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化学臭氧日变化特征与其前体物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1
1
作者 朱彬 安俊岭 +1 位作者 王自发 李一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4-749,共6页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及其出现时刻与其前体物NMHC、NOx体积分数及NMHC/NOx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φO3m ax)脊线位置(EKMA图,Empirical K 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的关键因子是NMHC成...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及其出现时刻与其前体物NMHC、NOx体积分数及NMHC/NOx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φO3m ax)脊线位置(EKMA图,Empirical K 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的关键因子是NMHC成份组成比例;日臭氧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需要的时间(τO3m ax)与NMHC/NOx比值及NMHC成份组成比例有关,与NMHC、NOx体积分数关系不大。此外,利用该结果解释了近20 a北京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出现时刻具有不断提前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臭氧 城市臭氧日变化特征 臭氧前体物 大气光化学模式
下载PDF
对流层氮氧化物光化学转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彬 孙照渤 +1 位作者 朱彬 安俊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7-495,共9页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间影响NOx光化学转化率的主要物理化学因子。探讨了在不同NMHC/NOx比值时,NOx光化学特征及其转化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NOx转化率的主要因子是阳光辐射强度和NMHC/NOx比值、但在NMHC/NOx比值很低时,...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间影响NOx光化学转化率的主要物理化学因子。探讨了在不同NMHC/NOx比值时,NOx光化学特征及其转化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NOx转化率的主要因子是阳光辐射强度和NMHC/NOx比值、但在NMHC/NOx比值很低时,光强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高NOx转化率。温度和初始臭氧浓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次之。相对湿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较小。在不同NMHC/NOx比值下,NOx转化特征和产物有很大区别。NMHC/NOx比值高时,产物中PAN>HNO3。NMHC/NOx比值中(低)时,产物主要是HNO3,PAN等有机氮不到10%(1%)。最后初步比较了模拟和观测的NOy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大气光化学模式 氮氧化物转化率 反应性奇氮化合物 非甲烷烃
下载PDF
北京秋季地面O_3的一维模式模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彻 颜鹏 丁国安 《气象科技》 2006年第6期649-655,共7页
用一维光化学模式,基本模拟出静稳天气条件下2001年9月9日北京几个主要大气污染物种:O3、NO、NO2、CO以及SO2的日变化特点,并解释了影响O3及NO、NO2、CO和SO2日变化的控制因子作用。初步分析认为,地面O3对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 用一维光化学模式,基本模拟出静稳天气条件下2001年9月9日北京几个主要大气污染物种:O3、NO、NO2、CO以及SO2的日变化特点,并解释了影响O3及NO、NO2、CO和SO2日变化的控制因子作用。初步分析认为,地面O3对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变化很敏感。NMHC的增加或减少,将会造成O3的明显改变。造成9月9日夜间20:00~23:00一次污染物NO、CO和SO2浓度急剧升高的原因是由于夜间大气层结稳定情况下,大气的垂直扩散减弱,污染物在底层积累造成的。由于实际大气中,影响O3生成和损耗的机制很复杂,同时大气的平流输送是影响O3及其他污染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用一维模式虽然能够揭示出影响O3变化的几个因子的作用,但要深入分析O3产生和消耗机制,还需要用三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光化学模式 O3 O3前体物
下载PDF
云南砚山产业园区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预测分析
4
作者 荆春燕 陈鑫 +1 位作者 包云 胡乐兵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对云南砚山产业园区设置近、远期规划二个情景,采用CALPUFF模式和光化学网格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通过产业功能调整对园区现有老企业整改,新建企业严格控制片区排污总量在允许的总量控制指标下,区域总体上仍能... 对云南砚山产业园区设置近、远期规划二个情景,采用CALPUFF模式和光化学网格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通过产业功能调整对园区现有老企业整改,新建企业严格控制片区排污总量在允许的总量控制指标下,区域总体上仍能满足《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且涉及浴仙湖风景名胜区听湖片区也能满足《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砚山产业园区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CALPUFF模式 光化学网格模式
下载PDF
城市空气臭氧污染业务预报方案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明华 徐大海 +1 位作者 朱蓉 陈军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共6页
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臭氧浓度预报采取的主要方法 ,并对各种方法作了简要的分析比较。在IER光化学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CAPPS的臭氧浓度预报方案 ,初步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同时 。
关键词 城市 空气 臭氧 污染 浓度预报 CAPPS IER光化学模式
下载PDF
