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离子光致还原时间效应的荧光光谱研究
1
作者 方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57-59,共3页
本文通过观察AgNO3溶液在其光致还原出Ag原子并形成Ag晶体微粒过程中所加入的罗丹明6G(Rh6G)分子荧光强度变化的规律,利用吸附分子的荧光在Ag微粒表面会发生淬灭这一效应,给出了通过观察分子荧光淬灭的时间效应来... 本文通过观察AgNO3溶液在其光致还原出Ag原子并形成Ag晶体微粒过程中所加入的罗丹明6G(Rh6G)分子荧光强度变化的规律,利用吸附分子的荧光在Ag微粒表面会发生淬灭这一效应,给出了通过观察分子荧光淬灭的时间效应来监测Ag+的光致还原过程的新方法,并讨论了其相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还原 银离子 时间效应 淬灭
下载PDF
光致还原制备透明质酸-纳米银复合物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晶 白绘宇 +3 位作者 林海芳 李慧珺 夏文水 刘晓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8-242,共5页
以透明质酸(HA)为分散载体,通过紫外光还原硝酸银制备出了Ag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及抑菌实验对所得样品的形貌、结构及性质进行... 以透明质酸(HA)为分散载体,通过紫外光还原硝酸银制备出了Ag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及抑菌实验对所得样品的形貌、结构及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纳米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8 nm,在水相中能稳定分散,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贵金属 银纳米颗粒 光致还原 抗菌性
下载PDF
新的黑色硅载体催化剂可用于CO_2光致还原成为甲烷
3
作者 钱伯章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76,共1页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15年2月16日宣布,已经开发出一种由黑硅纳米线为载体的钌(Ru/Si NW)组成的催化剂,在氢的存在下和在模拟太阳光的光线下,可用于使气态CO2光化学和热化学还原成为甲烷(甲烷化)。他们的工作成果论文已发表在...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15年2月16日宣布,已经开发出一种由黑硅纳米线为载体的钌(Ru/Si NW)组成的催化剂,在氢的存在下和在模拟太阳光的光线下,可用于使气态CO2光化学和热化学还原成为甲烷(甲烷化)。他们的工作成果论文已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催化剂 硅纳米线 甲烷化 CO2 光致还原 黑色 多伦多大学 模拟太阳
下载PDF
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Cr(Ⅵ)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鲁秀国 翟永青 +1 位作者 丁士文 赵文革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33-37,共5页
用自制二氧化钛粉末光催化剂成功地处理了含Cr(Ⅵ)废水。提出了Cr(Ⅵ)光致还原的最佳条件,确立了当溶液酸度为0.5mol/LH2SO4,Cr(Ⅵ)质量浓度为80mg/L的50mL废水,催化剂用量为0.3g,光照时间4.0h时,Cr(Ⅵ)的光致还原率达95.0 %以上。同时... 用自制二氧化钛粉末光催化剂成功地处理了含Cr(Ⅵ)废水。提出了Cr(Ⅵ)光致还原的最佳条件,确立了当溶液酸度为0.5mol/LH2SO4,Cr(Ⅵ)质量浓度为80mg/L的50mL废水,催化剂用量为0.3g,光照时间4.0h时,Cr(Ⅵ)的光致还原率达95.0 %以上。同时对光催化转化Cr(Ⅵ)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证明Cr(Ⅵ)的TiO2 光致还原遵循一级反应速率公式:lnC= -0.88t +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催化 光致还原 废水处理
下载PDF
TiO_2催化Cr(Ⅵ)-氯代苯酚共存体系中Cr(Ⅵ)的光致还原 被引量:7
5
作者 付宏祥 吕功煊 +1 位作者 杨瑞琴 李树本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Cr( )离子在 Ti O2 光催化剂表面的暗态吸附 ,受 Cr( )离子浓度及体系酸度的影响较大 .4-氯代苯酚( 4 CP)的存在 ,对 Cr( )离子吸附没有影响 .Cr( ) - 4CP- Ti O2 体系中 ,Cr( )离子的紫外光致还原主要包括Cr( )与 4CP之间的均相... Cr( )离子在 Ti O2 光催化剂表面的暗态吸附 ,受 Cr( )离子浓度及体系酸度的影响较大 .4-氯代苯酚( 4 CP)的存在 ,对 Cr( )离子吸附没有影响 .Cr( ) - 4CP- Ti O2 体系中 ,Cr( )离子的紫外光致还原主要包括Cr( )与 4CP之间的均相反应以及 Cr( )离子在 Ti O2 表面的光催化还原反应 .Cr( )的还原为零级反应 ,并且受体系酸度影响较大 .4CP的存在对光催化还原过程有促进作用 .在一定波长紫外光或太阳光照射下 ,可排除Cr( ) - 4CP- Ti O2 体系中的均相反应 ,并证实了 4CP对 Cr( )离子光催化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离子 氯代苯酚 光致还原 催化 二氧化钛
原文传递
利用吸附分子的荧光强度变化规律研究AgBr的光致还原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汪瑗 王玉贤 +1 位作者 于秉正 方炎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本文利用罗丹明B分子典型荧光峰在银微粒表面淬灭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了感光材料AgBr光致还原的全过程。发现罗丹明B分子在572.1nm的荧光峰强度随AgBr溶胶曝光时间的延长而淬灭强烈。曝光最初1分钟内荧光淬灭最明... 本文利用罗丹明B分子典型荧光峰在银微粒表面淬灭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了感光材料AgBr光致还原的全过程。发现罗丹明B分子在572.1nm的荧光峰强度随AgBr溶胶曝光时间的延长而淬灭强烈。曝光最初1分钟内荧光淬灭最明显。相应的电子显微镜和光吸收研究发生在感光的最初1分钟内。从而探讨了应用SERS技术及其伴随效应研究和监测感光材料感光全过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银 光致还原 吸附 强度
原文传递
氧化石墨烯的光转化对其吸附多环芳烃衍生物的影响
7
