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是作物生长的有益元素,有助于缓解作物遭受的盐胁迫。本试验以大田试验种植的登海605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小喇叭口期(V9)、大喇叭口期(V12)和抽雄期(VT)进行喷施硅制剂(8 g L^(–1) Si O_(2))处理,并以同期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旨在探讨...硅是作物生长的有益元素,有助于缓解作物遭受的盐胁迫。本试验以大田试验种植的登海605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小喇叭口期(V9)、大喇叭口期(V12)和抽雄期(VT)进行喷施硅制剂(8 g L^(–1) Si O_(2))处理,并以同期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旨在探讨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硅制剂对滨海盐碱地夏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滨海盐碱地夏玉米抗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时期喷施叶面硅制剂,均能够显著增加盐碱地夏玉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缓解光合器官的损伤和光合色素的降解;V9、V12、VT期叶面喷施硅制剂处理R6期,叶面积指数2年平均分别提高6.28%、7.16%、6.66%,2023年R3期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6.62%、7.52%、7.47%。喷施硅制剂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以及胞间CO_(2)浓度(C_(i));V9、V12、VT期叶面喷施硅制剂处理R3期P_n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1.64%、11.73%、16.39%。光合速率提升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R6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8.46%、8.88%、9.67%,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最终籽粒产量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提升了7.24%、10.47%、12.94%和6.23%、7.99%、11.25%;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滨海轻中度盐碱地夏玉米生产过程中以VT期喷施叶面硅制剂的增产效果最佳,主要是缓解了氧化胁迫、提升了光合性能、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展开更多
【目的】阐明不同株型玉米在氮素和密度互作下获得高产的形态生理互利机理,进一步提升密植玉米综合生产力。【方法】2014—2015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以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主区,氮素(N_1:0,N_2:90 kg N·hm^(-2)和N_...【目的】阐明不同株型玉米在氮素和密度互作下获得高产的形态生理互利机理,进一步提升密植玉米综合生产力。【方法】2014—2015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以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主区,氮素(N_1:0,N_2:90 kg N·hm^(-2)和N_3:180 kg N·hm^(-2))为裂区、密度(D_1:45 000株/hm2,D_2:60 000株/hm^2和D_3:75 000株/hm^2)为裂裂区,测定了植株形态、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对节间长度、叶倾角、叶色值、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程度均高于密度调控,茎粗、光合速率和穗粒数对增密响应程度较高。与平展型玉米相比,紧凑型玉米茎粗随密度提高降幅较小,第1—3节间长度对增密响应迟钝,随施氮量增加显著缩短(P_(N2→N3)=0.004—0.028),第4—5节间长度对增密的负响应幅度(10.9%)均高于平展型玉米同节间长度对其的正响应幅度(3.3%)。施氮可降低紧凑型玉米棒三叶叶倾角2.9°±1.1°,增密后,其穗下叶叶倾角降幅较高。紧凑型玉米叶色值对施氮量的响应峰值(N_3)高于平展型玉米(N_2),增密对其光合速率的负效应相对较小,在N_3和D_3处理下,其叶色值和光合速率均高于平展型玉米。紧凑型玉米穗粒数与粒重受氮密调控影响比平展型玉米小,其收获指数较高,且在氮/密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_(N1→N3)=0.16,P_(D1→D3)=0.12),而平展型玉米在氮/密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_(N1→N3)=0.03,P_(D1-D3)<0.01)。紧凑型玉米和平展型玉米分别在N_3D_3和N_3D_1处理下获得较高产量,增密和施氮对其籽粒产量的贡献比分别是1﹕2.3和1﹕4.0。【结论】与平展型玉米相比,紧凑型玉米茎基部横/纵向生长对氮密协同提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施氮可降低紧凑型玉米棒三叶叶倾角,提高穗位叶光合性能。紧凑型玉米在高密高氮处理下较好的形态生理协调性保证了生育后期相对较高的物质转化效率,最终获得较高群体产量。展开更多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解决旱作农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有效耕层土壤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秸秆深翻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解决旱作农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有效耕层土壤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秸秆深翻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辽宁铁岭设置S0F0(秸秆0 kg hm^(–2)+纯NPK 0 kg hm^(–2))、SN0(秸秆9000 kg hm^(–2)+纯N 0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SN1(秸秆9000 kg hm^(–2)+纯N 112.5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S0N2(秸秆0 kg hm^(–2)+纯N 225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当地传统种植方式,CK)、SN2(秸秆9000kg hm^(–2)+纯N 225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SN3(秸秆9000 kg hm^(–2)+纯N 337.5 kg hm^(–2)+纯P 112.5kg hm^(–2)+纯K 90 kg hm^(–2))6个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影响显著,秸秆还田9000 kg hm^(–2)和配施氮肥225 kg hm^(–2)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和施氮量225 kg hm^(–2)处理(CK)2年平均增产6.33%,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和行粒数的显著提高和秃尖的显著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并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2年平均群体生物产量增加2.9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够增加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处理2年平均灌浆期叶面积增加2.71%,光合速率提高4.80%。