临安秋季近地层臭氧的形成及其前体物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朱彬 王韬 倪东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应用浙江临安1999年秋季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及其前体物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臭氧前体物丰富,在合适的天气条件、充足的日照下可以生成高浓度的臭氧;CO、NOx*等一次污染物浓度与大尺度大气扩散稀释能力有关;观测期间临... 应用浙江临安1999年秋季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及其前体物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臭氧前体物丰富,在合适的天气条件、充足的日照下可以生成高浓度的臭氧;CO、NOx*等一次污染物浓度与大尺度大气扩散稀释能力有关;观测期间临安CO浓度很高;NMHCs以芳香烃含量最高,烷烃、烯烃、炔烃次之,生物排放的烃最少。以观测为基础的光化学模式计算表明,临安光化学臭氧生成率比损失率大一个数量级,中午净臭氧生成率最大可达14.8×10-9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安 臭氧 前体物 光化学模式 大气化学特征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应用查表法模拟区域对流层O_3、NO_x分布和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彬 朱彬 +2 位作者 肖辉 黄美元 李子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60,共12页
应用STEM-Ⅱ气相光化学模式探讨了影响对流层O_3、NO_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各物理、化学因子。表明在我国多数地区光化学污染物特征(NMHC/NO_x较高)下,光辐射强度、温度、初始O_3浓度和NO_x浓度是影响O_3、... 应用STEM-Ⅱ气相光化学模式探讨了影响对流层O_3、NO_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各物理、化学因子。表明在我国多数地区光化学污染物特征(NMHC/NO_x较高)下,光辐射强度、温度、初始O_3浓度和NO_x浓度是影响O_3、NO_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主要因子。将以上因子分档组合,计算并建立了各种情况下O_3、NO_x气相光化学转化率的查算表,并将之用于模拟区域O_3、NO_x的演化和分布。结果表明,与光化学模式直接耦合计算法相比,该方法既能显著缩短计算时间,又能基本反映大气化学反应的非线性过程,并与直接耦合法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 对流层 臭氧 氮氧化物 模拟 转化率 STEM-Ⅱ气相光化学模式
下载PDF
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 被引量:24
8
作者 安俊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2-657,共6页
2004年9月27日至10月4日一冷锋系统途径北京并带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为了解冷锋过境前后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臭氧生成效率的变化,利用此期间北京外场观测资料和箱模式计算了臭氧生成率及生成效率.结果表明,臭氧生成率可由观测结果... 2004年9月27日至10月4日一冷锋系统途径北京并带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为了解冷锋过境前后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臭氧生成效率的变化,利用此期间北京外场观测资料和箱模式计算了臭氧生成率及生成效率.结果表明,臭氧生成率可由观测结果进行求算,表达式为Q·∑Zi·Ki·[VOCi]/KOH+NO2·[NO2],臭氧生成效率(OPE)变化范围为1.5~6.0,均值约为3.0,冷锋系统过境前、后OPE变化不显著.削减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VOCs排放量能有效降低该地的臭氧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成效率 光化学模式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氮氧化物 臭氧
下载PDF
Observation of whispering-gallery mode splitting in spherical resonator
9
作者 LIN Guo-ping ZHANG Lei +3 位作者 MALe SUN Ming-hao XU Hui-ying CAI Zhi-ping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07年第3期231-233,共3页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plitting of whispering-gallery mode in the silica spherical resonator. To characterize the fused-silica spherical resonator,an evanescent fiber taper coupling technique is employed. T...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plitting of whispering-gallery mode in the silica spherical resonator. To characterize the fused-silica spherical resonator,an evanescent fiber taper coupling technique is employed. The coupling system consists of a fiber taper with a diameter of about 2.8 microns and a fused-silica spherical resonator with a diameter of about 143 microns. By injecting the laser power into the fiber taper,a number of narrow absorption peaks with equal peak spacing of 3.7 nm are observed in a wide spectral range. After replacing the resonator by the other one with the shape being slightly modified,whispering-gallery mode splitting in the spherical resonator is observed. The wavelength spacing between adja-cent peaks is 0.32 nm,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previous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球形光学谐振器 回音壁模式 分裂
下载PDF
SUSY QCD Impact on Top-Pair Production Associated with a Z^0-Boson at a Photon-Photon Collider
10
作者 DONG Chuan-Fei MA Wen-Gan ZHANG Ren-You GUO Lei WANG Shao-Mi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8期302-310,共9页
The top-pair produc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a Z^0-boson at a photon-photon collider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prob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top-quarks and vector boson and discovering the signature of possible new phy... The top-pair produc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a Z^0-boson at a photon-photon collider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prob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top-quarks and vector boson and discovering the signature of possible new physics. We describe the impact of the complete supersymmetric