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Si造渣剂对光束合金化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单际国 丁建春 任家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采用B、Si造渣剂和Cr、Ni合金化粉末(Cr∶Ni=20∶80)对HT-200灰铸铁进行了光束合金化表面改性处理.实验发现,合金化层成形依赖于B、Si造渣剂对熔池金属的保护效果,合金化程度和组织均匀性则取决于B、Si造渣剂对合金化冶金过程的影响.B... 采用B、Si造渣剂和Cr、Ni合金化粉末(Cr∶Ni=20∶80)对HT-200灰铸铁进行了光束合金化表面改性处理.实验发现,合金化层成形依赖于B、Si造渣剂对熔池金属的保护效果,合金化程度和组织均匀性则取决于B、Si造渣剂对合金化冶金过程的影响.B、Si造渣剂的加入量过少(<5mg)时,合金化层成形不良;B、Si加入量过高(>20mg)时,合金化层成分和组织均匀性下降,合金化区上部组织为γ(Fe,Ni)+(Fe,Cr)3C+α,底部组织则为γ(Fe,Ni)+莱氏体组成的亚共晶基底上分布着条块状的(Cr,Fe)7C3;而加入适量的B、Si造渣剂时,合金化层成形良好,合金化区为γ(Fe,Ni)+莱氏体组成的亚共晶组织,且组织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合金化 B、Si造渣剂 合金化层成形 组织均匀性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光束合金化涂层的组织分层现象 被引量:4
2
作者 钟军斌 单际国 任家烈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0-32,共3页
在 4 5钢表面预涂纯Al粉 ,用光束合金化的方法合成了Fe/Al化合物涂层。使用SEM、EDS、X ray衍射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特点及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Fe/Al化合物涂层发生了组织分层现象 ,表层为FeAl +Fe3AlC0 5层 ,第二层为Fe3Al+Fe3AlC0... 在 4 5钢表面预涂纯Al粉 ,用光束合金化的方法合成了Fe/Al化合物涂层。使用SEM、EDS、X ray衍射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特点及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Fe/Al化合物涂层发生了组织分层现象 ,表层为FeAl +Fe3AlC0 5层 ,第二层为Fe3Al+Fe3AlC0 5层。发生组织分层现象是由合金化过程熔池中Al的含量由表层到底部逐渐减小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合金化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微观组织 物相
下载PDF
光束合金化合成Fe-AI系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微观特征
3
作者 严寒 《中国光学》 CAS 2004年第6期75-75,共1页
TG174.445 2004064499 光束合金化合成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微观特征=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e-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coating synthesized by light beam alloying[刊,中]/单际国(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 TG174.445 2004064499 光束合金化合成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微观特征=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e-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coating synthesized by light beam alloying[刊,中]/单际国(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任家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5).—585-588 为了改善钢铁材料的耐高温腐蚀性能,用光束合金化方法在45钢表面合成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弥散X射线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光束合金化工艺参数(粉末预置量m和热输入量q)对合金化层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及其物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小比能量(E=q/m)将导致合金化层的熔宽和熔深减小,从而使合金化层含Fe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合金化 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微观特征 合金化 合成 显微组织 扫描电子显微镜 工艺参数 物相组成 腐蚀性能
下载PDF
光束合金化合成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微观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单际国 任家烈 钟军斌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588,共4页
为了改善钢铁材料的耐高温腐蚀性能,用光束合金化方法在45钢表面合成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弥散X射线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光束合金化工艺参数(粉末预置量m和热输入量q)对合金化层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及... 为了改善钢铁材料的耐高温腐蚀性能,用光束合金化方法在45钢表面合成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弥散X射线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光束合金化工艺参数(粉末预置量m和热输入量q)对合金化层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及其物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小比能量(E=q/m)将导致合金化层的熔宽和熔深减小,从而使合金化层含Fe量减少,含Al量增加;该实验条件下,获得了Fe/Al原子数比为2.4~19.2的合金化层。由比能量决定的Fe/Al原子数比是合金化层显微组织及其物相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有3种类型:α-Fe固溶体、α-Fe固溶体+Fe3Al金属间化合物及FeAl+AlFe3C0.5金属间化合物。降低热输入或增加粉末预置量均可引起合金化层中Fe/Al原子数比的降低,有助于Fe-Al系(Fe3Al或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合金化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光束合金化涂层 微观组织 物相 钢铁材料
