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臭氧遥感中光化学模型及其反应系数解算
1
作者 汪自军 陈圣波 周云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5-1490,共6页
奇氧族光化学模型是描述臭氧浓度与氧红外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关系的微分方程,结合气辉遥感数据可反演大气臭氧浓度剖面。介绍了以大气动力学与奇氧族光化学为基本原理的O2(a1Δg)光化学模型。采用一种新提出的斜路径积分法计算了光学厚度... 奇氧族光化学模型是描述臭氧浓度与氧红外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关系的微分方程,结合气辉遥感数据可反演大气臭氧浓度剖面。介绍了以大气动力学与奇氧族光化学为基本原理的O2(a1Δg)光化学模型。采用一种新提出的斜路径积分法计算了光学厚度,从而完成了光化学模型反应系数的解算。针对系数求解计算量巨大的问题,提出建立纬度-高度-太阳天顶角三维系数查找表。利用传统方法和斜路径积分法计算光学厚度比较结果表明,随天顶角增加,偏差由天顶角80°时12%急剧增加至88.7°时的100%,且新方法不会出现负值等结果。系数查找表的建立,可省去实际应用中重复设定参数进行的复杂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氧族 光化学模型 光解系数 遥感
下载PDF
基于光化学模型的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天赐 潘文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1-207,共7页
近年来中国城市臭氧污染形势日益严峻,臭氧前体物减排是控制臭氧污染的工作关键。为制定合理的前体物减排计划,需分析各类前体物生成臭氧敏感性。该文在总结光化学模型进展基础上,论述使用光化学模型开展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的方法。通... 近年来中国城市臭氧污染形势日益严峻,臭氧前体物减排是控制臭氧污染的工作关键。为制定合理的前体物减排计划,需分析各类前体物生成臭氧敏感性。该文在总结光化学模型进展基础上,论述使用光化学模型开展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的方法。通过介绍各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分析不同方法优缺点,指出使用单一方法存在的局限并展望了OBM和OSAT的前景,认为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前体物 减排 敏感性 光化学模型
下载PDF
鼠Bruch膜中基底膜沉积物的高脂肪餐和激光光化学模型
3
作者 StefanDithmar 侯志强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2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BRUCH膜 基底膜沉积物 高脂肪餐 激光光化学模型
下载PDF
用核磁共振成象研究大白鼠的光化学反应脑缺血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丁广良 胡红兵 +4 位作者 王新兵 李丽云 叶朝辉 张杰文 童萼塘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用不同权重的核磁共振T2加权成象数据在采样过程中完成叠加,所得到的核磁共振T2加权图象清晰地显示出大白鼠大脑中缺血损伤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用该方法研究大白鼠的光化学反应局部脑缺血模型,在大白鼠脑缺血发生后大约一小时即可... 用不同权重的核磁共振T2加权成象数据在采样过程中完成叠加,所得到的核磁共振T2加权图象清晰地显示出大白鼠大脑中缺血损伤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用该方法研究大白鼠的光化学反应局部脑缺血模型,在大白鼠脑缺血发生后大约一小时即可以用T2加权的MRI图象发现缺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光化学反应模型 核磁共振 大白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晋晨 熊晓星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0期1881-1886,1892,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大脑暂时性或永久性血管闭塞所引起的损伤。梗死体积和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有无侧支循环建立和足够的血压保持灌注,梗死的病因及部位,年龄、性别、遗传背景,是否有并发症,是否经过药物治疗等...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大脑暂时性或永久性血管闭塞所引起的损伤。梗死体积和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有无侧支循环建立和足够的血压保持灌注,梗死的病因及部位,年龄、性别、遗传背景,是否有并发症,是否经过药物治疗等。因此,脑卒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变过程,建立脑卒中模型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实现对单一影响因素的研究。常用的模型有线栓模型、开颅电凝模型、内皮素-1模型、光化学栓塞模型、凝块栓子模型等。未来,深入研究各脑卒中模型的优缺点,将为脑卒中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线栓模型 开颅电凝模型 内皮素-1模型 光化学栓塞模型 凝块栓子栓塞模型
下载PDF
珠三角典型区域臭氧成因分析与VOCs来源解析——以中山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温丽容 江明 +6 位作者 黄渤 袁鸾 周炎 陆炜梅 张莹 刘明 张力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0-513,共14页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不断加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臭氧与其前体物浓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平衡的前体物削减会导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深入分析臭氧前体物与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及解析VOCs的来源对于臭氧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中...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不断加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臭氧与其前体物浓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平衡的前体物削减会导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深入分析臭氧前体物与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及解析VOCs的来源对于臭氧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市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一个代表性城市,目前臭氧污染极其严重。