QCD (SQCD) next-to-leading order (NLO) radiative corrections on this process at a polarized or unpolarized photon collider, and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the SQCD and the standard model (SM) QCD. We investigate the dependence of the lowest-order (LO) and QCD NLO corrected cross sections in both the SM and minimal supersymmetric standard model (MSSM) on colliding energy √s in different polarized photon collision modes. The LO, SM NLO, and SQCD NLO corrected distributions of the invariant mass of tt^--pair and the transverse momenta of final Z^0-boson are presented. Our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re SQCD effects in γγ →tt^- Z^0 process can b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 polarized photon collision mode than in other collision modes, and the relative SQCD radiative correction in unpolarized photon collision mode varies from 32.09% to -1.89% when √s goes up from 500 GeV to 1.5 T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ymmetric QCD photon-photon collider top-gauge boson coupling
下载PDF
北京城区夏季O_3化学生成过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敬 马建中 +4 位作者 张小玲 徐晓峰 孟伟 马志强 赵秀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100,共8页
选取2007年7月1日—8月31日中的21个晴空日,利用观测资料和光化学箱模式计算了北京城区测点的O3生成速率G(O3)和O3生成效率OPE.结果表明,21个晴空日中G(O3)日最高小时值分布在(18~82)×10-9h-1之间;在O3污染和非污染日G(O3)最高值... 选取2007年7月1日—8月31日中的21个晴空日,利用观测资料和光化学箱模式计算了北京城区测点的O3生成速率G(O3)和O3生成效率OPE.结果表明,21个晴空日中G(O3)日最高小时值分布在(18~82)×10-9h-1之间;在O3污染和非污染日G(O3)最高值的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且与Ox浓度之间不存在一致的对应关系,表明O3化学生成过程不能全面解释地面O3浓度的累积,物理传输过程对测点O3实测浓度有显著作用;各个化学过程对G(O3)的贡献率对比结果显示,HO2在NO向NO2的转化中贡献最大;OPE值分布在2.8~5.8之间,总体水平为4.1±0.1;OPE值与NOx浓度之间为非线性关系,OPE值随NOx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消减测点附近VOCs排放能有效降低O3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臭氧生成速率 臭氧生成效率 光化学模式
原文传递
Melanopsin-express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 loss and behavioral analysis in the Thy1-CFP-DBA/2J mouse model of glaucoma 被引量:4
12
作者 ZHANG Qi VUONG Helen +4 位作者 HUANG Xin WANG YanLing BRECHA Nicholas C. PU MingLiang GAO Ji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8期720-730,共11页
In this study, the role of melanopsin-express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mRGCs) in the glaucoma-induced depressive behavioral response pattern was investigated. The CFP-D2 transgenic glaucoma animal model from five ... In this study, the role of melanopsin-express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mRGCs) in the glaucoma-induced depressive behavioral response pattern was investigated. The CFP-D2 transgenic glaucoma animal model from five age groups was used in this study. Immunohistochemical label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RGC morphology, open field test (OF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used. In comparison with C57 BL/6 mice, the age-matched CFP-D2 mice ha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 (lOP). We observed parallel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retina, including a reduction in the density of cyan fluorescent protein- (CFP) expressing cells (cells mm^-2 at 2 months of age, 1309±26; 14 months, 878±30, P〈0.001), mRGCs (2 months, 48_+3; 14 months, 19±4, P〈0.001), Brn3b-expressing RGCs (2 months, 1283±80; 14 months, 950±31, P〈0.001), Brn-3b expressing mRGCs (5 months, 50.17%±5.5%; 14 months, 12.61%±3.8%, P〈0.001), and reduction in the dendritic field size of mRGCs (mm^2 at 2 months, 0.077±0.015; 14 months, 0.065±0.015, P〈0.05). CFP-D2 mice had hyperactive locomotor activity patterns based on OFT findings of the total distance traveled, number of entries into the center, and time spent in the center of the testing apparatus. The glaucoma induced hyperactive response pattern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dysfunctional mRGCs, most likely Brn-3b-positive mRGCs in CFP-D2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mentary glaucoma Thyl-CFP-DBA/2J mous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melanopsin-express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