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武炳慧 李婵 陆慧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9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特征,并应用OCTA的变化来指导抗VEGF治疗。方法对22例(23眼)特发性CNV患者接受抗VEGF治疗前、后进行OCTA检... 目的分析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特征,并应用OCTA的变化来指导抗VEGF治疗。方法对22例(23眼)特发性CNV患者接受抗VEGF治疗前、后进行OCTA检查,比较治疗前、后B-scan图像、扫描范围3 mm×3 mm的OCT血流成像及En face图像上CNV的变化。结果抗VEGF治疗后,所有患眼OCTA的B-scan图像可测量病灶处视网膜厚度减小,病灶缩小;扫描范围3 mm×3 mm的OCT血流成像显示18只眼存在肉眼可见的病灶部位异常血管网的血流信号减弱;16只眼En face图像上CNV病灶区不规则中低反射面积缩小。结论 OCTA可以作为特发性CNV抗VEGF治疗后的有效观察手段,且可根据OCTA的变化指导抗VEGF治疗,具有无创、方便、简洁、高效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重视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的临床应用及其图像的判读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文斌 曾司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在O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眼病诊断新技术,也是目前眼科影像学检查中发展最快速的检查方法之一。目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具...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在O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眼病诊断新技术,也是目前眼科影像学检查中发展最快速的检查方法之一。目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具有对血管异常动态显现的特点,能对异常血管形态和病变特征提供有用的诊断信息,但其为有创的检查方法,且无法对病变进行分层分析。与FFA和ICGA相比,OCTA除了具备无创、快速、高分辨率的特点外,还具有无创性对血流显影的能力,其不受血管渗漏和视网膜出血的影响,能够提供三维测量的病变图像,并能实现病变的定量检测和分层检测,目前已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OCTA技术的临床应用丰富了眼科影像学对疾病的诊疗信息及发病机制的探索结果。OCTA的检测过程和正确判读是基于对其原理和眼部待测组织解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理解其原理及临床应用是临床眼科医师的必修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疾病/诊断 视网膜血管/病理 素血管造影 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和荧光素血管造影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龚玉静 武炳慧 +2 位作者 索琰 陆慧琴 曲晓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回顾诊断为CNV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瘢痕期的病灶,共116眼,分析患者同期进行的OCTA和FFA检查的特征。结果CNV在OCTA中表现为肾小... 目的探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回顾诊断为CNV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瘢痕期的病灶,共116眼,分析患者同期进行的OCTA和FFA检查的特征。结果CNV在OCTA中表现为肾小球形的最多(占48.3%),其中病灶周围有黑晕的占64.3%;其次为美杜莎形(占36.2%),病灶周围有黑晕的占71.4%;最少的为枯树枝状CNV(占15.5%),其中病灶周围有黑晕的比例为22.2%。在FFA检查中,无源性渗漏和经典型渗漏占比分别为58.6%和41.4%,无源性渗漏中合并出血、渗出及色素紊乱者分别占50.0%、38.2%和35.3%。OCTA中表现为肾小球形合并周围黑晕的病灶占经典型渗漏的37.5%,表现为美杜莎形合并周围黑晕的病灶占经典型渗漏的25.0%,表现为枯树枝状且周围无黑晕的病灶占经典型渗漏的16.7%。结论与FFA相比,OCTA检查技术具有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素血管造影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优势 被引量:4
4
作者 方林 陈臻 张希瑞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检查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青光眼的检出率日益提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是基于检测血流来构建视网膜血管网图像的一种无侵入性快速...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检查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青光眼的检出率日益提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是基于检测血流来构建视网膜血管网图像的一种无侵入性快速成像方式,能够提供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系统的三维成像。并可同时对血流变化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严谨的循证研究。对评估早期青光眼的损伤提供了良好的诊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流灌注 视网膜 神经纤维层厚度
下载PDF
OCTA定量分析新疆不同民族健康人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差异
5
作者 杨超 易湘龙 +1 位作者 张娟 张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23-629,共7页
目的: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健康人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VD)、深层毛细血管丛(DCP)VD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圆度指数等参数,探讨国内不同民族间健... 目的: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健康人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VD)、深层毛细血管丛(DCP)VD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圆度指数等参数,探讨国内不同民族间健康人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2-12/2023-03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眼科中心就诊且符合纳排标准的四族健康受试者各80例80眼共32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族别分组编号,使用自动验光仪及IOL生物测量仪获取等效球镜及眼轴,使用DRI Triton OCT检测仪获取黄斑区3 mm×3 mm范围的血流图像并通过内置的IMAGENET6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各项血流参数,对比不同民族间各项血流参数的差异以及性别、年龄、眼轴对不同民族人群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影响。结果:四组性别、年龄、眼轴、屈光度、图像质量(IQ)无差异(均P>0.05)。族别差异:SCP中,维吾尔族下方VD大于哈萨克族,回族下方VD大于汉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鼻侧VD大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中央凹VD大于汉族、回族,哈萨克族FAZ面积小于其它3个民族,汉族、回族FAZ周长大于哈萨克族,回族FAZ圆度指数小于其它3个民族;DCP中,维吾尔族中央凹VD大于汉族、回族,哈萨克族中央凹VD大于汉族、回族,哈萨克族FAZ面积、周长小于其它3个民族,哈萨克族FAZ圆度指数大于其它3个民族(均P<0.05)。