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以太网的光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海波 艾勇 +1 位作者 刘磊 孙未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2,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光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以高性能的以太网收发芯片IP113为核心,配以必要的外围器件,结合所研制的调制驱动电路和接收解调电路,实现了以太网借助光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系统设计。
关键词 以太网 光无线通信系统 芯片IP113 接收解调电路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光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波长的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瞻 丁铁骑 吕辉 《通讯世界》 2002年第1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光无线通信系统 通信波长 背景辐射 大气散射 大气透过率
下载PDF
光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郭玉彬 《长春邮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3-48,共6页
阐述了光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介绍了其发展概况及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分析了其主要技术性能和特点。
关键词 通信系统 调制 光无线通信系统
下载PDF
光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探悉
4
作者 曾志刚 刘正青 《无线电技术与信息》 2007年第4期63-67,共5页
光无线通信技术或称自由空间光通信(FSO,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可作为一种宽带接入方式,是光通信和无线通信结合的产物,具有容量大、速率高和价格低的优势,在通信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分析光无线通信系统的... 光无线通信技术或称自由空间光通信(FSO,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可作为一种宽带接入方式,是光通信和无线通信结合的产物,具有容量大、速率高和价格低的优势,在通信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分析光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的基础上,探析光无线通信的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并展望光无线通信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技术 自由空间通信 Optical 宽带接入方式 Free
下载PDF
光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探析
5
作者 曾志刚 刘正青 《无线电技术与信息》 2007年第5期66-70,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通信网络开始大规模扩容,先是广域网的不断扩展,接着是城域网的大量建设。与此同时,用户内部的局域网快速增长。将这些高速的局域网连接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容量巨大的接人网络。光纤虽能解决传输速...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通信网络开始大规模扩容,先是广域网的不断扩展,接着是城域网的大量建设。与此同时,用户内部的局域网快速增长。将这些高速的局域网连接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容量巨大的接人网络。光纤虽能解决传输速率的问题,但铺设的昂贵和耗时却限制了它的发展。许多无线通信技术也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光无线通信系统 “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信网络 传输速率 局域网 广域网 城域网
下载PDF
AirLink-E100快速以太网光无线通信系统
6
作者 许国良 张旭苹 +1 位作者 张则煊 黄金源 《网络电信》 2004年第10期48-51,共4页
自由空间光通信(FSO)是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结合.它以激光(~THz)为载波,大气为传输介质实现大容量信息(10M~2.5G)的传递.也称无线光网(WON)系统或光无线系统.FSO兼有光通信高速传输和无线通信的优点.无须申请频率许可证.不... 自由空间光通信(FSO)是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结合.它以激光(~THz)为载波,大气为传输介质实现大容量信息(10M~2.5G)的传递.也称无线光网(WON)系统或光无线系统.FSO兼有光通信高速传输和无线通信的优点.无须申请频率许可证.不受电磁干扰.也省却了挖沟的麻烦。作为一项视距技术.FSO技术将在城域和接入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南京大学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AirLink-E100快速以太网光通信系统的结构,性能指标及其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无线通信系统 FSO技术 无线 通信系统 自由空间通信 接入网 高速传输 快速以太网 传输介质 大容量
原文传递
光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探析
7
作者 曾志刚 刘正青 《现代通信》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通信网络开始大规模扩容,先是广域网的不断扩展,接着是城域网的大量建设。与此同时,用户内部的局域网快速增长。将这些高速的局域网连接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容量巨大的接入网络。光纤虽能解决传输速...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通信网络开始大规模扩容,先是广域网的不断扩展,接着是城域网的大量建设。与此同时,用户内部的局域网快速增长。将这些高速的局域网连接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容量巨大的接入网络。光纤虽能解决传输速率的问题,但铺设的昂贵和耗时却限制了它的发展。许多无线通信技术也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但存在频率通道的拥挤以及申请困难和电磁辐射的安全问题,如何提供快速、低价、安全的宽带接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光无线通信系统 “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信网络 安全问题 接入网络 传输速率 电磁辐射
原文传递
光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探析
8
作者 曾志刚 刘正青 《网络电信》 2007年第5期69-71,共3页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通信网络开始大规模扩容,先是广域网的不断扩展,接着是城域网的大量建设。与此同时,用户内部的局域网快速增长。将这些高速的局域网连接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容量巨大的接入网络。光纤虽能解决传输速...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通信网络开始大规模扩容,先是广域网的不断扩展,接着是城域网的大量建设。与此同时,用户内部的局域网快速增长。将这些高速的局域网连接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容量巨大的接入网络。光纤虽能解决传输速率的问题,但铺设的昂贵费用和耗时却限制了它的发展。许多无线通信技术也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光无线通信系统 “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信网络 接入网络 传输速率 局域网 广域网
原文传递
