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不育基因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明富 蔡春苗 +5 位作者 车容会 徐先战 郑建华 方珊如 吴春珠 施碧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45-1049,共5页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的育性转换受光长和温度的互补作用调控。对45S(Oryza sativa L.ssp.indica)/YC169组合的F2、BC1F1和F2和BC2F2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5S的育性是由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的育性转换受光长和温度的互补作用调控。对45S(Oryza sativa L.ssp.indica)/YC169组合的F2、BC1F1和F2和BC2F2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5S的育性是由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和RCA法,以45S与YC169的杂交F2和BC2F2作为分离群体,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发现不育基因(暂命名为GTMS)位于RM6378和RM1284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5cM和8.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 分子定位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扬稻6号S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存红 余玲 +6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张小祥 肖宁 李育红 刘广青 王宝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扬稻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籼稻生产中应用面积最大的恢复系,通过“实践八号”育种专用卫星搭载扬稻6号进行航天诱变,筛选出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扬稻6号S。以扬稻6号S与井冈旱稻1号杂交并回交的F2及BC2F2为定位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 扬稻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籼稻生产中应用面积最大的恢复系,通过“实践八号”育种专用卫星搭载扬稻6号进行航天诱变,筛选出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扬稻6号S。以扬稻6号S与井冈旱稻1号杂交并回交的F2及BC2F2为定位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扬稻6号S不育性受1对隐性不育基因(暂命名为ptgms2—2)调控,该不育基因被定位于第2染色体标记InDel2-4085和1nDel 2-5846之间,物理距离为200kb。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在开放阅读框内起始密码子下游70~71bp处存在差异,扬稻6号为GC,扬稻6号S为TA,2个碱基突变导致密码子由GCG变为终止密码子T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遗传分析 分子定位
下载PDF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性状表达及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振宇 王志兴 +1 位作者 陈广红 王绍林 《垦殖与稻作》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两年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杂交F1、F2 、回交B1代性状表达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 ,在不同年份 ,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 ,其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呈连续性变化 ,从 3∶1~ 0 ,基本表现为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一对光敏感基因和 2对以上的... 通过两年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杂交F1、F2 、回交B1代性状表达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 ,在不同年份 ,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 ,其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呈连续性变化 ,从 3∶1~ 0 ,基本表现为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一对光敏感基因和 2对以上的温敏基因。在无温敏基因条件下 ,光敏感基因独立起作用 ,短光表现可育、长光表现不育 ;在有温敏基因参与条件下 ,温敏基因影响光敏基因的正常表达 ,表现为累加效应 ,直至显性上位作用。不同数量的温敏基因在不同生态条件下 ,可以恢复光敏不育基因 ,影响F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温敏基因 生态条件 水稻 遗传规律 性状表达
下载PDF
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小麦及其杂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淑媛 刘雄伦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2-64,共3页
92 40 3 0 - 1是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小麦 ,92 40 3 0- 1×父本 3号是它的一个杂交种 .本文报道了 92 40 3 0 - 1的育性转换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异交生物学特性 ,以及 92 40 3 0- 1×父本 3号的杂种优势表现和主要制种技术 .9... 92 40 3 0 - 1是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小麦 ,92 40 3 0- 1×父本 3号是它的一个杂交种 .本文报道了 92 40 3 0 - 1的育性转换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异交生物学特性 ,以及 92 40 3 0- 1×父本 3号的杂种优势表现和主要制种技术 .92 40 3 0 - 1表现出短日低温不育、长日高温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 ;为半冬性品系 ,株高适中 ,株叶型理想 ,综合抗性较好 ;不育播种期下开花期较长 ,内外颖张角高达 3 0 0 ,柱头生活力达 10天以上 ,具有理想的异交生物学特性 ,制种产量达 0 .2 43 7kg/m2 ;杂种 92 40 3 0 - 1×父本 3号产量达 0 .3 881kg/m2 ,比湘麦13号增产 14.0 5 % ,达 1%的极显著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小麦 性转换 农艺性状 异交生物学特性 杂种优势 综合抗性
下载PDF
节水抗旱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沪旱82S的选育与利用
5
作者 张分云 刘国兰 +5 位作者 刘毅 罗星星 王飞名 张安宁 罗利军 余新桥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8-11,共4页
沪旱82S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利用沪旱3S(沪旱1S∕青四矮)和沪旱5S(沪旱1S∕黄华占)杂交,经上海和海南等多年异地交叉筛选,育成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其具有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较低、抗病性好、抗旱性强、稻米品质优(达部标3... 沪旱82S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利用沪旱3S(沪旱1S∕青四矮)和沪旱5S(沪旱1S∕黄华占)杂交,经上海和海南等多年异地交叉筛选,育成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其具有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较低、抗病性好、抗旱性强、稻米品质优(达部标3级)等特性,2018年10月通过了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田间鉴定。利用该不育系选配的两系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两优8200’通过2021年国家审定;配组的‘旱两优8208’分别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江西省审定,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利用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下载PDF
利用花药和未受精子房培养技术创建二倍体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与恢复系
6
作者 童丽琦 王维 +4 位作者 宋兆建 张献华 何玉池 刘育华 蔡得田 《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281-287,共7页
[目的] 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水稻新品种是育种的新途径。在选育出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品系,解决多倍体结实率低的瓶颈问题后,开展多倍体水稻的理论和育种实践迫切需要合适的育种材料。[方法] 本文以多倍体水稻光温敏雄性... [目的] 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水稻新品种是育种的新途径。在选育出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品系,解决多倍体结实率低的瓶颈问题后,开展多倍体水稻的理论和育种实践迫切需要合适的育种材料。[方法] 本文以多倍体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PS001和多倍体水稻恢复系PR-T1为实验材料,分别对其进行花药和未受精子房培养而得到二倍体。[结果] 从而构建成二倍体和四倍体配套的光温敏水稻雄性核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结论] 证明了利用花药和未受精子房培养既可以快速纯化品种,缩短性状稳定年限,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又可以创造合适的用于理论研究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水稻 花药和未受精子房培养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愈伤组织 二倍体品系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廖亦龙 万邦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16,共5页
