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系统ⅡChl分子能量传递超快光谱动力学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水才 贺俊芳 +4 位作者 蔡霞 任兆玉 侯洵 李良璧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3,共5页
利用 ICCD飞秒扫描成象和飞秒时间分辨光谱装置实验研究了高等植物捕光天线LHC 三聚体和 PS 颗粒复合物的超快光谱动力学 ,经过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确定在 L HC 三聚体中至少存在 7种 Chl分子光谱特性 ,分别是 Chlb658.7653 /656、... 利用 ICCD飞秒扫描成象和飞秒时间分辨光谱装置实验研究了高等植物捕光天线LHC 三聚体和 PS 颗粒复合物的超快光谱动力学 ,经过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确定在 L HC 三聚体中至少存在 7种 Chl分子光谱特性 ,分别是 Chlb658.7653 /656、Chla665.2662 .0 、Chla/b671.1670 /671、Chla677.1675.0 、Chla682 .9680 /681、Chla689.1685.0 和 Chla695.6695.0 .采用光强 1 0 13 光子 / cm2 /脉冲激励浓度为3 0μg/ m L的捕光天线 LHC 三聚体 ,在 650 nm到 70 5nm谱段逐点探测分析处理 ,产生了 2组短寿命组分 2 1 0 fs、52 0 fs和 5.2 ps、3 6.7ps及 2个长寿命组分 1 .8ns、2 ns.最快的 3个寿命 2 1 0 fs、52 0 fs和 5.2 ps反映了三聚体 Chlb分子向 Chla分子的激发能传递过程 ;寿命3 6.7ps反映了 Chla分子向相邻单体 Chla分子的激发能传递过程 ;最长的 2个寿命 1 .8ns和 2 ns是在三聚体中 Chla分子通过中间体 Chla分子辐射荧光 ,分别跃迁回基态的过程 .获得的 6个寿命组分有把激发能传递时间与 Chla/ b分子发射光谱相结合的特点 .经拟合处理解析 PS 颗粒复合物光谱 ,得到 3个组分谱 ,其峰值分别为 686.8nm、692 .2 nm和694.9nm,与 L HC 比较分析 ,说明天然构型的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Ch1分子 叶绿素分子 能量传递 超快动力学 植物研究 天线 合作用
下载PDF
光系统Ⅱ捕光复合物中能量传递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兆玉 贺俊芳 +2 位作者 王水才 侯洵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3-518,共6页
采用时间分辩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捕光色素复合体 (LHC )荧光的时间光谱特性 .以脉宽为 1 2 0 fs、重复率为 82 MHz、波长为 3 60 nm~ 42 0 nm激光激发 L HC 样品荧光 .原始信号经过数据处理 ,多指数拟合 ,解得了能量在 LHC 中传递的时间... 采用时间分辩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捕光色素复合体 (LHC )荧光的时间光谱特性 .以脉宽为 1 2 0 fs、重复率为 82 MHz、波长为 3 60 nm~ 42 0 nm激光激发 L HC 样品荧光 .原始信号经过数据处理 ,多指数拟合 ,解得了能量在 LHC 中传递的时间常量分别为 3 2 0±1 0 fs、4.0± 0 .1 ps、2 0 .0± 0 .1 ps.相对应的各组分荧光占总荧光的百分比分别为 3 .4%、5 0 %、46.6% .经过全局分析 ,解得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曲线 ,其三个峰值波长分别为65 2 nm、673 nm、692 nm(以去离子水为悬浮液 )和 65 8nm、687nm、70 0 nm(以酒精为悬浮液 ) .根据 LHC 结构以及荧光的时间、光谱特性分析 ,认为 3 2 0± 1 0 fs的时间组分属于一个单体内同一膜平面中 Chlb→Chla的能量传递时间 ;4.0± 0 .1 ps的时间组分属于同一单体中不同膜平面间 Chlb→Chla和 Chla→ Chla的能量传递时间 ;2 0 .0± 0 .1 ps的时间组分属于不同单体之间、不同三聚体之间 C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LHC) 三聚体 单体 能量传递 时间常量 特性 动力学 系统 时间分辨荧 植物 合作用
下载PDF
光系统Ⅱ核心天线的低温荧光光谱及动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蔡霞 王水才 +2 位作者 贺俊芳 刘晓 彭菊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1-1445,共5页
采用稳态及飞秒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光系统Ⅱ中核心复合物在83K、160K和273K低温下的能量传递途径.激发波长为507nm.随着温度的升高,稳态荧光光谱逐渐发生蓝移.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稳态光谱进行高斯解析,获得5个特征叶绿素a分子,分别为Chla ... 采用稳态及飞秒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光系统Ⅱ中核心复合物在83K、160K和273K低温下的能量传递途径.激发波长为507nm.随着温度的升高,稳态荧光光谱逐渐发生蓝移.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稳态光谱进行高斯解析,获得5个特征叶绿素a分子,分别为Chla 670670.4,Chla680681.9,Chla683683.9,Chla687687.5687.8689和Chla690698.0,其中仅有Chla687687.5687.8.689在3个温度下的光谱中都解析获得,并且其谱宽以及荧光比例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推断温度对CP47中易裂解的叶绿素a分子有较大的影响.在680nm以及690nm波长处对不同温度下的时间曲线利用F900时间处理系统进行拟合,获得73ps、110ps、186ps、246~972ps和1~3.7ns5个时间组分。其中,73ps是电荷分离的时间;110ps和186ps是β-Car分子受激发后,将激发能最终传递给反应中心所需要的时间;246~972ps是电荷重组的时间过程;而1~3.7ns是激发态分子发生电荷重组后又衰退回到基态的时间.73ps的时间组分只在83K温度下得到,因此,随着温度降低,可以探测到快的时间组分.此外,对光谱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蓝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 谱学 动力学 系统中核心复合物
