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斑区光感受器内外节层局部微小缺失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丽亚 韩梅 +2 位作者 解士勇 杨凯转 徐延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了解黄斑区光感受器内外节(IS/OS)层局部微小缺失的常见病因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特征。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到2012年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门诊患者资料,OCT示患眼黄斑区IS/OS层局部微小缺失、中断... 目的了解黄斑区光感受器内外节(IS/OS)层局部微小缺失的常见病因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特征。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到2012年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门诊患者资料,OCT示患眼黄斑区IS/OS层局部微小缺失、中断,视网膜缺失区域外不伴有其他形态学改变,从患者的病历资料中提取病史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OCT、FFA等检查结果。结果90例98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视物模糊或伴眼前黑影。原因未明者47例47只眼(48.0%),外伤史者17例18只眼(18.4%),黄斑裂孔术后者7例7只眼(7.1%),眼底出血吸收后者5例5眼(5.1%),电焊伤者4例8眼(8.2%),激光损伤者3例4眼(4.1%),电击伤者2例3只眼(3.1%),高度近视者2例2只眼(2.0%),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恢复后者1例1只眼(1.0%),合并青光眼者1例2只眼(2.0%3,合并糖尿病者1例1只眼(1.0%)。眼底彩色照相显示黄斑区m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的暗黄色改变者72例80只眼(81.6%),未发现明显改变者18例18只眼(18.4%)。OCT示黄斑区均可见IS/OS层局部缺失、中断,视网膜缺失区域外不伴有其他形态学改变:37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多种因素均可导致黄斑区IS/OS层部分缺失,致病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OCT检查能够明确病变部位,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器内外 缺失 病因 相干扫描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英瑛 丁慰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5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的图像特征,并分析其变化与患者视力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确诊的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及视网...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的图像特征,并分析其变化与患者视力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确诊的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及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内外节(IS/OS)连接的图像特征,并对患者的视力结合分析。结果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R=-0.317,P=0.008)以及IS/OS连接完整性分级(χ~2=50.103,P<0.001)与患者视力呈负相关,同时DME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IS/OS连接分级显著相关(R=0.419,P<0.001)。结论黄斑水肿厚度和IS/OS连接完整程度与患者视力密切相关,可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作为指导依据,指导临床上对患者的视力、预后的判断以及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患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学相干断扫描 黄斑中心凹厚度 感受器细胞内外连接
下载PDF
频域OCT对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光感受器内外节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昌凡 邢怡桥 +1 位作者 陈长征 许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来观察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层内外节形态的改变,并评估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67例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82只眼,其中视网膜劈裂3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24只眼,板层黄斑裂... 目的 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来观察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层内外节形态的改变,并评估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67例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82只眼,其中视网膜劈裂3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24只眼,板层黄斑裂孔13只眼,全层黄斑裂孔7只眼.均进行CirruTMHD-OCT扫描,获得断层成像图观察光感受器内外节层形态改变.结果 光感受器IS/OS连接线完整在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中,分别为视网膜劈裂6只眼(15.78%)、脉络膜新生血管5只眼(20.83%)、板层黄斑裂孔9只眼(69.23%);光感受器IS/OS连接线不完整或丢失的分别为:视网膜劈裂32只眼(84.2%)、脉络膜新生血管19只眼(79.16%)、板层黄斑裂孔4只眼(30.76%)、全层黄斑裂孔7只眼(100%).在光感受器IS/OS连接线完整中,视力在0.2以上为17只眼(85%);在光感受器IS/OS连接线不完整或丢失,为10只眼(16.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CirrusTMHD-OCT下能观察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的视网膜微结构变化.IS/OS连接线不完整或丢失在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中较普遍存在,IS/OS连接线完整性与视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 感受器内外连接线 频域学相干断
原文传递
激光致黄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
4
