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相光化学反应器的辐射能传递模型 被引量:16
1
作者 戴智铭 朱中南 +1 位作者 陈爱平 古宏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以双通量模型为基础模拟多相光化学反应器中的辐射能传递行为 ,考虑透过光催化剂颗粒的光子总数修正了双通量模型 ,采用比较简单的模型说明了多相光化学反应器内量纲 1光辐射能分布和光催化剂的量纲 1吸收光子总数分布 ,举例讨论了半导... 以双通量模型为基础模拟多相光化学反应器中的辐射能传递行为 ,考虑透过光催化剂颗粒的光子总数修正了双通量模型 ,采用比较简单的模型说明了多相光化学反应器内量纲 1光辐射能分布和光催化剂的量纲 1吸收光子总数分布 ,举例讨论了半导体超细粉末二氧化钛为光催化剂的气固相光化学反应器在不同光催化剂粒径、不同反应器厚度条件下反应器内量纲 1光辐射能分布和光催化剂的量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光化学反应器 辐射能传递 光催化 光催化剂 双通量模型 辐射能分布 半导体超细粉末二氧化钛
下载PDF
新型光化学反应器及二氧化碳光解反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广建 秦永宁 +2 位作者 马智 齐小周 丁彤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5-48,共4页
研究设计了可产生波长小于200 nm真空紫外光的光化学反应器,首次利用该波段的光在该反应器中进行了CO2光解反应的研究。用氮气为发光介质对其进行光强标定,实验表明主要产生120、149、174 nm波长的光(N原子谱线);实验条件下CO2光解后生... 研究设计了可产生波长小于200 nm真空紫外光的光化学反应器,首次利用该波段的光在该反应器中进行了CO2光解反应的研究。用氮气为发光介质对其进行光强标定,实验表明主要产生120、149、174 nm波长的光(N原子谱线);实验条件下CO2光解后生成产物CO,结果表明光源电流一定时产生CO的量与光源工作气体的压力有关,在CO2和N2反应物系中,光源内发光介质N2的压力在2 500 Pa左右时CO的产率最大,而在该反应物系中加入甲烷后,CO的产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器 光解反应 真空紫外光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光化学反应器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琳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6-395,共10页
光化学反应过程由于具有选择性好且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等特点而在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光化学反应器作为光化学生产过程的核心设备,在光化学工艺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常见的光化学反... 光化学反应过程由于具有选择性好且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等特点而在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光化学反应器作为光化学生产过程的核心设备,在光化学工艺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常见的光化学反应器的类型,总结了描述光化学反应器行为的模型,并讨论了有关光化学反应器的设计计算及放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光化学反应器 设计
下载PDF
含油废水在旋转光化学反应器中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巧玲 胡俊杰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9-101,共3页
采用紫外光解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辐射时间、光源功率、液层厚度等因素对含油废水的降解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油废水的初始浓度对降解率影响最大,随浓度增加降解率衰减很快;辐射35min左右反应就很完全,降解率基本稳定于98 6%... 采用紫外光解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辐射时间、光源功率、液层厚度等因素对含油废水的降解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油废水的初始浓度对降解率影响最大,随浓度增加降解率衰减很快;辐射35min左右反应就很完全,降解率基本稳定于98 6%,光解反应速度快;500W的光源较300W的光源更有利于光解反应的进行;而液层厚薄对油类降解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率 旋转光化学反应器 光解反应 紫外光 辐射时间 光源功率
下载PDF
真空紫外光化学反应器的研究
5
作者 王广建 秦永宁 +2 位作者 马智 齐晓周 丁彤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5,180,共5页
设计了能产生波长小于200 nm的真空紫外光化学反应器,通过工作气体氮气进行光强标定表明,其主要产生109 nm,120 nm,149 nm,174 nm波长的光(N原子谱线)。首次在该光化学反应器中进行了CO2光解反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条件下CO2光... 设计了能产生波长小于200 nm的真空紫外光化学反应器,通过工作气体氮气进行光强标定表明,其主要产生109 nm,120 nm,149 nm,174 nm波长的光(N原子谱线)。首次在该光化学反应器中进行了CO2光解反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条件下CO2光解后生成产物CO,当光源电流300 mA时,生成CO的相对量与光源内工作气体的真空度相关。提出了光化学反应器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考虑因素,为光化学反应器设计放大和操作条件优化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器 光解反应 真空紫外光 二氧化碳
下载PDF
LED光化学反应器在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吉冰冰 张琳 +3 位作者 肖玫 李进军 吴峰 詹长根 《大学化学》 CAS 2016年第4期55-59,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LED光化学反应器的设计思路及装置,并将其分别应用于Cr(Ⅵ)光还原和有机砷光氧化两个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结果表明:在波长394 nm的LED光反应器中,Cr(Ⅵ)光还原效率高达95%;在波长664 nm的LED光反应器中,有机砷氧化效率大... 介绍了一种新型LED光化学反应器的设计思路及装置,并将其分别应用于Cr(Ⅵ)光还原和有机砷光氧化两个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结果表明:在波长394 nm的LED光反应器中,Cr(Ⅵ)光还原效率高达95%;在波长664 nm的LED光反应器中,有机砷氧化效率大于80%;应用实验说明该反应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安全可靠,完全能够满足环境光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化学反应器 光化学反应 环境化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多光源光化学反应器内紫外光辐射分布规律的研究
7
作者 罗辉辉 王琨 尤宏 《广州化学》 CAS 2018年第6期17-23,共7页