下载PDF
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微量元素吸收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寇江涛 康文娟 +1 位作者 苗阳阳 师尚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为明确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诱导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抗盐性的效果及其可能的生理调节机制,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3号’和‘陇中苜蓿’为材料,研究Na Cl胁迫下施用外源EBR对紫... 为明确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诱导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抗盐性的效果及其可能的生理调节机制,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3号’和‘陇中苜蓿’为材料,研究Na Cl胁迫下施用外源EBR对紫花苜蓿幼苗微量元素吸收及叶片PSⅡ功能、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 Na Cl胁迫下,苜蓿幼苗不同器官(叶片、茎秆、根系)中的Cu^(2+)含量显著升高,Fe^(2+)、Mn^(2+)、Zn^(2+)含量和Fe^(2+)/Na+、Mn^(2+)/Na+、Cu^(2+)/Na+、Zn^(2+)/Na+显著降低,无机离子的吸收、运输和分配等代谢平衡被打破;同时Na Cl胁迫造成苜蓿幼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损,天线耗散、反应中心耗散增加,光合能力下降。Na Cl胁迫下,施用0.1μmol·L^(-1)外源EBR后,苜蓿幼苗不同器官(叶片、茎秆、根系)中的Cu^(2+)含量显著降低,Fe^(2+)、Mn^(2+)、Zn^(2+)含量及Fe^(2+)/Na+、Mn^(2+)/Na+、Cu^(2+)/Na+、Zn^(2+)/Na+显著升高,幼苗体内无机离子的吸收、运输得到有效调控,Na+和Fe^(2+)、Mn^(2+)、Cu^(2+)、Zn^(2+)等阳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减小;苜蓿幼苗叶片的F_0、NPQ显著降低,F_m、F_v/F_0、F_v/F_m、ФPSⅡ、F_v′/F_m′、q P和ETR显著升高,苜蓿幼苗叶片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部分(P)增加、天线色素耗散部分(D)和反应中心过剩光能部分(E)降低。说明外源EBR能够促进Na Cl胁迫下苜蓿幼苗对无机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运输和分配,维持体内的离子代谢平衡,通过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降低天线热耗散和反应中心过剩光能,维持较高的PSⅡ光化学活性,进而平衡激发能在PSⅠ、PSⅡ之间的分配,降低Na Cl胁迫对PSⅡ反应中心的损伤程度,有效缓解Na Cl胁迫对苜蓿幼苗所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ACL胁迫 2 4-表油菜素内酯 离子代谢 叶绿素荧动力学 系统(PS)
下载PDF
低氮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黑麦幼苗生长及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时丽冉 白丽荣 郭晓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42,共6页
为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不同品种小黑麦氮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4个品种的小黑麦幼苗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正常供氮(1mmol/L)、中等缺氮(0.5mmol/L)和重度缺氮(0.2mmol/L)3个不同处理开展苗期水培试验,处理30d后进行鲜重、根冠比、氮... 为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不同品种小黑麦氮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4个品种的小黑麦幼苗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正常供氮(1mmol/L)、中等缺氮(0.5mmol/L)和重度缺氮(0.2mmol/L)3个不同处理开展苗期水培试验,处理30d后进行鲜重、根冠比、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鲜重均随氮供给的降低而下降。冀饲1号和劲松49在中等缺氮下鲜重下降不显著,低氮胁迫下所有品种鲜重显著低于对照;所有品种的根冠比随氮营养的降低而增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氮量逐渐下降,冀饲1号变化最小,中饲237变化幅度最大。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中,缺氮胁迫使4个品种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出现上升,其中冀饲1号上升幅度最小,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代表PSⅡ的潜在活性的Fv/Fo、以及PSII反应中心捕获光能PIABS均出现降低,4个品种中冀饲1号下降最少。反映热耗散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明显升高,冀饲1号升高较少。综合以上指标,4个品种中冀饲1号表现最佳,属于氮高效利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氮胁迫 系统 叶绿素荧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渗透胁迫对苗期不同品种春小麦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梁新华 许兴 徐兆桢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56-358,共3页
