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癌前病变光学活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真 李延青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2期90-93,共4页
胃黏膜癌前病变是包括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内的一组病变。目前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内镜活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其早期诊断和内镜下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决定性作用。"光学活检"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内镜技术,... 胃黏膜癌前病变是包括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内的一组病变。目前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内镜活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其早期诊断和内镜下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决定性作用。"光学活检"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内镜技术,以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为代表,可以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实时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腺体及血管等显微结构,获取类似病理组织学的显微内镜图像,为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光学活检
下载PDF
光学活检技术在喉早期癌变干预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彤 韩德民 黄志刚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肿瘤防治新观点——光学活检技术从组织学、细胞学、分子学角度审视喉早期癌变。事实上人们已 经有可能在细胞甚至基因的改变阶段诊断出更早期的肿瘤。
关键词 光学活检技术 喉癌 干预治疗 早期 组织学 细胞学 分子学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的多光子成像与光学活检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小玉 刘秀敏 +1 位作者 刘张苑珠 严俊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44-349,共6页
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术式的选择及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急需一种原位的、实时的诊断技术来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转移情况以及外科手术切缘有无癌残留。利用多光子成像技术,多光子显微镜能够提供实时的胃肠道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学信息。多... 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术式的选择及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急需一种原位的、实时的诊断技术来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转移情况以及外科手术切缘有无癌残留。利用多光子成像技术,多光子显微镜能够提供实时的胃肠道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学信息。多光子成像技术具备无需外源标记组织、对胶原极其敏感、对组织的光损伤小和穿透深度深等特点,其可能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光学活检。本综述从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情况和外科手术切缘有无癌残留等相关研究角度,旨在综合概述多光子成像技术用于评估胃肠道肿瘤光学活检的可行性以及探讨多光子成像技术可观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多光子成像 光学活检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光学活检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4
作者 严俊 +8 位作者 陈德鑫 卓双木 蒋伟 董小玉 李国新 陈刚 王辉 王怀明 陈建新 《中国科技成果》 2024年第20期59-60,共2页
胃肠道肿瘤的精准微创诊疗急需一种原位、实时的诊断方法来评价肿瘤的良恶性、浸润深度、转移情况、邻近脏器有无受累、切缘有无癌残留,以及疗效和预后。随着交叉学科的进展,尤其是应用物理学及光学,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基于单光子成像... 胃肠道肿瘤的精准微创诊疗急需一种原位、实时的诊断方法来评价肿瘤的良恶性、浸润深度、转移情况、邻近脏器有无受累、切缘有无癌残留,以及疗效和预后。随着交叉学科的进展,尤其是应用物理学及光学,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基于单光子成像及多光子成像的光学活检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物理学 浸润深度 癌残留 光学活检 良恶性 胃肠道肿瘤 交叉学科 切缘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长政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光学活检 诊断 眼科
下载PDF
皮肤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孟国 赵卫红 +1 位作者 胡瑞铭 徐峰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9期942-944,共3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通过测量被散射光的回波,对生物组织内部的微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横断面和三维体积成像[1]。OCT是目前最具创新性的光学成像方式之一,因为其与组织学检查不同,可无创地利用活体组织...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通过测量被散射光的回波,对生物组织内部的微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横断面和三维体积成像[1]。OCT是目前最具创新性的光学成像方式之一,因为其与组织学检查不同,可无创地利用活体组织中丰富的形态学和组织功能信息,进行重复成像以阐明病变性质和病情进展情况,监测治疗反应。随着细胞水平OCT技术进入临床应用,由于其具有极佳的分辨率和穿透深度,可用于诊断所有类型的皮肤肿瘤[2]。目前OCT凭借可进行“光学活检”即组织微观结构和病理的实时原位可视化而不需要离体和处理标本的优势,已发展成为生物医学光学和医学的重要光学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细胞水平皮肤成像技术 皮肤肿瘤 非肿瘤性皮肤病 非创伤性 皮肤光学活检
下载PDF
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用于诊断结直肠疾病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可心 赵黎黎 +7 位作者 黄晓阳 丁颖 化宏金 刘莉 王翔 王敏 张勇 范志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05,238,共6页
目的:通过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multiphoton microscopic imaging,MPM)观察并初步建立结直肠组织的镜下特点,探讨MPM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个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增生性息肉、腺瘤、腺癌的离体新鲜组织的MPM图像,初... 目的:通过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multiphoton microscopic imaging,MPM)观察并初步建立结直肠组织的镜下特点,探讨MPM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个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增生性息肉、腺瘤、腺癌的离体新鲜组织的MPM图像,初步总结MPM诊断结直肠疾病的特点。结果:通过观察比较各类型的MPM图片,发现从隐窝开口、腺体结构、腺上皮细胞及胶原纤维可对结直肠疾病进行MPM诊断。正常、增生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组织的细胞核面积平均值各为(32.14±1.96)μm^2、(32.69±2.34)μm^2、(55.40±4.63)μm^2、(71.83±5.30)μm^2、(85.90±11.50)μm^2,正常上皮细胞与增生性上皮细胞的细胞核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517),其余各两组细胞核面积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可以无损、实时、高分辨率地对结直肠疾病进行分类及分级诊断,未来有望与内镜整合,成为新一代光学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 结直肠疾病 诊断 光学活检