采用自制多光源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紫外光强度在水中的衰减规律,主要考察了石英管和曝气对光辐射能的影响,探讨了紫外光辐射能在自来水和配水(含HPAM)中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辐射能在径向和轴向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在径向衰... 采用自制多光源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紫外光强度在水中的衰减规律,主要考察了石英管和曝气对光辐射能的影响,探讨了紫外光辐射能在自来水和配水(含HPAM)中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辐射能在径向和轴向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在径向衰减趋势呈指数下降规律,在轴向呈现为从中心向两端衰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进行编程,建立了多光源下反应器内任一点光强的计算方法,为光化学反应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源光化学反应器 紫外光辐射能 光强
下载PDF
康宁(上海)管理有限公司G3工业化光化学反应器
8
《流程工业》 2018年第21期74-74,共1页
G3光化学反应器是首款专门用于光化学生产的先进连续流反应器,具有极好的化学耐用性、热控制性能和出色的混合性能.并配有LED照明面板。实现从实验室应用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无缝转换。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器 工业化 G3 管理 上海 LED照明 化学生产 混合性能
下载PDF
用光化学旋转反应器测定酚醛树脂型感光剂的光量子产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俊平 王艳 +2 位作者 童晓 戚慧心 李大珍 《影像技术》 CAS 2000年第4期18-21,共4页
本文采用光化学旋转反应器 ,分别测定了重氮萘醌磺酰氯和酚醛树脂型重氮萘醌磺酸酯感光剂的光量子产率。测定了重氮萘醌磺酰氯和 50 %酯化比的感光剂的光量子产率分别为 0 30 4和 0 2 2 1。对实验数据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处理 ,其... 本文采用光化学旋转反应器 ,分别测定了重氮萘醌磺酰氯和酚醛树脂型重氮萘醌磺酸酯感光剂的光量子产率。测定了重氮萘醌磺酰氯和 50 %酯化比的感光剂的光量子产率分别为 0 30 4和 0 2 2 1。对实验数据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处理 ,其相对误差和置信区间均在标准误差范围之内。实验结果表明 :该类型感光剂的光分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50 %酯化比的感光剂不但具有较好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而且光量子产率仅比磺酰氯降低了 2 7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旋转反应器 光量子产率 酚醛树脂感光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反应-荧光检测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 被引量:25
10
作者 赵浩军 王坤 +1 位作者 杨卫花 杨朝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7-241,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反应器/荧光检测器测定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用乙腈水溶液(V∶V=86∶14)提取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经净化柱和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在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0.591~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反应器/荧光检测器测定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用乙腈水溶液(V∶V=86∶14)提取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经净化柱和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在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0.591~5.91μg/L时,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黄曲霉毒素B1的回收率为85.4%~98.9%(添加量分别为0.510μg/kg、7.090μg/kg和14.18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2%~1.8%,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运用所建立方法对市售的8个茶样及加标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合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茶叶 高效液相色谱 多功能净化柱 免疫亲和柱 光化学反应器
下载PDF
1,3-二甲基-5-芳基尿嘧啶的光化学合成
11
作者 孟继本 傅德超 +1 位作者 杜金萍 高振衡 《化学学报》 SCIE CAS 1988年第4期390-393,共4页
核酸中的重要组分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曾广泛用作医药,植物激素等;研究尿嘧啶的化学性质对揭示衰老,致癌等生命现象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基峰 二甲基 计算值 异构体 产物 取代苯 相对丰度 二烷基 薄层层析 ppm 光化学反应器 高压水银灯 芳基 取代基
下载PDF
微流光反应技术制备树脂状维生素D_3
12
作者 李超 周前雄 +1 位作者 张宝文 王雪松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7-674,共8页
合成维生素D_3的关键步骤是7-去氢胆固醇光照开环合成预维生素D_3,目前合成是在釜式光反应器中进行,原料转化率低,产物提纯难度大,产品生产周期长。本文利用微流光反应技术开展预维生素D_3的制备研究,与传统釜式光反应器相比,原料转化... 合成维生素D_3的关键步骤是7-去氢胆固醇光照开环合成预维生素D_3,目前合成是在釜式光反应器中进行,原料转化率低,产物提纯难度大,产品生产周期长。本文利用微流光反应技术开展预维生素D_3的制备研究,与传统釜式光反应器相比,原料转化率从低于30%提高到95%,光照产物无需纯化,可直接通过热异构化反应制备树脂状维生素D_3,生产周期大为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7-去氢胆固醇 预维生素D3 微流光化学反应器
下载PDF
多相光催化反应工程介绍
13
作者 刘劲松 戴智铭 朱中南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6年第5期32-36,共5页
多相光催化反应工程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新领域。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相光催化反应器模拟和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辐射能传递行为、反应动力学和反应的温度效应;阐述了多相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因数,包括光源、几何形状、制造... 多相光催化反应工程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新领域。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相光催化反应器模拟和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辐射能传递行为、反应动力学和反应的温度效应;阐述了多相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因数,包括光源、几何形状、制造材料、热交换、混合和流动特性以及催化剂的放置;介绍了气固相和气液固3相光催化反应器的类型并分析了优缺点。认为现今反应器的设计方法仍然是用经验和半经验近似处理,仍需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工作,以促进多相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光化学反应器 光化学反应工程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的O_3/H_2O_2/UV复合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辉辉 尤宏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11期31-33,15,共4页