利用OS1—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对渗透胁迫下的幼苗期春小麦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4个品种春小麦叶片的可变荧光(F_v)、小麦叶片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活性(... 利用OS1—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对渗透胁迫下的幼苗期春小麦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4个品种春小麦叶片的可变荧光(F_v)、小麦叶片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_o)均降低,光量子产额(Yield)减少,光合机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F_m/F_o),以上各值经方差分析可知,在品种间、处理浓度、处理天数及以上各因素二二互作或三因素间互作等方面的结果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幼苗期 叶片 叶绿素荧动力学 渗透胁迫 可变荧 系统 能转换效率
下载PDF
土壤施用脲酶抑制剂醌氢醌后蕹菜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瑞红 王玉琪 叶陈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90-91,共2页
试验研究土壤施用不同脲酶抑制剂醌氢醌对盆栽蕹菜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量醌氢醌可提高蕹菜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光系统Ⅱ的潜在光化学活性及原初光能转化率 ,并增加蕹菜单株产量 ,醌氢醌最佳用量以 4 0mg/kg土
关键词 蕹菜 菜叶 叶绿素荧动力学 施用 脲酶抑制剂 土壤 氢醌 系统 能转化 叶绿体
下载PDF
绿竹滩涂地造林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凯 余学军 +1 位作者 董大川 张汝民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2,共6页
研究以绿竹为试材,在飞云江上游淤积的正常耕作土壤(对照)和下游江边滩涂地(盐胁迫)造绿竹林,采用非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进行光系统Ⅱ(PS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测定分析(OJIP-test)。结果表明:正常耕作土壤生长的绿竹,随着竹... 研究以绿竹为试材,在飞云江上游淤积的正常耕作土壤(对照)和下游江边滩涂地(盐胁迫)造绿竹林,采用非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进行光系统Ⅱ(PS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测定分析(OJIP-test)。结果表明:正常耕作土壤生长的绿竹,随着竹秆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光合机构含有的反应中心数目(RC/CSo)呈增加趋势;叶绿素含量和单位反应中心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DIo/RC)呈下降趋势。在滩涂地生长的绿竹,1年生竹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Fv/Fm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8.03%和7.56%,RC/CSo与对照相比增加了35.86%;随着绿竹秆年龄的增长差异减小;1年生绿竹秆的叶片DIo/RC值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随着绿竹秆年龄的增加差异增大。综合分析表明绿竹适应盐胁迫过程是通过增加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和热耗散在保护PSⅡ防止光抑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滩涂地 盐胁迫 诱导动力学 系统
下载PDF
缺氮对小黑麦生长及叶绿素快速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时丽冉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6期56-59,共4页
为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小黑麦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中饲237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正常供氮(1 mmol/L)、中等缺氮(0.5 mmol/L)和低氮(0.2 mmol/L)3个不同程度的处理进行苗期水培试验,处理20 d后进行鲜重、根冠比、氮素含量、叶... 为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小黑麦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中饲237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正常供氮(1 mmol/L)、中等缺氮(0.5 mmol/L)和低氮(0.2 mmol/L)3个不同程度的处理进行苗期水培试验,处理20 d后进行鲜重、根冠比、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快速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中饲237的鲜重、叶绿素含量、含氮量均随氮供给的降低而下降,根冠比随氮营养的降低而增高。在叶绿素快速荧光动力学参数中,缺氮胁迫使小黑麦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均表现为上升,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代表PSⅡ潜在活性的Fv/Fo、以及PSII反应中心捕获光能Pi_ABS均表现为降低,反映热耗散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Lss)明显升高。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氮素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氮胁迫 系统 叶绿素荧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片光合系统Ⅱ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0