选取当地5个站点,采取在线和离线两种监测方式,于2020年和2021年臭氧污染较严重的9月,开展臭氧前体物VOCs监测,并进行臭氧污染成因分析和VOCs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21年紫马岭站点的TVOC平均质量浓度达到127.5μg·m^(-3),高于其他站点,且同比上升5.2μg·m^(-3),主要原因是烷烃质量浓度从27.3μg·m^(-3)大幅上升到44.6μg·m^(-3);2020年和2021年9月TVOC的质量浓度波动幅度均较大且不规律,中旬和下旬的整体质量浓度水平较高。臭氧敏感性分析表明,2020年9月中山市臭氧污染为明显的VOCs控制区,而2021年9月则为协同控制区。削减分析得出,结合中山市实际污染情况,灵活选择1?3或1?2的ρ(NOx)/ρ(VOCs)比例进行削减更有利于臭氧治理。观测期间在线和离线监测站点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显示异戊二烯、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1, 2, 4-三甲苯、乙烯为中山市的臭氧污染优控物种。VOCs来源解析表明中山市2020年和2021年VOCs浓度贡献最大的来源均为机动车尾气及油品挥发源,分别占比37.4%和32.4%;OFP贡献最大的来源均为溶剂使用源,分别占比23.6%和22.2%。综上所述,为有效缓解中山市臭氧污染,建议重点对机动车尾气及油品挥发源和溶剂使用源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前体物 臭氧生成潜势 EMKA曲线 光化学模型OBM PMF模型
下载PDF
广州市臭氧污染溯源:基于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裴成磊 牟江山 +5 位作者 张英南 申恒青 陈玉茹 黄杰生 丁浩然 李成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15-1625,共11页
分析了2018年10月初广州市一次为期6 d的臭氧污染事件,利用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对广州市的臭氧污染进行了溯源分析,量化了不同区域对臭氧污染的贡献,评估了重点排放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前体物减排对臭氧污染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本次... 分析了2018年10月初广州市一次为期6 d的臭氧污染事件,利用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对广州市的臭氧污染进行了溯源分析,量化了不同区域对臭氧污染的贡献,评估了重点排放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前体物减排对臭氧污染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本次污染事件期间,日最大8 h臭氧均值均超过160μg·m^(-3),最高达271μg·m^(-3),氮氧化物(NO_(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平均浓度为(77.7±42.8)μg·m^(-3)和(71.9±56.2)μg·m^(-3).芳香烃和烯烃是主要的VOCs反应活性物种,分别贡献了38%和30%的·OH反应活性以及51%和16%的臭氧生成潜势.本次臭氧污染事件主要受3类气团输送影响,3类气团中的高排放区域分别为广东省外、广东省内和广州市本地,在高排放区域中臭氧生成均受VOCs控制.途经区域前体物减排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减排VOCs对于降低臭氧浓度的效果优于减排NO_(x).在100%减排情况下控制高排放区域的交通源排放对广州市臭氧控制的效果(臭氧降低14.6%~21.0%)高于控制工业(8.4%~15.3%)、电厂(0.9%~6.2%)和民用源(2.3%~4.7%)的排放,但单独控制交通源在小于90%减排比例下对臭氧污染控制的效果并不显著(<10%).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物源排放也对臭氧生成有重要贡献,在模型中关闭生物源排放后,广州市臭氧浓度降低6%~19%.本研究证实了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在区域臭氧污染溯源的应用效果,并为广州市臭氧污染的区域协同控制提供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溯源 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 区域传输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原文传递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51
8
作者 黄如训 李常新 +8 位作者 陈立云 解龙昌 温红梅 廖松洁 施晓耕 叶钦勇 林健雯 王新 刘春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85-988,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恩必普)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94只MCAO大鼠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 目的:观察丁苯酞(恩必普)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94只MCAO大鼠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各47只,另取3只RHRSP作为假手术组.治疗组于MCA闭塞d1起po丁苯酞150 mg·kg-1,bid,给药10 d.每日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d10处死大鼠取脑进行TTC染色及常规病理检查,观察局部血栓梗死灶微血管等的变化.结果:丁苯酞治疗1~6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增加(如d4治疗组(17.14±0.38)分, NS组(15.29±1.11)分,P<0.05);治疗组梗死面积为(6.94±2.11)mm2,梗死灶占前脑面积百分比在治疗组为(1.82±0.50)%,均显著低于NS组[(8.90±1.96)mm2和 (2.40±0.65)%,均为P<0.05];治疗组局部血栓变小、梗死灶及周围微血管增生也显著多于NS组(79% vs 62%,P<0.05),灶内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丁苯酞可改善病灶局部循环,减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恢复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恩必普) 脑梗死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光化学模型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黄如训 曾进胜 +4 位作者 陈立云 刘冰 李玲 苏镇培 卢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光化学模型诱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及对脑梗死灶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化学方法造成60只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大脑中动脉(MCA)血栓形成,在3 h、6 h、9 h、12 ...