性别差异:SCP中,汉族女性FAZ面积、周长大于男性,回族女性FAZ圆度指数大于男性(均P<0.05);DCP中,四族女性旁中央凹VD及整体VD均大于男性(均P<0.05)。年龄相关性分析:SCP中,年龄与哈萨克族FAZ圆度指数呈负相关;DCP中,年龄与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旁中央凹、整体VD呈负相关(均P<0.05)。眼轴相关性分析:SCP中,眼轴与哈萨克族、回族中央凹VD,回族旁中央凹VD,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整体VD呈负相关,与哈萨克族FAZ面积、周长呈正相关;DCP中,眼轴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中央凹VD、回族整体VD呈负相关,与哈萨克族、回族FAZ面积、周长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健康人群间黄斑区血流参数存在差异,其中哈萨克族FAZ面积、周长明显小于其它三族。黄斑区血流参数与性别、年龄、眼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民族 黄斑区血流参数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6
作者 安鑫 焦剑 +1 位作者 魏文斌 张茉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05/07于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就诊的重度NPDR患者120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两...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05/07于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就诊的重度NPDR患者120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60眼,对照组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6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法(OCT)对眼底视网膜结构及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 1、2 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VD)、脉络膜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治疗后2 mo观察组患者自觉视力改善率及BCVA明显优于对照组,黄斑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 mo BCVA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治疗后1 d, 1、2 mo观察组SVD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DVD及脉络膜血流密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CMT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可以有效改善全视网膜激光术后的眼底微循环情况,减少视网膜光凝导致黄斑水肿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黄斑水肿 全视网膜激
下载PDF
OCTA定量分析健康人黄斑区血流参数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超 张娟 +1 位作者 张荣 易湘龙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无创眼底检测手段,基于其特殊的检测原理,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传统手段的不足...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无创眼底检测手段,基于其特殊的检测原理,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传统手段的不足。随着OCTA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成像的量化参数已被证明与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而健康人黄斑区血流基线数据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本综述就可能影响健康人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健康人 黄斑区血流参数
下载PDF
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视盘及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定量研究
8
作者 李喆 刘晓蓉 王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评估特发性视神经炎(ON)患者的患眼和未受累对侧眼的视盘及黄斑的血流密度改变情况,为特发性ON的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12/2021-12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初次发病且病程≤3 mo... 目的:评估特发性视神经炎(ON)患者的患眼和未受累对侧眼的视盘及黄斑的血流密度改变情况,为特发性ON的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12/2021-12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初次发病且病程≤3 mo的单眼特发性ON患者16例,分为患眼组16眼与未受累对侧眼组16眼,另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眼均行视盘区4.5 mm×4.5 mm及黄斑区6 mm×6 mm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收集视盘区及黄斑区各血流指标,并对三组间各指标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ON患眼组视盘全区域及视盘周围各分区毛细血管、全部血管血流密度均降低(P<0.05)。与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ON患眼黄斑区整体及中心凹周围全部分区SCP血流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仅在上半侧及上侧分区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N患眼组黄斑中心凹周围下半侧、鼻侧、下侧SCP密度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未受累对侧眼组黄斑区整体及各分区SCP血流密度均增加(P<0.05),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增加(P<0.05),但下半侧、鼻侧分区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心凹周围SCP血流密度增加仅在上半侧及上侧分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3 mo以内的ON患者会出现视盘周围各分区血管密度的降低和黄斑中心凹周围部分分区SCP血流密度的降低,同时伴随着对侧眼黄斑区部分分区的SCP血流密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血流 黄斑血流
下载PDF