作者 魏晓东 陈国祥 +3 位作者 施大伟 刘丹 唐加红 李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492-7500,共9页
为了探讨银杏叶片在长期干旱胁迫下光合性能的变化,采用盆栽控水法对银杏幼苗进行干旱处理,并分别在处理后第0、20、30、40、50天,对荧光动力学曲线和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和JIP-test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的加剧,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递... 为了探讨银杏叶片在长期干旱胁迫下光合性能的变化,采用盆栽控水法对银杏幼苗进行干旱处理,并分别在处理后第0、20、30、40、50天,对荧光动力学曲线和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和JIP-test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的加剧,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递减。由于干旱导致银杏叶片的光合系统Ⅱ(PSⅡ)结构破坏和稳固性减弱,其荧光动力学曲线出现了K相和L相的升高,在干旱处理40 d后升高加剧。PSⅡ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一系列荧光参数的变化,初始荧光F0逐渐升高,最大荧光Fm逐渐降低;代表单位反应中心活性的参数ABS/RC、ET0/RC、TR0/RC逐渐升高;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0/CS0高于对照,单位面积用于电子传递的光能ET0/CS0后期下降;表示受体侧电子传递活性的参数Sm、ψ0、φE0逐渐下降,M0、VJ、VI逐渐升高;表示热耗散的参数DI0/RC、DI0/CS0随干旱时间延长而急剧升高;活性反应中心数目RC/CS0减少;代表PSⅡ光合效率的参数Fv/Fm、PIabs逐渐下降;代表PSⅡ供体侧活性的参数WK随干旱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OEC逐渐减少。干旱胁迫导致银杏叶片PSⅡ反应中心失活,能流分配失衡,电子传递受阻,PSⅡ放氧复合体失活和PSⅡ稳固性减弱,从而破坏PSⅡ光合功能。而反应中心失活和受体侧电子Q-A的累积是造成PSⅡ电子传递活性减弱的主要原因。干旱条件下,银杏PSⅡ的PIabs比Fv/Fm对干旱的反应更灵敏,可作为银杏叶片受到伤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动力学 干旱 系统
下载PDF
干旱对桑树叶片光系统Ⅱ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滕志远 张会慧 +3 位作者 代欣 胡举伟 张秀丽 孙广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栽植桑树既有防风固沙的生态价值,又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的多种经济效益。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南蚕北移"工程的实施,栽桑业逐渐由湿润区域向干旱地区转移。干旱胁迫对于桑树光系统Ⅱ(PSⅡ)活性影响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利用... 栽植桑树既有防风固沙的生态价值,又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的多种经济效益。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南蚕北移"工程的实施,栽桑业逐渐由湿润区域向干旱地区转移。干旱胁迫对于桑树光系统Ⅱ(PSⅡ)活性影响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干旱胁迫对桑树叶片PSⅡ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叶片光系统Ⅱ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桑树叶片光反应中心潜在活性(F_v/F_o)和以光吸收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_(ABS))均显著低于对照,但干旱协迫对桑树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的影响不显著。干旱处理的桑树叶片PSⅡ电子受体侧的电子由Q_A向Q_B传递受阻,同时PQ库和Q_B的电子接受能力下降,进而增加了Q^-_A的积累量;同时PSⅡ电子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的活性下降,导致PSⅡ活性受到抑制。由此可知,重度干旱抑制桑树PSⅡ光化学活性的生理机制可能是降低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能力,同时桑树叶片OEC活性也受到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干旱胁迫 系统 动力学曲线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叶黄杨越冬进程中光系统Ⅱ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钟传飞 高志奎 +1 位作者 李伟 高荣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4,共6页