5G光载无线通信前传系统数字预失真线性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贵喜 许高明 刘太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88,96,共5页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5G NR)的信号带宽、调制度和峰均比相比4G信号高很多。用于小蜂窝或微蜂窝基站组网的光载无线通信(Radio-over-Fiber,RoF)前传系统的非线性失真也更加严重。为了使5G NR信号线性传输,采用记忆多项式(Memory Po...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5G NR)的信号带宽、调制度和峰均比相比4G信号高很多。用于小蜂窝或微蜂窝基站组网的光载无线通信(Radio-over-Fiber,RoF)前传系统的非线性失真也更加严重。为了使5G NR信号线性传输,采用记忆多项式(Memory Polynomial,MP)和广义记忆多项式(Generalized Memory Polynomial,GMP)模型构建数字预失真器,矫正5G RoF前传系统的非线性。在实验中搭建了2 km光纤的RoF前传系统,并采用100 MHz带宽5G NR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对其进行线性化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P和GMP数字预失真器进行线性化时,5G RoF前传系统的邻信道功率比(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ACPR)可分别改善13 dB和17 dB以上。这说明MP和GMP数字预失真器对5G RoF前传系统的非线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基于MP和GMP两个模型的数字预失真器均可用于5G RoF前传系统的线性化,而且GMP预失真器比MP预失真器对该系统线性化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无线通信前传系统 非线性 数字预失真
下载PDF
浅析光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志强 《石河子科技》 2023年第6期24-25,共2页
光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稳定、安全等优点,在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和设备控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通信需求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时代,光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解决大... 光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稳定、安全等优点,在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和设备控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通信需求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时代,光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解决大规模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问题的一项重要工具。光通信技术基于光传输的原理,能够以极高的速度传输数据,同时拥有较大的带宽,使其在各种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通过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可以更好地了解光通信传输技术如何推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并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 传输技术 光无线通信系统 数据传输 应用
下载PDF
RoF系统中光DSB、SSB和OCS双二进制传输特性
11
作者 王现彬 王芳 +1 位作者 杨洁 张晶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1-46,共6页
利用马赫-曾德尔外调制技术,提出了基于双二进制的光双边带-双二进制、光单边带-双二进制和光抑制载波-双二进制调制方案,并在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了传输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光双边带-双二进制调制方案以高抗色散和抗非线性效应能力,... 利用马赫-曾德尔外调制技术,提出了基于双二进制的光双边带-双二进制、光单边带-双二进制和光抑制载波-双二进制调制方案,并在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了传输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光双边带-双二进制调制方案以高抗色散和抗非线性效应能力,在36 km以上的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表现出较好的传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系统 双二进制 外部调制 传输性能
下载PDF
可视光通信标准开始制订
12
《通信世界》 2008年第40期I0002-I0002,共1页
本刊讯推进可视光通信标准化的“可见光通信联盟”(VLCC)宣布,将与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及光无线通信系统推进协会(ICSA)合作,共同制订“可视光通信”标准。
关键词 通信标准化 可视 红外线数据协会 光无线通信系统 可见通信
下载PDF
基于压扩变换的60GHz正交频分复用光载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虹先 陈林 +3 位作者 余建军 肖江南 曹子峥 李凡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7,共6页
提出并实验研究了在60GHz正交频分复用(OFDM)-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中采用压扩变换技术降低OFDM信号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并提高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携带基于压扩变换的2.5Gb/s60GHz的OFDM-ROF信号经标准单模光纤传输50km... 提出并实验研究了在60GHz正交频分复用(OFDM)-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中采用压扩变换技术降低OFDM信号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并提高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携带基于压扩变换的2.5Gb/s60GHz的OFDM-ROF信号经标准单模光纤传输50km后,在无色散补偿和误码率为10-3的条件下,当入纤功率为12dBm时,系统接收灵敏度提高约2.3dB,并且当互补累积分布函数(CCDF)为10-4时,OFDM信号的PAPR下降约3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无线通信系统 压扩变换 峰值平均功率比
原文传递
基于18倍频技术的60 GHz光载无线通信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羽婷 周慧 +2 位作者 陈明 莘云龙 费楚媛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4-711,共8页
理论提出并仿真研究了采用铌酸锂-马赫曾德尔调制器(LN-MZM)和高非线性光纤(HNLF)中四波混频(FWM)效应产生18倍频光载毫米波的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在中心站(CS),通过调节LN-MZM的直流偏置电压和调制深度,射频(RF)信号间的相位差,产... 理论提出并仿真研究了采用铌酸锂-马赫曾德尔调制器(LN-MZM)和高非线性光纤(HNLF)中四波混频(FWM)效应产生18倍频光载毫米波的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在中心站(CS),通过调节LN-MZM的直流偏置电压和调制深度,射频(RF)信号间的相位差,产生±3阶边带,再利用强度调制器将基带数据调制到-3阶边带上,耦合后的两个3阶边带经光纤发送至基站(BS)。在基站,将耦合后的±3阶边带送入HNLF,经过FWM后生成±9阶边带,经滤波后在光电检测器中拍频得到18倍频电毫米波信号。仿真结果表明,采用3.3 GHz的RF信号,可产生频率为60 GHz的光载毫米波。2.5 Gb/s信号经光纤传输40 km后,信号质量仍然良好。还研究了HNLF的输入光功率和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系统性能最佳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系统 载毫米波 18倍频 高非线性 四波混频
原文传递
基于级联MZM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全双工RoF系统
15
作者 王现彬 王颖莉 +1 位作者 杨洁 康元元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145,共5页
为优化光载无线通信系统(RoF)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级联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光生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案,结合波分复用和波长重用技术,仿真实现了基于该方案的全双工RoF系统。理论推导和实验仿真表明,利用该方案可实现光边... 为优化光载无线通信系统(RoF)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级联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光生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案,结合波分复用和波长重用技术,仿真实现了基于该方案的全双工RoF系统。理论推导和实验仿真表明,利用该方案可实现光边带抑制比及射频杂散抑制比分别为38.44 dB和30.7 dB的毫米波信号,在传输30km后全双工RoF系统下行和上行链路功率代价仅分别为0.79dB和0.07dB,表现出了较好的系统性能。该毫米波产生方案及全双工RoF系统实现结构简单、产生频谱纯净、系统性能高效,为实际RoF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全双工 抑制载波调制 无线通信系统