原文传递
聚焦光束合金化工艺对合金化层成型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5
作者 丁建春 单际国 任家烈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4-1128,共5页
采用Cr,Ni单质粉末及B ,Si造渣剂以聚焦光束合金化方法在 4 5 # 钢表面合成了奥氏体型表面层。借助扫描电镜 (SEM) ,能谱仪 (EDS) ,X射线等方法研究了合金化工艺对合金化层的成型、显微组织及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当合金... 采用Cr,Ni单质粉末及B ,Si造渣剂以聚焦光束合金化方法在 4 5 # 钢表面合成了奥氏体型表面层。借助扫描电镜 (SEM) ,能谱仪 (EDS) ,X射线等方法研究了合金化工艺对合金化层的成型、显微组织及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当合金化元素加入量一定时 ,合金化层的成型及其显微组织不仅取决于热输入量 ,还与造渣元素B ,Si的加入量有关。为获得成型良好的合金化层 ,热输入量增加时必须提高造渣元素B ,Si的加入量。采用低热输入合成的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由大量的γ(Fe ,Ni)及少量的晶界α(Fe Cr)构成 ,而高热输入合成的合金化层中的γ(Fe ,Ni)晶界为γ(Fe ,Ni) +C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光束合金化 热输入 造渣剂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铸铁表面Cr合金化层的微观结构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单际国 任家烈 +1 位作者 丁建春 赵楠楠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聚焦光束重熔预涂单质Cr粉的方法对灰铸铁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 ,用SEM ,EDS ,X ray等分析了合金化层的微观组织特点及其物相组成 ,用环块摩擦试验测试了合金化层的耐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聚焦光束重熔Cr粉合金化层的耐磨性较灰铸... 采用聚焦光束重熔预涂单质Cr粉的方法对灰铸铁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 ,用SEM ,EDS ,X ray等分析了合金化层的微观组织特点及其物相组成 ,用环块摩擦试验测试了合金化层的耐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聚焦光束重熔Cr粉合金化层的耐磨性较灰铸铁基体明显提高 ,合金化层的耐磨性随着Cr粉预涂量的增加而提高 ,表面磨损机制由犁沟和划伤转变为表面塑性变形。其原因在于 ,随Cr粉预涂量的增加 ,合金化层微观组织中的富铁α (Fe,Cr) +Cr7C3 共晶体基底依次被富铁的α (Fe ,Cr) +Cr2 3 C6共晶体和富铬的α (Fe ,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合金化 耐磨性 耐磨机制 微观组织 铸铁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Fe-Al intermetallic coating on 45 steel synthesized by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ology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晓林 姚正军 +2 位作者 顾雪冬 丛伟 张平则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9年第1期143-148,共6页
A binary Fe-Al alloyed layer was synthesized on 45 steel by means of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ique. The corrosion-resisting layer prepared is composed of a sedimentary layer and a diffusion layer, with... A binary Fe-Al alloyed layer was synthesized on 45 steel by means of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ique. The corrosion-resisting layer prepared is composed of a sedimentary layer and a diffusion layer,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f about 180 μm. The aluminum content of the alloyed layer shows gradual change from surface to the inside of substrate. The ideal profile is beneficial to the metallurgical bonding of the surface alloying layer with substrate materials. The microstructure of both layers consists of the Fe-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which is FeAl with B2 structure in the sedimentary layer and Fe3Al with incompletely ordered DO3 structure in the diffusion layer. The protective film exhibits high micro-hardnes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ubstrate of 45 steel,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uminized sample is much higher in 2.0% Na2S and 0.05 mol/L Na2SO4 + 0.5 mol/L NaCl mixed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基金属间化合物粉末 光束合金化 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