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生物调节治疗肌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进展
1
作者 樊丽婧 马宇锋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88-192,共5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是有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可累及咀嚼肌群或颞下颌关节,一般都有疼痛伴下颌功能障碍。其临床流行率很高,但其慢性颅面肌肉疼痛机制尚不清楚。TMD的治疗原则是最低限度的侵入...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是有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可累及咀嚼肌群或颞下颌关节,一般都有疼痛伴下颌功能障碍。其临床流行率很高,但其慢性颅面肌肉疼痛机制尚不清楚。TMD的治疗原则是最低限度的侵入性,可逆性和保守性。光生物调节治疗(Photobiomodulation Treament,PBMT)可满足以上原则,是治疗TMD有前景的方法。本文就PBMT用于治疗TMD并缓解其疼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调节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治疗对正畸牙齿移动速率影响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蔡国鑫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4期32-38,共7页
目的调查光生物调节治疗(PBMT)对正畸患者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影响。方法招募42例于2017年1月—2018年2月来口腔科就诊的需要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拔牙与排齐整平后,在尖牙上使用关闭式镍钛螺旋弹簧施加150 g向... 目的调查光生物调节治疗(PBMT)对正畸患者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影响。方法招募42例于2017年1月—2018年2月来口腔科就诊的需要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拔牙与排齐整平后,在尖牙上使用关闭式镍钛螺旋弹簧施加150 g向后移动的力。在第0、28、56天,在尖牙牙根的颊侧和腭侧8个口内点进行低水平激光照射,每个点10 s,另一侧接受虚拟照射。在第0、28、56、84天,每4周取1次藻酸盐印模。测量牙齿移动量,支抗丧失量和尖牙旋转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每个患者的治疗结果,以确定光生物调节治疗组(PBMT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结果42例患者完成治疗。PBMT组(2.55±1.21)mm与对照组(2.30±0.78)mm的牙齿移动总量相似,相差0.25 mm(95%CI:-0.37~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8,P=0.083);且两组患者支抗丧失量和尖牙旋转量对治疗效果为非相关因素(t=0.285、3.928,P=0.299、0.479)。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报告。结论在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中,每4周应用一次光生物调节治疗对正畸牙移动速率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平激治疗 光生物调节治疗 正畸牙齿移动 尖牙旋转 支抗丧失
下载PDF
对甲醇所致视网膜毒性的光生物调节治疗
3
作者 羊洁 《国外医学情报》 2003年第9期28-29,共2页
甲醇中毒对视网膜和视神经产生的毒性损害可导致全盲。甲醇中毒时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甲酸是一种可抑制机体必需的线粒体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线粒体毒素;而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所有真核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终端酶,同时也是所有细胞... 甲醇中毒对视网膜和视神经产生的毒性损害可导致全盲。甲醇中毒时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甲酸是一种可抑制机体必需的线粒体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线粒体毒素;而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所有真核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终端酶,同时也是所有细胞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能量生成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中毒 视网膜功能障碍 光生物调节治疗 二极管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在管理抗肿瘤治疗毒性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莹 胡德胜 谭文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004-1009,共6页
光生物调节治疗(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PBMT)是利用红光或近红外光治愈、恢复和刺激生理的过程,从而修复创伤和(或)疾病所造成的损伤。PBMT广泛用于运动损伤、关节炎、神经性疼痛、背部和颈部疼痛等。近年来,PBMT作为癌症治疗相... 光生物调节治疗(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PBMT)是利用红光或近红外光治愈、恢复和刺激生理的过程,从而修复创伤和(或)疾病所造成的损伤。PBMT广泛用于运动损伤、关节炎、神经性疼痛、背部和颈部疼痛等。近年来,PBMT作为癌症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安全有效手段,如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或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口腔黏膜炎、放疗相关性口干、味觉障碍、放射性皮炎、放疗后纤维化和头颈部肿瘤及乳腺癌相关的淋巴水肿等。但PBMT的设备和最佳剂量学参数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调节治疗 抗肿瘤治疗 放疗 化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治疗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明 倪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糖尿病等疾病破坏创面正常愈合过程,形成慢性难愈合创面,使患者遭受严重不适与困扰,消耗大量医疗资源。随着光医学的发展,光生物调节治疗(PBMT)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BMT应用弱激光、LED光、广谱光等,在糖尿病创面、烧伤... 糖尿病等疾病破坏创面正常愈合过程,形成慢性难愈合创面,使患者遭受严重不适与困扰,消耗大量医疗资源。随着光医学的发展,光生物调节治疗(PBMT)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BMT应用弱激光、LED光、广谱光等,在糖尿病创面、烧伤创面、静脉溃疡、压力性溃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将就PBMT应用于创面修复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修复 光生物调节治疗 LED 疗法
原文传递
光生物调节联合冷疗对不同时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效果观察
6
