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骨矿质含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
作者 张亨菊 李耀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应用双光子及单光子吸收测定技术,检测了92名出生3d内的新生儿骨矿质含量,其中巨大儿30名,正常体重儿32名,低出生体重儿30名,其孕龄分别是40.1±0.7、39.1±1.5和37.4±1.2孕周。结果... 应用双光子及单光子吸收测定技术,检测了92名出生3d内的新生儿骨矿质含量,其中巨大儿30名,正常体重儿32名,低出生体重儿30名,其孕龄分别是40.1±0.7、39.1±1.5和37.4±1.2孕周。结果表明,巨大儿、正常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全身骨矿质含量分别是101.6±28.8、85.2±19.8、59.9±27.2g/cm2,巨大儿骨矿质含量最高,正常体重儿次之,低出生体重儿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颅骨、肱骨、股骨的骨矿质含量与全身的骨矿质含量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943、0.879和0.745(P<0.01)。全身的骨矿质含量与出生体重、孕龄及头围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755、0.596和0.556(P<0.01)。提示颅骨、肱骨及股骨的任一部位均可代表全身的骨矿质含量,肱骨是确定全身骨矿质含量较好的部位,新生儿骨矿质含量受出生体重、孕龄及头围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肱骨 股骨 光子测定技术 矿物质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