利用PAM2100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与氧电极技术,监测常绿阔叶植物大叶黄杨在北京地区越冬进程中光系统Ⅱ(PSⅡ)行为特征的转变。结果表明:随着越冬进程的推进,光合放氧速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相继降低,阳生叶降低的幅度均比阴生叶大。深冬,... 利用PAM2100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与氧电极技术,监测常绿阔叶植物大叶黄杨在北京地区越冬进程中光系统Ⅱ(PSⅡ)行为特征的转变。结果表明:随着越冬进程的推进,光合放氧速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相继降低,阳生叶降低的幅度均比阴生叶大。深冬,阳生叶的荧光诱导曲线的动力学变化完全消失,而阴生叶能保持一定的荧光动力学变化。同时,植物采取多种防御措施相互配合,保护PSⅡ反应中心:首先,初始荧光(Fo)与最大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同步降低,表明植物通过减小捕光天线系统的方式减少过多光能对PSⅡ反应中心的激发压;其次,光化学猝灭(qP)始终较高,表明PSⅡ通过保持较高的开放程度,减少激发能在PSⅡ供体侧的积累;最后,非线性电子传递与天线系统之外的热耗散是大叶黄杨越冬进程重要的光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叶绿素荧动力学 系统 抑制 保护 低温胁迫
下载PDF
链格孢菌毒素对莱茵藻光系统Ⅱ的多重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玉晓 龚丽丽 +2 位作者 刘芳 郭晶晶 许晓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链格孢菌毒素是从杂草紫茎泽兰中分离的天然致病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以莱茵藻为实验材料,采用氧电极法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方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的作用位点。结果表明,该毒素对莱茵藻光系统Ⅱ有多重影响:(1)阻断受体侧QA到QB... 链格孢菌毒素是从杂草紫茎泽兰中分离的天然致病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以莱茵藻为实验材料,采用氧电极法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方法,研究链格孢菌毒素的作用位点。结果表明,该毒素对莱茵藻光系统Ⅱ有多重影响:(1)阻断受体侧QA到QB的电子传递;(2)使反应中心失活;(3)降低光能转化效率;(4)破坏(或迁移)反应中心的部分天线色素;(5)降低活性与非活性反应中心的天线色素之间能量传递的协调性。研究证实链格孢菌毒素在莱茵藻光系统Ⅱ中存在多个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链格孢菌毒素 快速叶绿素荧诱导动力学 JIP测试
下载PDF
PSII核心复合物超快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兆玉 贺俊芳 +3 位作者 王水才 陈慰宗 白晋涛 侯洵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 ,研究了高等植物光系统 II(PSII)核心复合物中能量传递超快动力学。对实验测得的荧光衰减曲线 ,进行数据处理 ,解得荧光衰减的 3个时间常数分别为 3 .9,2 0 .4,93 0 .5 ps,各组分荧光占总荧光的百分比分别为 1...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 ,研究了高等植物光系统 II(PSII)核心复合物中能量传递超快动力学。对实验测得的荧光衰减曲线 ,进行数据处理 ,解得荧光衰减的 3个时间常数分别为 3 .9,2 0 .4,93 0 .5 ps,各组分荧光占总荧光的百分比分别为 1 .0 %,1 2 .7%,86 .3 %。对由全局分析得到的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曲线运用高斯多峰解叠运算 ,解得 3个峰值波长分别为 6 71 .0 3 ,6 84.74,6 96 .1 6 nm。通过分析 ,给出了激发能在 PSII核心复合物中超快传递的动力学信息及相应的能级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脉冲 PS核心复合物 能量传递 时间常数 谱特性 超快动力学 高等植物系统
下载PDF
大豆C_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卫华 卢庆陶 +5 位作者 郝乃斌 戈巧英 张其德 蒋高明 杜维广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7期689-692,共4页
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大豆 (Glycinemax (L)Merr.)“黑农 41”叶片的 4种C4 酶 (PE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NADP_MDH (NADP苹果酸脱氢酶 )、NADP_ME (NADP苹果酸酶 )和PPDK (丙酮酸磷酸二激酶 ) )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 (Fv/Fo(P... 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大豆 (Glycinemax (L)Merr.)“黑农 41”叶片的 4种C4 酶 (PE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NADP_MDH (NADP苹果酸脱氢酶 )、NADP_ME (NADP苹果酸酶 )和PPDK (丙酮酸磷酸二激酶 ) )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 (Fv/Fo(PSⅡ活性 )、qP (光化学淬灭 )、qN (非光化学淬灭 )、ΦPSⅡ(有效PSⅡ光化学效率 ) )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黑农 41”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内 ,其C4 酶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 (Fv/Fo、qP、qN和ΦPSⅡ)与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 ,荧光动力学数值、C4 途径酶活性及C4 途径的表达程度 (PEPCase/RuBPCase值 )密切相关。