作者 徐世敏 李建成 +2 位作者 王驰 李凯 梅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3,共7页
氧化石墨烯(GO)进入水环境后,由于其具有光吸收特性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转化改变其表面特性,从而影响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采用氙灯模拟太阳光照,得到光致还原氧化石墨烯(PGO),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对光照... 氧化石墨烯(GO)进入水环境后,由于其具有光吸收特性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转化改变其表面特性,从而影响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采用氙灯模拟太阳光照,得到光致还原氧化石墨烯(PGO),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对光照前后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光照使PGO褶皱变多且含氧官能团减少。并探讨了PGO对不同取代基的多环芳烃衍生物(SPAHs)吸附情况。光照改变了PGO的表面特性并增加其对SPAHs的吸附位点,使PGO对SPAHs的吸附能力强于GO。SPAHs在GO和PGO上的吸附强弱顺序为1-萘胺>1-萘酚>4-硝基-1-萘酚>1-萘甲醇,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取代基对SPAHs的吸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还原氧化石墨烯 多环芳烃衍生物 吸附
下载PDF
银粒子修饰下的介孔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慧蕾 刘孝恒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560,共6页
利用光还原的方法制备一系列不同银含量的改性介孔二氧化钛的颗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一可见漫反射谱(DRS)和X射线能谱仪(EDX)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被牢牢固定在二... 利用光还原的方法制备一系列不同银含量的改性介孔二氧化钛的颗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一可见漫反射谱(DRS)和X射线能谱仪(EDX)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被牢牢固定在二氧化钛表面,并在银和二氧化钛界面形成肖特基势垒用以提高电子–空穴的分离。而从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中看出,银二氧化钛样品与未改性的二氧化钛样品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红移。以亚甲基蓝(MB)为光降解模型,银改性二氧化钛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介孔二氧化钛 催化 光致还原
下载PDF
核黄素的光电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常志 张茹惠 李明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208-213,共6页
基于核黄素的光化学和电化学性质,通过探讨核黄素的光致还原反应机理,将核黄素的光致还原与其产物的电极反应纳入一个光电化学过程,发展了一种新的核黄素光致电化学分析法.在pH4.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以EDTA 为光还原剂,在峰值... 基于核黄素的光化学和电化学性质,通过探讨核黄素的光致还原反应机理,将核黄素的光致还原与其产物的电极反应纳入一个光电化学过程,发展了一种新的核黄素光致电化学分析法.在pH4.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以EDTA 为光还原剂,在峰值波长为450 nm、能量为15 mW/cm2的光照下,在偏压0 V 处测得的光电流与5.00×10-10~5.00×10-5 mol/L核黄素浓度的对数值成正比,灵敏度为3.00×10-10 mol/L (S/N=3).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多合维生素、小米中核黄素的测定,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86%,加标回收率为96%~105%.与其他测定核黄素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仪器设备简单、实验操作简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黄素化合物 光致还原 电化学 光致电化学分析法
下载PDF
感光原理、材料及参数测试
10
《中国光学》 EI CAS 1995年第2期58-58,共1页
TB84 95021097利用吸附分子的荧光强度变化规律研究AgBr的光致还原过程=The reduction process of AgBrmeasured by fluorescent quenching of rhodamineB[刊,中]/汪瑗,王玉贤,于秉正,方炎(首都师范大学实验中心.北京(100037))∥光电子&... TB84 95021097利用吸附分子的荧光强度变化规律研究AgBr的光致还原过程=The reduction process of AgBrmeasured by fluorescent quenching of rhodamineB[刊,中]/汪瑗,王玉贤,于秉正,方炎(首都师范大学实验中心.北京(100037))∥光电子·激光.—199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还原 实验中心 规律研究 强度 非银盐感材料 吸附分子 首都师范大学 电子 参数测试
下载PDF
