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光伏生产厂房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研究
1
作者 蒋泽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9期0171-0174,共4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光伏生产厂房作为关键的生产基地,其全生命周期的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围绕大型光伏生产厂房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及退出阶段,探讨了有效的策略实施方法,通过项目规划阶段的详细调研,确立了符合环境与... 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光伏生产厂房作为关键的生产基地,其全生命周期的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围绕大型光伏生产厂房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及退出阶段,探讨了有效的策略实施方法,通过项目规划阶段的详细调研,确立了符合环境与经济双重效益的设计方案;在建设阶段通过采用高效技术与材料,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在运营阶段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能效,降低运维成本;在项目退出阶段研究了资源回收再利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整个研究为光伏生产厂房项目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策略框架,为行业内其他项目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生产厂房 项目策略 资源效率
下载PDF
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呼日瓦 范嘉琦 +1 位作者 周瑞平 乌英嘎 《乡村科技》 202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应用逐级订正模型逐日计算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并计算其潜力差。结果表明,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太阳辐射量呈上升趋势,空间变化趋势为西高东低;2010—2020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空间变化幅度... 应用逐级订正模型逐日计算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并计算其潜力差。结果表明,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太阳辐射量呈上升趋势,空间变化趋势为西高东低;2010—2020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空间变化幅度不明显;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在2010—2020年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高北低,普遍呈增加趋势。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东部农田实际单产较低,光温生产差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光温生产潜力和潜力差较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潜力 潜力差 逐级订正模型 阴山南北麓
下载PDF
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及利用率研究
3
作者 陈小英 林巧灵 +1 位作者 阮翠冰 魏泽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明区域气候变化对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高效利用区域气候资源、优化葡萄产业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20年闽东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2000-2019年闽东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法、... 【目的】探明区域气候变化对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高效利用区域气候资源、优化葡萄产业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20年闽东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2000-2019年闽东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及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近50年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59 313.2 kg/hm^(2)、 37 965.1 kg/hm^(2)、 36 868.0 kg/hm2,气候倾向率分别为-87.7 kg/(hm^(2)·10a)、869.1 kg/(hm^(2)·10a)、1 046.7 kg/(hm^(2)·10a)。气候潜力于1999年发生突变后呈加速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气候潜力高,西北部山区低,高低值中心分别在福安市和周宁县。气温、降水对生产潜力的削减幅度分别为33%~40%、2%~4%,温度订正系数平均为0.6,降水订正系数平均为1.0,气候生产潜力与温度、降水、日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31、0.70;闽东气候资源利用率平均为46%,与单产、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55。【结论】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东部沿海优于西北部山区,气温是对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最大的因子,降水增多带来负效应。葡萄种植结构格局与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匹配较好,通过提高葡萄单产水平、加强葡萄园区小气候调节等措施,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利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利用率 闽东
下载PDF
关于提高光伏组件生产实训效果的策略探究
4
作者 王兆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论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光伏组件生产实训效果,以促进光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优化实训内容与流程设计、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实训效果,以及建立合理的实训评估与考核体系、实训师资培训与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 论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光伏组件生产实训效果,以促进光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优化实训内容与流程设计、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实训效果,以及建立合理的实训评估与考核体系、实训师资培训与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的目标是为光伏组件生产实训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益的借鉴,促进光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组件生产 实训效果 优化
下载PDF
春季黄海与渤海一氧化碳的浓度分布、海-气通量和光生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聪 陆小兰 +2 位作者 杨桂朋 任春艳 赵保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04-2211,共8页