抗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安琪 高健 廖荣丰 《安徽医学》 2020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3例(30眼)DME且未治疗的患者,其中,11例(17眼...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3例(30眼)DME且未治疗的患者,其中,11例(17眼)重度非增殖期(NPDR)患者作为重度NPDR组,12例(13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PDR)患者作为PDR组。抗VEGF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变化。结果抗VEGF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子区厚度(FRT)、旁中心凹视网膜厚度(PRT)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RT、PRT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节/外节(IS/OS)连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NPDR组IS/OS连续率高于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密度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E患者行抗VEGF治疗后,短期内FRT、PRT降低,并且未加重黄斑区视网膜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感受器层 血流密度 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血流密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真真 吴蔚林 +2 位作者 吴国玮 贺琴 张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高眼压症患者和健康者的视盘血流密度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01/2021-04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早期POAG组45例70眼,其中男32例49眼,女13例21眼,年龄48.50(26.75,...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高眼压症患者和健康者的视盘血流密度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01/2021-04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早期POAG组45例70眼,其中男32例49眼,女13例21眼,年龄48.50(26.75,64.50)岁,高眼压症组37例65眼,其中男17例29眼,女20例36眼,年龄37.00(27.00,47.00)岁,健康组51例94眼,其中男23例39眼,女28例55眼,年龄46.00(34.50,56.50)岁。分别对三组进行常规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中央角膜厚度(CCT)等,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OCTA)采集并测量三组的视盘中心区、内层区、外层区和完整区的视盘血流密度。结果:三组眼压比较有差异(H=146.876,P<0.001),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与健康组的眼压值有差异(均P<0.01),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患者的眼压无差异(P=0.132)。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的BCVA、RNFL、MD值比较有差异(P=0.005、0.01、<0.01),早期POAG组和健康组两者的BCVA、RNFL、MD值比较有差异(P=0.013、<0.01、<0.01),高眼压症组和健康组两者的BCVA、RNFL、MD值比较无差异(P=1.000、0.660、1.000)。早期POAG组和健康组之间CCT无差异(P=0.074),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之间CCT比较有差异(P=0.006),高眼压症组和健康组之间CCT比较有差异(P<0.01)在中心区、内层区、完整区,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的血流密度比较有差异(均P<0.01),早期POAG组和健康组的血流密度比较有差异(均P<0.01),高眼压症组和健康组比较无差异(均P=1.000)。在外层区,早期POAG组和健康组的血流密度比较有差异(P=0.001),高眼压症组和早期POAG组及健康组比较有差异(P=0.067、0.877)。结论:早期POAG的视盘血流密度相比高眼压症和健康者是减少的,与视野MD、RNFL参数的变化是相一致的,早期POAG视盘不同区域血流密度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 高眼压症 健康者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 视盘血流密度
下载PDF
中心视野缺损与周边视野缺损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霍妍佼 郭彦 +2 位作者 王怀洲 李蕾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7-333,共7页
目的比较伴有中心视野缺损(CVFDs)与周边视野缺损(PVFDs)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12月首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早期POAG患者66例66眼,根据... 目的比较伴有中心视野缺损(CVFDs)与周边视野缺损(PVFDs)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12月首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早期POAG患者66例66眼,根据视野缺损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CVFDs组25例25眼和PVFDs组41例41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和屈光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5人55眼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采用Humphrey视野计进行24-2视野检查;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黄斑区6 mm×6 mm范围内的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根据ETDRS环将视网膜分为3个环9个区域,测定中心、内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和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流参数。评估并比较CVFDs组与PVFDs组患者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变化及其与视野缺损部位的关联。结果健康对照组、CVFDs组和PVFDs组受检眼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分别为18.20(17.50,18.50)、17.10(16.30,17.85)和17.20(16.25,17.90)mm/mm^(2),总体灌注密度分别为0.45(0.43,0.46)、0.42(0.40,0.44)和0.43(0.40,0.44)mm^(2)/mm^(2),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0.84、16.15,均P<0.001),其中CVFDs组和PVFDs组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患者受检眼黄斑区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VFDs组受检眼外环各区血管密度和外环上方、下方及鼻侧灌注密度均下降,PVFDs组外环上方、下方和颞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FDs组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降低,具有CVFDs的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眼/诊断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野 黄斑血流参数
下载PDF
OCTA下硅油填充术后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旋 兰丽霞 程翰欣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分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下硅油填充术后视盘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OCTA检测观... 目的分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下硅油填充术后视盘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OCTA检测观察组填充前,填充1周、 1个月及3个月后的视盘周围毛细血管血流密度、视盘血流密度、盘内毛细血流密度,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填充前后的视盘周围毛细血管血流密度、视盘血流密度、盘内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填充前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眼内填充3个月并未明显改变视盘血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填充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血流
