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瞳孔光反应系统的空间分布式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薇 孙复川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35-641,共7页
为模拟刺激光空间分布变化引起瞳孔反应的实验现象,本文建立了空间分布式神经网络瞳孔模型。它是在瞳孔双通道模型基础上,借鉴Cannon-Robinson的Oculomotor模型的双层网络结构和视网膜的镶嵌式特点,经空间... 为模拟刺激光空间分布变化引起瞳孔反应的实验现象,本文建立了空间分布式神经网络瞳孔模型。它是在瞳孔双通道模型基础上,借鉴Cannon-Robinson的Oculomotor模型的双层网络结构和视网膜的镶嵌式特点,经空间延括而成。空间各部位信号经第一层神经元处理得到对应各部位的线性DC和非线性AC输出,在第二层神经元进行空间综合,再经第三层神经元复合去控制效应器官虹膜肌的反应。该分布式部位机制模型能解释多种瞳孔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瞳孔模型 光反应系统
下载PDF
光反应酶系统脱木质素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燕飞 甘玮 +2 位作者 王洋 李培妹 陈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2-185,189,共5页
利用植物光反应系统的高度氧化活性和光能高效利用机制进行木纤维脱木质素的可行性研究,寻找木纤维脱木质素新方法。从植物光合组织中分离光反应酶系统,观察其对木质素的光促酶降解作用,并观察某些金属离子和有机小分子对光反应酶降解... 利用植物光反应系统的高度氧化活性和光能高效利用机制进行木纤维脱木质素的可行性研究,寻找木纤维脱木质素新方法。从植物光合组织中分离光反应酶系统,观察其对木质素的光促酶降解作用,并观察某些金属离子和有机小分子对光反应酶降解木质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植物光反应酶系统在pH6.0、45℃、7月正午日光照射下,每1mg酶蛋白作用于1.20g构树木纤维,光促酶解3h,木质素降解率达27.7%,残渣纤维素溶出量104.6mg.g^(-1),分别是无光照时的2.9倍和4.4倍,是漆酶的1.9倍和1.6倍。光反应系统的构成离子或电子传递组分及其类似物可提高光反应酶脱木质素效率。即光反应酶系统能有效利用光能降解木纤维木质素,促进纤维素的酶解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光反应系统 木质素 酶促降解
下载PDF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6)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7期5-8,共4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期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素 跨膜氢离子梯度 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系统
下载PDF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3)
4
作者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4期10-12,共3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素 跨膜氢离子梯度 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系统
下载PDF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5)
5
作者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6期9-14,共6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素 跨膜氢离子梯度 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系统
下载PDF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8)
6
作者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9期12-15,共4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素 跨膜氢离子梯度 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系统
下载PDF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2)
7
作者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3期7-10,共4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素 跨膜氢离子梯度 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系统
下载PDF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1)
8
作者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2期6-8,共3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醍分子还原成为氢醍。氢醍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醍分子还原成为氢醍。氢醍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昔(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醍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I又从光系统II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素 跨膜氢离子梯度 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系统
下载PDF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7)
9
作者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8期10-13,共4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素 跨膜氢离子梯度 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系统
下载PDF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和由来(4)
10
作者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 2019年第5期8-10,共3页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活动.结合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叶绿素辅基在受到光照时会射出电子,将结合于同一蛋白上的醌分子还原成为氢醌.氢醌分子中的高能电子再流过一条位于生物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其间释放的能量则被用于将氢离子从生物膜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形成跨膜氢离子梯度.氢离子从膜的一侧流回另一侧时,就可驱动位于膜上的酶合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素辅基射出的电子还可变为还原力强的氢原子,为细胞合成有机物所用.光合作用的过程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中的基本机制和成分早就在细菌中发展出来了.叶绿素可能是从合成血红素的化学反应链演变而来;进行光反应的蛋白,很可能是从原来电子传递链中直接与醌分子作用的细胞色素b变化而来;而光系统Ⅰ又从光系统Ⅱ演化而来.光合作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与古菌分化之后的细菌中,又发生在细菌大规模分化之前,其间细菌之间的横向基因转移起了重要作用.从分子角度介绍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机制及其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叶绿素 跨膜氢离子梯度 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系统
下载PDF
Effect of Inhibitor K-23 on O_2-evolution and Hill Activity of PSⅡ Membrane Fragments of Spinacia oleracea
11
作者 李淑芹 唐崇钦 +4 位作者 董凤琴 李良璧 匡廷云 A.A.KHOROBRYKH V.V.KLIMOV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研究了新的抑制剂K_2 3对波菜 (SpinaciaoleraceaMill.)PSⅡ放氧活性和 2 ,6_dichlorophenolindophenol (DCIP)光还原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抑制剂K_2 3在低浓度时对PSⅡ放氧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而对DCIP光还原活性的促进作用不太明... 研究了新的抑制剂K_2 3对波菜 (SpinaciaoleraceaMill.)PSⅡ放氧活性和 2 ,6_dichlorophenolindophenol (DCIP)光还原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抑制剂K_2 3在低浓度时对PSⅡ放氧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而对DCIP光还原活性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在高浓度时抑制PSⅡ放氧活性和DCIP光还原。对K_2 3的抑制部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hibitor K_23 PSⅡ oxygen evolution Hill activity SPINACH