在春季开展了黄海与渤海表层海水和上方大气中CO的浓度分布、海-气通量和表层海水中CO的光化学生产的研究.用顶空分析法测得表层海水中CO的浓度([CO]surf)为(0.19~3.57)nmol.L-1,平均值为1.24 nmol.L-1(SD=0.79,n=69);总体来看,[CO]sur... 在春季开展了黄海与渤海表层海水和上方大气中CO的浓度分布、海-气通量和表层海水中CO的光化学生产的研究.用顶空分析法测得表层海水中CO的浓度([CO]surf)为(0.19~3.57)nmol.L-1,平均值为1.24 nmol.L-1(SD=0.79,n=69);总体来看,[CO]surf的分布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CO的浓度按取样和测试时间以小时为单位分割求平均值,该平均浓度表现出周日变化的特征,中午最高,凌晨最低,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10倍.黄海与渤海大气中CO的体积分数在215×10-9~850×10-9之间,平均值为414×10-9(SD=140×10-9,n=69),说明黄、渤海海区大气中CO的含量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显著.黄、渤海表层海水均处于过饱和状态,CO的过饱和系数为0.42~18.90,平均值为3.61(SD=2.99,n=69),表明黄、渤海海水是大气CO的净源.CO的海-气通量采用LM86和W92这2个公式计算,平均通量分别为(1.22±1.70)μmol.(m2.d)-1和(2.13±2.91)μmol.(m2.d)-1.运用SMARTS2模型计算得到的黄、渤海的CO光化反应产率为54.60μmol.(m2.d)-1,整个调查区域的春季光致生成碳的量为26.95×109 g.光化学反应产率约为海-气交换通量的25~50倍,说明黄、渤海表层海水中的CO大部分被微生物所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通量 分布 光生产 黄海 渤海
原文传递
夏玉米产量与光温生产效率差异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洪章 刘鹏 +3 位作者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任佰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55-1367,共13页
【目的】研究夏玉米各产量层次之间的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能力,量化山东省夏玉米籽粒产量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明确农业生产条件和栽培措施对产量差及效率差的贡献率,探讨产量差、效率差协同缩减的可能性,为缩小夏玉米产量差距、... 【目的】研究夏玉米各产量层次之间的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能力,量化山东省夏玉米籽粒产量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明确农业生产条件和栽培措施对产量差及效率差的贡献率,探讨产量差、效率差协同缩减的可能性,为缩小夏玉米产量差距、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山东省泰安、淄博和烟台3市进行,针对山东夏玉米生产调研出的问题,在同一地块采用综合管理模式,从合理密植、优化肥水、增产增效的角度设计了4种管理模式,模拟超高产水平(SH)、高产高效水平(HH)、农户水平(FP)和基础产量水平(CK)4个产量层次,定量分析不同产量层次之间的产量差及光温资源生产效率差。结合光温生产潜力分析和作物产量性能分析,探究产量差和效率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途径。【结果】当前山东省夏玉米光温潜力与超高产水平、超高产水平与高产高效水平、高产高效水平与农户生产水平、农户生产水平与基础产量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5.85、0.82、1.90、1.35 t·hm^(-2),光能生产效率差分别为1.74、0.15、0.28、0.45 g·MJ^(-1),温度生产效率差分别为1.09、0.10、0.17、0.28 kg·hm^(-2)·℃^(-1);当前不可控因素对产量差和光、温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8.49%和66.09%,可控因素对产量差和光、温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41.51%和33.91%,地域差异因素对产量差、光能生产效率差和温度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98%、2.49%和3.24%;产量差与光温资源生产效率差之间有显著相关性;SH和HH处理较FP处理和CK有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生育期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和冠层光能截获率。【结论】当前山东省夏玉米农户生产水平与光温潜力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光能生产效率差、温度生产效率差分别为8.56 t·hm^(-2)、2.17 g·MJ^(-1)、1.35 kg·hm^(-2)·℃^(-1),产量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玉米籽粒产量差和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差显著相关,在现有农户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高产高效管理模式(种植密度增加1.5×10~4株·hm^(-2),适当增加施肥量,将一次性施肥改为于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和乳熟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分次施肥)能够缩小产量差距1.90 t·hm^(-2),提高光、温资源生产效率14.74%和14.41%,是协同缩差增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生产效率 差距
下载PDF
新疆棉花光温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徐文修 牛新湘 边秀举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5-460,共6页
依据《新疆棉花区划新论》,从光热资源的角度,对新疆各个棉花分区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光热资源丰富,各棉花亚区的光合生产潜力都很高,平均高达13076.7kg·hm^-2,是近三年棉花平均... 依据《新疆棉花区划新论》,从光热资源的角度,对新疆各个棉花分区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光热资源丰富,各棉花亚区的光合生产潜力都很高,平均高达13076.7kg·hm^-2,是近三年棉花平均现实生产力的8.6倍。光温生产潜力达4391.2~5502.6kg·hm^-2,比现实生产力高出2.3~3.9倍。其中,中熟棉亚区的光温生产潜力最高,达5502.6kg·hm^-2,其余依次是早中熟棉亚区、早熟棉亚区、特早熟棉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潜力 棉花 新疆
下载PDF
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建栋 傅抱璞 +1 位作者 林振山 卢其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65,共10页
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建立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发育阶段模式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模式,由这些子模式连结成为一个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的,充分考虑了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的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模式。运用该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冬小麦光... 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建立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发育阶段模式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模式,由这些子模式连结成为一个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的,充分考虑了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的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模式。运用该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可达到800kg/亩~1000kg/亩,与牛文元计算结果相近。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光合生产潜力存在3年~4年和9年~10年的变化周期。此外,文中还给出了CO2升高后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的可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合成生产 气候资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国家尺度上基于地形因子的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修正算法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彦清 杨建宇 +2 位作者 郧文聚 杜萌 杜振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82-2092,共11页