下载PDF
OCTA观察早期ARM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芹 代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70-2174,共5页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和形态学结构的改变。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2于我院眼科被初次明确诊断为单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且另一眼为早...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和形态学结构的改变。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2于我院眼科被初次明确诊断为单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且另一眼为早期ARMD患者的35例35眼,并纳入与试验组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眼35例。所有患者早期ARMD眼于初诊时及2a后均行OCTA检查,观察黄斑区3mm×3mm范围内浅层、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面积、周长及非圆指数,及黄斑区全层、内层、外层视网膜和光感受器与Bruch膜之间(ISOS-BRM)厚度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早期ARMD患者黄斑区3mm×3mm范围内浅层、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P<0.05),黄斑区全层及内层视网膜厚度降低(P<0.05),而ISOS-BRM厚度有增加的趋势(P=0.37),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周长及非圆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初次诊断2a后早期ARMD患者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较前进一步降低(P<0.05),外层视网膜厚度较前增加(P=0.02),ISOS-BRM厚度较前进一步有增加的表现(P=0.18),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周长及非圆指数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初次诊断及2a后早期ARMD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均呈正相关(初次诊断组:r浅层=0.407,r深层=0.56,均P<0.05;2a后组:r浅层=0.57,r深层=0.628,均P<0.05)。结论:早期ARMD患者黄斑区浅层、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和内层视网膜厚度较正常人均降低,这对ARMD的早期发现和及早干预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血流密度 黄斑形态结构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OCTA血流密度改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宇 刘自强 +2 位作者 王建伟 李媛媛 接传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0-996,共7页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血流密度的变化情况,并探究OCTA在AD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01/2021-09 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A...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血流密度的变化情况,并探究OCTA在AD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01/2021-09 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A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的相关研究,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计研究对象740例(眼),其中AD组321例,对照组419例(与AD组年龄相匹配且认知能力正常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低于对照组(MD=-1.58,95%CI-2.60~-0.55,P=0.003);AD患者黄斑区深层血流密度低于对照组(MD=-2.72,95%CI-4.36~-1.07,P=0.001);AD患者旁中心凹血流密度低于对照组(MD=-1.44,95%CI-1.94~-0.94,P<0.00001);AD患者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略大于对照组(MD=0.05,95%CI-0.01~0.11,P=0.13)。结论:AD患者黄斑区各分层血流密度均降低,OCTA可以辅助早期诊断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微血管损伤 视网膜血流密度 META分析
下载PDF
早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血管结构改变 被引量:23
15
作者 曾运考 杨大卫 +4 位作者 曹丹 余洪华 卢曼虹 庄雪楠 张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3-787,共5页
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究早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黄斑区局部血流密度及其结构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 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究早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黄斑区局部血流密度及其结构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者27例40眼、轻度非增生性DR(NPDR)患者24例40眼以及中度NPDR患者28例40眼,同期纳入正常体检者40名4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RTVue-XR OCTA扫描受检者黄斑区中心6 mm×6 mm范围量化浅层毛细血管丛(SVC)及深层毛细血管丛(DVC)血流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非圆度指数(AI)及FAZ旁300 μm环形区域(FD300)的血流密度等参数。分析各组黄斑区SVC、DVC血流密度及结构的特征,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结果随着DR的程度加重,黄斑区SVC及DVC血流密度呈下降趋势。正常对照组、NDR组、轻度NPDR组及中度NPDR组SVC血流密度分别为(51.25±3.27)%、(48.81±3.99)%、(47.00±3.49)%和(45.73±3.35)%,DVC血流密度分别为(53.89±6.30)%、(49.94±6.05)%、(46.69±4.87)%和(44.78±4.3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33、21.53,均P<0.01)。NDR组、轻度NPDR组及中度NPDR组黄斑区SVC及DVC血流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轻度NPDR组及中度NPDR组FD300血流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NDR组、轻度及中度NPDR组的FAZ面积分别为(0.31±0.11)、(0.32±0.09)、(0.34±0.13)和(0.37±0.10)mm2;各组FAZ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8,P=0.09)。