下载PDF
原位实时多光子内窥镜的研发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魏之瑶 姚廷彦 +1 位作者 陈德鑫 严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53-1656,共4页
现今临床急需一种能原位实时提供组织病理学信息的光学活检技术。多光子成像技术可实时提供活体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等诊断信息且无需外源染料,具有广阔的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如何将该项有望满足临床需求的技术小型化并以在体内窥... 现今临床急需一种能原位实时提供组织病理学信息的光学活检技术。多光子成像技术可实时提供活体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等诊断信息且无需外源染料,具有广阔的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如何将该项有望满足临床需求的技术小型化并以在体内窥镜的形式在临床中进行运用今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就传输光纤、扫描系统和聚焦物镜三个方面对多光子在体内窥镜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多光子成像技术在临床各领域的运用现状和前景进行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成像 光学活检 内窥镜 原位 实时
下载PDF
消化道细胞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菂 李兆申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1年第2期81-83,共3页
细胞内镜是内镜技术飞速发展的成果结晶。它兼具了传统高清内镜的技术优势,同时融合了超强的放大功能,使得在胃肠镜检查的同时“光学活检”成为可能。细胞内镜的应用和推广,会使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识别和判读逐步减少对有创病理活检的依赖... 细胞内镜是内镜技术飞速发展的成果结晶。它兼具了传统高清内镜的技术优势,同时融合了超强的放大功能,使得在胃肠镜检查的同时“光学活检”成为可能。细胞内镜的应用和推广,会使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识别和判读逐步减少对有创病理活检的依赖,提高细胞学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镜 光学活检 消化内镜
下载PDF
荧光光谱用于伤口愈合研究
10
作者 杨远龙 《激光医学》 1996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研究了48只老鼠皮肤伤口的荧光光谱,激发波长分别为275nm,300nm和340nm。伤口在前半部分或后部分,都测量到340nm和460nm的荧光峰。340nm的荧光峰随着时间加最后饱和,而460nm的荧光峰没有此种... 研究了48只老鼠皮肤伤口的荧光光谱,激发波长分别为275nm,300nm和340nm。伤口在前半部分或后部分,都测量到340nm和460nm的荧光峰。340nm的荧光峰随着时间加最后饱和,而460nm的荧光峰没有此种现象。对照研究伤口的正常皮肤以及做了伤口以后死亡的老鼠都没有此种依赖时间的改变。这可以认为340nm强度的改变是由于色氨酸量的改变,因而可以反映出伤口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光学活检 伤口愈口
下载PDF
Folate levels in mucosal tissue but not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carcinogenesis 被引量:5
11
作者 Yu-Rong Weng Dan-Feng Sun Jing-Yuan Fang wei-Qi Gu Hong-Yin Zh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7期7591-7597,共7页
AIM: To evaluate whether folate levels in mucosal tissue and some common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vari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through DNA methylation. METHODS: Real-time ... AIM: To evaluate whether folate levels in mucosal tissue and some common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 vari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through DNA methylation. METHODS: 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related genes in 76 mucosal tissue samples from 38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Samples from the gastroscopic biopsy tissues of 34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 were used as controls. Folate concentrations in these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the FOL ACS: 180 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 MTHFR polymorphisms were analyzed by PCR-RFLP, and the promoter methylation of tumor-related genes was determined by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 RESULTS: Folate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SG than in cancerous tissues. Decreased expression and methylation of c-myc accompanied higher folate concentrations.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and loss of p16INK4A in samples with MTHFR 677CC were more frequent than in samples with the 677TT or 677CT genotype. And the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and loss of p21WAF1 in samples with MTHFR 677CT were more frequent than when 677CC or 677TT was present. The 677CT genotype showed a non-significant higher risk for gastric cancer as compared with the 677CC genotype. CONCLUSION: Lower folate levels in gastric mucosal tissue may confer a higher risk of gastric carcinogenesisthrough hypomethylati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c-my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ate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POLYMORPHISM DNA methylation Gastric cancer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微探头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12
作者 彭阳 龚伟 +3 位作者 蔡建群 陈振煜 智发朝 姜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11期644-644,共1页
