率分别为128μmol和220μmol/(h·g),其中Gd-IHEP-8固氮效率与文献同类材料相比提高17倍。同时,研究人员首次系统阐释了MOFs材料高效固氮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固氮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紫精 生成速率 自由基 IHE 系统阐释
下载PDF
光催化固氮催化剂性能提升策略分析
14
作者 郭丽君 杨红 +2 位作者 邵圣娟 刘音圻 刘建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948,共10页
光催化固氮以太阳能作驱动力,常温常压下利用N_(2)和H_(2)O直接产生NH_(3),工艺零碳排放,是极具前景的人工固氮方式之一,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受限于N_(2)难活化、光生载流子利用率低及太阳光利用率低等因素制约,产氨效率依... 光催化固氮以太阳能作驱动力,常温常压下利用N_(2)和H_(2)O直接产生NH_(3),工艺零碳排放,是极具前景的人工固氮方式之一,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受限于N_(2)难活化、光生载流子利用率低及太阳光利用率低等因素制约,产氨效率依然不高,因此提升产氨效率是光催化固氮领域的研究重点。从N_(2)吸附活化、载流子分离与迁移、表面反应三个重要过程出发,通过对催化剂进行合理改性,在温和条件下促进N_(2)的活化和转化,并高效产生NH_(3)是极具前景的。因此本文主要从光催化剂改性方面进行研究,从N_(2)分子吸附和活化能力、光生电子的转移能力和光利用等性能提升方面对产氨效率的影响进行概述,对近几年在此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最后对光催化固氮催化剂的改性策略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固氮 光催化 活性位点 光生电子转移能力 形貌调控
原文传递
自牺牲法合成氮空位g-C_(3)N_(4)/Cu_(2)(OH)_(2)CO_(3)异质结及其广谱光固氮性能
15
作者 梁红玉 王斌 +1 位作者 陆光 商丽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2-6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氮空位的存在抑制了电荷载流子的重组,降低了界面电荷转移的能量屏障,对N 2和O_(2)的吸附和活化激发了固氮还原反应的进行,并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体系中甲醇作为空穴清除剂时O_(2)的添加对制备的催化剂的光固氮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50%O_(2)和50%N_(2)混合气氛下VCN/Cu异质结催化剂的铵离子产率高达14.52 mg·L^(-1)·h^(-1)·g^(-1),是纯N 2气氛下的2.7倍,且按照“三线”光固氮机理运行。本研究为低耗、绿色环保固氮工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碱式碳酸铜 光催化固氮 氮空位 自牺牲法
下载PDF
氧化铟掺杂的氧化镓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海涛 陈欢 江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89-2995,共7页
成功将氧化铟掺杂到氧化镓上制备了In_2O_3/Ga_2O_3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表征手段对In_2O_3... 成功将氧化铟掺杂到氧化镓上制备了In_2O_3/Ga_2O_3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表征手段对In_2O_3/Ga_2O_3进行了分析.同时,进一步考察了In_2O_3/Ga_2O_3的光催化固氮性能.结果表明,In_2O_3的引入提高了Ga_2O_3的光吸收性能和氧空位的比例,并且有利于其表面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当In_2O_3/Ga_2O_3材料用于光催化固氮时,其最佳In_2O_3掺杂量为2.29%,最佳材料焙烧温度为500℃.最后,研究了空穴捕获剂种类的影响,发现在叔丁醇的体系中,In_2O_3/Ga_2O_3的光催化固氮效率最高.此外,氮源对固氮效果也存在较大影响.以空气作为氮源的光催化固氮过程因存在间接固氮过程,相对于以高纯氮气作为氮源的光催化固氮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 氧化镓 光催化固氮
原文传递
Cu、C共负载ZnO光催化剂固氮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莹莹 刘昳帆 +3 位作者 郭珊珊 姚露露 皇甫晨阳 赵伟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为提高ZnO催化剂光催化固氮性能,克服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高、可见光响应能力差以及易光腐蚀等缺点,本研究采用Cu、C共负载方式对ZnO催化剂进行改性(以下简称CuCZ催化剂)。结果显示,CuCZ‑3%(Cu占ZnO质量的3%)催化剂的光催化固氮速率最... 为提高ZnO催化剂光催化固氮性能,克服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高、可见光响应能力差以及易光腐蚀等缺点,本研究采用Cu、C共负载方式对ZnO催化剂进行改性(以下简称CuCZ催化剂)。结果显示,CuCZ‑3%(Cu占ZnO质量的3%)催化剂的光催化固氮速率最大,达到4.96 mmol·g_(cat)^(-1)·h^(-1),为ZnO(0.612 mmol·g_(cat)^(-1)·h^(-1))的8.10倍、CZnO(C负载ZnO,3.00 mmol·g_(cat)^(-1)·h^(-1))的1.65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CuCZ催化剂进行表征以探究其光催化固氮效果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Cu、C共负载产生的界面电荷转移机制和C的“电子桥梁”作用提高了ZnO催化剂的光催化固氮性能,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CuCZ‑3%催化剂的4次光催化循环固氮速率稳定于4.61~4.96 mmol·g_(cat)^(-1)·h^(-1)之间,这说明C层的包覆削弱了CuCZ催化剂的光腐蚀过程,增强了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固氮 ZNO Cu、C共负载 效果 机理
下载PDF
溶剂热后处理对石墨相氮化碳光化学固氮产氨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金 陈鑫 +3 位作者 奚兆毅 王翔 李强 胡绍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1-619,共9页
采用离子液体[Bmim]Br为溶剂,溶剂热后处理法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和氮空穴的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谱、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紫外-可见(UV-Vis)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电子顺磁共振谱(EPR... 采用离子液体[Bmim]Br为溶剂,溶剂热后处理法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和氮空穴的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谱、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紫外-可见(UV-Vis)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程序升温脱附(TPD)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溶剂热后处理的催化剂形貌由无规则的层状结构变为尺寸为30-40 nm的纳米颗粒,导致比表面积从8.6 m^2?g^(-1)增加到37.9 m^2?g^(-1)。从N_2-TPD、荧光光谱及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的结果得出,氮空穴不仅能捕获光生电子促进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还能吸附并活化反应物氮气分子。溶剂热处理后,增加的比表面积导致更多的氮空穴作为反应活性位暴露在催化剂表面,是固氮活性显著提高。本文还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离子液体 [Bmim]Br 光催化固氮
下载PDF