下载PDF
RoF系统中基于双重幅度调制的载波重用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狄晗 陈新桥 +1 位作者 刘晓蕊 霍恺丽 《光通信技术》 2021年第3期47-50,共4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传输性能,提出了一种上、下行传输链路都采用幅度调制实现光载波重用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采用Optisystem软件验证了其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当下行传输数据"0"码幅值为1.4 V,光分束器... 为了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传输性能,提出了一种上、下行传输链路都采用幅度调制实现光载波重用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采用Optisystem软件验证了其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当下行传输数据"0"码幅值为1.4 V,光分束器的分光比为5∶5,调制器的消光比为5.2 dB时,系统的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技术 载波再利用 幅度调制 无线通信系统
下载PDF
60GHz ROF-OFDM系统的变编码技术性能研究
17
作者 唐琪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0-86,共7页
本文提出采用变编码技术提高60GHz ROF-OFDM系统的传输性能。通过对60GHz毫米波OFDM信号在光纤传输中的色散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得到60GHz毫米波OFDM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随着传输带宽的增加以及传输距离的增长,OFDM信号的高频区域子载波会... 本文提出采用变编码技术提高60GHz ROF-OFDM系统的传输性能。通过对60GHz毫米波OFDM信号在光纤传输中的色散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得到60GHz毫米波OFDM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随着传输带宽的增加以及传输距离的增长,OFDM信号的高频区域子载波会受到频率选择性衰减效应的影响,产生严重的幅度衰减,导致系统误码分布不均的情况出现。为了均衡误码分布,提高系统传输容量,我们提出将变编码技术应用于60GHz ROF-OFDM系统中。验证分析发现,在60GHz ROF-OFDM系统中使用变编码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ROF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增强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并且在相同冗余度下,变编码技术比固定编码效率的Turbo编码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GHz无线通信系统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TURBO编码 变编码技术 频率选择性衰减效应
下载PDF
一种基于计算机USB接口的可见光无线接入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义波 邹传云 莫延飞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5年第11期74-76,79,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用于室内无线接入的基于计算机USB接口的可见光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和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针对室内环境下无线光通信接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展望了未来计算机通信中这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 USB接口 无线接入 无线通信 桥接器 无限局域网(WLAN) 无线个域网(WPAN) 无线接入技术 计算机通信 可见 光无线通信系统
原文传递
PCCC for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the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被引量:2
19
作者 REN Rui-xiang LI Xiao-feng LIN Mi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In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of scintillation make average Bit Error Rate (BER) deteriorate. To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PCCC (Parallel Concatenated Convolutional Code) encoding scheme is employed,... In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of scintillation make average Bit Error Rate (BER) deteriorate. To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PCCC (Parallel Concatenated Convolutional Code) encoding scheme is employed,and upper bound on the bit error rate is given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scintillation,APD noise and thermal nois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OC encoding scheme can relieve turbulenceinduced intensity fluctuations an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remark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通信系统 PCCC 误差率
下载PDF
A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System Enabled by Free Window with Full Duplex 被引量:1
20
作者 Feng Cheng Cui Hongyu +1 位作者 Ma Meng Jiao Bingli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5年第9期93-99,共7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apacity issue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implements single channel full duplex(SCFD) communication at the base station(BS), thereby the mobile stations share the channel via time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apacity issue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implements single channel full duplex(SCFD) communication at the base station(BS), thereby the mobile stations share the channel via time division duplex(TDD). The system makes use of the same setup as has been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of SCFD, but unlike these previous systems, the new system uses water-filling to maximize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of the uplink channel. The concept of a free window is introduced to the duplex model for measuring, intuitively, the effective bandwidth of the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capacity gain is calculated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over that of conventional T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ral efficiency free window time division duplex full duplex water-fil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