这表明在“黑农 41”的整个生育期 ,C4 途径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 :即与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 ;而且随着C4 途径在大豆体内表达程度的提高 ,大豆叶片PSⅡ对原初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能力都随之提高 ,以满足C4 途径运行对能量的更多需求 ;同时C4 途径的存在也提高了“黑农 41”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4途径酶 动力学 系统 合速率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粳稻剑叶光系统Ⅱ的影响
16
作者 战莘晔 殷红 +4 位作者 史洪杰 王一 吕晓 黄珊 金丽颖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948,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光系统Ⅱ的叶绿素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和参数的变化特征,分析UV-B辐射的增强对剑叶光化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北方粳稻品种‘沈农26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对照组CK采用自然光照射,处理组T1、T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光系统Ⅱ的叶绿素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和参数的变化特征,分析UV-B辐射的增强对剑叶光化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北方粳稻品种‘沈农26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对照组CK采用自然光照射,处理组T1、T2分别在自然光照基础上增加UV-B辐射1.05和2.10 W·m-2,每个处理重复3~6次。选取粳稻幼苗移栽于无孔实验桶中,紫外灯照射时间为08:00—16:00,阴雨天不进行UV-B处理,直至成熟收获。[结果]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上各个生长时期O-J-I-P曲线上的P相降低,受体侧参数除诱导曲线初始斜率(Mo)呈增加趋势,其他参数均降低;UV-B辐射增加对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有显著影响,在剑叶各生长期单位反应面积的比活性参数均呈现降低趋势,说明UV-B辐射对其起到抑制作用,导致单位反应中心的比活性参数增强;剑叶各生长期的Fv/Fm、q P、r ETR均减小,T2对Fv/Fm、q P、r ETR的抑制作用大于T1;剑叶各生长时期的性能指数均降低,且在孕穗期降幅最大,各个时期T2对PIabs的抑制程度大于T1。[结论]UV-B辐射的增强降低了粳稻剑叶各生长期单位面积上吸收的光能、热耗散、捕获的光能、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以及活性反应中心的数量,促进了单位反应中心的各项比活性参数的增长,但UV-B辐射的增强也导致剑叶在各个生长期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光化猝灭系数、光合电子传递相对速率及性能指数(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粳稻 剑叶 诱导动力学 系统
下载PDF
玉米不同基因型叶片PSⅡ光能转换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永江 李少昆 +3 位作者 胡昌浩 张旭 董树亭 高世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测定了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的主要荧光参数以及田间快速测试技术。结果表明 ,田间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测定暗适应有 5min即可 ,部位以穗上 1叶的中部为宜。我国骨干自交系的Fm、Fv/Fm、Fv/F0 有随年代推移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生育后期表现... 测定了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的主要荧光参数以及田间快速测试技术。结果表明 ,田间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测定暗适应有 5min即可 ,部位以穗上 1叶的中部为宜。我国骨干自交系的Fm、Fv/Fm、Fv/F0 有随年代推移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生育后期表现更为明显 ;不同株型自交系间荧光参数值差异不显著 ;杂交种Fm、Fv/Fm、Fv/F0 有明显的超亲优势 ,乳熟期优势率为 - 1.2 %~ 12 .0 % ,并且自交系值高的组配的杂交种也高 ,为预测杂种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叶片 PS 能转换效率 比较研究 诱导动力学参数 系统
下载PDF
