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光动力剂量对C6胶质瘤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1
作者 胡韶山 王齐 +1 位作者 岳武 史怀璋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光动力剂量 胶质瘤 游离钙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中光动力剂量的数学仿真研究
2
作者 徐朝辉 贺庆丽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2-516,共5页
通过建立光动力治疗过程中激光、光敏剂、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对组织中光动力剂量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光动力剂量在组织内部分布变化的规律。模拟了激光剂量为50mW/cm2、100mW/cm2、150mW/cm2,光敏剂质量浓度为10mg/kg、20mg/kg... 通过建立光动力治疗过程中激光、光敏剂、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对组织中光动力剂量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光动力剂量在组织内部分布变化的规律。模拟了激光剂量为50mW/cm2、100mW/cm2、150mW/cm2,光敏剂质量浓度为10mg/kg、20mg/kg、40mg/kg时光动力剂量变化。研究发现光动力剂量在组织内分布是非线性的,大小受激光强度、光敏剂剂量、氧浓度和组织光学参数等因素的影响,且光敏剂浓度的变化对光动力剂量变化的影响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肿瘤组织 光动力剂量 漂白
下载PDF
光动力作用效果的剂量学描述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忠明 张镇西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2,共2页
讨论肿瘤光动力治疗中光敏药物剂量、光剂量的描述和测量,利用光动力损伤剂量把光动力作用中光敏药物剂量、光剂量和组织氧浓度三者联系起来,分析说明定量讨论光动力作用效果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建立光动力作用效果与光敏药物剂量、光剂... 讨论肿瘤光动力治疗中光敏药物剂量、光剂量的描述和测量,利用光动力损伤剂量把光动力作用中光敏药物剂量、光剂量和组织氧浓度三者联系起来,分析说明定量讨论光动力作用效果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建立光动力作用效果与光敏药物剂量、光剂量、氧浓度以及组织光学参数的关联,所得到的定量关系对设计合理的光动力治疗方案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剂量 动力损伤剂量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静注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CSC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桂芹 李克芳 贺蔷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静注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CS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银杏叶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静注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CS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银杏叶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平均光敏感度、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Amsler表检查结果,随访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视力0.3~0.8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后,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0周后,观察组平均光敏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静注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CSC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复方樟柳碱 剂量动力
下载PDF
应用1/3剂量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急性CSC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东宁 徐丽 高桂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08-710,共3页
目的:观察1/3剂量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26例26眼,行单次1/3量维替泊芬(2mg/m2)进行PDT治疗,术前和术后... 目的:观察1/3剂量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26例26眼,行单次1/3量维替泊芬(2mg/m2)进行PDT治疗,术前和术后1,4,12wk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和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wk和12wk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后1wk,26眼中有20眼(77%)视网膜下积液吸收,其余6眼(23%)视网膜下液部分吸收;术后4wk,26眼视网膜下积液全部吸收,22眼荧光渗漏完全消失,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消失;术后12wk,26眼均病情平稳,无复发。治疗后1wk,最佳矫正视力从术前平均0.41升高至0.80。随访期间26眼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1/3剂量PDT治疗急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1/3剂量动力疗法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亚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及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138例(138只眼)CSC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及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138例(138只眼)CSC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比较各组间的视力恢复情况、平均光敏感度、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以及Amsler表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平均光敏感度、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以及Amsler表检查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0周后视力恢复情况、Amsler表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10周后观察组均光敏感度、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CSC疗效明显,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剂量动力
下载PDF
半剂量光动力疗法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7