下载PDF
Blocking backward reaction on hydrogen evolution cocatalyst in a photosystem Ⅱ hybrid Z-scheme water splitting system 被引量:1
12
作者 Zhen Li Yu Qi +6 位作者 Wangyin Wang Deng Li Zheng Li Yanan Xiao Guangye Han Jian-Ren Shen Can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6-494,M0001,共10页
Photocatalytic Z-scheme water splitting is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produce solar hydrogen.However,the forward hydrogen production reaction is often impeded by backward reactions.In the present study,in a... Photocatalytic Z-scheme water splitting is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produce solar hydrogen.However,the forward hydrogen production reaction is often impeded by backward reactions.In the present study,in a photosystem Ⅱ-integrated hybrid Z-scheme water splitting system,the backward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loading a PtCrOx cocatalyst on a ZrO2/TaON photocatalyst.Due to the weak chemisorption and activation of molecular hydrogen on PtCrOx,where Pt is stabilized in the oxidized forms,Pt^Ⅱ and Pt^Ⅳ,hydrogen oxidation is inhibited.However,it is remarkably well-catalyzed by the metallic Pt cocatalyst,thereby rapidly consuming the produced hydrogen.This work describes an approach to inhibit the backward reaction in the photosystem Ⅱ-integrated hybrid Z-scheme water splitting system using Fe(CN)6^3-/Fe(CN)6^4-redox couple as an electron shu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plitting COCATALYST Backward reaction Hydrogen oxidation Photosystem
下载PDF
A system combining microbial fuel cell with photobioreactor for continuous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bioelectricity generation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海明 罗生军 +2 位作者 师晓爽 戴萌 郭荣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488-494,共7页
A coupled system consisting of an upflow membrane-less microbial fuel cell (upflow ML-MFC) and a photobioreactor was developed, and its effectiveness for continuous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was ... A coupled system consisting of an upflow membrane-less microbial fuel cell (upflow ML-MFC) and a photobioreactor was developed, and its effectiveness for continuous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was evaluated. Wastewater was fed to the upflow ML-MFC to remov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with simultaneou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he effluent from the cathode compartment of the upflow ML-MFC was then continuously fed to an external photobioreactor for removing the remaining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using microalgae. Alone, the upflow ML-MFC produces a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481 mW/m 3 , and obtains 77.9% COD, 23.5%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97.6% NH4+-N removals. When combined with the photobioreactor, the system achieves 99.3% TP and 99.0% NH4+-N total removal. These results show both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coupled system to continuously treat domestic wastewater and simultaneously generate electricity and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water treatment microbial fuel cell PHOTOBIOREACTOR MICROALGAE BIOELECTRICITY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riazolylcoumarin Fluorescent Dyes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先福 李洪启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Much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fluorescent dyes especially those with potential in versatile applications.Reactions under "click" conditions between nonfluorescent 3-azidocoumarins and terminal alkynes produce... Much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fluorescent dyes especially those with potential in versatile applications.Reactions under "click" conditions between nonfluorescent 3-azidocoumarins and terminal alkynes produced 3-(1,2,3-triazol-1-yl)coumarins,a novel type of fluorescent dyes with intense fluorescence.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umari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MS,and IR spectra.Fluorescence spectra measurement demonstrated excellent fluorescence performance of the triazolylcoumarins and this click reaction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bioconjugation and bioimaging applications since both azide and alkynes are quite inert to biologic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azolylcoumarin fluorescent dye CLICKCHEMISTRY fluorescence spectra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Cells Density Arrangement in Chlorella vulgaris Culture to C02 Fixation and Essential Substances Production