将 4种不同种质的 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可育期内相互杂交 ,将其杂交组合的F1、F2 代在广州长日高温条件下种植 ,观察其育性表现 ,并进行等位性测验 结果表明 ,N1 2S与N1 8S的不育基因完全等位 ,W741 5S与5 46 0S之间 ,安农S - 1... 将 4种不同种质的 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可育期内相互杂交 ,将其杂交组合的F1、F2 代在广州长日高温条件下种植 ,观察其育性表现 ,并进行等位性测验 结果表明 ,N1 2S与N1 8S的不育基因完全等位 ,W741 5S与5 46 0S之间 ,安农S - 1与W741 5S、N1 2S(N1 8S)之间光温敏不育基因部分等位 ,即它们两两之间存在 1对位点相同的不育基因 W6 1 5 4S与所有其他 6个不育系 ,衡农 - 1S与所有其他 6个不育系 ,5 46 0S与W741 5S之外的其他 5个不育系 ,不育基因均完全不等位 文章还对不育基因等位性划分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性分离 等位性 基因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莉 宋书锋 李娜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4-7,共4页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受光照、温度的控制,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水稻对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条件、遗传规律、基因定位的研究对于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利用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新资源籼型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101S和7646S的选育及育性遗传研究
9
作者 雷开荣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4-6,共3页
在籼型群体渝85-1A-4/IR8的F3中发现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 向选择,选育出101S、7646S等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101S与7646S相互杂交F表现全不育,两者具有相同的 育性... 在籼型群体渝85-1A-4/IR8的F3中发现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 向选择,选育出101S、7646S等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101S与7646S相互杂交F表现全不育,两者具有相同的 育性基因;101S、7646S与培矮64S、9309S、安农S、新光S杂交,F1全部恢复可育,表明101S、7646S与它们具有 不同的育性基因;两者与籼型品种杂交、回交,在所有B1F1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3的分离比,在 所有F2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15的分离比,表明101S、7646S的育性受两对独立的隐性主效核基 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资源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性遗传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不育基因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春苗 施碧红 +1 位作者 赵明富 黄招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27,共5页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受日照长度或温度的调控,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水稻这一特性的发现使得人们可以利用其进行‘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来补充传统的‘三系法’杂交育种体系。水稻光温敏核不...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受日照长度或温度的调控,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水稻这一特性的发现使得人们可以利用其进行‘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来补充传统的‘三系法’杂交育种体系。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研究对于‘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利用研究至关重要。主要对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规律分析、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以及DAN分子标记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实用早籼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策略与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远柱 唐平徕 +1 位作者 符辰建 严革连 《作物研究》 2002年第2期95-99,共5页
简要回顾了我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三个阶段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实用早籼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策略 ,并详细介绍了作者从事实用早籼型核不育系选育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两用核不 水稻 早籼型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下载PDF
水稻叶色黄化不育系H08S杂交组合产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建凯 林秋云 +1 位作者 贺治洲 谢振宇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9-32,共4页
H08S是一个带有叶色黄化标记性状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具有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为探索研究H08S配组特性,对H08S与15个父本测配的组合进行产量特性分析发现,H08S配组的杂交品种产量优势好,增产组合品种率高,值得经一步扩大测配规模,选... H08S是一个带有叶色黄化标记性状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具有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为探索研究H08S配组特性,对H08S与15个父本测配的组合进行产量特性分析发现,H08S配组的杂交品种产量优势好,增产组合品种率高,值得经一步扩大测配规模,选育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标记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H08S 产量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Changes of Microtubule Distribution and Reorganization During the Meiotic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Normal (IR36) and a Temperature/photoperiod Sensitive Male Sterile Line (Peiai 64S) of Rice ( Oryza sativa )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是雄 刘向东 +1 位作者 冯九焕 卢永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3期221-226,共6页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organization of microtubules in the meiotic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pollen (i.e. from pre-meiotic interphase to more or less metaphase I) of a normal (IR36) and a temperature/photoperiod sen...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organization of microtubules in the meiotic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pollen (i.e. from pre-meiotic interphase to more or less metaphase I) of a normal (IR36) and a temperature/photoperiod sensitive male sterile line (Peiai 64S) of rice were studi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confocal microscopy. In IR36, from pre-meiotic interphase to metaphase I, the pattern of microtubule distribution in the meiocytes underwent a series of changes. Some new organizational patterns of microtubules (that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before) were observed during microsporogenesis, including the existence of a broad band of perinuclear microtubules at the diakinesis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pattern of microtubule distribution in the meiocytes of the male sterile line, Peiai 64S, was quite different front that seen in IR36. In Peiai 64S, the microtubules showed abnormal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from pre-meiotic interphase to metaphase I. For example the broad band of perinuclear microtubules seen at diakinesis in IR36 was much disorganized and loosened in Peiai 64S. The spindles formed were also very abnormal and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spindle. The appearance of abnormal microtubule distribution in the early stages of microsporogenesis may contribute to the malformation and ultimate abortion of pollen in Peiai 6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temperature/photoperiod sensitive male sterile rice line microtubules Peiai 64S IR36 microsporocyte meiosis microsporogene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