综合分析认为,秸秆还田9000 kg hm^(–2)和配施氮肥225kg hm^(–2)是辽北棕壤区春玉米生产比较理想的还田和施肥模式,在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硅是作物生长的有益元素,有助于缓解作物遭受的盐胁迫。本试验以大田试验种植的登海605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小喇叭口期(V9)、大喇叭口期(V12)和抽雄期(VT)进行喷施硅制剂(8 g L^(–1) Si O_(2))处理,并以同期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旨在探讨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硅制剂对滨海盐碱地夏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滨海盐碱地夏玉米抗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时期喷施叶面硅制剂,均能够显著增加盐碱地夏玉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缓解光合器官的损伤和光合色素的降解;V9、V12、VT期叶面喷施硅制剂处理R6期,叶面积指数2年平均分别提高6.28%、7.16%、6.66%,2023年R3期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6.62%、7.52%、7.47%。喷施硅制剂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以及胞间CO_(2)浓度(C_(i));V9、V12、VT期叶面喷施硅制剂处理R3期P_n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1.64%、11.73%、16.39%。光合速率提升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R6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8.46%、8.88%、9.67%,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最终籽粒产量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提升了7.24%、10.47%、12.94%和6.23%、7.99%、11.25%;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滨海轻中度盐碱地夏玉米生产过程中以VT期喷施叶面硅制剂的增产效果最佳,主要是缓解了氧化胁迫、提升了光合性能、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文摘【目的】阐明不同株型玉米在氮素和密度互作下获得高产的形态生理互利机理,进一步提升密植玉米综合生产力。【方法】2014—2015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以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主区,氮素(N_1:0,N_2:90 kg N·hm^(-2)和N_3:180 kg N·hm^(-2))为裂区、密度(D_1:45 000株/hm2,D_2:60 000株/hm^2和D_3:75 000株/hm^2)为裂裂区,测定了植株形态、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对节间长度、叶倾角、叶色值、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程度均高于密度调控,茎粗、光合速率和穗粒数对增密响应程度较高。与平展型玉米相比,紧凑型玉米茎粗随密度提高降幅较小,第1—3节间长度对增密响应迟钝,随施氮量增加显著缩短(P_(N2→N3)=0.004—0.028),第4—5节间长度对增密的负响应幅度(10.9%)均高于平展型玉米同节间长度对其的正响应幅度(3.3%)。施氮可降低紧凑型玉米棒三叶叶倾角2.9°±1.1°,增密后,其穗下叶叶倾角降幅较高。紧凑型玉米叶色值对施氮量的响应峰值(N_3)高于平展型玉米(N_2),增密对其光合速率的负效应相对较小,在N_3和D_3处理下,其叶色值和光合速率均高于平展型玉米。紧凑型玉米穗粒数与粒重受氮密调控影响比平展型玉米小,其收获指数较高,且在氮/密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_(N1→N3)=0.16,P_(D1→D3)=0.12),而平展型玉米在氮/密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_(N1→N3)=0.03,P_(D1-D3)<0.01)。紧凑型玉米和平展型玉米分别在N_3D_3和N_3D_1处理下获得较高产量,增密和施氮对其籽粒产量的贡献比分别是1﹕2.3和1﹕4.0。【结论】与平展型玉米相比,紧凑型玉米茎基部横/纵向生长对氮密协同提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施氮可降低紧凑型玉米棒三叶叶倾角,提高穗位叶光合性能。紧凑型玉米在高密高氮处理下较好的形态生理协调性保证了生育后期相对较高的物质转化效率,最终获得较高群体产量。
文摘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是解决旱作农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有效耕层土壤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秸秆深翻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辽宁铁岭设置S0F0(秸秆0 kg hm^(–2)+纯NPK 0 kg hm^(–2))、SN0(秸秆9000 kg hm^(–2)+纯N 0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SN1(秸秆9000 kg hm^(–2)+纯N 112.5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S0N2(秸秆0 kg hm^(–2)+纯N 225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当地传统种植方式,CK)、SN2(秸秆9000kg hm^(–2)+纯N 225 kg hm^(–2)+纯P 112.5 kg hm^(–2)+纯K 90 kg hm^(–2))、SN3(秸秆9000 kg hm^(–2)+纯N 337.5 kg hm^(–2)+纯P 112.5kg hm^(–2)+纯K 90 kg hm^(–2))6个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影响显著,秸秆还田9000 kg hm^(–2)和配施氮肥225 kg hm^(–2)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和施氮量225 kg hm^(–2)处理(CK)2年平均增产6.33%,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和行粒数的显著提高和秃尖的显著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并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2年平均群体生物产量增加2.9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够增加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处理2年平均灌浆期叶面积增加2.71%,光合速率提高4.80%。综合分析认为,秸秆还田9000 kg hm^(–2)和配施氮肥225kg hm^(–2)是辽北棕壤区春玉米生产比较理想的还田和施肥模式,在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