作者 秦鹏 张琪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半剂量光动力疗法(hd-PDT)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将32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hd-PDT实验组或标准剂量光动力疗法(sd-PDT)对照组,每组各16名。所有受试者在基线时均接受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PDT(剂... 目的:探讨半剂量光动力疗法(hd-PDT)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将32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hd-PDT实验组或标准剂量光动力疗法(sd-PDT)对照组,每组各16名。所有受试者在基线时均接受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PDT(剂量根据分组而定)治疗。每月评估受试者的视力及视网膜中央厚度,连续一年。如果符合重复治疗标准,则再次治疗。结果:hd-PDT或sd-PDT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厚度均显著减少,但视力均无显著提高,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亚组分析显示当患者基线视力优于20/50或息肉病灶不多于2个时,hd-PDT治疗后视力有显著提高。结论:hd-PDT能够产生与sd-PDT相似的疗效。尤其是当患者基线视力好于20/50或息肉病灶不多于2个时,hd-PDT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动力 康柏西普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下载PDF
低剂量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急性CSC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8
作者 孙晓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5期277-278,共2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为急性CSC患者26例26眼,行单次1/3量维替泊芬(2 mg/m2)注射后行PDT治疗... 目的观察低剂量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为急性CSC患者26例26眼,行单次1/3量维替泊芬(2 mg/m2)注射后行PDT治疗,术前和术后1、4、1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和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周进行FFA、ICG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前后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治疗1周随访时,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4周时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行以上,从术前平均0.45提高至0.80。OCT显示术后1周,17眼视网膜下积液吸收,其余9眼视网膜下液部分吸收;术后4周,26眼视网膜下积液全部吸收;术后4周,复查FFA显示的荧光渗漏完全消失,ICG显示脉络膜血管管径恢复正常、高渗透性消失。结论 1/3量维替泊芬注射后行PDT治疗急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治疗前精心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治疗中严格规范操作,及时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治疗后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定期复诊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1/3剂量动力疗法 护理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引导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思莹 汤稷旸 +1 位作者 赵明威 曲进锋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5-281,共7页
目的观察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引导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急性CSC患者72例72只眼纳人... 目的观察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引导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急性CSC患者72例72只眼纳人研究。将患眼随机分为OCT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组,分别为31例31只眼、33例33只眼。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OCTA、ICG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OCTA组将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粗颗粒强反射区定为治疗区;ICGA组将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渗漏点附近对应的脉络膜高灌注区定为治疗区。根据彩色眼底像中勾画的治疗区域对患眼进行半剂量PDT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3、6个月视网膜下液(SRF)完全吸收率、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3、6个月SRF复发率。两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1、3、6个月,OCTA组、ICGA组SRF完全吸收率分别为74.2%(23/31)、63.6%(21/33),87.1%(27/31)、84.8%(28/33),96.8%(30/31)、91.9%(31/33);OCT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SRF完全吸收率非劣效于ICGA组[95%可信区间(CI)-11.9%~33.1%,P=0.402;95%CI-14.7%~19.3%,P=0.107;95%CI-6.3%~16.1%,P=0.226]。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眼SRF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0.047,P=0.925、0.828);治疗后6个月,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7,P=0.047);治疗后1、3、6个月,logMAR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9、0.762、1.017,P=0.581、0.403、0.243)。结论随访6个月时间内,OCTA引导下的半剂量PDT治疗急性CSC患者,其SRF完全吸收率不劣于ICGA引导下的P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剂量动力疗法
原文传递
低剂量ALA-PDT上调miR-23a减轻UV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智男 程佳伟 +5 位作者 陶金成 张琳 谷丽 周舒 顾丽群 花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预处理人成纤维细胞调控miR-23a减少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UVB组、ALA-PDT+UVB组。使... 目的:探究低剂量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预处理人成纤维细胞调控miR-23a减少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UVB组、ALA-PDT+UVB组。使用低剂量的ALA-PDT预先处理细胞,然后予60 mJ/cm^(2) UVB一次性照射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miR-23a的表达水平,运用细胞转染法敲低miR-23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ALA-PDT+UVB组的miR-23a表达水平较UVB组显著提高,敲低miR-23a表达可降低ALA-PDT对UVB致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低剂量ALA-PDT预处理通过上调miR-23a表达明显抑制UVB诱导的细胞凋亡,减轻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5-氨基酮戊酸动力疗法 miR-23a 中波紫外线 人成纤维细胞 急性损伤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中最佳光动力治疗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朝辉 田雨 支联合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光动力过程中光剂量和光敏剂剂量对光动力损伤效果的影响,基于肿瘤组织中光动力损伤剂量的数学模型以及光动力损伤剂量与组织中光剂量、光敏剂剂量、氧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数学方法模拟研究了给定模型组织中光及光敏剂的有效... 