【目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作为农用地分等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分等结果的准确性。从理论上来说,不同地形地区的光温条件应各不相同,以目前这种一个县一种作物只具有一个生产潜力值的情况来看,当县内地形差异明显时,仅使用一个生... 【目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作为农用地分等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分等结果的准确性。从理论上来说,不同地形地区的光温条件应各不相同,以目前这种一个县一种作物只具有一个生产潜力值的情况来看,当县内地形差异明显时,仅使用一个生产潜力值不能反应出光温条件在县内的异质性,从而使分等结果不能准确描述耕地质量的差异性。论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方法】从地形对于光照、温度和降水等与生产潜力密切相关的因子具有严重关联性的角度入手,通过寻找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关系,利用地形因子对生产潜力进行修正。由于生产潜力是以国家级尺度的数据进行计算的,为了保证修正后生产潜力值的可比性,在国家级尺度上开展修正,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为计算地形因子的数据来源,首先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坡度、坡向、海拔与生产潜力做回归分析,筛选相关性最高的回归模型,确定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其次利用回归方程、县内平均地形因子值、平均生产潜力值和待修正区的地形因子值得出生产潜力修正公式;最后以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为权重,将单因子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进行加权,得到最终的综合修正生产潜力值。【结果】以目前农用地分等中正在使用的生产潜力值和DEM数据生成的地形因子做回归分析,其中,参与修正光温生产潜力的样点共3 779个,参与修正气候生产潜力的样点共2 765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008和0.0002,说明在国家级尺度上,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对坡度、坡向和生产潜力进行回归分析时,这两者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过小,故暂不列为修正生产潜力的因子;海拔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835,与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721,说明海拔与生产潜力具有高度相关性。根据海拔与生产潜力的回归方程得出,海拔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479,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095。论文以四川省长宁县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与海拔的趋势相同,体现出地势差异对光温条件的影响,并且海拔偏离县平均海拔越大的地区,生产潜力修正后偏离潜力的平均值越多。【结论】国家尺度范围内,海拔对于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海拔对于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高于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而坡度、坡向在该尺度内与生产潜力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数据的限制,论文旨在侧重数学模型方法和修正思想的论述,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未来研究中可探索利用国家级控制可比性、分区域利用更加精细的数据进行局部修正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坡度、坡向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海拔 坡度 坡向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刘建栋 于强 傅抱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9-174,共6页
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数值模式,该模式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并充分考虑了冬小麦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年际之间存在4年和9~10年的变化周... 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数值模式,该模式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并充分考虑了冬小麦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年际之间存在4年和9~10年的变化周期。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变幅在9000~10950kg/hm2之间,其中河北石家庄地区和山东胶东半岛为两个高值区,超过10500kg/hm2。模拟结果与当前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实践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产潜力 数值模拟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作物光能和光温生产潜力计算模式及其应用—以杭州市早稻和晚稻生产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全胜 杨忠恩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在综合了前人研究和实地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生长发育温度隶属函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稻光能和光温生产潜力的计算模式,确定了相关参数,并以杭州市早稻和晚稻生产为例进行了光能和光温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
关键词 作物生产潜力 作物生产潜力 计算模式
下载PDF
苏南太湖稻区稻茬小麦光温综合生产力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自强 董明辉 +1 位作者 顾俊荣 陈培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8-72,共5页