中度NPDR组FAZ周长及AI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可见眼底病变前,OCTA即可发现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明显下降。早期DR已出现黄斑区SVC及DVS血流密度下降,DVC血流密度可能是提示DR的敏感指标。轻度NPDR出现FD300血流密度下降,而中度NPDR出现FAZ面积及周长的明显增大,FAZ变得更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 黄斑 血流密度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术对视网膜黄斑部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伟 李海东 +1 位作者 徐一珺 翟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后患者黄斑部血流状态改变以评估PRP术后患者黄斑部的血供变化。方法选择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拟行PRP的患者,采用OCTA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患...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后患者黄斑部血流状态改变以评估PRP术后患者黄斑部的血供变化。方法选择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拟行PRP的患者,采用OCTA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黄斑部3 mm×3 mm范围内浅层和深层中心凹、旁中心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各区域视网膜血流密度(VD)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分析黄斑部视网膜VD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共纳入重度NPDR患者24例(32眼),PRP术前患者空腹血糖为(11.38±5.38)mmol·L^(-1),术后3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为(8.75±3.18)%。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总VD为(43.41±5.95)%、深层旁中心凹VD为(45.73±6.04)%,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均为P<0.001);浅层旁中心VD为(37.95±4.63)%,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为(0.286±0.133)mm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7、0.16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362.50±63.51)μm,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视网膜黄斑部深层VD的改善程度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675,P<0.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2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患者视网膜旁中心凹深层VD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t=-2.400,P=0.027)。结论重度NPDR患者在PRP术后视网膜黄斑部深层视网膜VD得到改善,这可能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血流密度 全视网膜凝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未经治疗的CSC与PCV黄斑区及脉络膜微血管血流比较及意义
17
作者 尹心恺 戴荣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2-840,共9页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未经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等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与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未经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等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与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未经治疗的单眼CSC患者20例20眼、单眼PCV患者16例16眼及健康对照19人19眼。所有受试眼均采用Optovue OCTA仪进行中心凹6 mm×6 mm扫描,并采用内置ReVue软件自动测量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SRVD)、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DRVD)、视网膜外层血流密度(ORVD)、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FAZ面积、FAZ周长和FAZ周围300μm环形区域内血流密度。采用Optovue OCTA HD模式测量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CSC、PCV患眼CFT、SFCT与OCTA测量血流密度、FAZ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SC组、PCV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区SRV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44、9.006、5.617,均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SC组受检眼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区SRVD均明显增加,PCV组受检眼中心凹区SRVD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CSC组比较,PCV组受检眼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区SRVD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个组受检眼旁中心凹区DRV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3,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CV组和CSC组受检眼旁中心凹区DRV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受检眼ORVD和CCV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931、19.412,均P<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SC组受检眼ORVD和CCVD均明显减小,PCV组受检眼CCVD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SC组受检眼ORVD较PCV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组CF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95,P<0.001),与健康对照组和PCV组比较,CSC组受检眼CFT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个组间SFCT、FAZ面积、FAZ周长及FAZ环形区血流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83、0.906、0.819、1.530,均P>0.05)。CSC组中CFT与旁中心凹区DRVD、ORVD测定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5、-0.516,均P<0.05);PCV组中CFT与ORVD测定值呈显著负相关(r=-0.585,P<0.05)。