作者 梁传丽 庞文利 +1 位作者 金雁 叶永斌 《医药前沿》 2023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光生物调节联合冷疗对不同时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的100... 目的:观察光生物调节联合冷疗对不同时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的100例患者。根据患者口腔黏膜炎时期分起始期(A组)12例、上调和/或激活期(B组)18例、损伤放大期(C组)39例、黏膜溃疡期(D组)22例和愈合期(E组)9例。比较治疗前后五组的Nursejudged黏膜炎评分及Patient-judged黏膜炎问卷评价。结果:治疗后各组Nurse-judged黏膜炎评分均有所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tient-judged黏膜炎问卷得分均有所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口腔黏膜炎患者应用光生物调节联合冷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口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疼痛、吞咽感、味觉障碍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黏膜炎 光生物调节治疗 治疗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低能量激光治疗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景涛 王新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77-81,共5页
低能量激光治疗(LLLT)可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例如,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增殖和分化,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及人BMSC增殖、黏附... 低能量激光治疗(LLLT)可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例如,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增殖和分化,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及人BMSC增殖、黏附和成骨分化;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等。LLLT在骨科中常用于促进骨愈合及骨修复、改善骨质疏松、抑制炎症和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治疗腕管综合征及修复脊髓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等。该文就LLLT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激 光生物调节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 骨修复
下载PDF
LED红光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明 刘甜甜 +2 位作者 朱含汀 方勇 倪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LED红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每组10只。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高脂饮食4周,正常创面... 目的探讨LED红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每组10只。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高脂饮食4周,正常创面组大鼠正常饮食。饲养4周后对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按50 mg/kg的量腹腔注射10 mg/mL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2组大鼠均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在3组大鼠的背部两侧各制造2个1.5 cm×1.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2 d对大鼠创面进行酒精消毒1次,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每次消毒后对创面进行LED红光照射5 min,能量密度为20 J/cm2,另外2组大鼠不进行LED红光照射。在观察第7、10、14、21天,观察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创面有无出现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肉眼观察3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统计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观察第10天从各组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后取背部创面组织,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新生血管情况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观察第7、10、14、21天,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经LED红光照射后皮肤未见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在各个观察时间点,肉眼观察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均优于糖尿病创面组,且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略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4.62±2.116)%、(53.83±7.92)%、(70.20±5.41)%、(95.65±2.58)%,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1.76±2.44)%、(50.48±4.54)%、(66.26±11.35)%、(93.96±2.80)%,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3.67±4.18)%、(42.71±3.40)%、(53.77±7.74)%、(84.07±4.4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9、10.35、10.32、34.40,P<0.05);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始终高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第7、10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3.26,P<0.05),观察第14、21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仍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40,P>0.05)。观察第10天,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正常创面组内含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较多,但少于正常创面组;而糖尿病创面组新生血管最少,肉芽组织内细胞及胶原稀疏。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情况可见,正常创面组CD34、VEGF表达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而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表达高于糖尿病创面组。结论LED红光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大鼠 糖尿病 伤口愈合 光生物调节治疗 慢性创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