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表鳞状上皮瘤诊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1
作者 李育霖(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检测肿瘤性上皮病变的巨大潜力。依据AS-OCT上的特征性表现,可在多种眼表疾病中检测出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的存在,其诊断效果堪比病理组织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AS-OCT成...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检测肿瘤性上皮病变的巨大潜力。依据AS-OCT上的特征性表现,可在多种眼表疾病中检测出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的存在,其诊断效果堪比病理组织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AS-OCT成像模式已从时域OCT发展到具有更高外显率和分辨率的频域OCT,其呈现的高质量图像有助于精细辨别OSSN的良恶性,提高OSSN的检出率,完善眼表肿瘤的鉴别诊断,从而提高OSSN的诊断效率。此外,在监测OSSN复发及化疗评估等临床管理阶段,AS-OCT可辅助优化治疗方案,有效监测疾病的转归。本文就OSSN的形态学表现、OSSN各种辅助检查的优劣性、AS-OCT的发展、OSSN在AS-OCT上的特异表现、AS-OCT在非典型OSSN中的应用、AS-OCT在OSSN诊疗中的应用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鳞状上皮瘤 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诊疗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彭稚薇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7期79-81,共3页
青光眼是一种以影响人的视力为主要特征的眼底病。该病是造成患者发生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青光眼的发生与患者眼压水平的升高有关。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检查快捷等优势。OCTA技... 青光眼是一种以影响人的视力为主要特征的眼底病。该病是造成患者发生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青光眼的发生与患者眼压水平的升高有关。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检查快捷等优势。OCTA技术能够让患者视网膜的脉络更加可视化,可帮助临床医生全面了解其视网膜血管内血流的基本状况,进而有效地判断其发生视神经损伤的程度。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应用OCTA技术进行眼底病检查时成像的特点及其在诊断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视网膜 视野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青光眼损害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阳(综述) 李元媛 原慧萍(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5-368,共4页
青光眼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改变为视盘的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目前青光眼的诊断和评价主要应用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和视野检查。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以往对视... 青光眼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改变为视盘的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目前青光眼的诊断和评价主要应用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和视野检查。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以往对视盘的血流评估都是针对大血管,而对于微血管的血流定量评估一直缺少很好的评估设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可实现对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量化,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指标。本文对应用OCTA技术测量视盘和黄斑区的血管密度在青光眼诊断和进展评估中的研究及血流参数与视神经纤维层和筛板等结构参数和视野参数的一致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评价血流参数在青光眼损害评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评估指标
下载PDF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图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旋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6期149-151,共3页
目的研究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AMD neovascular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wet-AMD患者,对其进行眼科全面检查,包括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目的研究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AMD neovascular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wet-AMD患者,对其进行眼科全面检查,包括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眼底彩色照相、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眼压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裂隙灯检查前节、最佳矫正视力(BCVA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均采纳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药物经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月进行一次随访,并进行OCTA、OCT、眼底彩色照相、眼底镜、眼压、裂隙灯、BCVA检查,进行3~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予以FFA检查,对末次、初次的OCTA图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与OCT、FF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CTA检查示:深层以及浅层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没有出现异常,但40例患者的脉络膜、视网膜毛细血管均发生了异常的血流信号,其中5例新生血管结构清晰,占12.5%;2例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存在新生的血管病灶,且主干血管的增粗异常,占5%。OCTA的检查结果显著优于OCT、FFA,所获得的图像更加清晰、直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对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检查结果远比OCT、FFA的清晰、直观,可作为诊断、随访wet-AMD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具有实用性、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图像特征
下载PDF
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价值
5
作者 张转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4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联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从运城市眼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中选取56例(共65眼)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联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从运城市眼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中选取56例(共65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56例患者均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比用这三种检查方法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性。结果: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率、误诊或漏诊率相比,P>0.05。与单一使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或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率、误诊或漏诊率相比,联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的准确率均较高,误诊或漏诊率均较低,P<0.05。结论:联用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诊断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渗出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视网膜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清华 王文广 杜怡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 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视网膜是AD脑内病变的窗口, 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光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 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视网膜是AD脑内病变的窗口, 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光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OCTA)的研究显示痴呆期和临床前期AD患者视网膜结构和血管均发生显著改变, 与认知功能、脑组织结构改变等显著相关, 并可预测认知功能的下降, 提示基于OCT/OCTA视网膜结构及血管的改变可为AD早期诊断提供无创、廉价、实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AD基于OCT/OCTA视网膜结构及血管改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局限性进行评述, 以期为AD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视网膜 相干断层扫描/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正常人脉络膜厚度分布特征及肥厚型脉络膜诊断界线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新媛 邱冰洁 +3 位作者 王艳红 李志清 曾依云 陈晓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8-555,共8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 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取其中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与PCD组匹配者199人382眼进行似然比分析。