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e同位素组成——幔源Ce证据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宪伟 刘娜 韩贻兵 《东海海洋》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利用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取得的多金属结核样品,对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的Ce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的Ce同位素组成138Ce/142Ce较低,εCe为负值,与大西洋多金属结核的同位素组成正好相反,但与... 利用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取得的多金属结核样品,对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的Ce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的Ce同位素组成138Ce/142Ce较低,εCe为负值,与大西洋多金属结核的同位素组成正好相反,但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太平洋0~500m上层海水的Ce同位素组成相似。Ce、Nd的单一源模式和Ce-Nd同位素体系模式都不能解释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这种负εCe和εNd特征,表明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中的Ce、Nd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前者来源于地幔,后者来源于大陆,幔源Ce的光致还原作用是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中负εCe形成的又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CC区 多金属结核 Ce同位素 幔源Ce 光致还原
下载PDF
柠檬酸铁铵中铁含量对外观和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振 王宇 +4 位作者 杨志锋 许振良 郑鹤立 郑安丽 张慕伸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5期104-105,共2页
探讨了铁(Ⅲ)和铁(Ⅱ)含量与柠檬酸铁铵颜色变化的关系和原因,通过实验寻找引起柠檬酸铁铵颜色转变的一般规律。分析了铁(Ⅱ)含量对柠檬酸铁铵光致还原性的影响。
关键词 柠檬酸铁铵 铁含量 光致还原
下载PDF
消息报道
13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4-297,共4页
中国科大在金属氧化物表面二氧化碳光致还原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教授赵瑾团队在氧化物表面CO2光致还原机理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团队... 中国科大在金属氧化物表面二氧化碳光致还原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教授赵瑾团队在氧化物表面CO2光致还原机理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团队自主发展的第一性原理激发态动力学程序,揭示了氧化物表面的CO2分子可以通过短暂捕获电子来激发CO2分子的弯曲和非对称拉伸的振动模式,降低CO2LUMO轨道的能量,使得CO2分子能够捕获光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大 捕获电子 金属氧化物 振动模式 还原反应 第一性原理 光致还原
下载PDF
Roles of chloride ion in photo-reduction/oxidation of mercury 被引量:1
14
作者 Rongguo Sun Dingyong Wang +2 位作者 Wen Mao Shibo Zhao Cheng Zh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27期3390-3397,共8页
Photo-reduction of divalent mercury(Hg(II)) in aquatic systems plays a key role in global biogeochemistry cycling of mercury(Hg) in the Earth's surface environment. The mechanisms of this process with various Clco... Photo-reduction of divalent mercury(Hg(II)) in aquatic systems plays a key role in global biogeochemistry cycling of mercury(Hg) in the Earth's surface environment. The mechanisms of this process with various Clconcentrations([Cl-]) under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irradiation wavelength ranges are still unclear. In this work,photo-reduction and photo-oxidation experiments of Hg with different [Cl-] and pH values under various light condi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otoreduction rate constants of Hg(II)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l-] in neutral solution under full light spectrum. Photo-reduction rate constants of Hg(II) with Cl-is highly dependent on Hg(II) species, which is determined by [Cl-] and pH value. Irradiation wavelength rang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eaction processes of photo-reduction of Hg(II) and photo-oxidation of Hg(0) in the presence of Cl-. When cut off ultraviolet(UV) radiation(280–400 nm), the reduction rate constants decrease without Cl-, and increase with higher [Cl-], and the photooxidation rates of Hg(0) decrease with or without Cl-.Except Cl-complexation stabilize the reducible Hg ions in solutions, photo-oxidation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Cllowering photo-reduction rate of Hg(II). 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oto-redox characters of Hg(II) with 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还原 氯离子 氧化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速率常数 波长范围 光致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