Photocatalytic nitrogen fixation: An attractive approach for artificial photocatalysis 被引量:11
19
作者 Rengui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80-1188,共9页
Ammonia synthesis via the Haber-Bosch process, which has been heral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invention of the 20 th century, consumes massive amounts of energy, around 1%–2% of the world’s annual energy... Ammonia synthesis via the Haber-Bosch process, which has been heral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invention of the 20 th century, consumes massive amounts of energy, around 1%–2% of the world’s annual energy consumption. Developing green and sustainable strategies for NH3 synthesi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using renewable energy, is strongly desired, by both industri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for ammonia synthesis, which has recently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directly produces NH3 from sunlight, and N2 and H2O via photocatalysis. This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ideal,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ly-benign process for NH3 produc-tion because it can be performed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using re-newable solar energy. Althoug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since the pioneering work in 1977, many challenging issues(e.g.,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of nitrogen molecules on the surface of photocatalysts under mild conditions) have still not been well solved an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are generally low. In this miniature review, I summarize the most recent progress of photocatalytic N2 fixation for ammonia synthesis,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two attractive aspects for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of nitrogen molecules: one is engineering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the other is mimicking natural nitrogenase for constructing artificial systems for N2 fixatio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works focusing on these aspects in artificial systems have been reported recently, and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both factors play more significant roles in photocatalytic N2 re-duction and fixation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At the end of the review, I also give some remarks and perspective on the existing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IS Nitrogen fixation Ammonia synthesis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下载PDF
Enhanced ambient ammonia photosynthesis by Mo-doped Bi_(5)O_(7)Br nanosheets with light-switchable oxygen vacancies 被引量:2
20
作者 Xue Chen Ming-Yu Qi +2 位作者 Yue-Hua Li Zi-Rong Tang Yi-Jun X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2020-2026,共7页
The fabrication of efficient catalysts to reduce nitrogen(N_(2))to ammonia(NH3)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artificial N_(2) fixa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In this work,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simultaneous introduc... The fabrication of efficient catalysts to reduce nitrogen(N_(2))to ammonia(NH3)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artificial N_(2) fixa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In this work,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simultaneous introduction of oxygen vacancies(OVs)and Mo dopants into Bi_(5)O_(7)Br nanosheet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ctivity for photocatalytic N_(2) fixation.The 1 mol% Mo-doped Bi_(5)O_(7)Br nanosheets exhibited an optimal NH_(3) generation rate of 122.9μmol g^(-1) h^(-1) and durable stability,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ir optimized conduction band position,suitable absorption edge,large number of light-switchable OVs,and improved charge carrier separation.This work provide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design photocatalysts with light-switchable OVs for N_(2) reduction to NH_(3) under mild conditions,highlighting the wide application scope of nanostructured BiOBr-based photocatalysts as effective N_(2) fixa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t Mo-doped Bi_(5)O_(7)Br nanosheets Light-switchable oxygen vacancies N_(2) photoreduction to NH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