纳入PCD患者274例314眼作为PCD组,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133例149眼、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81例95眼、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70眼进行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界值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扩瞳眼底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采集黄斑区9 mm×9 mm范围B扫描图像,用仪器自带TABS软件获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预研究分区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SFCT与年龄和屈光度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FCT的影响因素;采用似然比检验界定校正年龄及屈光度后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结果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眼SFCT与年龄呈负相关(r=-0.34,P<0.001),男性及女性正常人SFCT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43,P<0.001;r=-0.38,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近视度数与SFCT呈弱正相关(r s=0.1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屈光度是正常人SFCT的影响因素(均P<0.001)。20~39岁组、40~59岁组、60~79岁组、≥80岁组正常人肥厚型脉络膜的临界诊断值分别为320~330、330~340、250~275、200~225μm。正常人20~39岁、40~59岁和≥60岁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占比分别为14.71%(10/68)、24.48%(47/192)和28.89%(55/1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46;LR=6.579,P=0.037),其中≥60岁组占比明显高于2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LR=6.479,P=0.011)。结论正常人不同年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和屈光度是SFCT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厚度 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似然比检验 正常人 诊断界线值
下载PDF
OCTA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RVO-ME短期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婵 陆慧琴 索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以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IDI)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等检查评价其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RVO-ME患者17例17眼进行玻璃体腔注射IDI治疗,分别于治疗... 目的:以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IDI)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等检查评价其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RVO-ME患者17例17眼进行玻璃体腔注射IDI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1、2、3、4、6mo等时间点测定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压(IOP)、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观察浅、深层视网膜血管网变化。结果:患者17眼经IDI治疗后24h患者CMT明显下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CMT整体亦呈下降趋势,在3mo随访时,CMT改善较为明显;视力改善与CMT变化一致;OCTA显示视网膜血管网较基线期恢复。IDI注射治疗后共有2眼出现轻度眼压增高,用药后均可恢复至正常。随访期间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治疗相关不适及副作用。结论:玻璃体腔注射IDI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确切,对患者视力提升明显,且安全性较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OCTA可以观察到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浅、深层视网膜血管网血管迂曲和扩张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凹厚度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下载PDF
Assessments of tear meniscus height, tear film thickness, and corneal epithelial thickness after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被引量:2
9
作者 Wen-jia XIE Ye-sheng XU +1 位作者 Xia ZHANG Yu-feng YA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18-226,共9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LTMH), central tear film thickness(CTFT), and central corneal epithelial thickness(CCET) after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 Methods: This was...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LTMH), central tear film thickness(CTFT), and central corneal epithelial thickness(CCET) after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20 patients who had DALK in one eye over a three-month period. LTMH, CTFT, and CCET of the operated eyes and the unoperated fellow eyes were measured using high-defini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HD-OC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ree OCT assessments and age, time following surgery, graft size, bed size, and the number of residual sut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keratoconus, patients with other corneal condition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CET in the fellow eye(P=0.024). For all patients, CCET in the operated ey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residual sutures(R=-0.579, P=0.008), and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ime following surgery(R=0.636, P=0.003). In the fellow ey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ge and CCET(R=0.551, P=0.012),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CTFT(R=-0.491, P=0.028). LTMH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between operated and fellow eyes(R=0.554, P=0.01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TMH and age, bed/graft size, time following surgery, or residual sutures(all possible correlations, P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keratoconus tend to have a thinner central corneal epithelium. Corneal epithelium keeps regenerating over time after DALK. DALK did not induce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ear volume compared with the fellow eye. Postoperative tear function might depend on an individual's general condition, rather than on age, gender, bed/graft size, time following surgery, or residual su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r meniscus height Corneal epithelial thickness Tear film 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DALK) High-defini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HD-OCT) KERATOCONU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