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光化学模型诱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及对脑梗死灶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化学方法造成60只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大脑中动脉(MCA)血栓形成,在3 h、6 h、9 h、12 h、1 d不同的时间点对大鼠静脉注射 3种产地的降纤酶 8 U/kg,对照组注射等容生理盐水,观察 2 d,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MCA血流测定、梗死灶体积测定、病理改变及出血情况观察。结果 降纤酶组3小时以内的血栓全部溶解,6小时内的部分溶解。降纤酶组各时间点无论血栓溶解与否,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梗死灶体积均较生理盐水组低,梗死灶周围微血管闭塞较生理盐水组少。但在降纤酶组中有2例发生出血,分别发生于血栓后6 h、12 h用药组。结论 降纤酶对6小时以内的血栓有溶栓作用,对3小时以内的血栓溶解率最高。降纤酶除溶栓作用外,还可减少梗死灶体积,抑制微血管的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改善卒中的预后。与其他溶栓剂相比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 大鼠 脑梗死 光化学模型 治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长沙市夏季大气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伏志强 戴春皓 +3 位作者 王章玮 郭佳 秦普丰 张晓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1-538,共8页
本文利用长沙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在线观测资料,结合罐采样-三级冷阱预浓缩-气相色谱法分析非甲烷烃类化合物和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醛酮类化合物,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分析了长沙市区2017年5月和9月部分时段臭氧生成对前体... 本文利用长沙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在线观测资料,结合罐采样-三级冷阱预浓缩-气相色谱法分析非甲烷烃类化合物和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醛酮类化合物,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分析了长沙市区2017年5月和9月部分时段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长沙市区臭氧浓度日变化均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峰值浓度出现在15时左右,凌晨高浓度一氧化氮呈现对臭氧明显的滴定效应;5月非甲烷烃浓度和醛酮总浓度较9月高,非甲烷烃主要组成为烷烃和芳香烃类,其次为植物源烃类,而甲醛、乙醛和丙酮为醛酮类化合物主要组分.白天随着光化学过程的发展,非甲烷烃被逐渐消耗,其活性浓度随之降低.模型分析发现:5月份氮氧化物和植物源烃类对长沙市区臭氧生成贡献最大,削减氮氧化物对臭氧控制最为有效;而9月臭氧生成对烯烃和芳香烃最为敏感,削减人为源烯烃和芳香烃对臭氧控制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 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 长沙市夏季
下载PDF
Dependence of Upper Atmosphere Photochemistry on the Shape of the Diurnal Cycle of the Photolysis Rates
11
作者 Sonia MONTECINOS Patricia BARRIENTO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空气的一个光化学的模型组成一个非线性的、非自治的动态系统,由地球强制了“ s 旋转。一些研究证明了中圈顶的区域向象加倍时期的串联和混乱那样的非线性的回答趋于。在这些研究,为光分解作用率的日变化的简单近似被假定。如果更现... 空气的一个光化学的模型组成一个非线性的、非自治的动态系统,由地球强制了“ s 旋转。一些研究证明了中圈顶的区域向象加倍时期的串联和混乱那样的非线性的回答趋于。在这些研究,为光分解作用率的日变化的简单近似被假定。如果更现实主义的、计算光分解作用率被介绍,这篇文章的目标是调查什么发生。它被发现那,如果平常的近似—正弦曲线和步骤 fiunctions—被假定,系统的回答是类似的:它收敛到一个 2 天的周期的答案。如果更多现实主义,计算日报周期被介绍,新 4 天的次谐波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系统 分叉理论 光解率 光化学模型 大气科学
下载PDF
郑州市冬夏季污染过程中大气VOCs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活性分析
12
作者 赖梦洁 张栋 +3 位作者 于世杰 宋鑫帅 李晓 张瑞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9-699,共11页
为了研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于2021年6月和12月在郑州市对两个污染过程中的VOCs进行了连续监测.结合气象条件,对比分析了VOCs冬夏季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来源贡献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两个污染过程φ(VOCs)分别为(27.92±... 为了研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于2021年6月和12月在郑州市对两个污染过程中的VOCs进行了连续监测.结合气象条件,对比分析了VOCs冬夏季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来源贡献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两个污染过程φ(VOCs)分别为(27.92±12.68)×10^(-9)和(24.30±5.93)×10^(-9).冬季雾-霾污染过程相较于夏季O3污染过程,VOCs体积分数变化范围更大.冬季污染过程源解析结果:工业源(27.0%)、机动车源(22.5%)、燃烧源(20.1%)、溶剂使用源(16.3%)和油气挥发源(14.1%);夏季污染过程源解析结果:机动车源(24.8%)、工业源(24.1%)、溶剂使用源(17.4%)、油气挥发源(14.2%)、燃烧源(11.2%)和植物源(8.4%).光化学烟雾产量模型结果显示,两个污染过程中夏季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的天数占比(66.7%)小于冬季(100.0%).二次反应活性结果显示,冬季和夏季污染过程·OH自由基反应活性(L·OH)均值分别为4.12 s^(-1)和4.76 s^(-1).夏季污染过程臭氧生成潜势(OFP)均值108.36μg·m^(-3),L·OH和OFP贡献率排名前10名物种夏季污染过程以烯烃为主.郑州市冬季污染过程的总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为54.38μg·m^(-3),冬季污染过程SOAFP贡献率前10名物种中芳香烃占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解析 光化学烟雾产量模型 二次反应活性 郑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