研究不同播期及播种量对稻茬小麦扬麦16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与拔节期小麦株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时期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种量(基本苗)增加,株高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面积降低。... 研究不同播期及播种量对稻茬小麦扬麦16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与拔节期小麦株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时期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种量(基本苗)增加,株高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面积降低。同一播期处理下,拔节期至抽穗期,小麦单茎干物质量逐渐增加。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播期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产量形成。11月8日播期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在同一用种量(基本苗)处理下,11月8日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播期推迟,有效穗数降低。扬麦16在苏南太湖地区11月8—15日播种最佳,基本苗225万∽300万/hm2为最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稻茬小麦 生产 播期 播种量
下载PDF
玉米高产优质研究──Ⅲ吉林省西部地区玉米光温生产力的验证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鹏文 张明 +1 位作者 戴俊英 赵桂坤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23,共3页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在充足的水肥供应和最佳生长环境条件下,吉林省西部地区玉米最高实际产量可以接近当地光温生产潜力的理论值,为该地区玉米的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生产 产量 吉林西部地区
下载PDF
广西单季稻区光温生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润梅 禤维言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69-172,共4页
以南丹县为代表 ,估算广西单季稻区中稻不同品种在不同时期播种情况下的潜在光温生产潜力和现实光温生产潜力。结果表明 ,以 4月上中旬播种的中迟熟品种生产潜力最高 ,并且随播期推迟而降低 ;早熟种生产潜力较低 。
关键词 中稻 生产潜力 广西 单季稻
下载PDF
宁夏澳洲青苹光温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晓凤 张磊 +2 位作者 马国飞 卫建国 曹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3-448,共6页
苹果Malus domestica生产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光照。为计算宁夏高酸苹果光温生产潜力,利用全区各地1980-2015年的气象资料及近4 a高酸苹果中晚熟品种‘澳洲青苹’Malus domestica‘Granny Smith’的发育期观测资料,采用光照、温... 苹果Malus domestica生产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光照。为计算宁夏高酸苹果光温生产潜力,利用全区各地1980-2015年的气象资料及近4 a高酸苹果中晚熟品种‘澳洲青苹’Malus domestica‘Granny Smith’的发育期观测资料,采用光照、温度逐级订正的方法,分不同发育期(发芽期-幼果期和幼果期-成熟期)计算得出宁夏全区各地高酸苹果光合生产潜力及光温生产潜力。结果显示:宁夏高酸苹果光合生产潜力为114.0~146.9 t·hm-2,与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光温生产潜力为68.8~142.9 t·hm^(-2)。与鲜食苹果对比,高酸苹果光合生产潜力偏低15.4%~18.4%,而光温生产潜力比鲜食苹果高10.9%~30.1%,因此,温度对鲜食苹果的限制作用大于对高酸苹果。另外,高酸苹果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可分为灌区各地及中部干旱带东北部、中部干旱带其他地区至海原以北、海原以南3个地区,基本与宁夏自然地理分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学 果树学 '澳洲青苹’ 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 宁夏
下载PDF
邹城市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爱民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1-63,共3页
农业生态区域法是基于在实际耕作条件下 ,作物和水的管理达到最佳时 ,获得农作物最高产量的计算方法 ,即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取决于温度、辐射和生长季长度。应用该方法计算了邹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 ,分别为 12 3... 农业生态区域法是基于在实际耕作条件下 ,作物和水的管理达到最佳时 ,获得农作物最高产量的计算方法 ,即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取决于温度、辐射和生长季长度。应用该方法计算了邹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 ,分别为 12 349kg·hm-2 和 16 779kg·hm-2 ,与目前的实际产量相比 ,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分别为 6 84 9kg·hm-2 和 92 79kg·hm2 。提出了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生产潜力 农业生态区域法
下载PDF
甘肃省秦王川地区牧草光温生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明 薛福祥 方敏彦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年第5期18-21,共4页
综合考虑光、温等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了甘肃省秦王川及其周边地区牧草光温生产潜力,从而对该区的牧草生产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和分析,为进一步发展区域草业生产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 秦王川 牧草 生产潜力
下载PDF
甘肃省光温生产潜力的估算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建海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3-37,共5页
本文对甘肃省光温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 ,并分析了其地域分布规律 。
关键词 甘肃 生产潜力 估算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辽宁40年温度变化对玉米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晶 赵春雨 +1 位作者 王震 李刚 《辽宁气象》 2001年第2期27-29,共3页
利用辽宁 4 8个站 1 961~ 1 999年基本气象资料 ,计算了近 4 0a辽宁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玉米光温生产潜力 。
关键词 辽宁 温度变化 气候变化 玉米 生产潜力
下载PDF
基于EtherCAT的光伏组件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磊 陈立东 +2 位作者 曹盼盼 赵新月 闫晓伟 《太阳能》 2019年第8期79-80,28,共3页
结合光伏组件生产加工工艺,基于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EtherCAT)设计了一套与光伏组件生产线相适应的分布式自动生产控制系统。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实现整条组件生产线数据的自动采集,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组件的良品率,提升... 结合光伏组件生产加工工艺,基于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EtherCAT)设计了一套与光伏组件生产线相适应的分布式自动生产控制系统。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实现整条组件生产线数据的自动采集,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组件的良品率,提升组件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组件生产线 ETHERCAT 分布式控制 智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