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绣线菊耐弱光能力的光合适应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慧民 马艳丽 +4 位作者 王柏臣 杨涛 车艳双 邢艳秋 车代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519-7531,共13页
研究彩色叶花灌木金山绣线菊(Spiraea bunmalba‘Goldmound’)、金焰绣线菊(Spiraea bunmalba‘Goldflame’)对弱光胁迫的光合适应能力,分析其弱光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探讨其对弱光环境的光合生理适应性变化,为绣线菊在城... 研究彩色叶花灌木金山绣线菊(Spiraea bunmalba‘Goldmound’)、金焰绣线菊(Spiraea bunmalba‘Goldflame’)对弱光胁迫的光合适应能力,分析其弱光处理及恢复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探讨其对弱光环境的光合生理适应性变化,为绣线菊在城市园林不同光照环境中得到科学应用提供参考。2种绣线菊具明显光合日变化规律,光强为自然光照60%—65%、40%—45%时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第1峰值高于第2峰值,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光强为自然光照20%—25%时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2种绣线菊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随处理光强减弱而减小;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处理光强减弱而增加,叶绿素a/b值随处理光强减弱而降低;随处理光强减弱2种绣线菊叶片变薄,上、下表皮细胞变小,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变薄,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变大,2者比值减小;2种绣线菊弱光胁迫均产生低分子量(45.0—66.2 kDa)特异表达蛋白,推测为弱光胁迫诱导蛋白。2种绣线菊经60%—65%、40%—45%弱光处理后具一定恢复能力,光强仅为自然光照20%—25%处理时其恢复能力较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叶绿素a/b值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是评价2种绣线菊耐弱光能力的重要指标,叶绿素a/b值与耐弱光能力显著负相关,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最大净光合速率与耐弱光能力显著正相关,2种绣线菊耐弱光能力按隶属函数值排序为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线菊 弱光胁迫与恢复 光合适应性 隶属函数 耐弱光能力
下载PDF
青海高原矮嵩草和珠芽蓼的光合适应性比较(英文) 被引量:15
2
作者 魏捷 余辉 +2 位作者 钟泽璞 匡廷云 贲桂英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5期486-489,共4页
对生长在两个海拔地带 (3 2 0 0m ,3 980m)的矮嵩草 (KobresiahumilisSerg.)和珠芽蓼 (PolygonumviviparumL .)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海拔升高 ,矮嵩草和珠芽蓼叶片的Fv/Fo、Fv/Fm和Rfd值均增大 ,且... 对生长在两个海拔地带 (3 2 0 0m ,3 980m)的矮嵩草 (KobresiahumilisSerg.)和珠芽蓼 (PolygonumviviparumL .)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海拔升高 ,矮嵩草和珠芽蓼叶片的Fv/Fo、Fv/Fm和Rfd值均增大 ,且矮嵩草的Fv/Fo、Fv/Fm 和Rfd值均大于珠芽蓼。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 ,海拔升高 ,珠芽蓼和矮嵩草的叶绿体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形 ,但珠芽蓼的叶绿体变形和类囊体膜肿胀现象更为显著。研究表明 ,矮嵩草和珠芽蓼光合作用对高山胁迫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且矮嵩草的适应能力比珠芽蓼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植物 矮蒿草 珠芽蓼 叶绿素荧光 叶绿体超微结构 光合适应性
下载PDF
蚕豆(Vicia faba L.)对不同水分胁迫的光合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鲍思伟 谈锋 廖志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以重庆市的蚕豆当家品种之一的大白豆为材料 ,通过人工水分胁迫处理 ,发现随干旱程度的增加 ,蚕豆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降低 ,Hill反应活力下降 ,净光合速率下降 ,同化产物的积累减少 ,最终表现为植株生物量的降低 .... 以重庆市的蚕豆当家品种之一的大白豆为材料 ,通过人工水分胁迫处理 ,发现随干旱程度的增加 ,蚕豆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降低 ,Hill反应活力下降 ,净光合速率下降 ,同化产物的积累减少 ,最终表现为植株生物量的降低 .水分胁迫下植株净光合速率下降 ,光饱和点降低 ,光补偿点提高 ,CO2 补偿点提高 ,光呼吸增大 ,生长减弱 ,这是导致生物量积累减少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水分胁迫 光合适应性
下载PDF
小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内红松光合对林隙大小与林隙内位置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田博宇 牟长城 +1 位作者 李佳欣 叶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9-170,共12页