移栽期低温强光对烤烟新生叶和成熟叶PS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义勇 王敏 +2 位作者 李翔 张秀丽 孙广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低温强光对移栽期烤烟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胁迫机制,利用人工模拟移栽期低温强光环境的方法,研究了由温室弱光环境转移到低温高光环境下烤烟幼苗新生叶和成熟叶的快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烤烟幼苗新生... 为探究低温强光对移栽期烤烟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胁迫机制,利用人工模拟移栽期低温强光环境的方法,研究了由温室弱光环境转移到低温高光环境下烤烟幼苗新生叶和成熟叶的快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烤烟幼苗新生叶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低于成熟叶,而PS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值虽低于成熟叶,但差异不显著;在低温高光下新生叶片Fv/Fm和PIABS的降低幅度也明显低于成熟叶,说明在低温强光下新生叶更容易发生光抑制现象。新生叶J点和I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_J和V_I)均明显高于成熟叶,即新生叶PSⅡ受体侧的电子传递速率明显低于成熟叶,且在低温高光下新生叶的V_J增加幅度大于成熟叶,即低温强光加剧了新生叶PSⅡ受体侧电子由QA向QB传递的抑制程度,但新生叶的V_I增加幅度却较成熟叶小,说明低温强光对烤烟幼苗新生叶QB向PQ的电子传递影响较小。新生叶的K点和L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_K和V_L)明显高于成熟叶,并且低温高光处理下新生叶V_K和V_L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成熟叶,说明低温高光处理对新生叶放氧复合体和类囊体膜结构的伤害程度更大。总之,移栽期低温强光胁迫对烤烟幼苗新生叶PSⅡ功能的伤害程度明显大于成熟叶,这与新生叶光化学活性、电子传递速率以及OEC对低温强光胁迫更为敏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叶绿素荧动力学 低温高 系统
下载PDF
低温弱光胁迫对野生大豆和大豆栽培种光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9
作者 任丽丽 高辉远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340,共8页
以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通过同时测定大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nm光的吸收曲线,以及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分析了低温弱光胁迫及常温弱光恢复下这2种大豆光系统II(PSII)... 以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通过同时测定大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nm光的吸收曲线,以及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分析了低温弱光胁迫及常温弱光恢复下这2种大豆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对这2种大豆的PSI和PSII的功能都造成伤害;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维持较高的SOD和APX活性和维持PSI和PSII的协调性是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耐低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弱 野生大豆 系统Ⅰ和 叶绿素荧 快速诱导动力学 820nm吸收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光氧化对不同超级粳稻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雪梅 谢寅峰 +3 位作者 魏晓东 张亚东 王才林 施大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6-754,共9页
【目的】探讨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和南粳5055对光氧化处理的光化学响应特性及其耐性机制,比较耐光氧化特性的差异,为优质超级稻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南粳44和南粳5055为试材,在抽穗10 d后取剑叶进行7 d光氧化处理,对2个粳稻... 【目的】探讨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和南粳5055对光氧化处理的光化学响应特性及其耐性机制,比较耐光氧化特性的差异,为优质超级稻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南粳44和南粳5055为试材,在抽穗10 d后取剑叶进行7 d光氧化处理,对2个粳稻品种处理前后剑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光氧化处理前,南粳44和南粳5055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光氧化处理后,2个品种的光系统Ⅱ(PSⅡ)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光抑制,PSⅡ结构和生理状态受损,光合性能下降,初始荧光(F_(o))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叶片光合性能指数(PI_(abs))下降,PSⅡ光化学活性降低,但南粳44的光化学活性显著高于南粳5055。光氧化处理后,南粳44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和耗散(DI_(o)/RC)的能量与对照相比未显著升高,但显著低于南粳5055,说明南粳44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量较高,其剑叶PSⅡ供体侧参数K相相对可变荧光(V_(K))和L相相对可变荧光(V_(L))分别是南粳5055的0.50倍和0.45倍,PSⅡ受体侧参数J点相对可变荧光(V_(J))和I点相对可变荧光(V_(I))及Q_(A)被还原的程度(Mo)和受体侧库的大小(S_(m))分别为南粳5055的0.60倍、0.91倍、0.50倍和1.74倍,其剑叶PSⅡ供体侧电子的供应能力和受体侧Q_(A)向Q_(B)电子传递能力显著优于南粳5055;南粳44的F_(v)/F_(m)和PI_(abs)较南粳5055分别显著高28.24%和776.82%。【结论】南粳44 PSⅡ的光合性能较强,可通过自身调节降低光抑制,其耐光氧化特性优于南粳5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系统 氧化 合性能 叶绿素荧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