15
作者 Dlanursanti Anondho Wijanarko Muhammad Nasikin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年第2期153-157,共5页
Global warming that triggered the climate change is largely due to increased CO2 concentrations. Utilization of Chlorella sp. to reduce CO2 gas is a promising potential. Chlorella can efficiently reduce CO2 and easily... Global warming that triggered the climate change is largely due to increased CO2 concentrations. Utilization of Chlorella sp. to reduce CO2 gas is a promising potential. Chlorella can efficiently reduce CO2 and easily be adapted into the photobioreactor system engineering. In this research, the type of microalgae which is used is Chlorella vulgaris in Benneck medium. The system of used reactor is mid-scale bubble column photobioreactor flowed by air which contains 5% CO2. Chlorella vulgaris biomass production will be increased by adjusting the cell density in the photobioreactor. These arrangements will be implemented through a continuous treatment of cell entrapment. The arrangement of cell density in continuous reactor has been proven to increase production of Chlorella vulgaris biomass about 1.25 times more than cultivation without arrangement of cell density by using the same number of inoculums. The results also have shown that the average rate of CO2 fixation and Carbon Transfer Rate (CTR) are obtained at cell entrapment condition about 17 times larger. Continuous cellular entrapment method is very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as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mass. Lipids and carotene that have been produced from Ch. vulgaris respectively are 18.24% and 9.42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ella vulgaris biomass production cell entrapment CO2 fixation Carbon Transfer Rate.
下载PDF
Laser Cleaning of Mirror Surface for Optical Diagnostic Systems of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被引量:1
16
作者 Aleksandra Alexandrova Buzhinskij Oleg Igorevich +2 位作者 Konstantin Gubskiy Andrey Kuznetsov Vitaly Shtamm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ing optics and deposition-mitigating techniques is a key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optical diagnostics in ITER. The cleaning of optical surface by pulsed radiation from a fibe...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ing optics and deposition-mitigating techniques is a key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optical diagnostics in ITER. The cleaning of optical surface by pulsed radiation from a fiber lase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hat can recover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irror surface. The possibility of cleaning metallic mirrors from films with complex composition by pulsed radiation from a fiber laser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research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high initial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can be recovered by choosing regimes of radiation effect on the deposited surface. Efficient cleaning is ensured by radiation with the power density of less than 107 W/cm2. At this relatively low power density, pollutions are removed in a solid phase and the thermal effect on the mirror is insignificant.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of the metal mirrors cleaning by fiber laser radiation have demonstrated the possibility of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impurities COATING optical diagnostics LASER spectroscopy.
下载PDF
不同光源UV/H_(2)O_(2)工艺降解四环素动力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晋博 李梦凯 +4 位作者 蔡恒文 严群 连军锋 李文涛 强志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18-2626,共9页
光源选择对于基于紫外(UV)的高级氧化工艺(UV-AOPs)十分重要。通过细管流光反应系统(MFPS)对比了低压UV(LPUV)汞灯、中压UV(MPUV)汞灯及真空UV/UV(VUV/UV)汞灯3种UV光源下UV/H_(2)O_(2)工艺对四环素(TC)的降解动力学,并建立了降解动力... 光源选择对于基于紫外(UV)的高级氧化工艺(UV-AOPs)十分重要。通过细管流光反应系统(MFPS)对比了低压UV(LPUV)汞灯、中压UV(MPUV)汞灯及真空UV/UV(VUV/UV)汞灯3种UV光源下UV/H_(2)O_(2)工艺对四环素(TC)的降解动力学,并建立了降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VUV/UV光源对TC(0.1 mg·L^(-1)和5.0 mg·L^(-1))的光降解速率常数明显大于LPUV与MPUV光源。随着初始投加H_(2)O_(2)浓度的增大,LPUV/H_(2)O_(2)和MPUV/H2O2对TC(0.1 mg·L^(-1)和5.0 mg·L^(-1))的降解速率常数快速增大。然而,VUV/UV/H_(2)O_(2)对低质量浓度TC(0.1 mg·L^(-1))的降解速率常数随H2O2浓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对高质量浓度TC(5.0 mg·L^(-1))的降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实验结果与降解动力学模型模拟相符。在实际UV-AOPs光源选择中,单纯降解动力学对比具有测试结果准确性高、费用低等优势,但存在无法考虑灯效、氧化剂费用等缺点,因此,还应结合中试实验的能耗对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管流光反应系统 四环素 UV光源 动力学模型 UV/H_(2)O_(2)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