作者 余婷 孟虎 +6 位作者 徐欢欢 何晶 陆燕 葛轶睿 曹茜 黄振平 陈穗桦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导致黄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我院眼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住院诊治的因激光照射导致黄斑损伤的病例6例(6只眼)。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1例(1只眼)。年龄(21.3±4.8)岁,其中18岁以... 目的探讨激光导致黄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我院眼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住院诊治的因激光照射导致黄斑损伤的病例6例(6只眼)。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1例(1只眼)。年龄(21.3±4.8)岁,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1例(1只眼)(16.7%)。记录患者入院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情况、黄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根据病情予抗炎、止血、消肿等治疗,必要时予手术。出院后随访BCVA及黄斑OCT。结果6例(6只眼)均为右眼。伤后BCVA≥指数且<0.1者2例;≥0.1且<0.2者3例,≥0.2且<0.3者1例。形成黄斑裂孔6例,行玻璃体黄斑手术5例。术后视力提高3例,不变1例,降低1例。内科治疗1例视力提高1例。≥0.1且<0.3者5例;≥0.3且<0.5者1例。IS/OS层全部受损,断裂3例,连续欠完整3例。结论激光导致黄斑损伤的早期,黄斑区可出现水肿、出血,随着水肿的逐渐吸收,部分患者黄斑形成板层裂孔,随后逐渐形成全层裂孔,部分可形成黄斑下瘢痕。本研究术后视力提高可能与黄斑区水肿逐渐消退相关,然而因IS/OS的永久断裂,部分病例术后视力即使有小幅度提高也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损伤 测距仪 感受器细胞内外交界
下载PDF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光感受器细胞层与视力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叶丹 张宏光 赵博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IS/OS连接变化,并分析IS/OS连接变化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确诊为DME患者...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IS/OS连接变化,并分析IS/OS连接变化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确诊为DME患者155例(310只眼),应用OCT检查,观察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IS/OS连接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ME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IS/OS连接缺损长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01,P=0.000),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29,P=0.000),IS/OS连接缺损长度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9,P=0.000)。IS/OS缺损长度任意两组之间的患眼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E患者黄斑区IS/OS连接改变和最佳矫正视力有一定的关系,对判断患者的视力、预后及病情随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学相干断扫描成像 视网膜感受器细胞内外连接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何雯雯 张可可 +2 位作者 刘雯婷 沈念慈 武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比较综合性医院眼科与眼科专科医院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眼轴长度... 目的比较综合性医院眼科与眼科专科医院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眼轴长度≥26 mm的高度近视患者77例(77眼)。术前记录患者眼部生物学特征及眼底相干光层析成像(OCT)情况,并按医院不同分为2组,比较2组术后视力,并分析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眼部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更年轻、眼轴长度更长、合并的黄斑疾病更多(P<0.05)。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P<0.001),2家医院平均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BCVA(logMAR)与眼轴长度、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不连续及合并黄斑牵引性疾病呈正相关,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P<0.05)。逐步向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BCVA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眼轴长度、IS/OS连续性及术前BCVA。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安全有效,其疗效受眼轴长度、IS/OS连续性及术前BCVA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眼轴长度 最佳矫正视力 感受器内外连接 黄斑牵引性疾病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促进白内障术后视网膜微结构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香丽 陈建华 +6 位作者 殷英霞 陈冬军 刘彦 王伟 任艳霞 司佳玥 卢婷婷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促进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微结构恢复的作用。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手术200例(200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复方血栓通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100眼)。从术后当天开始,治疗组除常规应用术后...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促进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微结构恢复的作用。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手术200例(200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复方血栓通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100眼)。从术后当天开始,治疗组除常规应用术后滴眼药物外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g,3次/d,连续应用1个月。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术后滴眼药物。在术后1d,7d,15d,1个月,应用OCT测量治疗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及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变化。结果术后的1d、7d治疗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及1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黄斑中区视网膜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d、7d、15d及1个月治疗组黄斑中心区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IS-OS层)均较对照组连续及完整。结论复方血栓通能促进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微结构的恢复,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复方血栓通 OCT 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 黄斑中心区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