CSC组和PCV组中SFCT与各血流密度和FAZ相关参数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区浅层毛细血管充血、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可能为CSC和PCV早期共同的病理机制,外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是2种疾病CFT变化共同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血流密度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光密度改变及其与视网膜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张峰 梁安怡 +2 位作者 曹丹 余洪华 胡一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04-912,共9页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光密度(ORR)改变及其与视网膜血流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NPDR患者63例63只眼(NPDR组)纳入研究。其中,男...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光密度(ORR)改变及其与视网膜血流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NPDR患者63例63只眼(NPDR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9例39只眼,女性24例24只眼;年龄60(52,68)岁。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6名66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名40只眼,女性26名26只眼;年龄58(52,67)岁。所有患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OCT检查:采用Image J软件计算ORR,包括椭圆体带(EZ)、光感受器外节(OS)、光感受器内节(IS)、外核层(ONL)光密度。采样位点为水平、垂直扫描黄斑中心凹以及鼻侧、侧、上方、下方分别距离黄斑中心凹500μm(鼻侧_(500)、颞侧_(500)、上方_(500)、下方_(500))、1000μum(鼻侧_(1000)、颞侧_(1000)、上方_(1000)、下方_(1000))、2000μm(鼻侧_(2000)、颞侧_(2000)、上方S_(2000)、下方_(2000))区域。黄斑区CTA检查:软件自动将黄斑中心凹6mm范围内视网膜划分为直径为1mm的中心凹区,1~3mm的旁中心凹区,3~6mm的中心凹周围区。采用设备自带软件测量黄斑区6mm×6mm范围内不同分区浅层毛细血管丛、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ORR与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PDR组EZ光密度在除中心凹外的其他位点均显著降低,OS光密度在鼻侧_(2000)、颞侧_(2000)、上方_(2000)、上方_(1000)处显著降低,IS光密度在上方_(1000)、上方_(500)、下方_(500)处显著降低,ONL光密度在黄斑中心凹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R与血流密度普遍呈正相关,NPDR组相关系数比对照组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方、颞侧部分ORR与血流密度相关(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NPDR患眼ORR与视网膜血流密度的相关性降低;ORR在颞侧和上方更易受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密度 相干断层扫描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流密度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A特点及与ICGA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莫宾 周海英 +1 位作者 焦璇 刘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特点,并比较其与ICGA的差异,来探讨OCTA可否替代ICGA对CSC患者进行诊... 目的:通过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特点,并比较其与ICGA的差异,来探讨OCTA可否替代ICGA对CSC患者进行诊断,并用以指导PDT治疗。方法:2015-11/2016-03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为CSC的患者30例30眼。所有入选病例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FFA、ICGA及OCTA。采用Heidelberg Spectralis OCT仪器(Spectralis HRA+OCT~?;Heidelberg Engineering,Heidelberg)获得FFA及ICGA图像;采用RTVue XR Avanti仪器(OptovueInc,Fremont),选择6mm×6mm视网膜血流OCT成像模式,获得OCTA图像。仪器自带软件(software ReVue,version 2017.100.0.1;OptovueInc)自动将视网膜和脉络膜进行分层,并对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进行分析。同时比较CSC患者OCTA与ICGA图像特点,测量ICGA高灌注区最大直径、面积及OCTA高血流信号区最大直径、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来分析OCTA与ICGA最大直径及面积之间的异同。结果:入组30眼CSC患者,有27眼在OCTA中可见明确的高血流信号影,即粗颗粒区;有21眼高血流信号影内可见低血流信号影;有7眼高血流信号影外可见低血流信号晕。OCTA上显示的高血流信号影基本上与ICGA图像中高灌注相对应;ICGA中有22眼高灌注内存在低反射影,其中21眼与OCTA中显示的高血流信号影内低血流信号影相对应;ICGA中有9眼高灌注外存在低反射晕,其中有7眼与OCTA相对应;共有14眼患者ICGA晚期可见渗漏点,所有的渗漏点在OCTA上均未见相应的血流信号变化。ICGA高灌注区的最大直径1.589±0.295mm,面积0.705±0.131mm^2;OCTA高血流信号影最大直径1.576±0.293mm,面积0.745±0.138mm^2。经配对t检验,ICGA高灌注区的最大直径与OCTA高血流信号影最大直径及两者面积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CSC患者中,OCTA可以清晰显示与ICGA高灌注所对应处的高血流信号影,能部分替代ICGA对CSC患者进行诊断,并指导PD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动力疗法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诊疗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楠(综述) 魏文斌(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0,共4页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以脉络膜异常分支状血管网及末端息肉样血管扩张病灶为特点的血管性病变。PCV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个亚型,目前尚有争议。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作为一种新的眼科影...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以脉络膜异常分支状血管网及末端息肉样血管扩张病灶为特点的血管性病变。PCV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个亚型,目前尚有争议。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作为一种新的眼科影像检查技术,具备无创、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其对血流的显影不受血管渗漏和视网膜出血的影响,能够提供三维测量的病变图像,并能实现病变的定量检测和分层检测和分析。OCTA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助于对PCV这类血管性疾病的认识。PCV的治疗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目前已经进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时代,绝大多数PCV通过单纯抗VEGF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PCV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光相中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