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不断涌现,共聚焦内镜就是其一,能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同时对黏膜活细胞进行检查,被誉为“光学活检”。这一新技术为体内组织学研究提供了快速、可靠的诊断工具,使内镜的临床应用更为广阔。这就要求内镜护士... 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不断涌现,共聚焦内镜就是其一,能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同时对黏膜活细胞进行检查,被誉为“光学活检”。这一新技术为体内组织学研究提供了快速、可靠的诊断工具,使内镜的临床应用更为广阔。这就要求内镜护士有专业的护理配合技巧,现将我院以共聚焦激光微探头显微内镜在结肠息肉诊断中的配合技术及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共聚焦内镜 护理配合 微探头 激光 诊断工具 光学活检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辨别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前沿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睿 范应威 +7 位作者 贾凡 李昂 肖颖 李莉 康宏向 樊海宁 董家鸿 卢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9-954,共6页
目的探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辨别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前沿位置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2例术前分别诊断为BismuthⅣ型和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接受围肝门+左三肝叶切除手术。两枚标本离体后均沿胆管轴向剖开胆... 目的探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辨别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前沿位置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2例术前分别诊断为BismuthⅣ型和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接受围肝门+左三肝叶切除手术。两枚标本离体后均沿胆管轴向剖开胆总管-肝总管、右前肝管、左肝管。利用OCT设备扫描此三支管道,判断癌与正常胆管交界部位,并进行缝线标记,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确诊2例均为肝门部胆管癌。OCT扫描可见正常胆管壁表现为低反射的黏膜上皮、高反射的黏膜下结缔-肌层及外层低反射的结缔层。肿瘤区域表现为管壁分层结构消失,多发无反射团块,可伴有乳头状凸起。2枚标本共6处标记,OCT判断肿瘤前沿与病理学检查位置相差<1 mm共4处,相差2 mm共1处,相差7 mm共1处。结论 OCT技术作为快速实时成像方式具有判断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前沿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肿瘤前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手术切缘 光学活检
原文传递
细针型共聚焦显微内镜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程 王拥军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laserendomicroscopy,CLE)是一项新型内镜,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可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学形态,提供无创组织病理学诊断,实现即时“光学活检”目的。通过这项技术可研究体内自然状态下的病理实体,同时进行...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laserendomicroscopy,CLE)是一项新型内镜,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可直接观察到组织细胞学形态,提供无创组织病理学诊断,实现即时“光学活检”目的。通过这项技术可研究体内自然状态下的病理实体,同时进行更全面的病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临床应用 组织病理学诊断 针型 细胞学形态 内镜 光学活检 自然状态
原文传递
共聚焦内窥显微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雪芳 刘哲晰 王璞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11-225,共15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内窥镜已被用于以微创或无创的方式观察人体内空腔内部或人体内部器官表面,以进行诊断或治疗。然而,临床上常用的普通白光内窥镜和放大内窥镜的分辨率低、对比度差,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确诊。近年来,新应用于临床的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内窥镜已被用于以微创或无创的方式观察人体内空腔内部或人体内部器官表面,以进行诊断或治疗。然而,临床上常用的普通白光内窥镜和放大内窥镜的分辨率低、对比度差,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确诊。近年来,新应用于临床的窄谱技术通过光学或数字滤波的方式利用蓝光照射组织,以强化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和微血管形态,提高成像对比度,但仍未解决成像分辨率低的问题。因此,白光和窄带光内窥镜无法实现真正的光学活检,严重降低了诊断的准确性。共聚焦内窥镜由于分辨率可达亚微米量级并且具有光学切片的能力,可以呈现出与病理活检高度一致的细胞形态。共聚焦内窥显微成像技术在消化道、皮肤、眼部等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共聚焦内窥显微成像技术进行了简述,主要对荧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成像、探头式共聚焦内窥成像技术和整合式共聚焦内窥成像技术进行介绍,讨论了共聚焦内窥显微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 内窥镜 共聚焦显微成像 分辨率 光学活检
原文传递
Detecting the intrinsic Baldwin Effect of the optical FeII complex in Luminous Seyfert 1 Galaxy Fairall 9
16
作者 HAN XuHui WANG Jing +2 位作者 WEI JianYan YANG DaWei HOU JinLia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46-354,共9页
We analyze the optical spectra of Fairall 9,a luminous Seyfert 1 galaxy.They are obtained from the AGN Watch program that has monitored this object for 9 months.The flux and variation of the optical FeII complex is me... We analyze the optical spectra of Fairall 9,a luminous Seyfert 1 galaxy.They are obtained from the AGN Watch program that has monitored this object for 9 months.The flux and variation of the optical FeII complex is measured using multi-component profile modeling with FeⅡ templates.A convincing intrinsic Baldwin Effect(BEff) of optical FeⅡ emission blends in Fairall 9 is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variation of FeⅡ/Hβ(RFe) in Fairall 9 is obtained.We also detect a marginal anti-correla tion between RFe and the continuum flux in its spectra.This anti-correlation and the relatively broad profile of Hβ in this galaxy support the dichotomy reported by Wang et al.(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galactic nuclei QUASARS Seyfert galaxies H regions emission lines Fairall 9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