采用自制多光源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在O3/H2O2/UV体系下光化学降解反应的动力学规律,考察了各个因素对HPAM光化学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对HPAM有较好的去除率,在任何特定反应条件下,HPAM的降解速率均与HPAM的... 采用自制多光源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在O3/H2O2/UV体系下光化学降解反应的动力学规律,考察了各个因素对HPAM光化学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对HPAM有较好的去除率,在任何特定反应条件下,HPAM的降解速率均与HPAM的质量浓度成正比。并且,此体系下优化的降解条件为:紫外灯功率为96 W,初始臭氧浓度为1.50 g/h,初始双氧水浓度为0.83 g/h,初始pH为4,HPAM初始浓度为50 mg/L。在此基础上建立的HPAM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其在光化学氧化体系中降解动力学规律具有良好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光化学降解 动力学 光化学反应器
下载PDF
基于高级氧化技术处理乙烯生产废碱液的研究
15
作者 余政哲 孙德智 +1 位作者 史鹏飞 段晓东 《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4-27,共4页
研究了UV/H2 O2 ,UV/O3 和UV/H2 O2 /O3 三种高级氧化体系处理乙烯装置所排放废碱液的特点。对于UV/H2 O2 体系 ,随着H2 O2 剂量的增加 ,COD的去除率以及处理液的可生化性 (BOD∶COD值 )都随之增大 ,其性能也好于单独的H2 O2 体系 ,该... 研究了UV/H2 O2 ,UV/O3 和UV/H2 O2 /O3 三种高级氧化体系处理乙烯装置所排放废碱液的特点。对于UV/H2 O2 体系 ,随着H2 O2 剂量的增加 ,COD的去除率以及处理液的可生化性 (BOD∶COD值 )都随之增大 ,其性能也好于单独的H2 O2 体系 ,该体系在最佳条件下 ,COD的去除率达到 6 8% ,BOD/COD值从 0 .2 2增大到 0 .5 2 ;对于UV/O3 体系 ,随着O3 剂量的增加 ,COD的去除率及处理液的可生化性 (BOD∶COD值 )也都随之增大 ,其性能也好于单独的O3 体系。该体系在最佳条件下 ,COD的去除率达到 5 4 % ,可生化性 (BOD/COD值 )从 0 .2 2增大到 0 .4 8;对于UV/H2 O2 /O3 体系 ,其COD去除率比UV/O3 体系高出 2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生产过程 废碱液 高级氧化技术 光化学反应器 生物法 氧化法
下载PDF
一种香兰素的制备方法
16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5-425,共1页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香兰素的制备方法。其方法:将制浆废液中的木质素磺化得到的木质素磺酸盐溶于水,然后将得到的溶液置于光化学反应器中,在半导体光催化剂(其加入量为上述水溶液质量的0.5%~1%。)的作用下,通入空气或氧气,用...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香兰素的制备方法。其方法:将制浆废液中的木质素磺化得到的木质素磺酸盐溶于水,然后将得到的溶液置于光化学反应器中,在半导体光催化剂(其加入量为上述水溶液质量的0.5%~1%。)的作用下,通入空气或氧气,用紫外灯在常温至80℃的温度下辐照进行光催化氧化降解,分离后得到香兰素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方法 香兰素 半导体光催化剂 光催化氧化降解 木质素磺酸 光化学反应器 溶液质量 制浆废液
下载PDF
部分中国农药专利技术简介
17
作者 王元荪 《中国农药》 2009年第4期20-26,共7页
专利名称:处理农药废水的光化学反应器专利申请号:CN200520037421.8公开号:CN2878358申请日:2005.12.17公开日:2007.03.14申请人:桂林工学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农药废水的光化学反应器。反应器主体部分由串联反应槽。
关键词 专利申请号 杀菌剂 申请日 申请人 组合物 公开 制备方法 发明 光化学反应器 农药废水
下载PDF
维生素D2光化学生产新工艺科技成果通过中科院鉴定
18
《制药原料及中间体信息》 2005年第1期40-40,共1页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维生素D2光化学生产新工艺科技成果鉴定会于2004年10月13日在中科院理化所举行。鉴定意见认为,维生素D2光化学生产新工艺具有创新性,具体创新点表现在:采用上行鼓泡式光化学反应器、特定的滤光物质和特定的反应溶...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维生素D2光化学生产新工艺科技成果鉴定会于2004年10月13日在中科院理化所举行。鉴定意见认为,维生素D2光化学生产新工艺具有创新性,具体创新点表现在:采用上行鼓泡式光化学反应器、特定的滤光物质和特定的反应溶剂;该工艺合成的维生素D2粗产物可直接进入结晶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鉴定会 光化学反应器 维生素D2 生产新工艺 中科院 2004年10月 中国科学院 结晶程序 工艺合成
原文传递
Studies of Photocatalytic Kinetics on the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BPA) by Immobilized ZnO Nanoparticles in Aerated Photoreactors
19
作者 Yong Tao Zuolian Cheng +1 位作者 Kok Eng Ting Xi Jiang Y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2年第2期187-194,共8页
The photocatalytic kinetics of BPA (4, 4'-isopropylidenediphenol), a representative endocrine disruptor, was explored using immobilized ZnO nanoparticles as a photocatalyst in a laboratory scale photocatalytic reac... The photocatalytic kinetics of BPA (4, 4'-isopropylidenediphenol), a representative endocrine disruptor, was explored using immobilized ZnO nanoparticles as a photocatalyst in a laboratory scale photocatalytic reactor. The conditions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were optimized. Direc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BPA was undertaken in a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ZnO nanoparticles under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initial BPA concentrations, initial pH values and