【目的】揭示顶极种红松幼年期光合对林隙大小与林隙内位置的适应规律,对我国东北次生林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尤为重要。【方法】采用CIRAS-2光合仪,测定小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大(201~211 m^(2))、中(169~174 m^(2))、小(100~102 m... 【目的】揭示顶极种红松幼年期光合对林隙大小与林隙内位置的适应规律,对我国东北次生林恢复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尤为重要。【方法】采用CIRAS-2光合仪,测定小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大(201~211 m^(2))、中(169~174 m^(2))、小(100~102 m^(2))林隙内中心区、过渡区与边缘区及林内红松幼树(35 a)生长季的光合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及其微环境因子(光照强度、叶片温度等),揭示次生林内红松幼树光合对林隙大小和林隙内位置的适应规律及机制。【结果】1)白桦次生林中红松幼树生长季平均最大净光合速率(2.4~8.4μmol·m^(-2)·s^(-1))在各大小林隙内各位置(小林隙边缘区除外)显著高于林内54.2%~250.0%,且在林隙内各位置均呈现出大林隙(20.0%~96.4%)>中林隙(35.4%~57.1%)>小林隙的递增规律性;2)其生长季平均最大净光合速率在大、中林隙内呈中心区(18.2%~52.7%)>过渡区(20.0%~25.0%)>边缘区的递增规律性,而在小林隙内呈中心区(29.7%~71.4%)>过渡区=边缘区的递增趋势;3)红松针叶的光饱和点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在林隙内高于林内(28.7%~250.0%),在大林隙内均高于小林隙(8.7%~75.9%),但其光补偿点、比叶面积(大林隙中心区)及叶绿素含量却林隙内低于林内(15.6%~81.9%),大林隙低于小林隙(14.4%~47.5%),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和形态适应性;4)在大、中林隙内各位置之间同样表现出明显的生理与形态适应性,其光饱和点呈中心区>过渡区>边缘区(8.8%~40.1%)的递增规律性,光补偿点却呈中心区<过渡区<边缘区(28.2%~62.0%)的递减规律性,其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为中心区>过渡区=边缘区(20.0%~96.9%),但其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却为中心区显著低于边缘区(12.7%~31.6%)。【结论】温带小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内红松幼树光合能力随着林隙增大而增大及自林隙内边缘区至中心区而递增,故建议在东北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好较大林隙中心区的资源优势,方可加速顶极植被的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小兴安岭 红松幼树 光合适应性 林隙大小 林隙内位置
下载PDF
遮阴对2种地被竹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冷寒冰 叶康 +1 位作者 秦俊 奉树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菲黄竹(Sasa auricoma)和翠竹(Sasa pygmaea)2种地被竹为试验材料,研究全光照、遮阴度35%~40%和遮阴度75%~80%3种处理后其光合特性的变化,探讨2种地被竹对遮阴环境的光合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在3种光强下,随着光强减弱,2种地被... 以菲黄竹(Sasa auricoma)和翠竹(Sasa pygmaea)2种地被竹为试验材料,研究全光照、遮阴度35%~40%和遮阴度75%~80%3种处理后其光合特性的变化,探讨2种地被竹对遮阴环境的光合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在3种光强下,随着光强减弱,2种地被竹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_d)等光合参数,类胡萝卜素(Cars)含量、叶绿素a/b(Chl a/b)比值、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s/Chl)比值和比叶重(LMA)以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有降低趋势,而叶绿素(Chl)含量增加,表明2种地被竹均能适应不同的生长光强。在相同光强下,翠竹拥有较低的LCP和较高的LSP、P_(nmax)和Chl b相对含量,与菲黄竹相比,对遮阴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作为地被竹耐阴性评价的1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转换成相互独立的2个综合指标,通过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的耐阴性强弱顺序为翠竹〉菲黄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竹 遮阴 光合适应性 主成分分析 评价
下载PDF
6种立体绿化植物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俭峰 齐跃强 李智琦 《山西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5-7,共3页
以红背桂、鹅掌柴、吊兰、爬墙虎、美丽桢桐、五爪金龙为试验材料,运用Li⁃6800光合仪对其光合参数和光响应进行测定,并通过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比较6种植物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红背桂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 以红背桂、鹅掌柴、吊兰、爬墙虎、美丽桢桐、五爪金龙为试验材料,运用Li⁃6800光合仪对其光合参数和光响应进行测定,并通过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比较6种植物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红背桂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_(d))最低,具有较好的弱光适应性。五爪金龙、鹅掌柴、爬墙虎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较高,具有较好的强光适应性及同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绿化植物 光合适应性 光响应曲线