为了研究光动力过程中光剂量和光敏剂剂量对光动力损伤效果的影响,基于肿瘤组织中光动力损伤剂量的数学模型以及光动力损伤剂量与组织中光剂量、光敏剂剂量、氧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数学方法模拟研究了给定模型组织中光及光敏剂的有效吸收剂量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用ALA-PDT实验研究了k562细胞悬浮液中不同药物剂量对光动力损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光动力过程中光剂量与光敏剂浓度存在一个最佳治疗剂量,其大小和组织中氧浓度有关,组织中越缺氧,最佳光动力剂量越小,光动力过程对组织的损伤越小,通过实验发现k562细胞悬浮液中最佳剂量为20×0.25(J/cm^2.mmol/L),此时光动力损伤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了PDT对肿瘤组织具有选择性光动力损伤的特点,并为PD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 动力疗法 肿瘤组织 动力损伤效果 最佳动力治疗剂量
原文传递
半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光相干断层扫描二维和三维图像的定量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璐 陈长征 +3 位作者 冯超 苏钰 郑红梅 许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4,142,共5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半剂量光动力治疗(PDT)前后黄斑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二维和三维图像的变化特点,比较二维图像中神经上皮层厚度指标和三维图像中神经上皮层容积指标在治疗前后与视力的相关性以及在诊断...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半剂量光动力治疗(PDT)前后黄斑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二维和三维图像的变化特点,比较二维图像中神经上皮层厚度指标和三维图像中神经上皮层容积指标在治疗前后与视力的相关性以及在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选取经间接眼底镜、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OCT确诊的CSC患者19例(20眼),于半剂量PDT前1d与治疗后1月各检查1次视力与黄斑OCT。对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例患者半剂量PDT治疗前后,其黄斑OCT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容积以及视力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患者黄斑OCT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容积与视力无明显相关性,经半剂量PDT治疗1月后,患者黄斑OCT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容积与视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P<0.05)、-0.705(P<0.01)。在比较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中,治疗前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指标的AUC为0.813(P<0.01),其敏感度为85%,特异性为65%,治疗前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容积指标的AUC为0.914(P<0.01),其敏感度为85%,特异性为100%,治疗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指标的AUC为0.175(P<0.01),其敏感度为15%,特异性为100%,治疗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容积指标的AUC为0.594(P>0.05)。结论:半剂量PDT可有效治疗CSC,黄斑OCT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容积变化较厚度变化可更好地反映其病情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容积 剂量动力治疗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动力治疗后微视野的改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璇 赵萌 +3 位作者 周海英 熊颖 纪海霞 张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治疗前后与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微视野计监测视网膜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3月4日至2011年7月28日就诊于北京同仁眼科医院接受低剂量光动力治疗... 目的研究低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治疗前后与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微视野计监测视网膜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3月4日至2011年7月28日就诊于北京同仁眼科医院接受低剂量光动力治疗(PDT)的CSC患者34例(34眼)。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微视野计中心12度和固视稳定性评价。对两种检查方法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进行X。检验,对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进行前后对照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BCVA与微视野视网膜敏感度相关性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检测。结果治疗后12个月BCVA为(85.5±6.8)个字母,较治疗前的(78.1±6.9)个字母明显提高(t=78.05,P〈0.01)。治疗后3个月微视野敏感性为(17.2±2.1)dB,较治疗前的(14.1±3.8)dB明显提高(t=19.28,P〈0.01)。治疗后12个月OCT检测黄斑中心厚度为(239.221.0)lxm,较治疗前的(432.7+142.5)μm明显减小(t=18.34,P〈O.01)。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BCVA的变化与微视野敏感度变化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z=1.191,P〉0.05)。经线性相关检测,治疗前(r=-0.5,P〈0.05)、后(r=-0.6,P〈0.05)患眼BCVA结果与微视野平均敏感度相关,而OCT黄斑中心区厚度与微视野敏感度无相关性(r=O.01和0.002,P均〉0.05)。结论低剂量PDT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CSC患眼的BCVA、促进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吸收,改善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微视野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检查在辅助BCVA随访评价CSC患眼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变化中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剂量动力治疗 微视野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