various anions (CI, NO3, COa2, SO42-, HCO3")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case of the nanoparticles derived films,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was found not to be remarkably related with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employed in the coating process. Screen-printed ZnO nanoparticles films obtained in the optimal processing conditions showed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s comparable to ZnO nanoparticles in aqueous suspensions. Over 90%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PA was achieved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degradation rates in all photocatalytic experiments were linear with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ies of BPA by regression analysis (r ≥ 0.9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BPA in the reactor with immobilized nano-ZnO film as photocatalyst was in agreement with a pseudo-first order rate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phenol A (BPA) immobilized ZnO film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 photocatalytic kinetics.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icrofluidic glucose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an enzymatic microreactor and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MOON B.-U. de VRIES M.G. +1 位作者 WESTERINK B.H.C. VERPOORTE E.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515-523,共9页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was developed as an alternative to amperometric detection for glucose analysis in a portable, microfluidicsbas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Amperometric detection allows easy det...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was developed as an alternative to amperometric detection for glucose analysis in a portable, microfluidicsbas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Amperometric detection allows easy 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a product of the glucose oxidasecatalyzed reaction of glucose with oxygen, by oxidation at a microelectrode. However, (micro)electrode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physiological sample are subject to electrode fouling, which leads to signal drift, decreased reproducibility and shortened detector lifetimes. Moreover, there are a few species present in the body (e.g. ascorbic acid, uric acid) which can undergo oxidation at the same applied potential as hydrogen peroxide. These species can thus inter- fere with the glucose measurement, reducing detection specificity. The rationale for exploring chemiluminescence as opposed to amperometric detection is thus to attempt to improve the lifetime and reproducibility of glucose analysis for monitoring purposes, while 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other chemicals in the body. The study reported here represents a first step in this direction, namely the realization of a microfluidic device with integrated silicon photodiode for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of glucose. This microflow device uses a chaotic mixing approach to perform enzymatic conversion of glucose, followed by reaction of the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ed with luminol to produce light at 425 nm. The chemil reaction is catalyzed by horseradish peroxidase in the presence of iodopheno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abricated chip was characterized to establish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with respect to sample and reagent flow rates, pH, and concentrations. A linear calibra- tion curve was obtained for current response as a function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clinically relevant range between 2 and 10 mM, with a sensitivity of 39 pA/mM (R = 0.9963, one device, n = 3) and a limit of detection of 230 ktM (S/N -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 chip glucose sensing system enzymatic microreactor chemiluminescence chaotic mix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