下载PDF
锦绣杜鹃对不同光环境的光合特性响应及适应机制
7
作者 冷寒冰 苏鸣 张春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93-1801,共9页
以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为试验材料,选取全光照(100%FL)、轻度遮阴(82.01%FL)、中度遮阴(50.13%FL)、重度遮阴(15.80%FL)4种光环境处理,研究不同光环境对锦绣杜鹃叶片光合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锦绣杜鹃对光环境变... 以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为试验材料,选取全光照(100%FL)、轻度遮阴(82.01%FL)、中度遮阴(50.13%FL)、重度遮阴(15.80%FL)4种光环境处理,研究不同光环境对锦绣杜鹃叶片光合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锦绣杜鹃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锦绣杜鹃叶片面积、光合色素和氮含量显著增加,比叶重、碳含量、碳氮比显著降低,叶绿素a/b先降低后升高。(2)锦绣杜鹃叶片在中度遮阴和全光环境下分别具有显著较高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可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效率、非可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效率仅在重度遮阴环境有显著变化。(3)遮阴导致锦绣杜鹃叶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逐渐下降,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在中度遮阴达到最高值,其光合性能最强。(4)全光照环境生长的锦绣杜鹃叶片净光合速率下调,同时气孔导度下降,气孔限制值上升,气孔限制因素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重度遮阴下叶片光合受限,主要受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降低以及吸收光能分配比例失衡影响。综上,锦绣杜鹃耐强光,也适应弱光环境,但中度遮阴的光环境,即全光照的50%左右最有利于其生长。在栽培和园林应用中,可将其适当遮阴或者配置于有一定透光性的落叶林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杜鹃 光环境 叶绿素荧光 气体交换 光合适应性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生境植物的叶性状 被引量:14
8
作者 白文娟 郑粉莉 +1 位作者 董莉丽 丁晓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29-2540,共12页
研究不同生境和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叶性状,将为区域植被建设提供重要科学指导。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典型区——神木六道沟流域为研究地点,研究了不同生境植物叶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差异、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叶性状的变化及其相互... 研究不同生境和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叶性状,将为区域植被建设提供重要科学指导。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典型区——神木六道沟流域为研究地点,研究了不同生境植物叶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差异、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叶性状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植物的光合特征和叶片结构特征的种间差异较大,这可能是植物长期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同时也与其本身固有的遗传特性有关。(2)在物种水平上,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和比叶面积(SLA)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叶氮含量(Nmass)与退耕年限相关关系不显著。在群落水平上,除SLA与退耕年限的相关性不显著以外,其它指标皆与物种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3)研究区32个物种的Pmax与WUE、PNUE、Nmass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SLA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NUE与WUE、SLA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Nmass的相关性不显著;物种的Nmass与SLA呈显著正相关(P<0.001)。同其它地区相比,研究区物种的Pmax、PNUE、SLA较低。具有较低Pmax、PNUE、SLA的物种可能更适宜研究区土壤贫瘠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叶性状 光合生理适应性 水蚀风蚀交错带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